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課智慧課堂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課教學視頻資源以其豐富的信息承載能力,基于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的直觀展現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接受。本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之上,以“信息化視域下高校思政課視頻教學構建與應用的實效性研究”為主題,通過視頻構建與應用來揭示思政主題視頻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包括主題選取、視頻制作、模式構建和視頻使用等手段,對思政課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轉換,完成視頻資源庫;將其運用于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通過打通數據信息壁壘實現視頻教學資源在線共享,并通過網絡平臺的構建實現交互式教學,從而實現思政課建設供給側轉型升級,為打造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智慧課堂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思想政治課;視頻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2.026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迭代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用新面孔和新形式為大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育合格的建設者。因此,推動思政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實現信息化發展成為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然選擇。在數字教學時代,特色視頻資源庫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結合思政課自身特色的視頻資源庫,不僅能指導各門課程更直觀地利用,使學生更易接受,從而提供更優質的教學;同時還能為教育學科、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更高水平的視頻文獻信息保障,從而積極推動學校學科群建設發展的要求。
一、國內外視頻教學系統研究現狀評述
目前廣泛傳播的新媒體互動平臺深受師生歡迎,許多國內外高校教學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逐步構建起以全媒體為支撐的思政課交互式教學模式。
(一)國外高校課程教學視頻資源建設的發展狀況及分析
世界上最早的視頻公開課程起源于1999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啟動“公開課件課題”,在網絡上全面開放教育教學資源。哈佛、耶魯、牛津等其他各大名校隨后也陸續全面免費開放視頻公開課程,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教育領域,向公眾無償提供眾多的網絡教學資源。目前國外視頻教學資源庫建設成績顯著,以學生為中心、嵌入教學并融入科研活動,建設時間長、范圍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技術和系統等已經相當成熟,其內容、模式和先進經驗都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和借鑒。
(二)國內高校思政課程教學視頻資源建設研究情況
大數據環境為數字視頻資源的發展提供了時代機遇,學生傳統的視聽理念被賦予了個性化色彩,教育部也逐漸重視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目前大部分高校課程教學均建有視頻資源庫,建設方式及特點有以下三種:外購方式、自建思政課視頻、依托已有平臺整合特色思政課教學視頻資源。例如,“網上報告廳”視頻資源系統的制作后臺核心技術采用了Real技術,支持RM、RMVB等視頻格式,支持不同編碼格式的轉換等等,該系統功能強大、性能穩定、特色突出,已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使用。
二、高校思政課視頻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在特色視頻教學研究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實踐和創新變革,探索了在新環境下思政課教學的新機制、新模式,催生了支撐思政課智慧課堂的工具、方法和系統。但是該研究仍處于嘗試和摸索階段,構建方式的變革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1]
本文通過對漢口學院師生的問卷、訪談,對思政課主題的視頻教學實效性進行了調研,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揭示出高校思政課視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視頻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由圖一的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由于投入不夠,導致前期拍攝視頻質量參差不齊;而后期視頻剪輯不夠專業,影響了視頻整體水準。
(二)教學內容應加強與思政課視頻資源同步推進
由圖二的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目前思政課智慧課堂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還不是十分廣泛,教學內容未能與思政課視頻資源完全契合。
(三)思政課視頻資源時效性
由圖三的調研結果可以看出,思政課程有其理論深厚、時代性強、更新快的特點,僅僅是課堂上理論學習加多媒體展示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教師視頻資源轉化文字理論能力尚有進步空間
由圖四的調研結果可以看出,思政課教師視頻教學信息轉化抽象理論的講解效度較好,但還有更進一步的完善空間。
綜上所述,思政主題視頻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存在較多問題,本文以漢口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視頻教學為例,從高校思政課視頻教學資源制作、構建和應用三個維度進行了思政主題視頻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研究。[2]
三、高校思政課視頻教學資源的制作
(一)前期準備階段
1.解決思政課教學視頻資源庫建設的技術問題[3]。在視頻資源收集中,一是通過數字式攝像機直接錄制生成數字資源,二是通過視頻采集卡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資源。
2.拍攝場地的選取,一是選擇校園,如圖書館、教學樓、操場等;二是走出校園,選擇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如武漢二七紀念館、首義廣場、辛亥革命博物館等,實現高校思政課視頻教學應用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期制作階段
