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中的藝術審美與保護藝術審美,是一種藝術感性經驗的釋放,更是一種藝術理性的駕馭。對任何藝術的美感研判,都應具有具象化的實物載體。彝族漆藝歷史久遠、美譽頗豐,喜德是彝族漆藝的典型,其藝術美感可謂令人形神舒張、賞心悅目。喜德漆藝,不是自我封閉的藝術,也不是孤芳自賞的藝術。當前,喜德漆藝不斷進步革新,不斷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其藝術美感、特殊的色彩語言韻味以及造型條紋底蘊,使其具有顯著的美學內涵與實用價值,體現出自然古樸的美學特質。文章認為,對喜德漆藝的藝術審美,不僅是對古老彝族藝術語言的審美回顧,更是一種對時代革新發展的藝術審美發掘,這樣的審美是藝術歷史基因與時代革新的融合。事實上,喜德漆藝的國際化發展,正在成為彝族漆藝守正創新的利好因素,是彝族漆藝不斷追求美感的動力。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出發,彝族喜德漆藝具備豐富的藝術美感,其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正不斷傳達與釋放美的力量。不過,喜德漆藝的國際化發展也存在不少挑戰,相關部門應當對其進行智慧法治化保護,切實為彝族漆藝的國際化發展與時代革新提供助力。
關鍵詞: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藝術審美;智慧法治保護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9-00-03
彝族漆藝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美感,其色彩語言特別,外形紋飾簡美。彝族漆藝以喜德為典型。喜德作為漆藝之鄉,聲名顯赫,是彝族漆器的主要產地,甚至可以說,喜德漆藝是彝族漆藝的代名詞。事實上,彝族喜德漆藝承擔著“賦能鄉村振興”[1]與促進彝族漆藝國際化交流的重任。喜德漆藝的國際化發展,利好因素明顯,具有顯著的趨勢性。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出發,彝族喜德漆藝充滿藝術美感。在彝族漆藝國際化發展中,喜德漆藝不斷地傳達與釋放自身的力量。然而,在此過程中,喜德漆藝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對此,應借助智慧法治的力量為彝族漆藝國際化發展提供助力,同時用藝術的力量推動國家之間和諧發展。
1 彝族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的藝術底蘊
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的過程,是不斷彰顯自身藝術美感的過程。經過長時間的沉淀,其在色彩、紋飾等方面已經形成獨特的藝術美感。
1.1 三色兼容的色彩語言
色彩之美,是藝術美感的表現形式之一。黑、黃、紅三色,樸素高雅,是彝族漆藝最為特殊的藝術語言,其藝術視覺極為立體化,是喜德漆藝強大的色彩文化基礎。這三色存在紛繁感,但是紛雜中不乏和諧,強化了彝族喜德漆藝的色彩語言體系。
事實上,黑、黃、紅三色是彝族漆藝的子系統,其始終作為彝族漆藝的色彩基因而存在,其構建了彝族藝術的色彩美感,成為具有區域性、民族性藝術的核心色彩語言。例如,彝族的漆盤、漆碗、漆盒、漆柜等,均有對這三種色精細化的展示,其是同質的、一體的,缺一不可。特別是在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中,黑、黃、紅三色具有強大的文化藝術美感力量,是喜德漆藝的美感色彩標識、美感識別基礎,更是吸引國際市場的藝術特質所在。毋庸置疑,黑、黃、紅三色的藝術美感,促進了我國漆藝文化的對外交流實踐與國際貿易互動,為喜德漆藝提供了展示藝術美感的國際大舞臺。
1.2 簡美清麗的造型條紋
喜德漆藝的造型條紋具有特殊的藝術美感,多簡美清麗。喜德漆藝條紋極具裝飾性,多為就地取材,底蘊深厚。例如,喜德漆藝中的牛角杯、鷹爪杯、鴿形壺等,多為地方性造型。喜德漆藝中的動物紋飾、花鳥紋飾、圖形紋飾等,充分呈現了地方性紋飾獨特的美。喜德漆藝造型條紋的地方性裝飾美學屬性,不乏剛毅之美,更有自然之美。特別是喜德漆藝在國際化發展中,造型條紋更是展示出一種特別的藝術美感。
盡管喜德漆藝為了適應國際化發展有所創新,但始終保持著自身優質的藝術基因。例如,彝族造型條紋簡美清麗的風格,在外銷漆器中多得以保留。不過,在堅守自身藝術底蘊的過程中,喜德漆藝也作出了合理的改變。為了使產品適用于鄰國銷區,漆藝造型紋飾設計上有所變化,特別是部分外銷東南亞、歐洲等地區的喜德漆器,會兼顧外國造型紋飾的圖形設計細節。例如,近幾年,在喜德外銷漆器中出現了新式掛墜。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彝族喜德漆藝始終保持著簡美清麗的造型條紋,但也理性地兼顧了銷區的藝術審美差異。簡美清麗是喜德漆藝的基礎性藝術語言,在此基礎上的國際化發展,展示出其兼容性特征和優勢。
2 彝族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的藝術傾向
