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構建

2023-04-29 00:00:00李小平張鈺林李雨陽
開放導報 2023年5期

[摘要]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一體化面臨諸多挑戰。經濟復蘇乏力、貧富差距擴大等經濟問題與大國間的政治博弈,導致“逆全球化”現象頻發?!澳嫒蚧睂χ袊臎_擊表現在宏觀層面通過貿易限制政策,大大縮減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外商直接投資;在微觀層面,歐美國家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的技術進步?!耙粠б宦贰眳^域價值鏈的構建,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該價值鏈不同于歐、美、日為主形成的區域價值鏈,而是在中國構筑區域經濟合作、合作共贏、打造命運共同體進行國際區域分工的嘗試,是以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其連接了與中國經濟互補性強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該價值鏈的構建,有助于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維護中國全球價值鏈地位,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以及形成國際經濟合作發展新局面。

[關鍵詞]" “逆全球化”" “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 "新格局

[中圖分類號] F12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6623(2023)05-0062-10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價值鏈數字化與中國制造業出口轉型研究(22VRC148)。

[作者簡介] 李小平(通訊作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世界經濟理論與政策;張鈺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李雨陽,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

一、相關研究綜述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加之難民潮、地區沖突等國際安全問題和收入差距擴大、失業等經濟社會問題,全球面臨經濟增長困境。在此背景下,“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頭,部分發達國家采用的關稅、非關稅、單邊制裁等貿易限制措施,與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突發事件相疊加,進一步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F有全球價值鏈運行機制的政治和經濟基礎等發生重大變化,國際分工體系面臨重構。在此背景下,中國于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統稱 “一帶一路”倡議)。這既是中國為“逆全球化”開出的一劑良方,也是為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經濟合作搭建的一個嶄新平臺,是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行動。

關于區域價值鏈(RVC),最早在魏龍和王磊(2016)的研究中提出,認為區域價值鏈是一種以產業升級和中高端化發展為目標的跨企業網絡組織。該組織連接了周邊產業互補性強的新興國家或地區,在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種價值鏈涵蓋了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多個環節,旨在通過協同作用和資源整合來增加企業間的相互依賴性和競爭力。其后的研究對區域價值鏈定義進行了進一步補充,Richard和Patricia(2018)明確劃分了世界區域價值鏈,其認為區域價值鏈分為北美、歐盟、東亞三大區域性價值鏈。Backer(2018)認為區域價值鏈的分類依據除了地理位置和貿易協定之外,還應包括消費模式和經濟發展水平。

對于“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研究,魏龍和王磊(2016)通過分析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的RCA指數和RGVC指數,表明中國在產業層面確實具備了主導區域價值鏈的條件。黃先海和余驍(2017)認為,中國要以“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為基礎重新構建全球價值鏈,推動以中國為核心的雙向“嵌套型”價值鏈分工體系,并從環節專精、鏈條廣延和網絡縱深三個方面提高中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上的地位。吳博(2020)通過構建計量分析模型,深入探討“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其證實“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對中國產業升級有著顯著促進作用。張涵嵋(2021)通過對中國服務業國內價值鏈研究,發現國內價值鏈的不斷完善會通過專業化分工、國內市場需求的帶動效應、技術進步和規模經濟效應,促進中國服務業以更好的形式參與“一帶一路”區域分工。

對于“逆全球化”,目前并未有統一的定義,部分學者研究“逆全球化”時將其直接定義為經濟全球化的對立面,也有少部分學者對“逆全球化”做出了更加詳實的定義。佟家棟 等(2017)認為,“逆全球化”在現實中表現為市場的分割,它更多的是緣于國家政策的導向,一國如果實行“逆全球化”,那么它的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通的深化、便利性都會降低,嚴格的“逆全球化”甚至會封閉國內市場。王建秀 等(2018)著眼于經濟聯系層面,認為“逆全球化”會在一定程度上隔斷各國間的經濟往來。對于“逆全球化”出現的原因,利益分配不均是貿易保護主義發起者最常見的口號,有學者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認為是發達國家為使本國資本利益最大化而推動的“逆全球化”(黃惠,2020)。高運勝 等(2021)著眼于一國的經濟全球化收益變化,從增加值的視角出發構建貿易利益指數,實證檢驗發現貿易利益受損是一國“逆全球化”的主要動因。而就中國如何應對“逆全球化”而言,張艷 等(2013)采用更加全面的服務貿易自由化指標,發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對制造業企業生產率的提升,從側面說明可以通過進一步對外開放應對“逆全球化”。江小涓和孟麗君(2021)認為,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外部環境,中國應先對自身要素稟賦改變和外部競爭合作關系有明確認知,只有正確認識自身以及所處環境才能夠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道路。袁中華(2021)認為在全球價值鏈中,商品的生產需要跨越國界,在外部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國應將主動權抓在自己手里,在高精尖科技領域努力攻克“卡脖子”困境,充分利用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轉向以內循環為主重構國家價值鏈。

