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時代國家人才需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格局、新要求,國家亟需一大批高素質復合型涉外人才。企業,尤其是承接對外業務的企業,需要加強與高校合作,多領域探索開展外語學科產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新時代發展的機遇中也要尋求改革,傳統的以英美文學為主導的英語專業需要與國家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發展對接,主動迎合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需要。該文探討英語專業走出去與企業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及合作路徑,希望為英語專業校企合作提供可取的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英語專業;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海外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9-0108-04
Abstract: Facing new situation, new mission, new pattern and new requirement at the new era, China is in a high demand of qualified talents of foreign business. Enterprises, esp. with the task of foreign business ones, have the urge to work wi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 the new pathways to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English program. Wherea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seek active reforms at the new era, with an eye o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ll for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British amp; American literature-based to the critical industry-based orient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eds and the pathways to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the hope of worthwhile experience for English major reforms.
Keywords: new era; English Major;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overseas new media
基金項目:2021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西部高校‘新媒體+外語’外語專業轉型發展模式研究”(20210209
3003);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基金外語專項“產教融合育人模式下高校翻譯實踐教學及人才培養研究”部分研究成果(2022W
YZX28)
作者簡介:耿偉(1967-),男,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博士,教授,院長。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教育教學法。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主要以培養技能型外語人才和通用型外語人才為目標。這些人才培養模式在特定歷史時期滿足了社會對于外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然而,自21世紀以來,鑒于國內國際新形勢的發展,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應當對接新文科發展戰略,以語言文化教育與研究為本,培養體現學科交叉尤其是知識結構實現文理交融的復合型外語專業人才[1]。
2019年,教育部召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新文科建設拉開了序幕。在此背景下,外語專業需要尋找新定位,才能實現新變革和新突破。同時,既要積極尋求跨語種、跨專業、跨學科的發展之路,也要堅持自己的學科本色和專業特色,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2]。
2012年我國教育部增列“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為新媒體發展培養專業人才。新媒體是借助計算機(或具有計算機本質特征的數字設備)傳播信息的載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即時性、開放性、個性化、分眾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檢索便捷及融合性等特點,其本質特征是技術上的數字化和傳播上的互動性。由于新時代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快速發展,專業人才需求增多,催生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尤其是海外新媒體服務方向。
海外新媒體服務培養方向旨在培養滿足海外未來發展需求的既懂技術,又懂文化交際,還要懂服務運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還能帶動傳統行業轉型和企業跨越式發展[3]。目前,在海外新媒體服務領域,畢業生主要來自英語、市場營銷和國際商務等專業。
校企合作符合國家關于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的要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中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高等教育要“服務需求,優化結構”,職業教育要與產業需求相結合,“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
海外新媒體服務作為文化+商務+媒體運營的產物,是企業市場轉型的新增長點。因此,進行高校英語專業海外新媒體服務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探索,是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結合的必然要求,是符合我國深化產教融合人才供給側改革要求的[4]。嵌入新型教育企業對于新教育模式、內容及做法,能夠更好地服務于21世紀核心技能在顯性課程中的呈現,幫助學生認識和發現核心技能養成的重要性和培養路徑;創造優質學生學習體驗和特色口碑。
一" 英語專業產教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一)" 國家積極鼓勵校企合作開展高水平復合型、高層次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進一步促進高等學校的部分專業往高水平復合型、高層次創新型的應用特色轉移,全面提高其辦學特色和辦學質量,提升其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力。