喜德漆藝在歷史積淀與實際發展中,具有特殊的藝術傾向。從藝術審美角度來看,其具有彝鄉彝土的藝術理念和堅固耐用的實用主義傾向。在彝族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中,這樣的藝術理念、藝術傾向得以存續和充分展示。
2.1 彝鄉彝土的藝術理念
喜德漆藝在彝鄉彝土的給養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美感及理念傾向。彝族喜德漆藝的色彩、造型、紋飾等藝術語言,特別是對于黑、紅、黃三色,以及動物植物、星辰山川等紋飾的選擇,充分展示了彝鄉人民對彝族所在天地自然的信仰,是彝族同胞對起居耘耕等文化的深刻理解。例如,彝族胞民敬仰神鷹,喜德漆藝中鷹爪漆杯等設計便是對這一信仰的展示。特別是在一些禮儀性漆器的紋飾表達、藝術造型中,這樣的彝鄉彝土文化積淀得到了極為突出的體現,也由此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彝鄉彝土的精神,為彝族喜德漆藝提供了文化表達的主題方向,是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中凸顯自身藝術語言的理念基礎,更形成了一種超越初級藝術研判的文化解讀。
喜德漆藝的國際化發展,不僅是將彝鄉彝土作為一種藝術符號對外傳達,更是完成了一種藝術文化精神的傳播。特別是近幾年,喜德漆藝在國際市場上得到認可和贊美,不斷夯實彝鄉彝土的喜德漆藝理念和傾向。彝鄉彝土精神成為喜德漆藝在國際上獲得認可的力量基礎,彰顯了彝族喜德漆藝在發展中的文化自信。
2.2 堅固耐用的實用主義傾向
喜德漆藝植根于彝族同胞的生產生活,具有實用主義傾向。實際上,漆藝的第一要務或者說基礎目標,是維護、強化器物的實用功能,如防潮、防碎等。特別是彝族地區產漆,以漆保護器物就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情。當地漆原料豐富,也為彝族喜德漆藝服務彝族同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優勢與便利。同時,在充分體現漆藝實用價值的基礎上,喜德漆匠可以在木質等胎體上,用漆精細地涂抹,相關工序復雜,質地厚實。例如,彝族的食具、酒具、農具、禮器等,原生大漆均得到了普遍使用。喜德漆藝具有保護器物、堅固器物的實際作用。
在喜德漆藝的國際化發展中,其實用主義傾向得以凸顯,即其不僅是直接可見的存在,更是一種極為舒適的表達,漆器便于把玩與使用。例如,很多外銷喜德漆柜、漆盤、漆勺等,極為厚實堅固、經久耐用,實用性極強。特別是很多鄰國進口后,人們將采用喜德漆藝的器物直接作為實用器具,如喜德新漆式紙巾盒、筷子、耳環等,實用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可以說,在喜德漆藝的國際化發展中,征服人們的不僅僅是其賞心悅目的裝飾之美,更是其堅固耐用的本質特征。
3 彝族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的美學研判
進入新時期,喜德漆藝邁向了國際化發展階段,其展示了自身顯著的美學屬性。在外在審美上,其具有精工雕琢的藝術美感,而在深度美學研判中,其蘊含著自然古樸的內在美感。
3.1 精工雕琢的外在美感
藝術之美,是可以外化展示的。喜德漆藝得以在國際市場上生存發展,其外在的藝術美感是立足基礎之一。喜德漆藝堅守著彝族精工雕琢的藝術價值,在藝術主題、色紋、造型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其重視漆藝國際化的供需關系,在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上,抓住自身的美感特質,深耕自身的發展優勢。我國很多喜德漆藝大師,更是遠赴海外進行漆藝的合作交流,深化新市場開發,以期打造更具國際化的漆藝精品。特別是在外銷漆器中,喜德漆器有意識地合理迎合國際市場需求。在色彩選擇、紋飾造型等方面,喜德漆藝更是不斷突破,在異域造型、異國紋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發展。例如,新精品漆器重視造型設計國際化或者銷區化,這是對其外在美感的拓展,對中國民族漆器融入日本等鄰國或德、美等遠鄰漆藝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
彝族喜德漆藝精工雕琢的外在美感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憑借“在繼承中創新”[2]的理性思維,使品質得到不斷提升。同時,通過國際化的精品漆器文化交流、藝術展覽、海外專才培養、優質產品銷售、媒體報道等方式,喜德精品漆藝在海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例如,海外華媒入駐喜德進行報道,使喜德優質漆器的外在美、新式美得以廣泛傳播。綜上所述,彝族喜德漆藝在不斷研磨自身的藝術品質、樹立國際化品牌、詮釋新的外在美感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3.2 自然古樸的內在美感
藝術之美,是具有深層意蘊的。喜德漆藝極為親近自然,具有彝族自然古樸的藝術美感,內在藝術韻味濃厚。其中,喜德漆藝紋飾有很多自然景物、圖騰等元素藝術展示,星辰、動植花鳥、河川大山等紋飾,是漆器的主要設計元素,如火鐮紋、蕨芨紋等。漆藝紋飾與具體器物的結合,增強了漆器親近自然的感染力。