由文獻回顧可知,對“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對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影響,鮮有文獻對“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構建的必要性進行系統論述。而對于“逆全球化”方面的研究,學者從定義、出現原因及如何應對等方面做了較為全面的研究,但少有從“逆全球化”的視角,論證“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構建必要性的研究?;诖?,本文擬從“逆全球化”傾向的影響視角,對“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構建的必要性進行分析,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二、“逆全球化”思潮的生成機理與表現

(一)“逆全球化”思潮產生的經濟根源

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并未實現其想象中對于全球貿易的掌控地位,且其國內大資產階級侵占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主要收益,而普通民眾則承受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這種政策導致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和社會底層民眾財富的急劇減少,使基尼系數進一步提高,貧富差距不斷加大。而掌握主流媒體的資本家將資產階級的激進而導致的泡沫包裝為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于是反對全球化的情緒在該階層表現突出。誠然,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難以避免,但大資產階級的貪婪使得這種影響有加無已,而其將問題造成的原因包裝成全球化并加以宣傳,進一步加劇了“逆全球化”形成的態勢。許多西方國家為掩蓋自身的剝削行為,常將全球化的衡量指標局限在本國的投資、貿易和移民等方面。一旦這些指標出現負面結果,民眾就會把自身的利益損失與全球化聯系在一起,導致“逆全球化”思潮更加猖獗。

(二)“逆全球化”思潮產生的政治根源

制度問題是“逆全球化”思潮產生的關鍵因素之一。大國之間制度上的矛盾也加速了“逆全球化”的發展。在國內治理方面,國家制度的非中性使得全球化對每個人產生不同的效果。被大資本家控制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下階層的利益必然會受到損害。而在全球治理方面,國家自身的治理問題也會使其面臨很多挑戰。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的合作和協商變得至關重要。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日益顯現,因此,在尊重國家治理獨立性基礎上,全球治理的協同作用不容忽視?!澳嫒蚧崩顺币馕吨?,世界主要大國對于全球經濟發展已不再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共識,而各方似乎都陷入了“囚徒困境”,執行看似對自身有利的制度和政策,結果導致全球陷入難以解決的困境。

當前的“逆全球化”思潮,是經濟和政治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主要表現在人們對自由貿易、開放經濟持疑慮態度和不滿情緒上,并且對全球治理機制缺乏信心。這種思潮的根源在于全球經濟結構性失衡,全球治理體系缺乏科學合理性。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倒逼了制度環境的更新,發達國家試圖創建一個超國家的政治機構來“管理”全球化。但此類機構往往面臨承諾過高或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等問題,這導致民眾會尋求激進的替代者來代表他們維護自身利益?!澳嫒蚧辈⒉粌H僅是利用民眾情緒的政客所致,更多的是中產階層期望解決全球化進程中自身利益受損的問題。然而,政客往往只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這與民眾期望之間存在巨大裂痕,導致民粹主義興起,掀起“逆全球化”的浪潮。因此,為應對“逆全球化”思潮,需要解決全球治理體系的問題,提高其科學合理性,并關注中產階層利益,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和協商,深化全球治理改革,增強全球意識和共同責任感,從而推動全球化向更加平衡、公正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三)“逆全球化”思潮的現實表現

