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踐行小學數學低年段計算教學的時候,需要結合新課改提出的標準,改善計算教學的方法,如能夠在游戲中激勵學生計算,使其擁有更強的動力。在教學中灌輸數學思維,讓小學生擁有更為強大的思維邏輯,從而可以放在計算實踐中。從以上方法可以看出,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低年段;計算
在低年段的數學計算課程上,需要重點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這是為之后的中、高年級課程奠定基礎,只有擁有扎實的計算功底,才能著重地應對各種解題困難。因此,需要借助新課改的浪潮,推動小學生一往無前,積累更多的計算基礎。
一、利用游戲化手段幫助學生
在新課改中強調了關于興趣方面的教育建議,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將學習看作一種簡單、快樂、充實的東西,而不是背負著壓力參與,這樣做的后果是對學習失去積極的動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計算的時候,可以從興趣的方向思考,讓小學生通過游戲的通道找尋計算的小技巧,最為重要的是增強熟練度,從而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例如,在教導學習《數一數》時,這節課的核心是教學1~10的簡單加法,能夠將任意兩個數字相加。在課堂上,為了調動大家的情緒,可以專門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如在“動物拉拉手”的活動中,通過多媒體電子屏幕展示若干可愛的小動物,包括小獅子、小白熊、小狗等,每種動物的身上都寫有1個數字,如小白兔代表數字3,小白熊代表數字5等。然后讓小學生自行挑選,任意選出兩個小動物,這時會問:“如果讓這兩個小動物拉拉手,將他們身上的數字加在一起,會是多少呢?”勾起小學生計算的興趣;在教導學習《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這節課的核心是學會加減1~10以內的數字,包括混合運算,在課堂上可以運用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如在搶答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得分投球”的游戲活動,在該游戲中,會在教室的前面放1個籃筐,準備兩種顏色的乒乓球。接著將所有的學生分成兩隊,分別代表黃、白兩種顏色的球,當教師說出一道計算題后,需要兩隊的學生搶答,答對的小學生可以將代表的顏色的球投入筐內,計分1次,在若干次游戲回合后,會發現學生對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更加熟練。
二、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文件中提出的重點,與以往的學習方式不同,合作學習是通過與他人有效地交流,學習他人的經驗,同時能夠改變學生的思維,不再拘泥于自我解決,更多地懂得團隊合作,這樣更有學習效果。在合作學習的要求下,數學課堂上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計算教學的時候,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幫助小學生解決諸多的計算難題。例如,在教學課程《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時,可以引導進入合作學習的氛圍,由于本節課的核心是兩位數的加減法計算,需要圍繞這些提出問題。如“小侯與小麗比賽跳繩,小侯多跳了15下,小菲比小麗多跳了61下”,要求思考題目描述的意思,列出相應的算式,讓同學與周圍的人短暫地交流下,列出算式。在一些比較簡單的計算題目中,可以讓小組同學協作口算數字,鍛煉自己的計算能力;在教學課程《觀察物體》時,將合作學習的方法貫穿整個課堂。如在揭示課題的時候,可以任意展示某個物體,如粉筆盒,讓所有的學生觀察物體的外觀,選擇不同位置的學生進行回答,顯然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說看到一個正方形,有的學生說看到一個長方形。由此可以設問:“為什么大家看到的不一樣呢?”引導學生短暫地進行思考、討論。然后可以進入課程的講解中,在課堂中擺放一些積木,分給每名學生,令其不能獨享積木,要與周圍的同桌同學共同分享,協作拼湊積木,使其變成一個其他形狀的幾何體,互相交流。緊接之前的環節,繼續觀察討論幾何體的外觀形狀,總結從若干角度看到的圖形。最后通過教師論述,分別講解上、下、側三個方向看到的面;在教學課程《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可以根據題目引導,促進小學生合作學習。如在已經知曉退位減法的算法之后,可以提出例題“小雪和小花套玩具,小雪套走了8個,小花套走了12個”,給每名同學發一盒火柴,讓小學生按照擺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擺小雪的玩具個數,第二行擺小花的,然后分別提問:“哪一行擺得多一點?能不能將小花的小棒切成兩個層次呢?”根據這個問題,要求進行討論,隨即可以列出算式12-8=4,讓學生逐步地摸索退位減法。
三、重視培養數學思維
相比傳統的課堂教育,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提出需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狀態,使其能夠具有批判性的思維,對看到的東西能夠提出客觀、主動的思考,方能自主地獲取知識來源。在小學數學課程上,數學思維是小學生必備的學習思想,其中包括推理、分類、數形結合等。因此,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悄悄地給小學生灌輸數學思維,不僅能夠健全思維能力,而且能夠提升計算能力。例如,在教導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時,需要利用多媒體工具,在數形結合的情況下,讓小學生能夠認識平行四邊形。首先可以在熒幕中列出一張平行四邊形,讓小學生認一認,猜一猜這種圖形的名稱,接著可以繼續列出許多在生活中見過的平行四邊形,包括地磚、衣服的掛鉤、護欄交叉的形狀等,讓小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普遍性。然后可以給圖形標注數字,分別講一講圖形的長、寬,講述平行四邊形的特質,如對邊相等,可以對折等。最后在列出習題后,可以讓小學生按照數形結合的思路,解答每個題目;在教導學習《時、分、秒》時,從書本中可以得知,時間刻度的換算是本節課的重點。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推理的方法,引導小學生形成推理思維。如在剛剛講過時和分的區別之后,讓小學生做一做簡單的換算題目,隨后提問:“已經學會了時和分的差別,請問多少秒等于1分呢?”讓小學生按照剛才講述的邏輯,思考分和秒的關系。最后可以打亂順序,利用題目引導推理時和秒的關系,再出例題,會讓小學生充分地掌握時、分、秒的計算關系。
