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就是讓學生學,教會學生學習。“微項目化學習”就是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課堂時間讓他們去探索項目任務,或者展開課后實踐活動。讓學生基于特定的情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也能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從而學會學習。由此可見,微項目化學習與“讓學”理念是相得益彰的關系,它能夠驅動引領學生在自主化的學習活動中獲得對知識的綜合性認知,借此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文章基于此點,對“讓學”理念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微項目化學習路徑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讓學”理念;小學道德與法治;微項目化學習;路徑分析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應該專注于創新及優化,要充分體現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性,發揮他們的主動學習思維。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以“讓學”理念為引導,積極開發項目化學習模式,讓教與學的方式有所變革與創新,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并且借助這一模式,引領學生的深度學習與自我管理,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有所發展、有所提升,達成對知識的深度解析,參與知識生成的整個過程,這樣便也能達成他們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培育。
一、項目選題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確定項目選題的時候,一定要緊扣課程的標準與要求,因此教師就應該從期待學生理解與掌握的核心知識出發,借助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等等內容去尋找關鍵概念或者能力,幫助學生達成知識與素養的雙重提升。學生學習的目標其實就是項目主題設計的核心,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從“教”轉向為“學”,需要將目標轉化為“問題”,引領學生完成多元化實踐。所以,教師的項目選題就應該立足學生,要能夠讓學生具備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意識,整體提升他們的道德與法治觀念。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多樣文化,多樣魅力》時,本節課程聚焦了單元主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感受并了解人類共同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進而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及價值觀。那么,教師在實施這一課程教學時,就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經驗基礎和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地設計學生的學習目標。比如讓學生通過課前調查、模擬演示、案例交流、合作探究、視頻欣賞等等方式,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魅力,并且也能夠從中體會到不同文化與自然環境之間互相適應的關系。以此為基準點,幫助學生形成文化自信,激發學生保護中國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師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認知基礎,清晰地定位了本節課程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式等等。這樣便能夠喚醒學生原有的知識認識經驗,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地設計任務,驅動他們產生新的經驗。對此,教師就應該立足于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將其當成項目的選題。比如“你想要了解哪一個國家的禮儀文化呢?”“你是否了解幾種典型的世界文化形式和特點呢?”“你是否了解世界文化交融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具體案例呢?”如上,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了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便可以作為項目的選題,讓學生自主地組建成學習小組,選擇相應的項目來完成探究。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教師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相關的材料,幫助學生整合并優化這些資源內容。將其當作成自身實踐探究的主要材料,以此來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認知。
二、項目設計
微項目化學習的主要特點就是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整個學習實踐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自主探究、團隊協作的方式,實現批判性思維、能力素養的綜合性發展。以此為基準點,讓學生能夠獲得對知識內容的綜合性探尋,讓學習思維從低階轉向高階,豐富學生的學習實踐及探索過程,以此來達成他們的綜合性發展。所以,教師在實現項目設計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要立足于學生的綜合發展,科學設計項目活動,喚醒、利用、加工、豐富并提升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最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驕人祖先,燦爛文化》時,就應該立足于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項目選題,隨后完善項目設計的整個過程。要能夠引領學生展開實踐探究,讓學生在項目實踐中體會到中華美德的特征和新時代的價值,整體深化學生的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所以教師就應該聚焦“愛國”的主題,給學生設計三個具體的項目:
項目一:分享新聞大事
項目二:講好中國故事
項目三:聚焦愛國力量
針對于具體的項目,教師再細化具體的活動。比如,針對于項目一,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2022年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新聞大事。主要是用關鍵詞或者短語的形式來寫下2022年的新聞大事。隨后選擇自己最關注的一件事進行深入了解,并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與同學互相交流和分享。針對于項目二,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不同時期的愛國人士,說出他們的愛國情懷表現在哪些地方。針對于項目三,教師則是讓學生展開課后實踐探究,讓他們尋找身邊的愛國者,記錄他們的愛國故事或者做一件能夠用實際行動表現自己愛國之心的事情,并將其進行簡單記敘。