由世界銀行數據可知,新世紀后到國際金融危機前,全球經濟維持著6%左右的平均增長率。但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進入恢復期。從經濟總量看,2009年全球經濟總量較上年下降5.21%,但2015年受原油價格下降影響,全球經濟總量下滑6.2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總量下滑約3.6%,減少總量超過英國全年經濟總量。從貿易視角看,經濟總量增長放緩和新冠疫情影響,使得全球貿易在2020年出現了超過10%的萎縮,雖然在2021—2022年有較為強勢的回升,但后續要恢復疫情前數據較為困難。從全球進出口貿易總額占比看,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總量的占比呈現逐年下滑趨勢,由金融危機前的51.86%下降至2021年的46.62%。其中,中國貿易占比降幅較大,超過10%,相較于世界平均水平略高,其原因與美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制裁密不可分。目前,世界上存在許多國際政治矛盾,局部范圍的戰爭不斷,國家間和國內經濟不平衡現象加劇。這些問題加劇了“逆全球化”思潮的傳播,以下為其具體表現:

1. 貿易保護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興起,國際貿易成為全球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年來,“逆全球化”現象和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現象愈演愈烈,其根源在于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徐堅(2017)認為,“逆全球化”風潮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迭起與全球化導致的社會分配不公平及國家間發展不平衡密切相關。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憑借全球化帶來的外部動力使得經濟快速發展,但同時國內發展不平衡現象加劇。尤其是信息時代到來后,傳統的美國工業城市,因制造業就業受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沖擊而導致失業率上升,從而面臨巨大壓力。對于政治選舉而言,因這些地區受政策影響搖擺明顯,故而成為較為關鍵的角色。政客們則為了贏得這些地區的選票,高喊貿易保護主義的口號。同時,學界對全球化的質疑也逐漸增強。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如薩繆爾森和克魯格曼等,認為自由貿易是導致美國失業率上升和國內貧富分化的元兇之一。在現實因素和學者的疊加作用下,以美歐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經濟體普遍認為全球化對自身利益造成了過大損害,因此開始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追求民眾和國家利益。這種情況導致“逆全球化”思潮蓬勃發展。

2. 移民浪潮

移民浪潮與“逆全球化”思潮也緊密相關,因為大量移民帶來了文化的不相容和價值觀的碰撞。在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移民問題一直是一項敏感的政治問題。李秋祺(2019)認為在宏觀層面,歐盟無法協調聯盟利益和成員國各自利益是移民危機的重要原因;在中觀層面,移民認同對本土社會造成了負面沖擊;在微觀層面,移民對本土技能勞工的就業威脅使得民粹主義浪潮興起。近年來的英國脫歐事件等,反應出了移民問題帶來的價值觀差異進一步導致的文化焦慮。在此背景下,一些民眾會擔心移民搶走本國原有的就業崗位,使自己的原有福利減損。且隨著難民的涌入,本國基礎設施的壓力難免增加,并對當地的文化構成威脅。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數據,2021年非法進入歐洲的難民超過20萬人,而總難民人數超過80萬人,相比于2013年增長了10倍以上。其中,敘利亞和阿富汗難民占總數的30%以上。此外,烏克蘭也因俄烏沖突而產生大量難民,他們紛紛涌向歐洲各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烏克蘭難民數量超過400萬人,這對本來經濟不景氣的歐洲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特別是低收入者和非熟練技術工人,他們面臨著來自外來勞動力的巨大競爭,這將對他們的收入產生難以預計的打擊。這種情況導致底層民眾排外情緒激增,成為阻礙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金融開放

金融開放是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2007年國際跨境資本流動達到了11.8萬億美元,占全球GDP比例超過10%,隨后便出現了急劇下滑的趨勢。2008—2016年,全球資本流動規模從每年的12.4萬億美元急劇減少至4.3萬億美元,降幅高達65%。這一時期,全球經濟一直處于疲弱的復蘇狀態,各種形式的投資都顯得滯后。由此可見,投資領域的全球化同樣面臨困難。

雖然經濟全球化推動了資本市場的開放,促進了國際交流和投資,同時,國家金融開放程度的增加帶來了諸多好處,如促進資本流動、技術轉移和經濟增長等,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金融風險。研究表明,英國脫歐與金融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國優先”和反自由貿易政策則加劇了“逆全球化”的思潮。與金融風險并存的是,美元霸權卻可以從金融全球化中直接受益,這為更大的金融風險埋下隱患。這也導致普通民眾對這樣的金融模式嗤之以鼻,進而成為全球化進程的阻礙。

