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制造強國”的背景下,選取滬深兩市A股主板的制造業上市公司在2016—2020年五年間的相關統計數據作為樣本,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制造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變動如何對盈余持續性產生影響,并從高管—員工薪酬的視角,創新研究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影響其盈余持續性的新路徑。此外,將盈余拆分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和應計項目,再分別研究內部控制質量與兩部分盈余持續性的關系。結果顯示,制造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與盈余持續性正向關聯,進一步發現高管—員工薪酬差距會在內部控制制度影響企業盈余持續性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制造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盈余持續性;應計持續性;現金流持續性
中圖分類號:F2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5-0090-05
一、研究背景
內部控制作為有效防止企業舞弊犯罪最為有效可靠的手段之一,其建設在企業內部受到重視。從《中國上市公司2019年執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情況藍皮書》資料披露可得:在2019年度,披露公司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公司數量累計為3 642家,在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中占95.99%,其中,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為“整體有效”的公司數量為3 513,占比96.46%。披露了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數據的各類公司數量為2 827家,占總上市公司數量的74.51%,其中出具審計合格意見級別為得到“標準無保留意見”級別的公司有2 677家,占比94.69%。從上述報告列舉的所有數據來看,我國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內部都建立了一套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和審計規范體系,且實際執行效果良好。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價值的增加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有待考證。同時,作為衡量盈余質量的一個指標,盈余持續性在學術界和實務界都受到高度重視。在學術界,更需要可持續性的盈余,對于提供會計信息服務的信息使用者而言更為積極有效,可以持續為他人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在實務界,研究會計盈余的持續性可以幫助投資者對公司盈利能力進行預測。
一家公司盈余持續性高的前提是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其中,合理的激勵體系至關重要。作為企業內部最常用的激勵方式,薪酬激勵的作用不容小覷。在制造業公司內部,高管的薪酬水平與普通職工的薪酬水平之間的差距對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發揮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管—員工薪酬差距的作用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深入有序推進制造強國戰略。制造業在促進全國經濟增長和改善就業質量上具有關鍵性意義,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更是我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基于以上討論,文章著眼于我國制造業企業,創新研究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盈余持續性的相互關系以及影響路徑。
本文的目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是以“制造強國戰略”為主要背景,從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結構的新角度,為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真正實現穩定、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線索與政策支撐。二是將研究重點放在制造企業,將高管—員工薪酬特征引入盈余持續性的微觀實證研究框架領域,可以拓寬內部控制影響盈余持續性的路徑。三是相關研究結果將為我國現代制造業企業內部如何制訂合理的激勵培訓計劃、健全現代企業內部控制相關制度,為先進制造業上市公司盡快實現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二、理論基礎及研究假設
(一)內部控制質量與盈余持續性
