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金融業在近些年來開放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在我國監管政策日益完善的環境下,國內券商紛紛開啟國際化之路,但同時國內券商在國際化進程當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因此,以華泰證券為例,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華泰證券的國際化發展現狀,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即豐富盈利模式,發展創新業務;完善薪酬制度,吸引優秀人才;加強與國內企業合作,打造品牌形象等。
關鍵詞:SWOT分析;華泰證券;國際化經營
中圖分類號:F83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5-0087-03
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業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當前已經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正逐漸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了實現全世界經濟共同發展,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等解決方案,并且聚焦東亞經濟圈的RCEP正式生效,我國證券公司必須提升自己的境內外綜合服務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才能與我國的大戰略相匹配,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一定支撐。在此背景下,我國券商應牢牢抓住時代給予的機遇,全面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為此,本文以華泰證券為例,首先對國際化經營歷程進行簡要梳理,然后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國際化發展的狀況,并在最后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以期為我國券商機構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一定幫助。
一、華泰證券的國際化經營歷程
(一)國內發展時期
華泰證券作為一家老牌大型券商機構,于1991年在南京成立,由1990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江蘇省證券公司改革而來。華泰證券在成立的前12年左右,一直是一家典型的中小區域型券商,大多業務只集中在省內。直到2003年左右,以參股南方基金為標志,開始走上擴張之路。2004年,華泰證券與美國國際集團合資組建了友邦華泰基金(現已更名為華泰柏瑞基金)。也是在這一年,我國開始對券商進行綜合治理,實行了“扶優限劣”的監管政策,一方面對問題嚴重的券商要求退出處理,另一方面對優質券商進行重點扶持,一直持續到2007年。在此背景下,一向在穩健合規經營的前提下不斷創新的華泰證券于2005年獲得創新試點資格。同年,華泰證券便憑借擁有的34家營業部,將亞洲證券的12家服務部和48家證券營業部進行托管或收購。隨后于2006年先后收購聯合證券(現更名為華泰聯合證券)和長城偉業期貨(現更名為華泰期貨)。2009年,華泰證券正式提出互聯網戰略,計劃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和戰略布局,以此支撐自身的業務發展。由于業務的快速擴張,公司急需從外界獲得融資,以支撐不斷增長的業務體量。公司最終于2010年完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目標,暫時實現國內國際化。
(二)區域國際化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獲得融資之后,公司繼續推進國際化業務布局,于2014年成立華泰證券資管成為首批滬港通試點券商,并推出一代明星產品“漲樂財富通”移動客戶端,成為行業內的標桿產品。獲得滬港通試點資格對華泰證券布局全球化業務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不僅可以借此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和投資決策流程,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還可以拓展自身業務面,擴大收入來源,優化業務結構。此外,公司趁此機會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獲取并維護海外客戶資源,為今后進軍國際化市場做好準備。為了給發展國際業務提供支撐,2015年,華泰證券實現了在香港上市的目標,雖然大部分資金被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但同時也為海外擴張募足了資金,借此擴大了在海外的知名度,暫時實現了區域國際化。同時,華泰證券也擠進國內券商第一方陣。
(三)由區域國際化向全球跨國經營的過渡階段
2016年,華泰證券收購美國領先統包資產管理平臺,并獲得在美國開展經紀交易商業務的資格,隨后在2019年發行滬倫通首單全球存托憑證,并在倫交所上市,隨著這一戰略舉動的完成,華泰證券也成為一家在香港、上海和倫敦三大金融中心上市的國內券商機構,進入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至此,公司業務版圖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進一步擴張,正式邁入由區域國際化向全球跨國經營的過渡階段。
二、華泰證券國際化經營SWOT分析