三、“逆全球化”對全球生產鏈的沖擊路徑

1. 國家間依賴的不對稱性

國家間對生產鏈依賴的不同,導致了“逆全球化”對生產鏈的沖擊。隨著全球生產分工不斷加深,全球生產鏈和國家間相互依賴也逐漸提高。國家和生產鏈之間的依賴關系是通過同一生產鏈實現的,進而彼此依存發展經濟。每個國家都處于不同的生產階段,擁有獨特的比較優勢。包括傳統的生產要素優勢,如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以及制度質量上的差異,如法律框架、政府政策和創新能力等。這些因素決定了每個國家在全球生產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們對生產鏈的依賴程度。

各國的傳統生產要素和制度要素稟賦,決定了它們在生產鏈上的地位和角色。例如,某些國家具有先進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可以在全球生產鏈的上游環節發揮重要作用;而其他國家則可能更擅長生產成品和提供服務,在生產鏈的下游環節具有核心地位。因此,各國在生產鏈上的位置取決于其資源稟賦和制度條件,國家需要依賴此類稟賦來維持其地位和利益。

根據目前的經濟統計規則,一般用最終產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金額來衡量一個國家在產業鏈上游和下游產業方面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例如,如果一個國家出口的是中間產品,那么它的產業鏈地位就更傾向于上游;而如果一個國家主要出口成品,那么它在產業鏈的下游地位就更為核心。這些量化指標不僅反映了各國在產業鏈上的相對地位和依賴程度,同時也為全球產業鏈分工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不同國家對于生產鏈的依賴不同,導致其在生產鏈中的話語權不同。更具有話語權的國家和地區可以通過諸多“逆全球化”的貿易手段剝削話語權弱的國家,這給生產鏈帶來較大沖擊,使其面臨不確定性。

2. 國家權力重新分配

“逆全球化”還可以通過企業層面影響國家間權利重新分配。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跨國公司不再僅僅與其內部子公司發生經濟關系。由于全球化的推動和供應鏈的深入發展,跨國公司越來越依賴于與外部供應商、合作伙伴和市場進行合作。這使得跨國公司對內部子公司的控制力相對減弱,所有權優勢也有所降低。跨國公司需要更多地依賴外部資源和合作,通過與其他國家的廠商和服務提供商建立聯系,共同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構建。這種變化可能導致跨國公司的總收益面臨一定程度的減少,同時也為跨國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與全球合作伙伴的合作,獲取更廣闊的市場、更先進的技術和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和增長。這種變化可能導致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控制地位下降。因為跨國公司的經濟活動日益多樣化,更多地涉及全球范圍內的參與者。

結構性權力理論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釋“逆全球化”帶來的全球生產分工變化給發達國家帶來的影響。結構性權力是指能夠支配國際經濟關系體系、構建政治經濟和國家間關系框架以及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框架等權力,但并不限于此。這些權力的來源主要包括安全、生產、金融等基本權利結構,以及運輸、貿易、能源等次級權力結構。余南平(2023)認為,由于結構性權力的外溢效應,推動了國際經貿問題政治化,可能推動形成新的貿易秩序。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結構性權力通常被一些大國、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所掌握,如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通過制定全球經濟規則和標準來掌握結構性權力。同時,跨國公司也通過對全球價值鏈的控制和影響來獲得這種權力。這使得這些權力的掌握者能夠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影響全球經濟的走向。

除了國際經濟關系體系外,結構性權力還存在于構建政治經濟和國家間關系框架以及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框架等方面。政治經濟框架涉及政府管理和分配資源的方式,而國家間關系框架則包括國際法和國際協議等內容。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框架則涉及經濟政策、管制和監管等方面。這些權力結構相互交織、相互依存,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受到“逆全球化”帶來的沖擊而導致結構性權力發生變化時,生產、運輸、貿易等在生產鏈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對全球生產鏈造成沖擊。

