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代數字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技術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形成發展新動能,實現中國服務貿易穩步高質量發展,把握數字經濟助推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成為“十四五”期間的重要課題。基于此,對我國整體及省域數字經濟和服務貿易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并從創新機制、效率成本機制、融合發展機制三個方面,對依托數字經濟發展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內在機理進行探討,針對影響路徑為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服務貿易競爭力;機制;建議
中圖分類號:F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5-0072-03
引言
從經濟學角度來闡述,數字經濟可以概括為利用數字化的信息與知識對資源的高效優化配置與再生,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隨著大數據、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的發展,數字經濟進入蓬勃發展期。同時,新一代數字科技的發展與運用也促使中國服務貿易出現穩步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績。顯然,依托新一代數字科技,數字經濟極大地改變了以往的貿易模式,降低服務貿易成本、提升貿易效率,實現服務貿易創新。
依托數字經濟與數字技術改善傳統服務貿易的同時,促進新興服務貿易的出現,不斷推動我國服務貿易高質量持續發展,建設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貿易強國。
一、中國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一)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發展進入疲軟期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卻迎來蓬勃發展期,成為當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從規模來看,在2005—2020年期間,我國數字經濟總規模由2.62萬億元增長至39.23萬億元,增長近15倍。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總規模仍在2019年的基礎上提升33 935億元。從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來看,該比重也從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總體向好的同時,國內省域數字經濟發展也取得了新躍升,但區域差異較為明顯。無論是從數字經濟總體規模還是占GDP比重來看,排名靠前的多為東部等經濟發達的省份。2020年,數字經濟總體規模超萬億元的省份共有13個,其中排名前七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福建。重慶、遼寧、江西、山西、廣西、天津、云南、貴州8個中西部地區省份數字經濟規模超5 000億元。從各省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來看,占比達50%以上的省份包括北京和上海,占比在40%—50%之間的省份包括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山東、天津、山東、湖北、重慶,占比低于30%的省份多為經濟貿易較為落后的西部地區省份。從數字經濟規模增速來看,中部省份發展潛力大,增速在12%以上的省份包括貴州、重慶、福建、湖南、江西、四川。從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超50%的省份為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指數分別達69.3%、56.5%、56.1%、52.7%、50.8%。山東、福建、四川、河南、湖北、安徽緊隨其后,指數均超指數平均值。
(二)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服務貿易的大力推進,我國服務貿易在“十三五”時期開始深化發展,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從服務貿易進出口來看,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015年的6 542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7 919億美元,其增速由0.3%提升至13.8%,隨后由于受中美經貿摩擦及新冠疫情的影響,服務貿易總規模下滑至2020年的6 617億美元,其增速同比下降15.7%,降幅低于全球5.0個百分點。從服務貿易進口來看,我國服務貿易進口規模及其增速都呈現先升后降的態勢,規模分別從2015年的4 355億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5 250億美元,此后開始下滑,2020年進口規模為3 810億美元,同比下降23.9%;從服務貿易出口來看,我國服務貿易自2015年以來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從2015年的2 186億美元上漲至2020年度的2 806億美元,其在“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達到5.1%,高于全球5.3個百分點。受新冠疫情沖擊后的第一年,我國服務貿易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逆勢上升,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出口額、進口額分別提升至7 682億美元、3 688億美元、3 994億美元,其中出口增速高于進口增速26.6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逆差迎來2010年以來的最低值。隨著我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全面深化,在我國服務貿易實現平穩增長的同時,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研究報告》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在服務貿易進出口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出口增速在2018年高達17%,出口占比從2016年的31.7%上漲至2021年的48%。從省域服務貿易情況來看,據中國商務部公布資料信息顯示,相較于2016年,東部省份服務貿易占全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比重穩中提升,其服務貿易進出口從5 475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5 634億美元,增長了2.92%,2020年其占全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比重高達85.08%,其中的主力軍為北上廣三大一線省份,占東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73.05%。相比東部地區,西部地區近年來服務貿易增速較快,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從2016年的427.91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452.32億美元,增長5.72%,年均增長達到7個百分點。不難看出,我國服務貿易實現穩中提質,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三)數字經濟推動服務貿易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高水平開放、深層次發展階段,貿易結構逐漸趨向于以服務貿易為主。隨著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數字技術逐漸向國內產業的全方位滲透和創新性運用,促使服貿易在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結構優化等方面帶來突破性變革。中國《數字貿易合作與發展報告2021》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數字經濟對我國三大產業滲透率均逐年上升。其中,服務業中數字經濟滲透率最高,成為產業數字化最快的領域,其滲透率從2016年的16.8%上升至2020年的40.7%。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下產生的服務貿易新業態,數字服務貿易也已成為服務貿易的重要類別。數字服務貿易出口自2010年以來整體保持上升態勢,出口規模從2010年的144.87億美元上漲至2019年的1 435.48億美元,提升近10倍,出口規模增長率更是逐年攀升。至2019年,我國數字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率高達51%,出口規模占我國對外貿易比重達10.6%。從細分數字服務貿易來看,我國細分數字服務貿易出口規模歷年均不斷提升,其中2010—2016年間出口規模位于前三位的分別為保險、ICT服務、其他商業服務。2017—2019年間出口規模位于前三位的分別為知識產權使用費、ICT服務、其他商業服務。
