
摘" "要:在新的國際貿易形勢下,促進貿易便利化,實現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基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11—2018年的面板數據,構建系統綜合的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并通過實證分析貿易便利化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作用。研究表明,貿易便利化水平顯著促進了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而在貿易便利化的不同措施中,海關管理措施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改善作用最大。
關鍵詞:“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出口技術復雜度
中圖分類號:F7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5-0057-03
一、研究背景
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貿易高速發展,在此過程中,中國產品出口在國際市場中長期依賴于自然資源、勞動力等低附加值要素稟賦,產品出口結構單一,仍處在全球產品價值鏈“微笑曲線”的低端環節。尤其近年來,國際貿易形勢發生變化,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貿易摩擦越來越多且有不斷擴大升級的趨勢,新的國際貿易形勢對國際貿易產品提出新的要求。我國當前對外貿易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是:傳統出口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正在逐漸減弱,同時勞動力和資源成本日益增長,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提升,這使得低成本比較優勢逐漸不適應復雜的國際環境。因此,提升東道國貿易的便利化程度,降低非必要的貿易壁壘,對于提高出口技術復雜度并實現新外貿形式的轉變具有理論及現實意義。
二、理論分析與模型設定
(一)理論分析與模型構建
本文基于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技術復雜度的現狀,重點考察貿易便利化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式中,下標i表示國家或地區,t表示年份,為了避免模型異方差對部分變量作對數處理,lnExpyit表示i國在年份t的出口技術復雜度,lnTFIit表示i國在年份t的貿易便利化水平,λi和φi分別表示國家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Xit表示國家層面的特征變量,εit則表示隨機誤差項。
(二)變量選取與度量
1.被解釋變量。出口技術復雜度(Expy)。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技術復雜度則可表示為該國家或地區所有出口產品的技術復雜度的加權平均值,本文采用Hausmann等(2007)提出的兩步測算法,來計算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技術復雜度。具體計算公式為:
式中,Expyi代表i國的出口技術復雜度,下標k和i分別表示產品和國家;TSk代表k產品的出口技術復雜度;RCAik表示i國k產品的顯著性比較優勢指數;Yi為i國的平均GDP;xik和xi則分別表示i國k產品的出口額和出口商品總額。
2.解釋變量。貿易便利化指數(TFI)。本文主要借鑒Wilson等(2003)的指標體系構建方法,將基礎設施、制度環境、海關管理、金融與科技作為一級指標,選取對應的17個二級指標構建綜合系統的指標體系來進行測算,數據均來源于《全球競爭力報告》和《全球清廉指數報告》。基礎設施包含二級指標有鐵路基礎設施質量、公路基礎設施質量、航空基礎設施質量、海運基礎設施質量;制度環境包含政府制定政策的透明度、法律法規解決爭端的效率、司法獨立性、政府規制負擔、政府清廉指數;海關管理包括海關程序負擔、貿易壁壘盛行度;金融與科技包括當地金融市場融資能力、銀行業穩健性、貸款便利性、企業對新技術吸收性、互聯網使用人數、新技術的可獲得性。
為了降低對各指標賦予權重時主觀因素的干擾,權重將通過熵值法確定,進一步能得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指數,公式如式(4)。
其中wj為各二級指標的權重,為標準化處理后的指標評分,指標處理后為,其中下標i表示國家,j表示二級指標,xij表示i國j指標的原始值。
3.控制變量。除了貿易便利化指數的影響外,經濟發展水平、資本密集度、外商直接投資、研發投入、人力資本等因素也會對出口技術復雜度水平產生一定作用。經濟發展水平(GDPper)采用各國人均GDP表示,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資本密集度(KL)采用資本形成總額與人口數之比,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外商直接投資(FDI)以各國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額占GDP的比重來衡量,其數據來源于聯合國貿發會議網站統計數據庫;研發投入(RD)采用各國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人力資本(HR)為各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其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
三、實證分析與討論
本文選取“一帶一路”沿線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多個國家,考慮到存在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數據缺失,故剔除文萊、東帝汶、緬甸、老撾、馬爾代夫、亞美尼亞、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巴勒斯坦、波黑、白俄羅斯、愛沙尼亞、馬其頓王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得到49個樣本國家結果。首先對樣本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表明被解釋變量和各個解釋變量都是平穩的。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因此初步認為采用個體固定效應是比較合理的。參考豪斯曼檢驗對基準回歸模型類型的判定后,最終考慮采用個體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