3.“逆全球化”沖擊模型

“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對全球生產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圖1)。在供給端,“逆全球化”政策的實施導致各國之間的要素資源難以得到最優匹配,從而無法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這種限制交流和合作的趨勢使得生產效率下降,并且可能導致資源的浪費和低效利用。在需求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興起導致進出口訂單減少,使消費需求進一步降低。由于市場的關閉或受限,跨國公司面臨更大的貿易壁壘和限制,無法充分利用全球市場的機會。

當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在國際上愈演愈烈,對全球生產鏈的供應和需求兩端都帶來了巨大壓力。特別是在生產環節,由于全球價值鏈的不斷分工和緊密聯系,任何一個環節的中斷或缺失都可能對整個生產過程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導致全球供應鏈的中斷甚至崩潰。

四、“逆全球化”對中國的沖擊

(一)宏觀表現——美國的貿易制裁對中國進出口貿易與投資的影響

1. 美國的貿易制裁歷史

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簽訂了《中美貿易關系協定》以促進經貿合作。在此期間,中美貿易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然而,20世紀80年代,為阻止中國經濟發展,美國采取一系列配額和反傾銷等手段對中國進行制裁,自此以后,美國對中國的制裁一直沒有停止。20世紀90年代,中美之間出現了多個技術性問題的爭端,如是否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清潔能源等問題。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并逐漸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貿易爭端也愈演愈烈。其中,主要表現為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性措施等,此外,“301調查”和“337調查”也同為貿易爭端的一種表現。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2018年3月,美國政府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產品征收關稅,挑起了與中國的貿易摩擦。雙方相互征收關稅,導致包括農產品、汽車、化工品等各種產品在內的貿易額大幅下降,對兩國企業和消費者都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雙方還在知識產權、市場準入、外資準入等方面存在分歧,加劇了中美貿易爭端。

從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中的數據,可以窺見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制裁強度。從2001年以來的貿易救濟案件來看,以反傾銷案件占比最大,反補貼占比最小。2005年之前,保障措施案件較為頻繁,2005年達到峰值后有所下降,經過2009年又一波貿易制裁后,進入了一段平穩期。但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后,又掀起了一陣“逆全球化”浪潮,中美貿易摩擦案件數量也不斷上升(圖2)。

2.“逆全球化”沖擊對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的影響

2006年之前,中美貿易往來相對較多,中美進出口貿易額整體呈不斷增長趨勢,始終保持兩位數左右增長。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中美進出口貿易額增速在2004年達到峰值,這一時期的中美貿易對中國貿易發展起到了正向促進作用。但2006年美國開始掀起“逆全球化”浪潮后,中國對美的進出口額持續走低。2009年,美國為轉嫁金融危機影響,迫使人民幣升值,導致美國減少對中國的進口,這使得中美的進出口貿易額出現明顯下降。2009—2016年,中美進出口總額穩步上漲,直到特朗普上任后掀起的新一波“逆全球化”浪潮,進出口總額增速再次負增長。這一時期,主要因進口額的負增長導致進出口總額的下降(圖3)。其中,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自2015年以來大幅度下降,進口額因此減少。2017年以來,全球進出口貿易額逐年下降,尤其是進口額下降幅度較大。這種趨勢主要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增加等。此外,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升級也對雙方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了重大影響。雙方實施的關稅措施和貿易限制,導致相互間的商品貿易減少和價格上漲。這使得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受到直接影響,特別是在一些關鍵領域和行業,如農產品、高科技產品和制造業。

總體看,美國發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對中國與美國貿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從進口和出口的角度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率在多數年份都高于進口增長率,表明中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此外,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差距也逐年增大,說明中國一直處于貿易順差狀態,這也反映出中國產品長期以來深受美國消費者青睞,而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產品也有較高的依賴度。相較而言,貿易摩擦將使得美國消費者受到更大損失。盡管如此,“逆全球化”行為仍使得我國遭受損失,“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可以幫助中國更好地應對“逆全球化”浪潮,故而有其提出的必要性。