實際上,喜德漆藝的自然美學高度,就在于其對彝族崇尚自然文化理念的強化表達。喜德漆藝以其藝術整體詮釋著彝族內在的審美風格,這是自然美感的傳達。在漆藝大放異彩的國際化舞臺上,具備樸質美的喜德漆藝家具、擺件、餐具等,都是具有高識別度美感的存在。在國際市場上,喜德漆藝和其他地區漆藝,在藝術內涵美方面總是可以找到顯著差異。例如,喜德漆藝中現代紙巾盒設計、后現代設計擺件等,均實現了古樸的色彩、簡美的造型、俊美的紋飾等元素的有機融合。特殊的文化美感標識,已經完全成為彝族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的內在基因。
4 彝族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的保護措施
藝術的美感應當與自身的存在發展具有一致性,保持藝術生命的持續性。當前,立足于喜德漆藝的國際化發展實際,必須積極應對各種形式的挑戰,有效突出對喜德漆藝的智慧化保護,強化國家、國際智慧法治保護,創新智慧法治資源組合機制,發揮智慧法治效能。
4.1 基礎式發力,創新智慧法治資源組合機制
在彝族漆藝國際化發展中,喜德漆藝是典型的主體。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須不斷夯實相關智慧法治保護的資源性基礎,創新構建包括彝族漆藝在內的傳統手工藝的智慧法治資源組合機制,著力進行全面的基礎式保護。應對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加以重視,以實際預防和解決問題為核心要務。
一方面,國際上須整合國際性智慧法治資源,如深化創新建設鄰國間的智慧法院、線上糾紛受理平臺等,構建能夠有效處理包括漆藝在內的手工藝貿易等問題的智慧法治機制;另一方面,在智慧科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國際漆藝行業管理組織等資源,打造智慧法治輔助協同性機制,搭建鄰國間漆藝行業的智慧法治協同資源布局體系。借此,重點解決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中地理文化標識保護、經貿產品糾紛等典型問題。總之,基于漆藝的“法律保護、傳承、發展”[3]國際化問題,應多方合力,協同利用資源,夯實國際智慧法治機制的整體資源基礎。
4.2 聯動式踐行,發揮智慧法治效能
在漆藝國際化發展中,彝族喜德漆藝國際化發展是動態變化的,對其進行智慧化保護必須做到靈活應對。為避免彝族漆藝在國際化發展中出現“舞臺退場”[4]等問題,需要聯動式踐行,發揮智慧法治效能。
一方面,細化國家間的智慧法治平臺聯動設計,完成相關問題的接受、應對、評價等聯動鏈條,提升線上智慧法治平臺的處理實效。特別是在我國與周邊漆藝鄰國市場互動中,更應當發揮智慧法治平臺的力量,加強細節聯動,明確國際法治力量的協同關系,助力漆藝國際化發展問題的和諧解決。
另一方面,通過對漆藝人才、相關法治人才的深入培養,不斷夯實智慧法治力量,加強人工處理的聯動實踐,重視線上與線下聯動式的智慧保護實踐,特別是提升漆藝貿易中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的和諧處理效能,化解突出矛盾。例如,采取國際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斷解決彝族漆藝外觀設計、包裝設計、外銷產品品牌維權等方面的問題。總體上,在我國與周邊鄰國的漆器邊貿等互動中,對漆藝品牌、技藝、文化等進行智慧法治平臺的有效聯動保護,進行線上線下人機智慧協作,有助于促進鄰國漆藝貿易交流整體和諧關系的形成。
5 結語
當前,應不斷發揮彝族喜德漆藝的藝術優勢,彰顯中華漆藝的優勢與自信,更要不斷強化對其的智慧法治化保護,發展與保護彝族喜德漆藝的國際藝術語言價值,促進相關國際關系和諧發展,助力彝族喜德漆藝創新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羅軍,王越,鐘一帆.產業興旺視域下彝族漆器產業創新發展路徑探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3(4):60.
[2] 顏偉娜.淺析四川彝族漆器的傳承與發展[J].美術觀察,2021(6):72.
[3] 朱麗萍.讓脫胎漆器技藝永流傳:《福州市脫胎漆器技藝保護規定》解讀[J].人民政壇,2021(11):32.
[4] 彭文彬,田金林.探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國際傳播途徑:以貴州省“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0):268.
作者簡介:秦雙星(1981—),男,黑龍江七臺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律史、基層司法、文化藝術與法律。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四川輕化工大學中印巴研究中心重點課題“智慧法治軟實力在中國與鄰國構建和諧關系中的應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YB(K)-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