1.主題選取
思政主題視頻的主題選取主要依據四個標準,分別是:思政課學科特性,如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政課學科核心素養,如科學精神和法治意識等;思政課教學內容,如“百年黨史”“偉大復興”及“紅色文化”等;思政課學生學情,如各專業的學科特色和認知基礎等標準。
2.視頻制作
①師生共創視頻。視頻資源制作主要側重以學生為視頻創作主體、教師為價值引導模式進行思政課主題視頻的共同制作。
②基于視頻資源平臺的整合制作。將前期收集的來自愛課程、MOOC、大學生微電影等優秀作品的各種視頻、圖片等合并到漢口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現有數據庫中的資源進行整合,后期進行圖片處理、視頻剪輯加工,添加特效、背景音樂等。
③自制視頻。成立團隊,策劃拍攝內容、流程及文案;取景,在校園內外根據思政課內容尋找合適景點進行拍攝;將拍攝好的視頻進行剪輯,添加片頭、片尾以及圖面轉場、特效、字幕等。2023年,馬院思政課師生團隊深入首義廣場、辛亥革命博物館等紅色文化基地,自制了《武昌起義》思政課教學視頻。
四、高校思政課視頻教學系統的構建
(一)視頻資源庫構建
首先,以學院開展的思政微課、黨史競賽、大師講壇、課程實踐等各項活動的視頻資源為元數據,對比目前存在的多種生成數字視頻資源的方式,擇優展開對視頻的收集后,存儲為AVI/MP4、RMVB、MOV等格式文件。其次,建立標準的元數據信息,包含“思政微課”“思政實踐”“百年黨史”“偉大復興”及“紅色文化”等版塊。最后,建立起以本院學術、教育活動為主的思政課教學視頻資源數據庫。
(二)后期發布階段
1.特色思政課教學視頻資源庫構建設置完成后,將利用學習通、校園網等系統平臺上傳發布自建的特色視頻,通過各視頻系統的數據接口實現視頻資源的統一調用。
2.利用新媒體技術推送各類特色視頻,實現遠程教學。漢口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通過官網、QQ、微信、抖音等向學生推送各類特色思政課主題視頻,點擊率空前高漲,大大提高了教學視頻資源的利用率及教學效果。[4]
五、高校思政課視頻教學的應用
(一)課堂教學應用實效
1.課堂導入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視頻的導入形式具有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漢口學院馬院教師在講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專題時,導入視頻《貴州“村BA”》,揭示“村BA”為何爆火背后的流量密碼,從而勾起學生聽課的興趣點。
2.課堂講授視頻解決學生知識的困惑點
課堂講授環節引入視頻能有效輔助理論講授,從而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啟發式的提問回答他們的困惑點。例如,漢口學院馬院教師在講授《中國精神》專題時,導入視頻《逃出大英博物館》憑什么火出圈,引發學生關于我國文物如何回歸的聯想和思考,深化了對中國精神的認識。
3.課堂小結討論視頻升華學生情感
課堂小結環節,我們結合視頻來凝練課程所要討論的議題,從而升華學生情感。例如,在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時,首先確定課程的主議題,為什么說現在的歷史方位是新時代?其次,在學生思考后,播放《奮進新時代》,帶領他們對議題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
(二)實踐教學應用實效
依托馬院建造的省內首家具備裸眼3D效果的“虛擬仿真思政課教學體驗中心”,通過52個全國紅色教育基地的三維虛擬仿真資源視頻教學資源,通過場景模擬、角色體驗、歷史再現等方式還原真實場景,讓學生完成沉浸式、體驗式學習。
(三)思政活動與比賽應用實效
思政課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思政視頻展示活動及視頻大賽,引導學生根據大賽主題斟酌視頻形式、修稿、配樂、制作思政主題視頻,將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地以視聽藝術性和育人性并存的形式擴大影響。2022年7月,由馬院思政課教師指導計算機及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團隊,參與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賽項目《高校特色創新思政課教學視頻資源數據庫的構建與技術研究》獲得省級一般項目的立項。
六、結語
本文以現代教育觀念和理論為指導,融合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在理清主觀需求和客觀條件的基礎上,滿足思政實際教學應用,探索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學輔助新手段,服務于具有可持續發展的高等院校師生教學工作;同時實現學院專業特色視頻資源庫構建的突破,創建和豐富學院的特色思政課教學視頻資源,為教學科研提供更好的視頻資源服務,爭取在民辦及獨立院校中領先一步。在今后的維護與研究、實施中可以采取以下建設發展對策來繼續完善:
(一)建立考核評價長效機制
對思政課教師而言,可將制作思政主題教學視頻納入到考核評價機制中,促進教師從思想認識上重視視頻融入思政理論課教學和實踐,檢驗立德樹人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實行以實踐作業、課程學分及比賽制作思政主題視頻的完成情況,對他們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二)加強對教師制作視頻技術的培訓
思政課教師應結合實際工作,積極參與在職進修,參加高校的平臺實際操作演練,為教學視頻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積極學習調研與考察交流,為未來打造思政課智慧教學共同體、共建共享高校特色思政課教學視頻資源提供研究依據。
(三)采取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主導和龍頭的集中合作建設模式避免數據庫的重復建設
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思政課教學資源建設方面具有專業優勢,構建視頻數據庫采取和龍頭的集中合作建設模式,即各教研室、教師間在技術、資源等方面進行合作,對能夠合并到學院現有資源庫中的視頻進行整合;對于需要單獨建設數據庫的資源,進行合作共建,并加強宣傳。為了避免數據庫內容的重復,與其他機構之間打破界限,加強校際合作研究,借鑒已廣泛應用的地區非書資料共享平臺的建設模式,以云共享、云傳播實現自建視頻資源庫的共建共享。
參考文獻:
[1]趙橋.微視頻在高中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究[D].青海:青海師大學.2021.
[2]陳啟虞.微電影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視聽傳播實效性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23.
[3]錢廣榮.實踐教學需要解決的幾個認識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7):72-73.
[4]向曙曦,向瑛,張曦.新媒體時代移動學習媒體選擇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