3.“逆全球化”沖擊對美國在華直接投資影響

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以及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漸增強。作為一個老牌發達國家,美國對華投資一直是中國外資占比最大的部分。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和“逆全球化”浪潮的出現,美國對中國的投資總額也逐漸呈下降趨勢,從2002年的54.23億美元降至2020年的23.05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在中國外商投資總額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下降,從2002年的10.28%降至2020年的2.02%,長時間內只占總量的2%左右。雖然2006年左右的一波“逆全球化”浪潮使美國在華的投資持續下滑,但2018年特朗普政府時期的“逆全球化”政策卻未對美國在華直接投資造成明顯影響。一方面,因為中國在經歷第一波沖擊后積極擴大了外資進入中國的渠道,主動減少了美國在華直接投資對中國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因美國自身經濟出現問題、增長速度放緩導致資金必須回流,且美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投資的政策??偟膩碚f,“逆全球化”浪潮對中國外商直接投資有一定影響,但“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使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愈加密切,價值鏈地位也不斷提升。因此,美國在華直接投資占外資總量的比例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4.“逆全球化”沖擊對中國對美投資影響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統計數據是從2003年開始的。2006年左右,美國對中國展開大規模貿易摩擦,在如此“逆全球化”行為的沖擊下,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連續三年走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為尋求經濟復蘇,主動緩和雙方關系,這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投資規模。2008—2016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穩步上升,并于2016年創下歷史新高,為169.8億美元。但2016年特朗普上任后,掀起了美國的“逆全球化”浪潮,并且針對中國挑起貿易摩擦,其對華的強硬政策和戰略、貿易摩擦的日益加劇等因素造成中國對美投資低迷的局面。期間,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占全國比重也在不斷下降,顯示出中國投資的戰略轉移??傮w上,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流量規模水平受“逆全球化”沖擊影響明顯,但對中國整體對外投資的影響不明顯。而中國對美投資減少對美國而言是不小的損失,側面反映出美國對投資的吸引力不足?!耙粠б宦贰眳^域價值鏈的構建,也為中國未來的對外投資指明了方向,更加展現了中國在區域合作和發展中的雄心,以及擺脫美國影響的決心。

(二)微觀表現——歐美國家對中國先進技術企業的打壓

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不斷發展,中國先進技術企業在國際的話語權也逐步擴大,但西方國家仍想占據相關國際規則制定權,這成為中西方競逐的重要焦點。盡管全球化旨在促進科技共享,但實際上,核心技術長期以來一直被發達國家所主導。這種技術壟斷現象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是在貿易和競爭方面,往往會導致不公平的局面。發達國家通過掌握技術標準和相關專利的優勢,可以強制讓其他國家或地區依從于其技術標準,從而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利益。這也意味著,雖然發展中國家積極學習和吸收其他國家的技術經驗,但卻難以獲得真正的技術實力和獨立創新能力。近年來,中國公司以華為、中興為代表,在科技研發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在一些領域,他們已經達到了與發達國家相當的水平,可以進行技術競爭。然而,這也引起了發達國家的擔憂,導致一些國家采取措施全面打壓相關企業,包括禁用中國企業的5G設備和軟件、限制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訪問等。這些舉措不僅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利益,也對全球科技合作和開放研究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

總體而言,中國先進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受“逆全球化”的沖擊較為明顯,也顯示出美國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但在國內市場,中國企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提出十分具有必要性,是幫助中國企業在國際上增加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并借此逐步擺脫對歐美國家的依賴。

五、構建應對“逆全球化”的

“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

由前文分析可見,“逆全球化”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成因,不僅阻礙全球經濟復蘇,更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大挑戰。令世界感到欣慰的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區域經濟合作呈現出新特征且取得了豐富的前期合作成果,這是中國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加強全球區域合作及經濟發展作出的應有貢獻。因此,在日益演進的政治經濟格局下,可以通過構建“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更好地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和形成國際經濟合作發展新局面。