知識產權使用費和ICT服務在這10年間發展迅猛,增長速率遠超其他細分數字服務領域。不難看出,數字經濟擴大了服務貿易范圍,優化了服務貿易結構,拓展了我國服務貿易的廣度和深度,無疑有益于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
二、數字經濟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機制分析
(一)創新機制
數字經濟依托大數據、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的發展,無疑是以數字技術作為其核心驅動力量,而技術的發展升級往往伴隨著各經濟產業創新升級。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融合滲透的過程中,通過以創新產出與創新效率提升為主的創新機制實現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科技的創造或升級革新的誕生地往往是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貿易也能反向推動服務產業人力資源質量的提升,而高質量人力資本能顯著正向提高創新水平,進而有利于整個勞動生產率、技術復雜度以及服務貿易內部結構與進出口結構的提升和優化。
(二)效率成本機制
依托新型互聯網技術而生的數字經濟催生了經濟社會信息共享,極大消除了產業間乃至產業鏈之間的“信息孤島”。服務貿易由于受到其自身屬性的限制,導致服務貿易供應商很難直接為服務需求方提供服務。因此,在傳統服務貿易銷售渠道中,從服務生產商到最終用戶,中間還要經手層層中介,他們利用產業上下游間的信息不對稱來獲取信息紅利。然而,新一代數字技術憑借其“無邊界性”以及“可共享性”快速與服務貿易融合滲透,消除了傳統服務貿易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現象。數字技術通過對服務產業鏈信息的搜集整合、智能處理、平臺共享,有效提高了企業間的信息搜集、溝通協調、交易執行的效率,降低了“信息孤島”帶來的高成本。
數字經濟時代消除信息孤島的同時,還能實現資源信息共享。隨著數字技術向各行各業的滲透,愈來愈多的資源走向數字化,消除了線下資源閑置現象,不僅提升了服務貿易閑置資源快速配置和使用效率,還有利于供給與需求匹配之間的效率優化。由于在數字經濟時代,市場需求信息大多能及時快速且全面地呈現在互聯網中,因此服務提供商能夠利用大數據進行消費者畫像分析,對客戶需求精準營銷,生產并銷售市場需求的服務產品。從長遠發展來看,數字技術能夠通過需求側推進供給側實現服務的不斷更新升級和優化,不斷提升服務競爭力。
(三)融合發展機制
以數字技術與各產業相互融合發展催生的數字經濟本身也不斷推動服務貿易上下游企業間的數字化合作及跨界融合。在數字經濟時代,市場生產要素及資源已廣泛實現數字化,不僅服務貿易產業內部可以實現從市場需求發現到生產研發再到市場需求匹配的完整閉環,促進產業鏈與供應鏈的融合協作,還能促使服務業企業間相互協作、市場需求信息共享以提高市場消費者滿意度,反向督進供給端加強服務創新。數字經濟帶來的產業間滲透推動服務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升級,實現了市場資源的融合共享,服務貿易范圍不斷擴大,提升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優勢。
三、結論與建議
在當今數字經濟時代,借助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服務貿易,促進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是驅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課題。要想抓牢數字經濟新時代發展機遇,需要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科技革命發展浪潮,推動數字技術發展的同時,把握信息技術的突破性創新應用,打造服務貿易新優勢,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第一,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新基建助推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前提,也是更好地驅動數字技術賦能服務貿易的基礎。通過本文的數字經濟發展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研究結論不難發現,數字經濟是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數字經濟發展靠前的省份其服務貿易競爭力也更強,而數字經濟發達的省份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更加完善。因此,應大力推動國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向數字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延伸,實現數字經濟技術在服務貿易領域加速創新運用、催生新的競爭優勢、提升我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的同時,消除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的數字經濟鴻溝、平衡我國各區域的服務貿易發展。
第二,加快數字技術在服務貿易中的創新運用。隨著數字經濟規模的加速提升及數字技術在各領域的融合滲透,我國數字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其中以通訊信息服務為主的ICT服務貿易以及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增長迅速。因此,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創新和應用是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首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如5G網絡、云服務、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基礎技術的發展及應用,促進其與服務業及服務貿易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融合的同時,針對不同服務貿易發展需要進行創新發展。例如針對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進行產業數字化創新改革,提升傳統服務貿易效率進而提升其服務貿易競爭力。其次,對于我國競爭力較強的制造業相關服務,開創產業新模式,通過數字技術這一信息技術橋梁,加快服務貿易與制造業的深度結合,擴大服務貿易內容的同時優化我國服務貿易結構。
第三,堅持培養并引進高質量人才。高素質人才是一國科技創新的基礎和根本,因此,在新經濟時代,應堅持貫徹人才強國戰略、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以人才推動科技、科技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產業,最終實現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及其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首先,根據現代技術革新以及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國內高校、機構以及政府應重視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培育,形成完善的人才發展體系,為新時代培養拔尖人才,支撐新時代對數字科技及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需求。其次,在內部培育人才的同時,積極引進服務貿易國際化人才。通過打造更加開放的全球化招聘平臺,在國際范圍內吸引引進高層次目標人才,不斷夯實人才基礎,支撐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長杰.新動能推動中國經濟新發展[J].中國發展觀察,2021(16):5-7,11.
[2]" "李錦梅.數字經濟助力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21(15):86-88.
[3]" "王娟娟,佘干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測度與區域比較[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8):3-17.
[4]" "李俊,李西林,王拓.數字貿易概念內涵、發展態勢與應對建議[J].國際貿易,2021(5):12-21.
[5]" "姚維瀚,姚戰琪.數字經濟、研發投入強度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1(5):11-21.
[6]" "丁卓亞.數字技術對中國金融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1(4):57-60.
[責任編輯" "立"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