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的外資投入的增多,取代了中國的部分市場份額,導致我國的ICT(信息與通信技術)產品的出口規模呈現下降的趨勢。ICT產品與其他產品相比,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高低對ICT產品出口的影響也比較明顯,各國容易改變ICT產品的進口措施、政策。因此,研究我國ICT產品與貿易便利化水平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測算“一帶一路”沿線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將其分為非常便利、一般便利、不便利和非常不便利四個范疇。然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評價,并從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海關環境、規制環境、國際交流方面提出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ICT產品
中圖分類號:F7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5-0054-03
ICT是當今信息時代的產物,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從世界銀行發布的ICT進出口貿易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是ICT商品出口的貿易順差國,而且“一帶一路”的一些沿線國家,如新加坡、越南、斯洛伐克、泰國等國的ICT商品出口不僅都是貿易順差國,其ICT順差占總的貿易順差比例更是高于中國,這說明ICT產業在“一帶一路”的貿易合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雖然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越來越多的多邊、雙邊合作,傳統的貿易壁壘比如關稅對貿易合作的制約作用開始弱化,但是因為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口岸基礎設施、法律體系、制度環境、通關手續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些“貿易低效性”對各國的貿易合作產生了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尤其ICT產業更易受到國家政策、制度環境的影響。因此,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是促進貿易合作的重要因素。
一、我國ICT產品出口的現狀
(一)ICT出口增速低于進口,但保持貿易順差
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數據庫的統計,我國ICT產品貿易出口額在2011—2020年這九年時間里,從原本的5 080億美元增加到了7 01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為3.66%。ICT產品進口貿易額則從原先的3 138億美元增加到5 164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為5.69%。由此可以看出,我國ICT產品的出口貿易額增速低于進口方面。雖然出口貿易的增速比不上進口,但我國仍保持著貿易順差國的身份。我國的ICT貿易順差額從2011年1 942億美元降低到了2020年的1 855億美元。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東南亞地區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勞動力成本更低,中國作為生產者的身份正在逐漸被這些國家所替代,ICT產品的國際市場正逐步被蠶食。
(二)ICT出口結構日益優化
我國的ICT出口結構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不斷得到優化,目前形成了一種以人工智能、云計算、軟件、云服務為主的多元化出口格局。美國的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云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服務調查》顯示,我國的云計算服務在亞太市場上的占比高達40%,并且在全球市場上,我國阿里巴巴集團的市場份額居于全球第四位,僅次于微軟、谷歌、亞馬遜三家企業。
(三)出口地區不平衡
我國ICT出口在不同地區的差異比較大,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從出口額的角度來看,2019年我國向東南亞地區出口ICT產品的貿易額占ICT貿易總額的34%,歐洲占比13%左右,非洲有9%;從出口種類的角度來看,我國對東南亞地區出口的種類涵蓋各個方面,既包括電腦、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等商品貿易,也包括以軟件開發、編程為主的服務貿易,而對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出口的ICT,大多是以商品貿易為主,這是因為我國在技術創新上還不具備領先優勢。不論是從出口額還是出口種類的角度來看,我國ICT出口的主要對象都是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在地區分布方面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失衡。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測度
(一)選取指標
在貿易便利化綜合指標中,選取口岸基礎設施、海關環境、規制環境、電子商務作為四個一級指標。并且在口岸基礎設施指標下設立了公路質量、鐵路基礎設施質量、海港基礎設施質量和航空基礎設施質量四個二級指標;海關環境下設立海關程序負擔及貿易壁壘盛行程度兩個二級指標;在規制環境下設立政府公信度、司法獨立性、政府管制負擔、法律法規解決爭端效率二級指標;電子商務則選擇金融市場成熟度和互聯網使用人數作為二級指標。在時間跨度上選擇了2011—2019年的數據,在樣本選擇上,選擇的是“一帶一路”沿線貿易伙伴國中我國與其開展ICT貿易額較多的國家,并且由于一些國家數據的缺失,最終選擇了33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
(二)測算結果
本文通過stata14.0軟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測算了33個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具體結果為,“非常便利”國家:新加坡;“比較便利”國家:馬來西亞、盧森堡、新西蘭;“一般便利”國家:韓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奧地利、智利;“不便利”國家:泰國、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波蘭、捷克、匈牙利、葡萄牙、埃及、摩洛哥、南非、巴拿馬、俄羅斯;“非常不便利”國家:越南、菲律賓、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伊朗、烏克蘭、羅馬尼亞、希臘、意大利、尼日利亞、秘魯。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比較分析
(一)地區分析
本文將測算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ICT貿易伙伴國分為了東亞、中亞、西亞、南亞、歐洲、非洲、大洋洲、中美洲、南美洲九個區域,其中因為大洋洲、中美洲、南美洲、中亞幾個地區的研究國家數量較少,所以綜合成一個地區??傮w來看,東亞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最高,且整體上處于上升的趨勢;西亞的國家次之,但其貿易便利化水平在2013—2015年期間有所回落;然后是歐洲、非洲、南亞地區的國家,其中南亞的增長速度最快,從2011年的0.4322增長到了2019年的0.5044,雖然還是處于非常不便利的階段,但是增長率高達16.71%,這說明南亞地區國家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二)國家對比
“一帶一路”沿線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在總體上呈現上升的趨勢,平均增長率為15.7%。其中,俄羅斯是貿易便利化水平在這9年中提升最大的國家,由2011年的0.4257提升到了2019年的0.5644,增長率高達32.58%,雖然仍然是貿易不便利的國家,但擺脫了非常不便利的范疇。在這33個國家里,新加坡是貿易便利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得分超過0.8的國家,處于非常便利的階段。主要原因在于新加坡是沿線國家中少有的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并且其有著“避稅天堂”的稱號,在對外貿易往來中有著遠低于世界上各國的貿易壁壘。在這33個國家中,僅有9個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處于一般便利及以上,絕大部分的國家處于不便利甚至非常不便利的范疇,這表明“一帶一路”沿線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整體上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
