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研學活動和拓展訓練的不斷深入,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的優化設計對于保障人員安全和提高使用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探討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的現狀、問題及優化設計方案。首先分析現有流線狀況,發現存在混亂、擁堵、路況差以及停車不規范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線優化設計方案,包括流線規劃、交通信號燈優化、停車場規劃等。其次介紹現代流線優化技術和方法,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實時數據監測技術、無人機監測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現代技術,可以更精準地掌握車輛和行人流量情況,實現流線規劃和控制自動化,從而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研學基地內部流線優化設計是一個重要課題,解決流線現存的問題,能夠為研學活動和拓展訓練提供更高效和更安全的基地環境,因而對其展開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研學基地;流線優化設計;現代流線優化技術;基地安全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9-00-04
0 前言
開展研學和培訓活動,擁有一個應用現代科技的研學基地至關重要。優秀的研學基地能夠提高研學和訓練效率,保障研學與任務的順利達成。本文旨在分析現有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的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優化方案,促進研學基地的規劃和管理。
首先調查分析研學基地內部流線現狀,包括運動車輛的路線和人員流線的情況。然后從流線優化的角度出發,提出解決研學基地流線問題的策略,具體包括現代流線設計技術和優化方案。最后分析實現方案優勢與實施效果,以確保研學基地使用效率與安全。
1 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分析
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科學合理是保證基地高效運轉的重要條件,同時也與基地內部安全性息息相關,基于此,下文分析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的流線現狀。
1.1 非優化流線的現狀
研學基地一般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獨特,這對流線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些基地由于計劃不周,設計規劃存在問題,因此出現流線混亂、交通擁堵的現象。一些基地由于基本設施不健全和管理不完善,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有些地方由于道路過窄、交叉口標志不夠明顯、行人通道不完善等,導致基地內部人員和車輛的非常規行為,如逆向行駛、規避不及時、超速等,安全得不到保障。
1.2 流線配置和交通狀況
1.2.1 交通流線不流暢
研學基地內的交通流線不流暢,存在交通擁堵狀況。主要是因為交通布局不合理,道路寬度難以滿足車輛通行要求,車道分配不合理,最終導致交通堵塞。
1.2.2 交通設施不完善
流線問題主要包括流線混亂、空間利用率低和交通秩序混亂。基地的車輛流線混亂、計劃不合理和行車安全隱患較大。基于此,必須優化流線設計,確保基地交通安全。
1.2.3 安全隱患
研學基地交通安全隱患較大,存在道路工地標志缺失、盲點多、路面破損、人行道太窄、車速過快等問題,容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威脅行人人身安全,增加了基地的安全隱患。
1.3 場地停車現狀
1.3.1 停車位數量不足
隨著基地內的車輛增加,停車位數量遠遠低于需求量,因此出現停車場擁堵和空間利用率偏低的問題,難以滿足基地停車需求。此外,由于基地停車位數量不足,行人空間和車輛空間界限模糊,車輛不得不擠在過道和空余區域,給基地埋下了安全隱患。
1.3.2 停車位設計不合理
停車位設計不合理,車位要么過于寬敞,要么過于狹小,無法滿足常見車型停車需求。例如,參加研學活動和拓展訓練的人數較多,一般利用大巴通勤,場地停車位多數是為小車設計的,停車位過于狹小,大型車輛停車比較困難,增加了車輛的移動難度。
1.3.3 停車區域不規范
停車區域不規范也是研學基地出現停車問題的重要原因。部分停車區域用途不當,停車位分布不合理,甚至阻擋出入口和通道等,車輛不規范停放會導致基地內部交通效率降低和安全隱患增加。
1.3.4 停車場管理不當
停車場管理不當是研學基地出現停車問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停車場管理不當可能導致空位、車位排列不規則、隨機移動或改變車位位置等不良現象。這使得基地停車場流線不規則,難以預測和控制,造成擁堵和埋下安全隱患,引發安全事故。
2 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優化設計