如何充分發揮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優勢,結合海外新媒體服務的要求和特點培養海外新媒體服務師、海外新媒體服務產品設計師、策劃師、SEO搜索引擎優化等人才,是大有可為之事。海外新媒體服務的發展,需要從業人員從對海外新媒體服務的認知開始,明確概念,區分海外新媒體服務與其他傳統媒體運營類別,才能將海外新媒體服務落地。這一切都需要海外新媒體服務方面的教育和專業人才的培養。依據國家相關政策與企業合辦專業,將有效緩解本校教育資源緊缺的現狀,是對現有英語專業打造海外新媒體服務人才培養體系方面的創新和有利補充,是充分發揮校園式特色理論基礎教學和企業實訓培養兩個優勢的有效方式。對調整辦學導向和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科學的教學體系,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提高學生對口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具有重要意義[5]。
(二)" 政策牽引下的快速發展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
海外新媒體服務產業在政策牽引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人才需兼備拓展的視野和能力,而海外新媒體服務與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有其共同點。海外新媒體服務的健康發展,需要借助英語的語言和交流共同的基礎。相關資料顯示,海外新媒體服務的發展在國內已經從十多年前的Google開始往TikTok、Facebook、You2be平臺或者APP上發展。隨著新技術和新的商業交往形式的改變,特別是新冠感染疫情帶給全球經濟的沖擊,海外新媒體服務的滲透率已經迅速提升,海外新媒體服務市場總體規模將超百億元,成為海外交流和文化、科技、商務往來市場的“新藍海”。由此可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作為英語人才培養的基地,開展海外新媒體服務人才的培養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是順應市場需求的行為。
(三)" 海外新媒體服務企業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缺口
根據專業市場規模調查,國內新媒體運營人員的缺口每年在60萬人次,而海外多媒體運營多集中在一些海外文化、商務公司、國際貿易公司和跨境電商公司等,甚至一些政府決策和研究部門。從企業的角度看,除了傳統外貿在日常的展會、郵件推展客戶,已經開始使用Facebook的精準營銷開始推廣自己的產品外,海外企業更是雇傭海外留學人員或者居留在中國的外國人,使用Google、TikTok進行自己公司產品的推廣和直播。而一些商務公司也開始從最多使用的郵件、WeChat轉而使用LinkedIn、Twitter等新媒體社交手段進行交往和進行業務上的往來,以及在Instagram上進行公司最新產品的發布。
二" 英語專業產教融合發展的可行性條件
(一)" 應用型本科高校外語學院應當在下列幾個方面聚力發展,以適應產教融合發展
學院發展有歷史積淀,初具規模,以培養有扎實外語功底的,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宗旨。學院機構完整,有專業教學教研室、大學外語教研室、教學辦、學科辦和就業學團辦等服務于專業的機構設置。學院有穩定的辦學規模,有持續發展的專業,持續增長的就業率等。學院有較為雄厚的師資隊伍,博士、碩士占比較大;師資隊伍在年齡結構、支撐結構、學歷層次等方面均具有優勢[6]。學院辦學有與之相配套的硬件支持,有較好的外語智慧學習中心和語言實驗室,同時,配備圖書閱覽室,為師生提供種類齊全的各類圖書資料,可支持學生業余外語學習的需要。
(二)" 企業方需要實力雄厚,擁有豐富的高校和企業資源
企業方或產教融合的“產方”在資質上要過硬,比如應是具有ISO9001資質標準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實施單位。同時,專注于海外新媒體服務的專業化大學生實訓、培訓機構,是專業化的管理和運營優秀人才提供商等。
企業與國內多所高校已經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與多所高校建立起校外實訓基地,達成校企合作意向。通過師資培訓、師資派遣、聯合培養、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增加海外新媒體服務課程、強化實習實踐環節、講師派駐高校和線上輔助教學等方式與高校深度融合。
為更多地研究創新教育解決方案,以支持高校創新人才改革培養,企業有自主教研團隊,進行以OBE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教育課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等多角度探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英語課程設計的探索。形成較為有特色的,以21世紀核心技能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創新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
三" 英語專業產教融合的實踐路徑
(一)" 建設方案
1" 指導思想
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高水平復合型、高層次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為依據,與企業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教育,校園式理論基礎教學與企業型實訓培養有效結合,建立面向市場的開放式辦學體系,按成本收費,高質量培養大批適應海外新媒體服務產業發展的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實現學院又好又快的發展[7]。
2" 培養目標
1)總體目標。采用“學習-實操-見習-實習-就業”的個人訴求培養方式,把學生培養成兼具服務、管理、運營、技術和軟技能,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復合型人才。
2)職業方向。海外新媒體服務設計師、海外新媒體營銷策劃師、海外新媒體運營師、新媒體開發師、項目經理、新媒體助理及顧問等崗位。
3)能力培養。學習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抗壓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視覺設計、文案書寫和項目策劃。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和行業知識積淀。
3" 建設方案
辦學模式:建議采用3+1模式的合作辦學機制。
“3”即本科前三年,學生在高校上課,以高校師資教學為主,企業講師協助完成課程設計的實訓環節,并按照企業和高校共同制定的教學計劃完成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的學習任務。企業師資負責完成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專業方向課程的授課。暑假由企業講師對高校老師進行師資培養,提升高校老師的專業技能學習和開拓專業課程的視野。針對專業核心課程由企業老師單獨承擔完成。在校內,學生基本修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設定的課程。
“1”即最后一學年,學生到基地實訓,學生按照海外新媒體服務全流程技能劃分的綜合項目進行實戰實訓課程的訓練;實習、就業,并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學生在高校、合作企業、實習方導師聯合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考研的同學在基地實訓后可回校復習考研。
教學計劃:由學院與企業共同制定教學培養大綱,學生在學校上課需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任務,并由企業的講師針對學期學習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課程實習及實訓練習,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企業認知;最后一學年學生在基地和合作企業內進行企業模式的實戰實訓課程訓練及實習,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并進行就業或者考研。