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ICT產品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評價
(一)基礎設施質量
一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影響一國國際貿易中來自于進口國障礙的主要因素,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國際貨物運輸能力和工作效率。因為有些ICT產品對運輸安全、周轉條件等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如果一個國家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夠高,有著一套健全的配套體制,那么就可以充分提高運輸效率,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以及存儲的費用,從而減少貿易成本,有利于貿易規模的擴大。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說,ICT產品的國際貿易運輸主要是通過鐵路和航空基礎設施,但是面臨著各個國家鐵路軌道尺寸不一致,少數國家航空較少且與最終目的地距離較遠的問題,這些都會加大運輸成本,會對ICT的貿易往來產生抑制作用。
(二)海關管理
ICT產品涉及到退稅高和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產品,容易被海關查驗,因此海關的通關效率成為影響貿易便利化的重要因素。“一帶一路”的開展讓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增加了貿易合作,雖然雙邊貿易在不斷發展,但是在海關管理上卻很難做到統一,相互配合。一些國家如俄羅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海港方面很難發揮出作用;還有一些內陸國家,不臨近海峽,其海關管理需要借助鄰國的幫助,在海關管理上有一定的困難?!耙粠б宦贰币恍﹪铱傮w在海關管理上比較落后,通關效率慢,這會阻礙國際貿易的開展。
(三)規章制度
一國的規制環境越好,越有利于創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企業參與貿易的積極性,減少交易成本,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ICT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經常會受到國家的保護措施,規章制度的頻繁變動,導致信息無法及時更新、傳遞,這都會對ICT產品貿易產生影響?!耙粠б宦贰毖鼐€一部分國家在法律法制方面的建設比較完善,相關制度比較完整。但也有一些國家如俄羅斯、羅馬尼亞、伊朗等有著來回變動的趨勢,法律規章制度的變動較為頻繁,并且在法律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間有著一定的滯后性,相對來說不太穩定。
(四)金融和電子商務
金融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有效促進國際貿易的開展。電子商務會提高物流、資金、信息的交流能力和跨國流通,可以使ICT產品在線上交易,從而避免線下交易在費用和效率方面的短板,使得交易更加快捷,不受地理位置的束縛。從時間維度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電子商務上的發展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較為穩定。但整體上發展并不平衡,一些發達國家在電子商務上處于世界領先的位置,互聯網的用戶數和金融市場的成熟度都比較高;但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因為其經濟能力不高,在網絡建設方面也不夠成熟,網絡寬帶的使用數也比較少,甚至在一些年份呈現下降的趨勢,不利于雙邊貿易的開展。
五、政策建議
(一)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要突出重點,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評估,擇優依次進行;二是提高公路、鐵路建設水平,延長公路、鐵路的里程線路,海港方面要加快模式的轉變,合理定位港口位置,航空方面要把資源傾斜到航空欠發達地區,以實現均衡發展;三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還有許多欠發達國家,要給予這些國家在原材料、技術、資金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助力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
(二)加強海關環境建設
一是完善海關在風險管控和通關效率方面的法律法規。二是讓通關程序更加快捷高效,并且提高透明度。一方面要加強清廉,及時在相關平臺上公布海關的執法程序和監督標準;另一方面,盡可能地減少進出口貿易所要提交的文件材料,降低海關程序的復雜度。三是推進海關現代化建設,建立一個單一的窗口,專門辦理企業進出口貿易面臨的問題。四是加強國際海關合作。一方面,促進數據聯網,加強海關之間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通過促進程序的統一和互認防疫系統等措施,實現海關監管互認。
(三)加強規制環境建設
第一,要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監管環境的透明度。一方面,完善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規章制度,對企業自身的利益進行保護,提高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一項新政策公布之前,要先與涉及到的相關企業進行溝通,聽取企業的建議,并且在出臺后還要在企業中進行宣傳普及,建立協商機制,簡化規章程序,使企業能夠隨時隨地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第二,堅持依法治國,營造一個公正正義的環境,加強司法獨立性。第三,加強廉政建設,加大對貪污腐敗的懲罰力度。第四,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實現國家間貿易政策對接和監管標準互認。
(四)加強國際交流
一是建立一個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的影響量化機制,從對本國發展和伙伴國發展兩個方面分析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回報,讓各國對貿易便利化水平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從而更好地促進貿易便利化。二是可以成立一個關于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咨詢機構,深化沿線國家對貿易便利化的意識,加強這方面的改革。三是一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受到該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發展中國家占比較多,其經濟實力并不強,并且會擔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會沖擊國內市場,因此在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合作方面,要創新方式,并對這些國家給予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思奇.“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便利化的經貿效應研究[J].東北亞論壇,2018,27(4):112-126,128.
[2]" "陳繼勇,劉燚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貿易潛力的影響[J].世界經濟研究,2018(9):41-54,135-136.
[3]" "周?。Q易便利化對中國出口效率的影響:基于隨機前沿分析法的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1):108-113.
[4]" "孫玉琴,蘇小莉.“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東歐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與歐盟出口影響的比較[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8,25(1):29-36.
[責任編輯"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