“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是一種以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的跨企業網絡組織,其連接了與中國經濟互補性強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價值鏈涵蓋了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旨在通過協同作用和資源整合來增加企業間的相互依賴性和競爭力?!耙粠б宦贰眳^域價值鏈的構建就是基于“一帶一路”倡議,以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整合過往合作經驗并形成新的規范合作體系的經濟行為。相較于現有區域價值鏈,“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具有覆蓋地域廣、經濟總量大、發展潛力深等特征,更有利于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耙粠б宦贰眳^域價值鏈的形成路徑不同于歐、美、日為主形成的區域價值鏈,其是在中國構筑區域經濟合作、合作共贏、打造命運共同體進行國際區域分工的嘗試。它一頭連接技術先進、市場成熟、創新實力強勁的西歐國家,一頭連接制造能力突出、消費市場龐大、經濟實力迅速提升的中國,中間是中亞、南亞、西亞和中東歐等一系列亟待發展、又具有資源優勢的價值洼地國家。這個區域價值鏈的形成具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有其內在的形成路徑和動力機制,我們可以從供給因素、需求因素、關系網絡模型和空間經濟學模型等角度,討論區域市場內不同要素供需的交互、宏微觀關系網絡構建和區域內產業時空轉移、積聚的離心力和向心力以及區位黏性;其次,“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形成的影響因素有許多,既有需求結構、規模和層次等方面的影響因素,也有營商環境、區域內制度安排、區域市場規模等外部驅動力與產業互補性、生產成本差異和規模經濟等內部驅動力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形成。

“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構建,不論在經濟還是政治方面都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和維持合理的國際地位等方面。

第一,有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是中國面臨的一大難題。產業轉型升級強調宏觀層面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觀層面產業的生產效率與附加值率提升,微觀層面企業產品定位與產品質量提升。而“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構建在各層面都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宏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可以通過人力資本效應、城市化效應、制造業就業效應以及交通運輸效應作用于中國產業結構合理化;中觀方面,“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嵌入通過外商直接投資、人力資本來對于國際競爭力中的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現實性競爭優勢指數、貿易競爭力指數全方位產生促進作用;微觀方面,企業在“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上游嵌入度和下游嵌入度,均會促進產品出口技術復雜度和出口質量的提升。

第二,有助于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耙粠б宦贰眳^域價值鏈可以作為內循環與外循環的“紐帶”,連接二者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方面,雙循環格局概念的提出,對于“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的“外循環”與“內循環”協調統一,更具規范化與體系性;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可以對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技術創新起到正面作用,進而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產生正面影響。

第三,有助于維持我國的合理國際地位。隨著中國各方面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西方國家卻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認為中國會挑戰他們的霸權主義,這樣的“推己及人”使得西方國家不斷打壓中國,中國的合理國際地位遭受挑戰。而“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構建,可以通過在沿線國家和區域內進行的一系列合作,維持良好的國際關系,并提高中國的國際認可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與此同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一項全球化的戰略布局,旨在建立自己的話語權體系,給予同樣遭受西方國家不公平待遇的國家以幫助,推動結合各方利益實現共同發展。李曉和李俊久(2015)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可以消除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與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雙重壓力的迫切需求,更是可以幫助中國構建一個支撐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國際體系。“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中國面向周邊國家的國際合作計劃,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舉措。

第四,有助于我國在經濟上突破美國貿易壁壘,尋求新的貿易增長點,提高中國在周邊地區的政治影響力,增強中國抗衡“逆全球化”沖擊的能力。“一帶一路”倡議不僅重視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同時也具有更廣泛的政治意義,可以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團結。

第五,有助于維護中國全球價值鏈地位。對于“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構建的影響,美國政客及部分美國學者認為其在沿線區域內的活動會威脅美國在該區域的主導地位,但中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捍衛自身在全球價值鏈的合理地位。因全球價值鏈主要被歐美國家主導,而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時間較晚,且經常受到歐美國家不公平的制裁,導致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合理地位無法得到保障?!耙粠б宦贰眳^域是由眾多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貿易和投資洼地,它的形成離不開中國的推動和引領。“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的典型特征是“一大帶多小”,中國無論在產業基礎、科技儲備、資本實力、市場需求等層面,還是在商品出口、貿易規則、金融互換等層面,均是該區域實力最雄厚的輸出者,中國有意愿和能力在該區域價值鏈形成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擺脫對全球價值鏈的過度依賴,從而使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更具話語權;另一方面,可以使區域間的合作更為緊密,更好地抵抗以美國為首發起的“逆全球化”沖擊。