就業渠道:此次通過雙方校企合作辦學,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加強海外新媒體服務多種類課程開發的實踐教學,同時企業廣泛的企業資源和就業渠道,面向內蒙古、青島、濟南、深圳、上海、寧波、成都和北京等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的300多家合作企業,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保障合辦專業的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達到95%以上(以畢業生畢業當年6月30日前簽訂國家規定的就業協議書為準,就業協議有效期不低于一年)。
師資建設:通過與企業的產教融合,可吸引海外新媒體服務企業優秀的項目經理參與到學院的教學過程中,制定并修改學院的教學大綱,動態實施教學任務。豐富的企業師資資源可以確保教學質量[8]。
同時,通過與企業合作,定期安排相關教師到企業接受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項目實踐能力及專業核心課程的授課能力。真正打造一支雙師型的教師團隊。
(二)" 教學方案
1" 培養目標
英語專業(海外新媒體服務)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寬闊的國際視野、較系統的國際商務知識和新媒體運營技術,掌握語言文學、商務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海外文化、政策、科技、人文及國際商務的通行規則和新媒體運營管理,具備良好的中外文化素養,較強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社交能力和實務能力,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及掌握政策在外交、外事、文化、科技、經貿、管理、金融及教育等領域從事對外服務工作的創新型、國際化、復合型、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
2" 培養要求
通過系統學習和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扎實的海外新媒體服務知識;
2)具有較高效的對外交流溝通;
3)文化、經貿、科技、金融和管理等商務思考及實施能力;
4)具備新媒體文案書寫策劃,組織實施的流程性能力;
5)具有跨文化交際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6)熟練規范的行業企業上崗要求。
3" 核心課程
除英語專業涉及的專業課程外,增加了海外新媒體服務概論、視覺營銷基礎、海外新媒體短視頻制作、短視頻營銷、內容營銷和社群營銷、移動互聯網技術及海外新媒體實戰等。
4"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課程實訓、社會調查、企業實戰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
5" 教學計劃安排
校企雙方將共同修訂英語專業(海外新媒體服務方向)培養方案并按照新的培養方案落實教學計劃。
6" 互補的師資資源及師資培訓
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實施將充分結合及發揮校企雙方的講師資源及優勢。高校主講教師將主要承擔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方向課等必修課程教學。企業講師將主要承擔課程實訓、海外新媒體服務模塊課程、社會調查、企業項目實戰實訓和職業素養課等實踐環節的教學和學生實習、創業就業工作,核心課程主要采用面授的授課形式展開教學。同時,由恒邦教育和行業內具有企業實操經驗的師資對高校進行師資培養,提升高校老師的專業視野和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能力。
7" 課程實訓說明
為了突出本專業培養的高水平復合型、高層次創新型應用人才的特色,企業在高校內所授課程均以理論+實操課程為主。課程實操由合作企業具有企業項目實戰經驗的講師負責教學實施,主要目的是有針對性地展開海外新媒體服務課程實訓,深化相關理論實踐課程學習,提升學生的實踐及動手動腦能力。
8" 企業項目實戰實訓說明
本專業的學生在第六學期末在企業的實訓基地與合作企業進行企業項目實戰實訓。在實戰實訓的過程中,學生將利用前面幾學期所學習的海外新媒體服務知識和技術,在與合作企業具有豐富的項目實戰經驗的講師帶領下,進行項目開發實戰。通過項目實戰,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對海外新媒體服務的認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掌握企業對海外新媒體服務人才的需求方向。圍繞著海外新媒體服務項目的實戰實訓,學員將學習內容營銷與策劃、短視頻營銷、社群營銷和互聯網技術等各種課程。
9" 合辦專業教學及企業項目實戰的質量保障體系
企業針對實訓的教學有一套嚴格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圖1),該體系按照ISO9001:2015的思想進行構建,通過質量目標、課程計劃及跟蹤和課程反饋、聽課、項目計劃、項目跟蹤及監控和學員實訓的PVI考核評價等諸多方面進行教學過程控制及保障。學生的整個企業項目實戰實訓的過程也是通過嚴格的質量保障體系來進行質量控制及保障的。包括項目的實施過程以及項目形成的工作產品都有嚴格的質量保障及過程體系進行評審及驗收。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海外新媒體服務是國家戰略發展的大方向,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是一個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學科方向。我們將認真學習國內外各高校專業共建方面成功的教學與實施經驗,結合學科發展的最新趨勢,不斷調整、完善學科發展方向,爭取將此專業建設成為外語學院頗具特色的重點專業之一。通過四年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溝通表達技能、商務禮儀和職業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高素質海外新媒體服務人才。
參考文獻:
[1] 牛潔.深度產教融合導向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路徑研究[J].英語廣場,2021(16):100-103.
[2] 徐美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100.
[3] 詹華山.新時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共同體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20(5):5-12.
[4] 劉邦奇,袁婷婷,紀玉超,等.智能技術賦能教育評價:內涵、總體框架與實踐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1(8):16-24.
[5] 何俊,陳衛安.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發展模式的探索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9(2):112-114.
[6] 楊暉.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英語專業[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1):59-61.
[7] 朱江,季傳峰,王昕.產教融合視域下地方高校商務英語專業“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常州工學院為例[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21,39(1):134-137.
[8] 高劍嶸.“新商科”人才培養理念下高校非英語專業商務英語教學產教融合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