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華泰證券目前所處的情況,以便得出具體的針對性強的政策建議,還必須對其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具體研究。基于此,本文將通過SWOT分析方法對華泰證券所處的內部環境(優勢S、劣勢W)與外部環境(機遇O、挑戰T)加以分析,以便得出可行的政策建議。
(一)優勢(S):領先的平臺體系
截至2020年10月,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達39.28%,但統計后發現,大部分投資者都有追漲殺跌和頻繁交易的特點。為解決此問題,華泰證券于2020年通過旗下的數字化財富管理平臺“漲樂財富通”推出業內領先的“人+平臺”投顧服務體系。該體系著力于幫助投顧通過專業化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服務,由此實現向買方投顧模式的轉變,同時通過旗下投顧工作云平臺賦能投顧獲取精準的客戶立體畫像等詳細信息,便利開展業務。同時,把客戶的利益與投顧的績效考核進行綁定,使投顧與客戶之間形成可持續的信任關系和共贏關系。這將使得華泰證券從交易、銷售驅動向資產驅動進行轉型,這對于券商的財富管理轉型至關重要。此外,公司依托其旗下國際業務平臺華泰國際,以香港為中心、輻射全球,通過“4+1”業務平臺實現跨境聯動,促進全業務鏈的共同發展。
(二)劣勢(W):專業人才短缺
從內因來看,一方面,相較于國際成熟投行,華泰證券開展國際化經營時間較短,實踐經驗不足,還未建立完整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培訓系統,導致員工素質良莠不齊,專業人才短缺,難以同國際大型投行競爭。另一方面,華泰證券在國際上的品牌吸引力不強,即使在國內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難以吸引優秀的國際專業人才。此外,華泰證券在薪酬以及激勵機制方面也與國際大型投行存在較大差距,而這也是造成對高級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嚴重的一個原因。從外因來看,我國證券市場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距今不過30年,而美國等西方國家早已發展百余年,專業從業人員無論是素質還是數量都遠遠大于我國。因此,在短期內,國內券商的國際化發展必然會存在著人才短缺的劣勢,且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另外,華泰證券的營業收入與證券行業周期有著密切關系,極易受市場影響,隨市場行情呈現大起大落的趨勢。究其原因,還是由于自身業務結構不均衡,盈利模式單一,當遭遇市場系統性風險時,自身經營績效便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華泰證券應多向國際大型投行學習,拓展自身業務范圍,提高個性化服務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三)機遇(O):居民財富配置需求旺盛
在過去數十年內,我國主要是工業化經濟,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依靠房地產產業,企業的融資方式也主要以銀行信貸為主,因此居民資產配置情況也以房地產為主。現如今,我國產業結構正從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快速轉移,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不斷提高,正在加速優化產業結構,中央也多次重申“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從近些年的產業政策來看,我國著重引導資本流向5G、半導體等高端制造領域,并給予很多優惠政策,經濟主導產業正從工業向消費+科技轉變,逐漸降低我國經濟對房地產業的依賴。因此,在我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的未來,我國居民對房地產的資產配置需求將逐漸下降,轉而投向更具增長空間的權益性資產。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居民住房資產配置力度較大,權益資產配置較少。2019年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房產在我國城鎮居民的資產配置中占比最大,約占3/5,而對權益性的資產配置較少,僅為2%左右;而同期歐美發達國家則恰恰相反,比如,美國居民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比例約占1/3,住房約占1/4。因此,國內居民對資產配置的潛在需求還很大,華泰證券在未來幾年內要牢牢把握機遇。
此外,隨著國內企業的業務范圍擴展至全世界,海外投資需求也變得越發旺盛。根據我國商務部數據,截止2021年底,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已達24 977.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21年4月底,我國共有590余家合格境外投資者,當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41.8億美元,并且近年來境外投資者對國內市場的投資需求逐漸上升。因此,華泰證券通過開展國際化經營,不僅可以為我國日益增長的擁有跨境投資需求的客戶提供服務,還可以為境外計劃進入我國資本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華泰證券可以好好把握這一不斷增長的市場。
(四)挑戰(T):國際競爭日益激烈