回顧歷史,中國與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系并非像美國學者所言的不緊密,而是從2000年前就早有友好關系。歷史上的亞洲各國就因為絲綢之路而相互傳送商品、技術乃至思想,而如今中國構建的“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體系就是在價值鏈層面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重新聯系起來。中國并不同于美國,妄圖構建區域霸權主義,中國的初衷是讓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能有更好的發展以及應對“逆全球化”沖擊的能力,以此使全球經濟更進一竿。

“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構建,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品的誠意、智慧和能力,構建“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是中國向亞洲乃至全球提供的一項重要公共產品,將中國的利益訴求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推動各方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分享貿易利益,改善區域經濟環境,并有助于推動中國多領域、深層次的全球經濟治理,增強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貿易規則制定話語權,與其成就和貢獻逐步相適應。

[參考文獻]

[1] 高運勝,李之旭,朱佳純.貿易失衡引致了“逆全球化”嗎——基于增加值貿易視角[J].國際貿易問題,2021(9):1-16.

[2] 黃惠.貿易摩擦、逆全球化發生的深層機理與應對方略——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20(4):79-84.

[3] 黃先海,余驍.以“一帶一路”建設重塑全球價值鏈[J].經濟學家,2017(3): 32-39.

[4] 江小涓,孟麗君.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與更高水平雙循環——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J].管理世界,2021,37(1):1-19.

[5] 李秋祺,楊發祥.逆全球化危機中的移民認同與社會團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118-124.

[6] 李曉,李俊久.“一帶一路”與中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0):30-59+156-157.

[7] 佟家棟,謝丹陽,包群,等.“逆全球化”與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筆談[J].中國工業經濟,2017(6):5-59.

[8] 徐堅.逆全球化風潮與全球化的轉型發展[J].國際問題研究,2017(3):1-15+125.

[9] 王建秀,邵利敏,任建輝.“一帶一路”國家逆全球化遭遇程度抑制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嗎?[J].中國軟科學,2018(7):117-128.

[10] 魏龍,王磊.從嵌入全球價值鏈到主導區域價值鏈——“一帶一路”戰略的經濟可行性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6(5):104-115.

[11] 吳博.“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構建與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20(7):102-109.

[12] 余南平,張翌然.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大國博弈新邊疆[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41(7):15-25.

[13] 袁中華.“逆全球化”趨勢下中國制造業價值鏈的重構與攀升[J].宏觀經濟研究,2021(8):71-80+106.

[14] 張涵嵋.中國服務業國內價值鏈對“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的影響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21(6):50-61.

[15] 張艷,唐宜紅,周默涵.服務貿易自由化是否提高了制造業企業生產效率[J].世界經濟,2013,36(11):51-71.

[16] Backer K D , Lombaerde P D , Iapadre L .Analyzing Global and Regional Value Chains[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8, 153(MAY):3-10.

[17] Richard, Pomfret, Patricia, et al. Value chains in Europe and Asia: Which countries participate?[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on SciVerse ScienceDirect,2018.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Value Chain along Belt and Roa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act of “Anti-globalization ”

Li Xiaoping1, Zhang Yulin1, Li Yuya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430073; 2. School of Economic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Abstract: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The weak economic recovery,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other economic problems and the political game between big powers have led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nti-globalization”. The impact of “anti-globalization” on China is reflected in the macro level through trade restriction policies, which greatly reduce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volum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t the micro level, the sanctions imposed by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on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hinder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al value chain provides a feasible path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value chain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gional value chain formed by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but an attempt to build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in-win cooperation and build a destiny community in China to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iming at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connects the “ Belt and Road “ with strong complementarity with China’s econom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value of goods or servi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 chain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es, promot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ouble circulation, maintain the status of China’s global value chain, promote the steady and far-reaching development of “ Belt and Road “ and form a new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Anti-globalization”; “Belt and Road” Regional Value Chains; New Pattern

(收稿日期:2023-09-10" "責任編輯:賴芳穎)

主站蜘蛛池模板: 538国产视频|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91在线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999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国产黄色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99久久精彩视频| 91网在线|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在线|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国产第八页| 日韩高清成人|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性视频一区| 99视频全部免费|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欧美成人一级|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91|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青青青国产视频| 99资源在线|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国产精品污视频|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熟妇无码人妻|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aaa视频|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欧美影院久久|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影院|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色婷婷电影网|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