四、合理地設置課后作業
在新課改中提出的新型作業觀中表明,教師在作業內容上不能總是局限于刻板的練習上,應當突出開放、自主、探究特性。在布置的作業量級上,不能過度追求量多增壓,應當合理地設置,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并且在作業的評價上多做功夫,才能促進小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提升數學計算能力。那么,數學教師應當對班內的學生有所了解,明白每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自身能夠接受壓力的程度。依據這些標準,才能合理地安排課后作業。例如,對班內成績較為突出的學生,一般不用擔心是否能夠完成作業,需要關注的點是如何幫助優秀學生突破自己,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多布置一些思維訓練的題目,如奧數題,讓這類學生能夠更快地提升計算能力。對成績較差的學生,一方面需要減少作業量,避免因量多導致不想完成,失去數學練習的最終目的。另一方面需要布置難度稍低的作業,讓小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計算,從而最終可以提升自身的計算能力。另外,在檢查作業的時候,需要按照不同的特點進行評價,如對某些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應當予以鼓勵,同時糾錯。對部分優秀的學生,應當予以更加詳細的指導,使其了解更好的計算方法。
五、重點培養口算的能力
在低年段的數學計算中,筆算占據絕大部分的數學計算內容,但是由于許多小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方法的能力較弱,導致筆算的出錯率較高,這就要求小學生能夠掌握另外一個計算本領,即口算。在口算中,小學生不需要通過筆算的方式計算,僅通過思考的方式,快速地口算題目內容,說出答案,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正在學習簡易內容的低年段學生,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且,在擁有一定口算能力后,小學生在接觸筆算的難度會減少,更易于學習筆算的方法。例如,在教導學習《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在提出關于重點內容的計算題后,先要求學生大聲地朗讀題目,在讀過若干遍后,再用眼去看,用心去算,給一些時間去思考,然后要求說出答案。并且,不能只給一兩道題目計算,需要給出10道題目以上,只有提升練習量,才能錘煉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另外,在培養小學生的口算能力的時候,不僅要注重量的積累,又要注重方法的教授,如湊十法,即遇到數字時,需要先考慮與整十數的差距,如一道題目是“6+8”,在口算的時候,可以要求小學生將任意一個數字想象成數字10,然后相加得出答案,再減去與原來的數字的差值,最終就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些方法對低年段的學生而言,能夠快速地熟悉口算方法,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學會反思錯題
在計算數學題目的時候,出錯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在學習一門新的數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思想障壁,只有通過不斷地出錯,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計算思路,最終使得自身的計算能力提升。那么,需要培養小學生反思錯題的能力,使其養成習慣。但是,從目前小學生的整體情況來看,能夠反思錯題的學生不多,為了讓更多的小學生能夠養成這種習慣,需要教師多方面地著手教育。一方面,在學校課堂上,數學教師在讓學生每做完一道題目后,先說出自己的解題過程和結果,然后找出錯誤的案例,讓學生自我思考出錯的地方,然后再進行講解,意在指向自我糾錯,使其能夠發現計算錯誤的緣由,避免下次計算時出錯。另一方面,在課后自學的時候,不僅讓學生能夠完成當日布置的作業,而且需要在另外一個本子上記錄上次作業中出錯的習題,寫清楚正確的解題過程,當作回顧復習的案例。在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后,會讓小學生出錯的次數越來越少,從而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另外,在每次臨近考試前,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糾錯本,翻看每次出錯的案例,令其可以避免在正式考試中遇到類似的題目出錯,從而可以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考試成績。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可以得到很大的突破,對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成果顯著。因為可以讓計算變得更為靈活,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并且能夠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總結更好的計算方法,這些都可以幫助提升數學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史宏.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讀寫算,2021(26):3-4.
[2]王聲靜.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2(3):48-50.
[3]鄧敬東.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9):106-1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