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將視覺文化作為一種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引入江蘇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研究中,運用視覺理論體系梳理江蘇紅色文化脈絡,挖掘江蘇紅色文化精神,創建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體系建構系統,構建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設計模型。明確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研究方法,確定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內容,提取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元素,確認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載體,將江蘇紅色文化精神從不可見到可見的形態變遷呈現出來,探討江蘇紅色文化遺產及其文化精神的原生性、衍生性和可開發性。
關鍵詞: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體系;設計模型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視覺文化視域下江蘇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2022SJYB1214)階段性成果。
紅色文化遺產指的是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反抗暴政與侵略,同不合理制度作斗爭的過程中創造出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發展性的復合型文化遺產,既包括革命遺址、文物、紀念碑等物質性文化遺產,也包括民俗民風、民間藝術、革命信仰、精神價值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作為一種重要文化遺產資源,不僅僅具有一般文化遺產的共性特征,更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軍區調研時提出要求:“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一再強調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性,提倡加強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進而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助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2018年6月,中央軍委印發《傳承紅色基因實施綱要》,重點強調紅色基因傳承,確保政府軍隊血脈永續、根基永固、優勢永存,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國務院2021年3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指出:“弘揚傳承紅色文化”“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2019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對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多次考察革命舊址、革命博物館,瞻仰革命歷史文化場所,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為加強新時代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指明了方向,為貫徹“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思想作出了表率。紅色文化遺產產生于中國近現代革命戰爭時期,而在新中國建設時期更是被賦予新的內涵。因此,加強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相關研究成為新時代背景下開展中國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一、調查與整理:江蘇紅色文化遺產
江蘇紅色文化遺產指的是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至解放前夕這一歷史階段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抗暴政與侵略、同不合理制度作斗爭的過程中在江蘇地區所創造出的一系列具有江蘇特色的紅色文化遺產資源。在江蘇紅色文化遺產整理過程中,筆者以遲海波主編的《紅色文化資源》一書中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分類方法為基礎進行延伸,將“江蘇紅色文化遺產”劃分為紅色物質文化遺產(遺址蹤跡類紅色文化遺產、建筑與設施類紅色文化遺產、重要革命歷史文物等)和紅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類。具體界定如下:
一是江蘇紅色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遺址蹤跡類紅色文化遺產、建筑與設施類紅色文化遺產、重要革命歷史文物等。其中遺址蹤跡類紅色文化遺產指的是已經廢棄的,目前不再由實際用途的革命歷史活動遺存和人工構筑物,如戰斗遺址、秘密營地、烈士殉難地等;建筑與設施類紅色文化遺產指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反抗壓迫、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主勝利而開展的活動,以及革命歷史人物有較為密切關系的建筑物、構筑物及相關設施,如烈士歸葬地、紀念館所等;重要革命歷史文物類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在反抗壓迫、反抗侵略、爭取民主勝利的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相關器物、文件等,如部隊使用過的武器、電臺等。