表1報告了貿易便利化指數及其四個一級指標的基準回歸結果。基準回歸模型將貿易便利化指數以及相關的一級指標分別作為解釋變量進行回歸,其中a、b、
c、d分別表示基礎設施、制度環境、海關管理、金融與科技。結果顯示,貿易便利化指數對于出口技術復雜度存在顯著正向作用,并且貿易便利化指數水平每提升1%,出口技術復雜度提高0.3957%。除此以外,經濟發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資、研發投入和人力資本都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產生顯著正向影響,其中經濟發展水平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經濟發展水平每提升1%,出口技術復雜度可隨之提升0.12%—0.19%。但從結果來看,資本密集度的影響效果不顯著,可能是因為資本要素對出口技術含量的作用還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東道國企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就決定了資本要素的利用效率。
由模型回歸結果可知,貿易便利化四個一級指標雖然都對出口技術復雜度有積極影響,但顯著性和影響大小存在區別。基礎設施措施的促進作用相對于其他措施來說影響較小,可能原因是基礎設施的改善對于貿易的促進效應更多作用在貿易總額上,而對于貿易產品技術含量的影響效果小于其他的貿易便利化措施。海關管理水平對于出口技術復雜度的促進作用最明顯,海關管理水平每提升1%,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技術復雜度增加0.4324%,海關管理措施直接影響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能促進國內企業出口更多的產品,進一步促使國內企業進行產品升級和創新,從而提升一國整體的出口技術復雜度水平。金融與科技措施對于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金融與科技水平每提升1%,出口技術復雜度水平將增長0.3721%,且研發投入和人力資本的提升也會促進其正向影響。除此以外,制度環境措施也能促進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增長,但其影響效果表現較為緩慢,所以促進作用相對不明顯。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研究發現,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技術復雜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在影響一國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各因素中,貿易便利化水平起到最顯著的促進作用,且海關管理措施的改善作用最大。綜合以上結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推動實現各國間海關程序的互通,利用信息智能化技術提升海關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開放貿易,減少貿易壁壘和貿易管制;第二,加大金融開放程度,完善制度環境,規范經濟主體的市場行為,減少可能出現的腐敗行為和生產經營中的道德風險;第三,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發展,提供相關支持性政策與經濟扶持,切實保護發明創新者的發明成果,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第四,加強網絡建設,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和高層次創新人才,促進企業創新和產品升級。
參考文獻:
[1]" "李谷成,魏詩潔,高雪.人口老齡化、教育水平和農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來自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驗證據[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2):56-64.
[2]" "Hausmann R.,Rodrik D.Economic development as self-discover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2(2):603-633.
[3]" "Hausmann R.,Hwang J.,Rodrik D.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1):1-25.
[4]" "劉慧,葉宏偉,沈成燕.經濟增長、出口與出口技術復雜度:基于互動機制解析視角的協整檢驗[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1):88-97.
[5]" "陳俊聰,黃繁華.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技術復雜度[J].世界經濟研究,2013(11):74-79,89.
[6]" "王永進,盛丹,施炳展,等.基礎設施如何提升了出口技術復雜度?[J].經濟研究,2010,45(7):103-115.
[7]" "林玲,陳妹,趙素萍.產品內分工、要素稟賦與出口技術復雜度[J].經濟問題探索,2015(10):117-124.
[8]" "戴翔,金碚.產品內分工、制度質量與出口技術復雜度[J].經濟研究,2014,49(7):4-17,43.
[9]" "許唯聰,李勤昌.“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空間差異對中國貿易流量的影響[J].宏觀經濟研究,2021(4):71-83,112.
[10]" "廖佳,尚宇紅.“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出口的影響[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21,28(2):82-94.
[責任編輯"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