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課程在培養未來教師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培養高素質教師的關鍵要素。本文旨在探究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和方法,以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首先,文章介紹了思政建設在培養教師中的重要性,包括培養高質量的教師和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其次,文章探討了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思政建設的方法,包括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和強化實踐教學。最后,文章總結了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思想政治素養;專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2.035
引言
教育課程在培養未來教師中具有重要意義,它們不僅傳授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教師的價值觀、人格品質和思想政治素養。本文旨在探究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和方法,為培養高素質教師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1]
一、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的概述
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是培養未來教師的重要環節,旨在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準備,使他們具備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能夠勝任教育工作。
(一)專業課程
教育學基礎:包括教育心理學、教學設計等課程,幫助學生了解教育理論和教育原理,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技巧。學科課程:根據學生所選擇的教育專業,學習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如語文、數學、英語等。教育實踐:通過實習、觀摩等活動,學生能夠親身參與教學,鍛煉教學能力和教育素養。
(二)思政教育
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重視思政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通過思政教育課程,學生能夠了解國家政策,培養對社會現象判斷能力,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三)實踐教學
師范類高校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教學中,提升教學能力和教育素養。實踐教學包括實習、課堂觀摩等,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學生教學實踐能力。
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具有專業性強、教育學基礎和思政教育等特點。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學生能夠掌握教育理論和方法,培養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為成為優秀的教師做好準備。
二、師范類高校的教師教育特點
(一)專業性強:師范類高校的教師教育專注于培養教師,教師教育是其核心使命。且注重培養學生的教育素養和教學能力。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都與教師職業相關,以滿足教師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二)教育學基礎: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教育學基礎知識和教育實踐能力。學生將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教學設計等專業課程運用到實踐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育需求,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
(三)實踐導向: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強調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具有教育實踐能力的教師。學生將參與觀摩和教學實踐等活動,親身體驗教學過程,通過實踐教學,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師德師范教育:師范類高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教師職業操守。通過思政教育和師德師范教育,培養正確的教育觀念和職業態度,具備良好的師德素養。師范類高校通過課程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責任和影響力。
(五)教育實驗基地:師范類高校通常設有教育實驗基地,為學生提供教育實踐的場所。[2]學生可以在這些實踐基地中進行教學實踐,與真實的學生互動,提升教學能力和教育素養。
師范類高校的教師教育特點體現了其培養教師的專業性、實踐性和思政性。通過這些特點的教育模式,使他們具備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能夠勝任教育工作,并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三、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思政建設的重要性
(一)培養高素質的教師
思政建設是培養高素質教師的重要要素。通過思政教育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培養出具備高尚品德、有社會責任感的優秀教師。
(二)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
思政建設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在教育課程中,通過開展思政教育內容,教師能夠了解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等,增強對社會現象和問題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思想品德。
(三)增強教師的教育使命感
思政建設有助于增強教師的教育使命感。教師教育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能夠讓教師更加深刻地明白自己的教育責任和使命,以更高的熱情和責任心投身于教育事業,為教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四、當前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設置不夠系統和完善:一些師范類高校的課程思政設置不夠系統和完善,缺乏一定的連貫性和深度。有時僅側重于灌輸政治理論,缺少對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倫理等方面的關注和培養。
(二)師范類高校思政教育內容單一:一些師范類高校的思政教育內容單一,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論方面,缺乏對社會問題和價值觀念的深入討論。這樣的教育模式容易陷入灌輸式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教師教育師資力量不足:一些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有限。這可能導致教師無法提供足夠的思政教育指導和支持,影響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
(四)思政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當前,師范類高校思政教育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缺乏科學的評價指標和方法。這可能導致思政教育的效果無法得到準確評估,也無法為教師教育提供有效的反饋和改進的方向。
五、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中思政建設的方法
(一)教育課程設置的優化
在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時,要合理安排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學時。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融合,使教師培養過程中的思政教育更加系統和全面。例如,在教育學原理課程中,可以融入教育倫理和教師職業道德等思政教育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接受思政教育。設計專門的思政教育模塊,在教師教育課程中設置專門的思政教育模塊,包括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倫理等內容。[3]這樣可以使學生學習思政知識和理論,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教師教育課程中注重案例分析和討論,通過討論和辯論,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師教育課程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親身體驗教育現場,培養教育實踐能力和教育素養。引入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會現實和問題,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二)課程教學的創新
在課程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參與,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就特定的話題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討論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角色扮演:通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教育場景和情境,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體驗教育現場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創意思維訓練:通過開展創意思維的訓練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力,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如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等,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教學技術的應用: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和工具,如多媒體教學、在線學習平臺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學效果。通過教學技術的應用,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升教學效果。
(三)課程設置與整合
在教師教育課程中設置專門的課程思政模塊,包括教育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倫理等內容。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各個專業課程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接受思政教育。專門的課程思政模塊:在教師教育課程中設置專門的課程思政模塊,包括課程思政教育的整合、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倫理等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有系統地學習思政知識和理論,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整合: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各個專業課程中,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學習相結合。通過在專業課程中引入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內容,如教育倫理、教育法規等,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接受思政教育。教育實踐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將教育實踐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組織學生進行實習、觀摩和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將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教育場景中,加深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體驗。課程評估與反饋:建立科學的課程評估與反饋機制,對教師教育課程的思政教育內容進行評估和反饋。通過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和改進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4-6]。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和思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組織學生參與案例分析、討論班、問題解決活動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和價值觀念,并進行思辨和辯論。案例分析: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理解實際情境,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討論班:組織學生參與小組討論,讓他們就特定話題展開深入的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觀點、提出問題,并進行互動交流。[5]討論班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活動:設計問題解決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問題解決活動,學生可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六、結語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綜述和分析,我們深入了解了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和思政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明確了思政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即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在課程設置與整合方面,我們提出了建議,包括設置專門的課程思政模塊,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各個專業課程中等。這些措施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思政知識和理論,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我們提出了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建議,包括組織學生參與討論和思考,進行案例分析、討論班、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鼓勵不斷完善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倩倩,馮暉,侯泰國.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教育觀察,2021,10(1):29-31.
[2]左俊楠,董莎莎,李玉峰.高校師范類專業教師教育課程思政實施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35-37.
[3]王君,陳新,張亞楠,等.課程思政融入植物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和途徑探究[J].現代農村科技,2021(11):89-91.
[4]劉瓊,鐘晨雪.新時代高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11):98-99+102.
[5]顧錦彤.一流課程背景下打造“熱工學”金課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10):24-25.
[6]王芳,李景,趙康,等.基于思政融貫,育教融合的數學類專業一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以長沙理工大學為例[J].教育進展,2023(8):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