如上,教師結合這一教學內容,優化了項目活動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展開多樣化的自主探索。整個教學活動也清晰可見,以此也將真正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
三、項目執行
教師在完成了項目選題及項目設計之后,就應該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展開項目實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全方面地貫徹落實“讓學”的理念與特點,能采取多元化的項目執行方案,指導學生展開多種途徑的學習,拓寬自身的實踐探究路徑,讓他們掌握更為有效的學習方式。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美麗文字,民族瑰寶》時,在完成了項目選題以及項目活動的設計之后,就應該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實踐探究。首先,教師要采取集體與小組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根據項目主題的內容,教師先給學生展示有關于中國漢字的文化知識內容,讓學生能夠在集體學習中了解到有關于漢字的歷史。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從漢字的“形體美”及“韻味美”等兩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說出自己的理解及感悟;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學習手冊,循序漸進地展開項目化學習。教師在設計這一項目的時候,可以為每一個學生發一張字帖,讓學生在字帖中進行識字書寫體驗,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演變。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學習手冊中的字帖,讓學生去完成漢字書寫體驗。隨后讓他們根據自己書寫的過程,梳理總結出漢字演變規律中的特征。借助這一模式,能夠讓學生獲得對漢字演變歷程的具象化認識,從中感受到中國漢字的無窮魅力;最后,教師可以創新豐富有趣的在線課程資源。關于漢字的故事還有很多,在課堂上是很難講完的。所以教師在項目設計環節給學生設計了課后拓展任務,讓學生繼續尋找漢字之美,完成“尋漢字之源,贊漢字之美”的主題小報。學生在完成這一小報的時候,需要借助各種資源來實踐探究。那么教師就可以積極地開放家校合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推送與漢字相關的資源資料,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能夠在課后項目實踐探究中獲得與之相關的學習資源,完成項目化實踐。以此為基準點,學生的整個項目實踐過程便更為科學、高效、完善,能夠引領學生實現綜合性的發展。
四、項目展示
關于項目的展示,教師應該展現開放性的成果展示平臺,既可以讓學生按照個體方式去展現自己的成果,也可以讓學生按照小組的方式去展現自己的成果。成果的展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頻視頻,甚至可以是一段脫口秀等等。總的來說,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思考,創造性地完成整個項目活動。并且針對于項目的成果展示,學生也有多種不同的思考和想法。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尊重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成果展現方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展現自己的項目學習過程,以此實現他們的綜合性發展。同時,學生在實現項目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也一定不能忽視教學評價這一環節。教師要在規劃期待學生個體、群體產生的學習成果之后,對應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評價也要從多個不同的維度著手加以落實。
一方面,教師應該實現課上課后相結合的描述性評價。在課堂交流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項目活動進行現場點評,要注重對學生的項目成果做出激勵。在課后,教師可以按照相應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要了解到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具體表現,而后有針對性地給他們設計進一步學習的目標,讓學生能夠有學習的方向。在后續的項目化實踐探究中更加彰顯自身的關鍵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表達的能力及合作能力,充分彰顯“讓學”理念的特點與特色。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關注學生項目過程的多元主體評價。評價引入多元主體,早已經成為了共識,更是“讓學”理念得以全方位貫徹落實的前提與基礎。教師在對學生的項目成果進行評價的時候,就要注重引導不同評價主體來實現評價。要關注彼此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學習態度、思想及情感等等方面的表現,切實發揮評價的激勵、反饋及發展功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自評和互評環節,要引領學生對彼此的項目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同時還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到學生課后項目實踐探究過程中,以簡短的評價激發并調動學生展開課后項目實踐探究的興趣,充分彰顯家校共育的價值與理念。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讓學”理念引導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就應該積極地探索微項目化學習的路徑,要能夠立足于所教學的內容,創新創造,整體優化整個項目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實現多元化的課程學習,創新自己的認知,優化自身的學習活動模式,借此來達成學生的綜合性發展,驅動引領他們實現更有意義的探究。
【參考文獻】
[1]曹蕓.巧設“微項目”,呈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新樣態[J].天津教育,2022(34):108-110.
[2]金鑫.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項目化學習探究[J].教書育人,2022(23):75-77.
[3]余潤禾.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活動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26):14-15.
[4]梁青云.開展項目化學習,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成效[J].現代教學,2021(Z2):80-82.
[5]胡萍.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項目化學習的應用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161.
(基金項目:本文系常州市西林實驗學校課題“‘讓學’理念觀照下微項目化學習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1JY14—L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