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除了面對國內券商的競爭,還必須面對國外大型投行的挑戰。在對于券商而言有著重要意義的投資銀行業務,一直是華泰證券的短板。從有關數據可知,在債券融資方面,2020年全年中國離岸債券承銷商前50名排行榜中,僅有11家中資證券公司,合計占市場總份額的13.5%。而華泰證券則排名第41,占總市場份額僅0.2%,即使在國內券商中也僅排名第9,差距仍然很大。在股權投資方面,2020年港股首次公開募股承銷規模排行榜中,前10名中有4家中資券商,合計承銷規模占市場總份額的21%,其中有3家是境內證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首次公開募股承銷數量排行榜前10名中則有6家中資券商,合計承銷家數占市場總份額的32%。不難看出,中資券商在承銷數量上的占比大于承銷規模的占比,說明國內券商在承銷大型企業的首次公開募股中的平均競爭力比不上國外大型投行。而華泰證券在承銷規模上未能進入前10名,承銷數量上排名第9,這說明華泰證券承銷大型企業首次公開募股的經驗還是比較欠缺,核心競爭力不夠。由此可以看出,華泰證券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面與頭部投行還存在很大差距,即使在香港地區,競爭力和國內券商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更不用說國外大型投行。因此,國際市場上越發激烈的競爭對華泰證券的國際化經營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本節對華泰證券國際化經營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進行了細致分析,并總結國際化經營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從優勢與機遇來看,目前國內政策環境較好,并且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居民財富的配置需求將上升,跨境投資需求也不斷增長,華泰證券可以利用自身領先的平臺體系和客戶規模爭取客戶資源,保持領先地位。從劣勢與挑戰來看,除了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華泰證券自身的專業人才資源也有所欠缺,依然面臨不少的問題與挑戰。這不僅是華泰證券自身存在的問題,我國不少券商也面臨一樣的劣勢。為了緩解此問題,本文將在下一節中提出針對性建議,助力華泰證券的國際化發展,同時為國內券商提供借鑒。
三、華泰證券國際化發展建議
(一)豐富盈利模式,發展創新業務
與國際投行相比,中資券商在做市類、資管類、交易類、投資類等非通道類業務發展階段較為初級,衍生產品或結構化產品設計的復雜程度也不及外資大行,服務客戶多元化需求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華泰證券應積極進行業務改革,推動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豐富盈利模式,發展創新業務,擴大收入來源的同時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并且依托自身平臺優勢開發更多個性化服務,滿足境內外客戶的多元化需求。這樣不僅有利于降低對單一業務收入來源的依賴,還可以減弱市場波動對自身經營績效的影響,降低公司的經營風險。
(二)完善薪酬制度,吸引優秀人才
證券行業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分支,是腦力密集型行業,優秀的人才資源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華泰證券想要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必須吸引優秀的國際化人才,保證公司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避免人才流失和吸引人才加盟,完善的薪酬制度必不可少。為此,公司可以考慮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長期激勵機制,二是將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掛鉤。這樣,越是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就越愿意加入,并且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會主動修正、改進工作方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績效。
(三)加強與國內企業的合作,打造品牌形象
由于與國際大型投行相比,華泰證券存在明顯的劣勢。因此,在短期內還是應以國內券商作為主要競爭對手,慢慢積累經驗,提升實力。為此,面對著越來越多“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華泰證券可以加強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在為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提供服務的同時,宣傳自身品牌形象,為日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隨著我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證券公司進行國際化經營是大勢所趨,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華泰證券作為國內第一陣營的券商機構,有潛力成長為國際一流投行。本文對此提出的建議,希望能為華泰證券以及國內其他券商的國際化經營帶來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 "曹張家瑞.經濟新常態下證券公司的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市場,2019(1):76-77.
[2]" "楊帆.我國證券行業發展現狀及問題[J].經營與管理,2019(12):112-114.
[3]" "李穎.證券公司應對國際化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0(24):72-73.
[4]" "吳錦棟.基于SWOT分析我國證券公司國際化發展的研究:以海通證券為例[J].納稅,2019(5):148-149.
[5]" "王文思.中信證券國際化經營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20.
[責任編輯" "衛"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