經過調研,筆者將江蘇部分重要的紅色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分類整理,共統計出江蘇地區重要的紅色物質文化遺產數量413個。其中,整理出重要遺址蹤跡類紅色文化遺產221處,較為著名的為徐州馬克思學說研究小組成立舊址、金陵兵工廠(晨光機器廠舊址)、中共蘇魯豫皖特委辦公舊址、吳亞魯革命活動舊址、兩浦鐵路工人“七·二大罷工舊址”、無錫抗日青年流亡服務團集結地、常州國棉三廠舊址等;重要建筑設施類紅色文化遺產103處,較為著名的有淮海戰役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蕩口華氏建筑群、津浦鐵路抗戰殉難員工紀念碑、鄭克烈士墓、淮海戰役碾莊圩戰斗紀念館、李超時紀念館、小蘿卜頭紀念館等;重要革命歷史文物類紅色文化遺產89份,如淮海戰役作戰方針、淮海戰役總前委使用的電臺和手搖發電機、粟裕地圖及望遠鏡、架橋門板、劉瑞龍日記、淮海戰役時期的小推車、鄧小平同志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題詞手跡及相關文件、中國共產黨江蘇如皋縣委印、黃克誠使用的綁腿、徐笑奇的手提箱、劉瑞龍軍帽等。
二是江蘇紅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非物質文化遺產范圍較廣,筆者將江蘇紅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三個部分。
1.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江蘇軍民創作的大量的文學藝術、民間藝術等,如人們圍繞“江蘇紅色文化”創作的、流傳至今的紅色歌謠、戲劇、詩詞、小說、皮影、繪畫、電影、攝影等都是江蘇紅色非物質文化遺產。
2.江蘇地區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活動、重大標志性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相關的史跡、故事等。
3.江蘇四種革命精神——“周恩來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和“淮海戰役精神”,江蘇四種革命精神就是江蘇眾多紅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代表,是我國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涵養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和為民情懷的寶貴財富。
二、解構與重構:
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體系建構系統
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體系的建構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展現江蘇紅色文化遺產,更是為了發揚江蘇紅色文化精神、傳達紅色文化價值。紅色文化遺傳展現出的價值意義不僅體現在其表象價值上,更要將其內在層面象征性的精神文化價值傳達出來。
(一)構建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設計模型
筆者根據前期調查,整理分析已有的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相關文獻資料,綜合考慮江蘇紅色文化遺產特點,依照設計學、傳播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理論和設計研究方法,構建出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方法模型(如圖1)。
(二)明確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研究方法
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具有交叉性學科研究特點,需要將設計學、傳播學、計算機技術等多種學科相結合,同時必須與江蘇紅色文化歷史發展相聯系,提升江蘇紅色文化遺產的呈現力和傳播力,豐富江蘇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承。因此,在視覺呈現方法上要明確跨學科交叉研究法的重要性。
(三)確定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內容
江蘇紅色文化遺產數量較多,且分布在各個市縣地區之中,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各有不同,也各有特色。但是,我們要明確的是對于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內容不可能全盤運用,必須要有重點、有取舍、有選擇地確定視覺呈現的主要內容。因此,在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內容的選擇上,必須要充分考慮江蘇整體文化、歷史、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和需要,綜合考慮、全面篩選,做到所呈現的內容能真正代表江蘇紅色文化精神,能真正體現江蘇紅色文化遺產的特色,吸引觀賞者的注意力,提高江蘇社會的影響力,能真正給本地經濟帶來創造力。因此,在對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內容的選擇原則,可以總結為需要根據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影響力等不同評價標準,客觀評價,綜合排名進行視覺呈現內容的確定。按照以上原則,筆者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江蘇紅色文化遺產進行了綜合劃分,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江蘇紅色文化遺產,并按照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影響力等對江蘇重點文化遺產進行打分比較,綜合考慮選擇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對象和內容。經過前期調查、篩選和對比,筆者列出最具代表、最有綜合價值的江蘇紅色文化遺產,綜合評價排名前十位如表2所示。
(四)提取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元素