以前諸多文獻都討論了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經濟后果,其中就包括內部控制質量如何影響盈余管理。Doyle et.研究了美國在報告中顯示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相關企業,得出“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導致了應計質量偏低”的結論[1]。Ashbaugh-Skaife的主要研究結果可以說明,在同一年報期里內部控制審計意見不同的企業,應計質量的增減變動隨著內部控制質量的增減變化變動[2]。Chen研究發現,對于得到無保留ICFR審計報告的公司,其財務利潤相關信息含量(CAR)在404條款的采用年比之前一年的更大[3]。李姝等基于會計盈余的增量和動態視角研究均發現隨著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整體提高,盈余持續性、應計持續性與現金流持續性得到逐步的改善,但在不同產權性質下的結論則與假設完全相反,實證表明在民營企業內控提升,盈余持續性改善效果更為明顯[4]。宮義飛和謝元芳的研究表明內部控制缺陷修正后,盈余持續性將得到極大提高,并且相較于現金流持續性,應計持續性受到缺陷項目的整改后結果影響也更大[5]。宣杰和蘇翌以2012—2017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為課題研究的主要對象,探究內部控制制度如何在機構投資者與盈余持續性關系中發揮中介的角色作用,實證結果顯示內部控制質量與盈余持續性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機構投資者持股行為可以通過進一步改善內部控制質量來達到提升盈余持續性的效果[6]。綜上所述,在借鑒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根據當前我國的制度背景,內部控制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具體實施手段來提高盈余持續性:首先,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控制在會計信息中的程序性差錯的數量,增強會計信息可靠性;其次,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降低內部員工誤報盈余的幾率;最后,內部控制要求管理當局及時確定、評估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及處理措施,以便能夠提前規避和降低相關風險,使企業經營能夠更加穩定持續。
假設一:制造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盈余持續性就相應越好。
(二)內部控制對盈余組成部分持續性的影響
Sloan等將會計盈余細分為應計項目和現金流兩個部分,他們發現應計持續性不如現金流持續性[7]。第一,應計盈余是指當期盈余扣掉真實盈余活動產生盈余,會計政策以及會計估計對應計項目的影響較大,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發揮制造業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監督作用,可以操控的空間被縮小,應計盈余回轉因而降低,提高應計持續性。第二,現金流盈余指企業真實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盈余,內部控制質量提高,能夠幫助制造業上市公司實現經營和戰略目標,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提高現金流持續性。
假設二:將盈余持續性細化后,制造業上市公司應計持續性和現金流持續性仍與內部控制質量呈正相關關系。
(三)高管—員工薪酬差距的中介作用
一方面,夏雪花等選擇中國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在2013—2018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內部控制質量對上市公司高管—員工薪酬差距有明顯的正面影響,且在國有企業更為明顯[8]。錦標賽理論是由Lazear和Rosen[9]首先提出的概念,該理論主要從競爭的視角考慮,認為內部薪酬差距越大,企業內部職工的積極性就越高,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績效。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的晉升難度會增加,按照錦標賽理論,競聘中的獲勝者會要求更高的薪酬,加大了內部薪酬差距。此外,獲勝者拿到了高報酬后,能從側面激勵員工積極工作,對于企業盈余持續性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假設三: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在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制造業上市公司盈余持續性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6—2020年滬深兩市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并按下列步驟對研究所需數據進行篩選:第一,剔除金融保險業;第二,剔除ST公司;第三,剔除主要變量缺失的企業。其中內部控制質量數據取自迪博數據庫,其他的數據則取自國泰安數據庫。
(二)變量定義
1.自變量。用迪博內部控制指數的對數來衡量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質量。
2.中介變量。高管—員工薪酬差距采用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內部高管平均薪資與普通員工平均薪資的比值,即相對薪酬差距。
3.因變量。盈余持續性采用國外學者提出改進的衡量模型,如下:
Earnt+1=a0+a1Earnt+ε(1)
Earnt+1=β0+β1ACC+β2CFO+ε(2)
模型(1)是衡量盈余持續性的基礎模型,Earnt+1表示下一期會計盈余,Earnt表示當期盈余,a1越大,代表盈余持續性越好。模型(2)是衡量盈余組成部分持續性的模型,ACC表示應計項目,CFO表示現金流項目,和越大,表示應計β1和β2現金流持續性越好。
4.控制變量。本文主要選擇以下指標作為控制變量。包括企業規模指標(Size)、資產負債率百分比指標(Lev)、公司成長性指標(Growth)、無形資產比率指標(Intan)、審計報告質量指標(Big4)、公司盈虧狀況指標(Loss)、審計意見類型指標(Opin)、企業上市時間指標(Age)、股權集中度指標(Oc)以及企業年度時間虛擬變量(Year)行業虛擬變量(Industry)。
(三)模型構建
針對假設一,構建公式(1)進行檢驗,其中參考李姝等[4]的做法,在模型中增加了內部控制質量與其當期盈余的交乘項,當系數大于零且顯著,則驗證假設一。
Earnt+1=a0+a1Earnt+a2ICQ+a3×Earnt×ICQ+ΣCotrols+ΣYear+ΣIndustry+ε1(1)