分析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現狀,可以發現一些具體問題,為流線優化設計提供指導和突破口。科學的流線方案不僅能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還可以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2.1 流線優化的策略和方法
流線優化的主要目的是讓人車按照不同的流線通行,避免交通擁擠和道路混亂。具體來說,優化設計應根據基地內部的建筑位置、流量控制措施、交通標志的規劃、設備設施等,綜合考慮不同方案。
2.2 非優化流線的改進方案
2.2.1 優化流線布局
應根據研學基地內部的車流和人流情況,重新制訂交通運行計劃和流線布局規劃。必須依托設計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的流線優化。
2.2.2 完善交通基礎設施
應逐步完善研學基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加強交通標志標線、欄桿護欄、交通信號等設施的應用,提高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水平。
2.2.3 改善安全環境
應在道路交通標志、標線、交通設施和人行道上加強安全警示,改善安全環境。對于易出現交通事故和行人傷害的路段,要實施限速等管制措施,確保車輛與行人的安全。
2.2.4 統籌停車位規劃
應科學統籌規劃和利用研學基地內的停車資源,合理分配研學基地內的停車位,避免出現“停車難”問題,并加強對停車位的管理。
綜上,通過完善流線配置,可以有效改善研學基地的交通狀況。以科學的思路和豐富的實際設計經驗,提出具有客觀性、可操作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的交通優化措施,并逐步推廣應用,以促進更高水平的城市化和現代化建設。
2.3 流線配置和交通狀況改進方案
2.3.1 交通狀況調研與分析
為切實解決研學基地內部的交通問題,應采取相應的調研措施,準確把握、系統掌握和精細管理研學基地內部交通狀況。
2.3.2 優化交通網布局
針對交通流線不清晰的問題,需要優化交通網布局,維護交通秩序。同時,在交叉路口,需要采取減速、多車道和指示標志等交通管理措施,以確保交通流暢和行車安全。
2.3.3 優化車輛流線
優化車輛流線是優化研學基地流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應分析車輛分布情況,針對交通擁堵段特別設置新的車道,實現車道分離,滿足機動車、非機動車流以及應急、消防車流的基本使用需求[1],以最大限度地緩解車輛擁堵情況,并且加強與常用道路的連接。
2.3.4 優化人員流線
研學基地的人員流線往往較為混亂,如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人群互相干擾等。為此,應單獨設置行人流線,同時合理設置出入口,減少人群擁擠的現象,同時還要考慮到嬰兒車、輪椅等代步工具對空間的尺寸要求[2],在景觀節點之間提供友好路面地形、綠化輔助等。
2.3.5 交通管制的政策措施
發布交通管制政策措施是優化交通流線的關鍵工作之一,包括根據交通狀況實施臨時的交通限制措施、加強交通法規監督和管理等,維護好基地內的公共利益和基本交通秩序。
2.3.6 完善的交通管理服務
實行完善的交通管理服務,加強對交通服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準確認識基地內各類車輛的數量和路線,提高交通管理服務的專業水平和效率,為基地居民和出行人員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出行服務。
綜上,優化研學基地交通流線是依靠整合多項技術實現的。不斷提升交通技術、管理和服務,是優化交通流線的重要基礎。創新交通技術,打造更舒適、便利和智能的基地出行環境,有利于更好地實現社會價值和整體設計理念的協同發展。
2.4 停車區域改進方案
2.4.1 停車位數量增加
針對停車位不足的問題,應該考慮增加停車場數量。應根據基地的人員流量合理規劃和建設停車場,考慮車型大小和不同時間段的流量變化,使停車位數量能夠滿足基地的使用需求。
2.4.2 停車場布局優化
停車場布局優化是提高停車效率的重要措施。優化停車場布局,可以根據車位數量和布局,增加停車設施,提高停車場停車效率。同時,合理規劃車道、交通線和支付路徑,以便增強停車場內運行車輛的流動性,并實現簡化操作,提高停車效率。
2.4.3 設計合理的停車位寬度和排列
規劃停車位時,應考慮車輛大小并設置不同大小的車位。同時,停車位之間的間隔和排列應該合理,便于車輛進出,減少車輛擦剮風險。使用不同顏色進行標記,更科學地指引車輛停放。應適當擴大車道寬度,可以在車道兩側設置行人通道,確保停車場內部人車平穩流動,確保人車安全。
2.4.4 應用科技手段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停車場的管理效率,監控停車場空位、車輛流量和車位狀態等信息,實現實時空位管理和車位安排。使用應用程序和智能設備,車主也可以進行預定、地點查詢、手機支付等操作,提高整體停車體驗。
2.4.5 安全性的提高
通過增加攝像頭、車庫門和其他安全設施,提高停車場的安全性,以降低不法分子入室盜竊和其他潛在風險。應配備消防設備和緊急出口,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實施安全救援和疏散。
綜上,通過規劃合理、科技驅動,優化停車場環境,提高車位使用率,實現整體品質的提高。無論是在人員流量、安全性、車輛穩定性還是管理實踐上,高效的停車管理是研學基地順利運轉的重要前提基礎。
3 方案的實施與改進
