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心流理論的角度出發,將心流理論引入理財類APP,對不同用戶實現多層次清晰的目標定位,對不同用戶進行不同的理財推薦、實施不同的獎勵制度。通過合理的理財區塊功能劃分,分析現有理財類APP的不足與優勢,并分析了影響用戶理財類APP 界面心流體驗的主要因素,從用戶、目標、行為三個層面出發,構建基于心流理論的理財類APP設計模型。
關鍵詞:心流理論;理財類APP;用戶體驗;界面設計
中國人自古就有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傳統,中國人相較于其他國家國民更愛把錢存在銀行,而不是更愿意消費。而隨著世界局勢的沖突加劇,各國經濟發展速度的減緩,這使得人們對未來更持謹慎保守態度,更愿擁有充足的現金以應付不確定的未來。而為了刺激消費,各大銀行也紛紛下調了存款利率。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早已不用去銀行和證券公司門口存款或購買理財產品,在此背景之下各大理財類APP紛紛出招,希望爭取更多用戶,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黏度。筆者通過梳理知網發現,心流理論與理財類APP研究與應用較少。本文將從理財APP的視角出發,將心流理論與理財APP設計結合起來,建立相應設計模型,提升在同類APP中的競爭力。
一、心流理論的概述
1975年,美國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最早提出“心流體驗”(英文名Flow),指當人們完全投入某項具體任務或活動時達到樂在其中、廢寢忘食狀態的積極投入的心理狀態[1]。當人們進入心流狀態時,大腦會高度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當前所做的事,甚至忘記時間的流逝。Csikszentmihalyi 研究總結出心流體驗的九個特征:(一)明確清晰的目標,即人對于活動的進行有著明確的目的性;(二)挑戰與技能相平衡,即人們的能力與活動的難度要匹配,避免產生心理落差或壓力;(三)即時的反饋,即人的活動要收到正確及時的反饋,以引導其下一步行動;(四)注意力高度集中,即人們完全沉浸在活動中,達到忘我的境界;(五)意識與行動的統一,即人們會產生無意識的行動,無需考慮行動的必要性;(六)對活動產生控制感,即人們對于行為的結果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能解決困難,完成目標;(七)自我意識喪失,即產生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感受;(八)時間感異常,即對時間流逝過程的感受度降低,即使已經過去很久,卻沒有感受到;(九)自成目標的活動體驗,即良好的活動體驗也能夠讓人們達到心理滿足,行動目標變得不再重要[2]。Novak 和 Hoffman 依據心流體驗的過程,進一步將其歸納成心流產生的三類因素,即條件因素、體驗因素和結果因素[3](見表1)。
二、理財APP中應用心流理論的意義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理財類APP使用頻率不高,很多人就是在買和賣時才會打開理財APP,因此它的重要目標就是提高用戶使用頻率,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對于理財類APP而言,一個簡潔、直觀和明晰的APP界面對產生心流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視覺上,APP內各種理財產品包括存款、基金等頁面要簡潔,排版不可臃腫,使用戶對于想要知道的主要信息一目了然。
理財APP的用戶體驗并不僅僅由APP 本身決定,也由用戶持有的APP內的理財收益所決定。既然是理財,就不僅僅可能產生盈利,也可能會出現虧損,這一點讓很多偏保守的人不敢理財。為了提高用戶數量,理財APP都會培養用戶的理財習慣,包括觀看理財視頻,贈送各種只能用于購買指定理財產品的理財紅包等,而這些產品大都是不會虧損的。還有理財APP為了爭取用戶推出的各種新人專享產品,這類產品的利率都是高于其他老用戶能購買的理財產品的。
在理財APP設計中導入心流體驗,在心流體驗視角下對理財APP進行設計探索,有以下兩點優勢:一是從APP來看,這會增加用戶黏性,提升APP價值和競爭力,增大APP的使用頻率。二是從用戶角度出發,這使得用戶得到良好使用體驗的同時,培養了自身的理財習慣,還讓用戶看到理財帶來的收益是大過存款的。通過對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 APP進行深入分析,筆者得出當前理財類APP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理財產品內容單一,沒有社交屬性,不能與親朋好友進行互動;不直觀,首頁信息過多,讓用戶眼花繚亂,用戶想要的信息往往要找很久才能找到,頁面設計復雜,用戶體驗較差。
三、激發心流體驗的理財APP設計策略
心流理論是一套由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層面的理論。研究用戶達到心流狀態所需要的條件時,需要將一種暫時的、主觀的體驗經過分析總結變成一套嚴謹理性的設計方法[4]。而要想通過理財獲得長期收益,也需要通過理性思考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用戶獲得心流體驗前要達到三個條件因素,即清晰明確的目標、技能與挑戰的平衡、準確而及時的反饋。滿足這三點因素,用戶就可以獲得愉悅的體驗。許曉云結合產品交互設計方法與心流理論的特征,從用戶層面、行為層面、目標層面三個方面提出了基于心流的產品交互設計方法[5]。下面將應用這三種方法進行分析。