1.文字視覺元素。文字元素在江蘇紅色文化視覺元素內容體系中,主要的表現方式是在江蘇地區革命時期的宣傳口號、標語等的視覺使用上。在革命時期,特定的宣傳標語加以強烈的視覺表達,更能達到凝聚軍心、鼓舞斗志的效果。例如抗日戰爭時期,“收復失地,還我河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萬眾一心,誓滅倭寇”“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等口號,被運用到江蘇各地的宣傳欄、墻報以及報紙、書籍等載體上,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宣傳力,是激發民族斗爭意識、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視覺元素。在當代,文字元素也是宣傳江蘇紅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視覺元素,例如一些重要的關于江蘇紅色文化觀點和理論會通過傳統紙質媒介、新興的空間媒介和新媒體媒介等傳遞出來。在江蘇紅色文化視覺體系中的文字元素以其直觀明了、廣泛深入、直面大眾、富于傳播等特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圖像視覺元素。圖像元素是江蘇紅色文化視覺體系中最為常見,也是最為重要的元素。以繪畫、照片、圖樣等形式構成的圖像具有直觀的表達性和豐富的敘事性,能夠生動地再現不同時期的歷史情境與人物故事,讓紅色文化遺產的內容體系更加生動、形象、真實。在江蘇紅色文化遺產中,最常見且最基礎的圖形視覺語言有五角星、火炬、黨徽等直觀的圖樣元素,還有江蘇紅色精神之一的淮海戰役精神的象征——淮海戰役紀念塔的基本形態等。出版物《光輝歷程——徐州革命斗爭畫冊》就是將淮海戰役精神紅色文化遺產以圖像元素予以視覺化呈現的典型優秀案例,全書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貴的淮海戰役時期的黨史、革命史圖片資料,以鮮明的、真實的歷史情境圖片展現了革命時期,江蘇人民為新中國成立而勇于奮斗的景象。圖像元素帶來的強烈視覺沖擊能帶給人故事和情節的思維想象空間,讓人在情感上更具融入性,是視覺構成里最具感染力的元素。
3.色彩視覺元素。馬克思在《馬克思恩格斯論民族問題》中指出:“色彩是反映一個民族性格最直觀的方式。”在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語境里,紅色是常用的主色彩語言。根據紅色的物理屬性,其在可見光頻段中其頻率最低,光線波長最長,是一種極具刺激性的色彩,易于激起人的興奮、沖動、緊張和激動等情緒,故而紅色也被認為是最能影響人情緒的色彩。現代藝術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認為紅色是一種無限制的顏色,本質上是熱的,內在洋溢著激烈、奮進的屬性,因此紅色常被視為鮮血和英雄的顏色,象征著迎難而上的勇氣、同舟共濟的力量與艱苦卓絕的精神。當然,江蘇紅色文化遺產的色彩視覺元素不僅僅局限于紅色,還有象征紅軍、解放軍的軍綠色,象征五角星的黃色,象征穩重的黑色等。要充分考慮到色彩的物理特性和文化寓意,將各種色彩進行合理有序搭配,構建屬于江蘇紅色文化遺產的色彩體系。
(五)確認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載體
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離不開視覺載體。視覺載體可以劃分為實體載體與虛擬載體。實體載體主要包括書籍、海報、包裝、插畫、實物文創等具有實體的實物載體。虛擬載體包括網頁、音樂、游戲、影視劇等已經常見的虛擬載體,還包括如今流行和大力發展的新型虛擬載體,如APP、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資源數據庫、虛擬文創等。近幾年,媒體融合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融媒體時代隨之到來,視覺載體的選擇也逐漸趨于交叉融合,同一作品可以同時呈現在不同形式的載體上,表現方式也很多樣。
在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的設計中,也應該充分考慮各方載體的特點,根據自身需要將實體載體和虛擬載體相互配合,綜合運用書籍、繪畫、海報、空間展示等傳統實體載體和影視劇、數據庫、APP、虛擬文創等新型虛擬載體,從不同角度、多種途徑、多重維度、各個方位來展示江蘇紅色文化遺產的魅力。
三、結語
本文將視覺文化作為一種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引入江蘇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研究中,調查和整理江蘇紅色文化遺產,梳理江蘇紅色文化遺產概況,研究江蘇紅色文化遺產視覺體系建構系統設計方法:(一)構建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系統設計模型;(二)明確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研究方法;(三)確定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內容;(四)提取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元素體系;(五)分析紅色文化遺產視覺呈現載體。探討江蘇紅色文化遺產多元化視覺呈現,這也是為全國范圍內的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出了一種創新性、多元型的發展模式,為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魏子元.紅色文化遺產的相關概念與類型[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20(1)12-16.
[2]王天祥.文化遺產與視覺文化的交匯:新藝術史的視野[J].民族藝術研究,2010(5):87-90.
[3]項迪燕.紹興紅色傳統與革命精神的視覺化呈現[J].工業設計,2018(10):97-98.
作者簡介:甄雯,澳門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研究生,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文化遺產保護、視覺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