針對假設二,構建公式(2)進行檢驗,在公式(1)的基礎上考慮增加了內部控制質量、內部控制質量與應計a4和a5現金流持續的交乘項,當和系數大于0且顯著,則驗證假設二。
Earnt+1=a0+a1ACC+a2CFO+a3ICQ+a4×ACC×ICQ+a5×CFO×ICQ+ΣCotrols+ΣYear+ΣIndustry+ε2(2)
針對假設三,構建公式(3)(4)(5)進行中介效應檢驗。
GAP=Y0+Y1ICQ+ΣCotrols+ΣYear+ΣIndustry+ε3(3)
Earnt+1=a0+a1Earnt+a2ICQ+a3×Earnt×ICQ+ΣCotrols+ΣYear+ΣIndustry+ε1(4)
Earnt+1=β0+β1Earnt+β2ICQ+β3GAP+β4×Earnt×ICQ+β5×Earnt×GAP+ΣCotrols+ΣYear+ΣIndustry+ε4(5)
逐步檢驗回歸系數的方法借助孫自愿等(2020)[10]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具體分為三步:第一步:檢驗公式(4)的系數a3,即內部控制質量對企業盈余持續性的總效應;第二步:檢驗公式(3)的系數Y1,也就是內部控制質量和中介變量高管—員工薪酬差距的關系;第三步:控制中介變量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后,檢驗公式(5)的系數β4和β5系數。如果同時滿足(1)系數a3顯著(2)系數Y1顯著,且系數顯著,則中介效應顯著。且同時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但系數β4不顯著,則稱為完全中介。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分析
首先,對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內部控制質量ICQ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相差2.01,說明同為制造業但不同公司間實施內部控制的效果有差距。當期盈余Earnt與下一期盈余均值Earnt+1與標準差相差不多,說明樣本制造業上市公司在研究期間內的會計盈余較穩定,差距不大。
其次,進行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Earnt與Earnt+1,相關系數為0.440,顯著為正且同時通過了1%水平下的顯著性檢驗,表明樣本公司的會計盈余存在相當的的可持續性。內部控制質量1CQ與下一期盈余Earnt+1和當期盈余Earnt相關系數分別為0.149和0.293,且均在1%水平上呈現正向顯著的結果,表明會計盈余隨著內部控制質量的改善而提高。內部控制ICQ與應計盈余ACC和現金流盈余CFO相關系數分別為0.182和0.126且正向相關,表明將盈余持續性拆分開,兩者仍有一定的持續性。
(二)回歸分析
1.內部控制質量與盈余持續性。本文采取Stata15.0對于假設模型進行回歸分析。首先,表1列示了內部控制質量對盈余持續性以及其組成部分的影響作用。公式(1)和公式(2)的調整R方分別為0.417和0.446、F值分別為171.6與172.96,均通過檢驗。在公式(1)的回歸中,Earnt當期盈余對下一期盈余Earnt+1的回歸系數為0.261且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性。在公式(1)中,內部控制質量與當期會計盈余Earnt×ICQ的交乘項的回歸系數為0.162,且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因此,內部控制越健全越合理,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盈余更持續,驗證了假設一。在公式(2)的回歸中,應計持續性ACC和現金流持續性CFO對本期盈余Earnt回歸系數分別為0.226和0.637,并且兩者均在1%水平上顯著,且呈正相關關系。另外,將現金流持續性ACC與應計項持續性CFO進行對比,在標準化系數上,現金流ACC的更小,這就解釋了現金流更難操控,會計盈余中現金流持續性高于應計持續性。在公式(2)中,應計持續性與內部控制質量的交乘項ACC×ICQ回歸系數為0.348,且通過驗證和現金流持續性與內部控制質量的交乘項的回歸系數0.324也通過驗證,表明制造業上市公司應計項目和現金流項目盈余持續性隨著內部控制質量的增減變動而增減變動,從而驗證了假設二。
2.內部控制、高管—員工薪酬差距與盈余持續性。為了研究制造業上市公司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對內部控制質量與盈余持續性之間的關系影響,本文構建了模型3。本文給出了公式(3)—公式(5)的估計結果,用于研究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在內部控制質量與盈余持續性之間的中介作用,見表2。
內部控制質量對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在10%?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今后隨著制造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有效改善,企業內部薪酬差距也隨之擴大了。從表2可以直觀發現,加入高管—員工薪酬差距作為中介變量后,內部控制質量對企業盈余持續性的相關系數從0.162降到了0.132,并且在Plt;0.01的水平下顯著,證明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在內部控制質量和制造業上市公司盈余持續性中間起到了部分中介效應。此外,中介變量內部控制的系數0.132在plt;0.01的水平下顯著,也即系數顯著,系數顯著,且系數顯著。同時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則中介效應顯著。由于方程中系數顯著,此中介效應不是一個完全中介,驗證了假設三。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從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出發,首先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探究內部控制質量與盈余持續性之間的關系,再檢驗內部控制對盈余的組成部分(應計項目、現金流)的影響,再引入中介變量高管—員工薪酬差距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并具體得到以下的研究結果:第一,企業會計盈余的持續性總體上較好,且現金流持續性大于應計持續性;第二,內部控制質量能夠顯著提高制造業上市公司盈余持續性及其組成部分。實證結果表明內部控制作為現代企業公司治理體系結構設計的一個基礎,能使整個企業內的所有經營管理活動最終得以標準化,并充分發揮其對盈余風險規避識別與加強監管約束的協同效果,可以做到有效防范控制高管對于盈余的操縱行為,改善內部會計信息質量,從而大幅度提升企業盈余持續性;第三,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在內部控制與制造業上市公司盈余持續性的關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制定與發揮作用過程中,借助內部薪酬差距這個激勵手段,來使企業得到持續性發展。
