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岸是對外往來的門戶,口岸營商環境是區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面對當前外貿不穩定問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刻不容緩。鑒于此,研究分析湖北省口岸營商環境現狀,總結湖北省口岸營商環境優化面臨的口岸規模小、分布不均、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口岸功能發揮不足等問題,提出加強航空口岸建設、加強信息化管理、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體系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口岸;營商環境;多式聯運;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F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5-0063-03
一、研究背景
口岸營商環境是指進出口企業或進出境人員進行進出境活動所依賴的各種環境的總和,即口岸基礎環境、監管服務環境、市場環境以及通關環境的總和。近年來,湖北省在認真落實中央有關口岸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口岸相關工作,推動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努力建設中部領先、國內一流的口岸營商環境,但仍存在口岸規模小、分布不均、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口岸功能發揮不足等問題。湖北省位于我國的中部核心區域,擁有鐵、陸、水、空四類口岸,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的區位優勢和綜合資源優勢。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對推動湖北省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在中部崛起戰略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部核心和中部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
二、湖北省口岸營商環境現狀
(一)口岸數量及分布
湖北省擁有對外開放口岸5處,分別是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臨時口岸,武漢天河機場航空口岸,宜昌三峽機場航空口岸、武漢水運口岸、黃石水運口岸。即將開放的在建口岸1處,鄂州花湖機場口岸。特殊商品進境指定監管場地(原指定口岸)15個,分別是天河機場進境種苗、水果、食用水生動物、冰鮮水產品、肉類指定監管場地;陽邏港進境糧食、水果、肉類指定監管場地;黃石港棋盤洲港區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陽邏港、天河機場、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藥品進口口岸;武漢鐵路口岸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東湖綜保區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
(二)口岸平臺建設
近年來,湖北省復制推廣各地口岸平臺建設成功經驗,不斷加強口岸平臺建設。截至2021年年底,湖北省擁有自貿區1個,由武漢片區、襄陽片區、宜昌片區組成;綜保區6個,分別是武漢東湖綜保區、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武漢經開綜保區、宜昌綜保區、襄陽綜保區、黃石棋盤洲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3個,分別位于武漢、黃石、宜昌;保稅物流中心5個,分別在武漢、襄陽、宜昌、仙桃、黃石、荊門。
(三)口岸監管與服務
1.口岸收費
湖北省積極開展口岸收費清理工作,對省內所有口岸進行核對排查,并把口岸收費清單公示在單一窗口和各個口岸現場。對查驗沒有問題的進出口企業免除吊裝移位、倉儲費用。2019年共減免吊裝、移位、倉儲費用235.2萬元,惠及外貿企業933家。大幅延長緩稅時間,推行稅款延期繳納、一體化擔保、減免稅匯總辦理等政策,2020年執行減稅、自貿協定關稅減讓及進口稅收優惠等政策減(退)稅25.24億元。
2.口岸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一是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湖北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2017年1月開工以來,陸續上線了超過70個應用子系統,注冊企業累計超過14 000多家,通過“單一窗口”平臺辦理的各類通關業務累計超過1億單(票),貨物申報業務覆蓋率達100%。已建成的項目數量和辦理的業務總量均在中西部地區位居前列,其功能模塊基本涵蓋了進出口全部業務,實現了“網上辦、一站辦、秒辦結、零誤差”。此外,“單一窗口”與稅務局和海關合作,推出部分亮點突出的特色應用項目,成為全國首創。二是智慧港口。2019年9月,湖北省花山港“5G智慧港口”項目建成投入運行,標志著花山港成為長江中游首個5G智慧港口。2021年12月,武漢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5G應用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將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水鐵聯運港口。三是楚貿通。湖北省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平臺簡稱“楚貿通”,與各職能部門、各金融機構、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平臺系統互聯共享,是湖北省對外貿易的政策集成平臺,2019年湖北省楚貿貸融資平臺項目正式啟動,2020年正式上線運行。這是以“政府+銀行+信保”合作模式,為中小微進出口企業提供融資的平臺。預計每年幫助全省中小微進出口企業解決8.35億元信貸需求。
3.通關模式
創新通關模式,提高通關效率是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重要環節。武漢海關積極推廣應用“兩步申報+N”通關模式,助力優勢產業降低通關成本。全面推廣“提前申報”“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改革措施,為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通關模式。中歐班列開啟快速通關模式,鐵路和海關數據可實時交互,口岸海關通過數據便可對接掌握班列情況,并進行自動放行,極大提升了出境班列轉關通行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四)口岸運行環境
1.對外貿易規模
2020年湖北省進出口貨運量1 447.4萬噸,同比下降5.1%。航空口岸出入境26.6萬人次,同比下降92.3%。進出口總額4 294.1億元,同比增長8.8%。2016—2020年間,湖北省口岸進出口總額呈現逐年穩步遞增的趨勢,進出口貨運量有增有減,但總體上保持在1 400萬噸以上。
2.通關時間
采取多種措施壓縮通關時間,推動一體化通關,實現了中歐班列(武漢)回程木材專列一體化通關、水運口岸省內一體化通關;省內所有口岸實行預約通關,天河機場實現7×24小時通關。湖北省2021年6月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46.63小時和0.9小時,較2022年3月分別壓縮29.73%和31.3%,較2017年分別壓縮74.31%和95.64%,優于全國平均12.11、10.4個百分點。
3.多式聯運
湖北地處華中,“得中獨厚”;坐擁長江最長岸線,“得水獨優”。為此,湖北省近年來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2016—2022年初,武漢、黃石、宜昌、鄂州等地5個項目入列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數量居全國第一。目前,武漢陽邏港鐵水聯運示范工程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根據推動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方案計劃,未來3年建設72個“鐵水公”重點項目,將爭創7個國家級、12個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補齊多式聯運“連而不暢、鄰而不通”等“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短板。