優化方案的實施與改進是流線優化方案中的重要環節,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流線優化和設備安排、人員管理、流量控制措施等。一般來說,流線優化應該先小規模地使用,確定方案的可行性,然后進一步完善和細化,最終落實具體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要不斷改進和完善,使方案取得預期成效。
研學基地的流線優化應盡量考慮人性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充分考慮安全性和合理性。可以采用先進的交通控制技術,包括車輛管理、停車管理、交通監控和流量管理,以確保流線設計的科學性,同時還需要考慮使用新型技術和系統,如虛擬現實技術,依托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真實環境中的交通狀況,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交通擁堵情況,為流線優化提供依據。虛擬仿真可以使基地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研究基地內部環境,并采取改進措施。同時,應綜合考慮環境和社會因素,加強綠化治理、環保處理,使流線優化真正做到科學、高效、可持續。
流線優化設計對基地運行效率和流量控制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應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以實現科學、高效、可持續的流線設計,并進行持續監測,以便及時調整、完善和優化流線設計。
4 方案效果評價
流線優化效果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4.1 提升研學基地運行效率
巧妙優化車輛和人員流線,有利于提升研學基地的運營效率。例如,減少車輛排隊時間、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等。
4.2 改進道路和交通狀況
優化流線后,道路和交通狀況將得到明顯改善。例如,在車輛和行人流線的交叉點,可以增加交通標志,修繕周邊道路環境,以確保人車安全。
4.3 促進基地環境改善
優化方案不僅可以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還能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例如,在優化環境、減少噪聲和降低尾氣排放量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美學理論、道路交通理論為基礎,考慮景觀道路具備的運輸與旅游等多功能因素[3],使基地更宜居、更有魅力。
5 結語
優化研學基地流線是保證研學質量、提高基地管理效率、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優化流線設計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規劃,并符合現代化的流線規劃和管理理念。本文分析了現有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的問題,提出流線優化方案,旨在提高研學基地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最大限度滿足研學和訓練的需求。研學基地內部車輛和行人流線的優化設計具有可行性,其設計思路和實施方案應是現代化、科技化、智能化和可持續性的,為研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流線環境,有助于研學的順利進行。
但也應該看到,流線優化實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在實施過程中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設計,以確保方案的可持續性。因此,在制定流線優化方案過程中,需要協調好時間、經費和人力的關系。
此外,設計方案要從細節做起,在優化車輛和人員流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流線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智能化,從而營造一個舒適、和諧和高效的基地環境。
總之,流線優化設計對于提高研學基地效率和安全性至關重要。希望本文所提出的流線優化設計方案能夠對研學和訓練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也為建設現代化研學基地提出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翔宇,蘇效杰,張繼菁,等.綜合開發的車輛基地交通流線設計策略探析:以平臺模式車輛基地上蓋開發為例[J].建筑學報,2016,15(S2):114-118.
[2] 王夢林,劉嵐.開敞空間中步行流線設計的細節研究[J].臺聲.新視角,2005(3):118-119.
[3] 喻冰,潘帥,袁舜,等.基于AHP的景觀道路美學價值評價模型及應用[J].公路,2022,67(2):187-194.
作者簡介:李蓮(1976—),女,四川自貢人,博士在讀,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景觀、鄉村規劃。
劉佩軍(1997—),男,甘肅永靖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四川輕化工大學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項目景觀規劃設計與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