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在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我國需要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的制度優勢,更好地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在此過程中,就需要對制度自信展開深入研究,以便更好把握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能為有效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提供依據。對此,本文基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形成與發展的探討,從加強制度建設與創新、增強制度執行能力與公信力、深化制度改革與完善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強化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制度自信;顯著優勢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2.009
制度自信是指一個國家或社會對自己所建立的制度體系具有堅定的信心和自豪感,對這些制度的有效性、公正性和可持續性充滿信心。制度自信既包括對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各個方面的信心,也包括對制度的核心價值觀、原則和理念的自信。如今,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研究,以便對其予以更好地完善,從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形成與發展
(一)政治體制與制度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形成與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和制度建設密切相關。這種政治體制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基礎,實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參與權。在政治體制方面,制度自信體現為政治決策的科學性和高效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注重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機制,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充分考慮各方利益,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公正性。此外,這種政治體制還注重決策的高效執行。政府機構設置合理,職責明確,工作流程科學,能夠迅速響應和處理各種問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政府的公正廉潔也是制度自信的重要體現。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依法治國、公正廉潔的原則,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尊重公民權利和自由,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在行使權力時始終遵循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確保權力不被濫用或侵犯人民的利益。這種公正廉潔的形象增強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也提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民意基礎。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民主權利的保障作為制度自信的又一重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注重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參與權,通過各種渠道和機制讓人民群眾參與政治決策和管理。例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人民提供了直接參與政治決策的平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則為各方提供了平等參與的機會。這些機制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使人民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利益訴求[1]。
(二)經濟體制與制度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與制度建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形成與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經濟體制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經濟體制方面,制度自信體現為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能夠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作用。這種經濟體制注重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發展。另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制度自信的又一重要體現。我國政府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增加有效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這種改革思路有助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也是制度自信的體現,具體表現在我國政府重視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和支持,鼓勵企業加強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而這就有助于提高國家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除此以外,制度自信還體現在保障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權益。我國政府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同時,政府也注重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種保障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權益有助于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三)文化體制與制度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體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而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形成與發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文化體制方面,制度自信體現為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著悠久而豐富的傳統文化,這種文化自信源于對自身文化的深刻認識和了解,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我國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文化政策,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民族精神,促進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認同。此外,通過制定文化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種政策促進了文化產業的市場化和規模化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制度自信。
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建設與措施
(一)加強制度建設與創新
加強制度建設與創新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需要不斷加強制度研究和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與改革,加強制度宣傳和教育,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1.加強制度研究和理論創新。在實踐中,應持續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優勢、發展規律等方面的研究,探究其背后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和社會基礎。同時,關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加強對當代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觀察和研究,為中國的制度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需要指出的是,在理論研究中必須注重總結實踐經驗,將實踐成果轉化為理論成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征的理論體系。此外,還要積極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制度建設經驗,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新提供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思路。
2.推動制度創新與改革。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問題。因此,我們需要緊密結合實際,研究和解決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以制度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制度對內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具體而言,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當前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找出問題的根源和癥結所在,提出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注重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加強制度創新的頂層設計,重視各領域、各環節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推動制度創新;再者,鼓勵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和實踐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創新模式和路徑,及時總結和推廣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制度創新;應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規則制定,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制度創新和發展。
3.加強制度宣傳和教育。加強制度宣傳和教育是提高人民群眾制度意識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徑。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知識,引導人民群眾樹立制度自信,為制度建設提供廣泛的社會支持。為此,需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渠道,廣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優勢和特點,讓人民群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定期組織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知識競賽、論壇講座等,讓人民群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相關知識和政策法規[2]。
(二)增強制度執行能力與公信力
增強制度執行能力和公信力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這需要我們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制度執行機制,提高政府和公共機構的公信力,加強司法體制建設,以實現制度的有效實施和執行,增強人民群眾對政府和公共機構的信任,確保法律的公正實施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制度執行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制度建設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為了確保制度的有效實施和執行,我們需要建立健全制度執行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評估。對此,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執行流程和標準,明確執行主體和責任分工,確保各項制度的順利實施。其次,要構建完善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制度的順利執行。與此同時,加強制度執行反饋機制建設,及時收集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和優化制度執行機制。
政府和公共機構的公信力是人民群眾對政府和公共機構信任程度的重要體現。為了提高政府和公共機構的公信力,必須持續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堅決打擊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樹立政府和公共機構的良好形象。并且,要注重行政執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的提升,保證行政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增強人民群眾對政府和公共機構的信任。除此以外,還要加強政府和公共機構的服務意識和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望。司法體制建設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所以還應加強司法獨立性建設,確保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其他機關和個人的干涉。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確保法律的公正實施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3]。
(三)深化制度改革與完善
1.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民主法治建設。政治體制改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重要內容,理應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制度的建設,提高政治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具體而言,應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完善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質和能力,發揮人大在立法、監督和決策中的作用。同時,還要推進多黨合作制度建設,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作用,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2.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市場化改革。在具體實踐中,應持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率。此外,需要加強民營企業的支持和保護,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推動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與此同時,必須不斷完善市場監管機制,加強市場監管體系的建設,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3.加強文化體制改革,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簡單來講,要進一步加強文化創新和傳承,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并且,應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舞臺[4]。
三、結語
總而言之,強調堅定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以及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不斷地加強制度建設與創新、增強制度執行能力與公信力以及深化制度改革與完善,我們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持續發展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這也有助于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何毅,文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研究的特征和趨勢[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19.
[2]王洪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三維邏輯[J].人民論壇,2021(32):48-51.
[3]馮來興,黎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依據[J].公關世界,2021(20):5-6.
[4]丁義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內在規律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5):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