三、存在的問題
湖北口岸營商環境優化總體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綜合來看,依然存在口岸規模小、分布不均、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口岸功能發揮不足等問題。
(一)口岸規模不夠大,分布不均
湖北一類開放口岸數量較少,開放口岸規模與湖北省得中獨厚、得水獨優的區位資源優勢不匹配,與沿海發達省份比較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海關最新統計,廣東省一類開放口岸有59處,江蘇省有26處。同樣位于中部的安徽省擁有一類開放口岸7處。此外,湖北省現有口岸分布偏重于中部和東部,西部地區只有一處口岸。此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湖北各個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導致對外開放發展不均衡。
(二)口岸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隨著自貿區、綜保區、跨境電商等的出現,口岸物流也在高速發展,通關業務量劇增,原有的監管服務模式已無法滿足現有的業務需求量,對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與日劇增,口岸信息化管理勢在必行。雖然湖北口岸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比如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成為中部地區應用項目最多、功能最全的省級電子口岸平臺;湖北省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楚貿通”上線運行以來也在為中小微進出口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實際問題。但還是存在各個業務模塊和功能系統之間缺乏必要關聯、系統運行相對獨立、各個部門之間缺乏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程度低等問題。湖北口岸信息化管理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因此,如何加強湖北口岸信息化管理,優化監管服務環境值得深入研究。
(三)口岸功能發揮不足
據統計,2020年湖北省進出口貿易總額4 294.1億元,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進出口總額分別為70 844.8億元、44 500.5億元、33 808億元、14 035.7億元。2020年湖北省進出口貨運量1447.4萬噸,廣東省進出口貨運量53 735.5萬噸。2020年湖北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29萬標箱,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分別為6 729萬標箱,1 895萬標箱,2 872萬標箱,1 720.19萬標箱。可見,湖北省口岸運行效率與發達省份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湖北口岸沒有發揮應有的口岸功能。目前湖北省口岸多式聯運體系還沒有完全建成,多式聯運體系不到位是造成湖北省口岸功能發揮不足的主要原因。
四、對策建議
(一)加強航空口岸建設
航空口岸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一方面,湖北省不靠邊不靠海,要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航空口岸是關鍵。另一方面,隨著跨境電商、醫療冷鏈等物流市場的快速發展,對航空貨運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航空口岸是航空貨運服務鏈條的重要環節。湖北省目前在運營的航空口岸有2個,分別是武漢天河機場航空口岸和宜昌三峽機場航空口岸。在建的有鄂州花湖機場航空口岸即將投入運營,可見湖北省航空口岸發展空間巨大。加快推進宜昌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建設、鄂州專業性貨運樞紐航空口岸建設。建議襄陽機場、武當山機場、神農架機場申報航空口岸。
(二)加強口岸信息化管理
一是持續優化和完善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吸收借鑒國內發達地區單一窗口建設經驗,以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支撐,在現有應用服務的基礎上持續整合、進一步拓展和完善單一窗口功能,開發上線新的應用項目,加強“單一窗口”數據與銀行、保險、民航、鐵路、郵政、電商、物流等領域的對接聯通,拓寬單一窗口,引領其提供更智慧化的服務,實現各部門間的高效信息共享,進一步強化信息公開透明,建立定期公開制度,定期及時地公開相關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海關透明度,實現口岸治理和決策的科學化、精準化,打造智慧口岸。二是加強政企銀保合作,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推進“楚貿貸”業務快速發展,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
(三)加快構建多式聯運體系
加快構建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進一步擴大多式聯運規模和服務范圍。大力發展荊州、襄陽水鐵聯運模式、荊門公鐵聯運模式、鄂州花湖機場公空聯運模式。加快推動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方案計劃,解決多式聯運中“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問題”,充分發揮湖北口岸區位資源優勢,進一步提高口岸運行效率,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五、結束語
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每個階段都會存在問題,需要不斷優化。找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中的難點痛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對策建議十分必要。現階段湖北省口岸營商環境優化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口岸數量及分布、口岸平臺建設、口岸監管與服務、口岸運行四個方面研究分析湖北省口岸營商環境現狀,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建議,為進一步優化湖北省口岸營商環境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田俊遷.論口岸的淵源、定義、分類及功能[J].貴州民族研究,2020,41(2):76-81.
[2]" "郭永泉.我國口岸營商環境及貿易便利化研究[J].中國口岸科學技術,2020(1):23-27.
[3]" "宋林霖,何成祥.優化營商環境視閾下放管服改革的邏輯與推進路徑:基于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的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8(4):67-72.
[4]" "邱宣琳,劉燕莉.海關實施AEO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探討[J].低碳世界,2019,9(7):348-349.
[5]" "杜云香.我國口岸通關模式、問題及對策:基于中外對比分析[J].現代商業,2016(32):170-171.
[6]" "王韜欽.國際航空貿易通道對于改善內陸城市開放性的分析:基于長江中游8個城市發展“空中絲綢之路”的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3(5):178-188.
[責任編輯"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