(二)建議
綜合本文的整體研究結果,提出如下可行的建議:首先,不斷完善公司內部環境控制風險管理框架體系,現在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論基石就是內部控制體系,制造業上市公司必須努力做到及時有效地洞察外部大環境變化以及趨勢,并以切實提升企業發展內部戰略競爭力為導向,適時調整內部控制的目標,使內部控制適配公司需求,發揮其最大作用。其次,制造業上市公司要在堅持現有建立的良好的人力資本運用的管理制度基礎上,以企業戰略和薪酬能力為核心依據,完善現有的高管—員工薪酬差距激勵機制,激發內部員工競爭與活力,使各類高管人才的業務能力得到最大發揮,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使制造業企業在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浪潮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 "Doyle J.,Weili G.,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2]" "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Kinney J.et al.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217-250.
[3]" "Chan K.,Farrell B.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08,27(2):161-179.
[4]" "李姝,梁郁欣,田馬飛.內部控制質量、產權性質與盈余持續性[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7(1):23-37.
[5]" "宮義飛,謝元芳.內部控制缺陷及整改對盈余持續性的影響研究: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會計研究,2018(5):75-82.
[6]" "宣杰,蘇翌.機構投資者持股、內部控制質量與盈余持續性[J].會計之友,2020(8):12-17.
[7]" "Sloan.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 about future earning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 289-316.
[8]" "夏雪花,王瓊,宮義飛.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對高管-員工薪酬差距的影響[J].財會月刊,2021(2):51-60.
[9]" "Lazear E.P.,Rosen S.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841-864.
[10]" "孫自愿,潘奕文,陳允晗.高管薪酬激勵、內部控制質量與技術創新動態能力[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2):88-101.
[11]" "耿合江.高管薪酬差距、內部控制與企業綠色創新:以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20(18):122-130.
[12]" "王燁,孫婭妮,孫慧倩,等.員工持股計劃如何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基于PSM的實證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1,36(1):14-25.
[13]" "董小紅,孫文祥.企業金融化、內部控制與審計質量[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1,36(1):26-36.
[14]" "李榮梅,朱婉嘉,張存.內部控制質量、高管權力與盈余持續性[J].財會通訊,2020(8):34-37.
[15]" "馬穎莉,朱學義,黃燕,等.內部控制質量、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基于2014~2018年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J].市場周刊,2020,33(11):92-97.
[16]" "雷倩華,鐘亞衡,張喬.公司治理、市場競爭與盈余持續性[J].華東經濟管理,2020,34(11):116-128.
[17]" "徐高彥,王晶.多元化程度與盈余持續性:機會抑或威脅?[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0,35(4):105-115.
[18]" "張原,丁文娟.高管薪酬激勵對盈余持續性的影響研究:基于內部控制質量與外部市場化進程的調節效應[J].財會通訊,2020(9):44-50.
[19]" "帖劍英.內部控制缺陷程度對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財會學習,2021(14):75-77.
[20]" "王丹莉.內部薪酬差距對企業增加價值的影響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視角[J].會計之友,2021(10):117-123.
[責任編輯"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