(一)用戶層面
1.對不同用戶實現多層次清晰的目標定位
明晰的目標是心流體驗產生的必要前提之一[6]。使用理財APP的用戶可被分為兩類:一類是明確想要獲得超額收益,不滿足定期存款收益的人;另一類是抱著試一試態度的新人,他們投入的資金較少。并且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目標理財收益率也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設計APP界面時,設計者就要清晰準確地了解用戶的理財習慣以便及時對用戶進行分類。新人在購買理財產品前,理財APP大都會對用戶進行風險測試,其中包括以下幾點測試:
(1)投資目標:a)追求一定的收益,可以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b)追求較多的收益,可以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c)實現資產的大幅增長,愿意承擔很大的投資風險。d)盡可能保證本金安全,不在乎收益率比較低。
(2)工作是:a)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b)一般企業單位藍領。c)在校學生。d)自由職業。e)無固定職業。
(3)收入主要來自:a)工資獎金、勞務報酬。b)生產經營所得。c)利息、股息、轉讓等金融性資產收入。d)出租、出售房地產等非金融性資產收入。e)其他。
(4)家庭可支配年收入為(折合為人民幣)5萬及以下,5萬-10萬,10萬-30萬,30萬-50萬,50萬-100萬,100萬以上等幾個檔。
(5)每月錢花哪了:a)還信用卡等消費貸。b)還車貸。c)還房貸。d)日常花銷。用戶還應明確想投資什么產品,有多少年投資經驗,投資經驗有哪些,投資中可耐受何種程度的風險波動,家庭收入有多少錢用于投資,可以接受最長的投資期限為多久,等等。一個明確清晰的用戶定位對用戶和APP公司來說都是雙贏。對用戶來說,這可以避免由于收益波動過大,產生不符合自己目標的損失,從而對理財持否定態度,喪失理財信心。而理財類APP會根據以上調研,推薦合理的的理財產品給用戶,這有利于用戶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更容易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
除了APP對用戶的定位,用戶自己也會對理財有一個目標定位。一個合理的定位才會讓用戶遇到收益波動時,不會產生挫敗感甚至焦慮而中止心流體驗,而用戶對自己的目標定位需要理財APP去培養,包括了解理財相關知識,以及相關風險等。
2.對理財APP進行合理的理財區塊功能劃分
對于理財的人來說,一個合理的區塊功能劃分可以節約時間,避免視覺疲勞。一般來說,理財可以區分為:銀行存款、穩健理財、基金、高端理財以及保險等。銀行存款針對的是不愿出現任何本金損失,預期收益雖然不高,但是很穩定的用戶,零風險。存款分為活期和定期,活期可以隨取隨用但收益很低;定期收益相比活期高了很多,但喪失了靈活性。穩健理財針對的是希望獲得超過存款收益,同時愿意承擔較小風險的用戶。基金針對的是希望獲得較高收益,同時愿意承擔較大風險,甚至可能損失本金的用戶。高端理財往往對用戶的要求較高。以微眾銀行為例,想要購買高端理財的用戶首先要通過資產認證。資產認證有三種方式:(1)微眾銀行總資產達到500萬。(2)上傳近3年收入證明,證明本人近3年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3)上傳家庭金融資產證明,證明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通過人工審核后,用戶才能購買高端理財產品。高端理財產品都是30萬起購,利率比普通理財高,針對的也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用戶。理財APP做出以上區塊劃分后,用戶可以針對自己的理財需求,在不同板塊選擇適合的產品。這樣區塊劃分的好處是避免界面過于復雜導致用戶失去理財興趣。
3.讓人愉悅的界面設計
受有限的屏幕限制,移動手機端呈現內容有限。因此,它就更應力求簡潔的界面設計,以突出理財產品等關鍵信息,明確顯示具體的售賣規則,有無額外費用等,同時隱藏次要復雜界面,以便一目了然顯示歷史數據。一般情況下,當用戶在使用操作界面時,相較于文字,他們會更傾向于圖像信息的傳達方式[7]。用戶接觸理財APP時首先看到的是APP的界面,而理財APP首先要把用戶最需要知道的信息傳達給用戶,即有哪些理財產品,歷史業績如何以及自己的歷史收益。理財APP還應傳達自己這款理財對比其他理財APP而言有哪些優勢。以微眾銀行為例,它的頁面分為四大板塊:賬戶、財富、貸款和權益。它的賬戶板塊會顯示自己購買了哪些理財產品,累計收益以及昨日收益如何。財富板塊則顯示微眾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同時顯示購買該理財,微眾銀行會送你多少積分,而積分可在權益頁面兌換話費,京東卡等。同時微眾銀行從登陸到主界面中無處不在的企鵝形象則強化了品牌形象,傳達了它是騰訊控股的銀行的信息,這對用戶來說多了一份保障(如圖1)。
4.針對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版本
理財APP還應借鑒微信等APP推出不同版本,不同版本的設計要考慮不同受眾的生理、心理區別,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如當針對年齡較大的老人時,因為老年人年齡段的增長,各方面身體機能都在退化,特別是視覺上,所以相較于普通版本,在進行APP設計時,要使APP頁面更加簡潔。同時對于整個APP的圖標界面來說,其明度、純度和對比度都應降低;圖形等要增加立體效果;部分復雜功能需要隱藏起來;不同功能與功能按鍵之間距離需要增大以防止誤觸。老人版的APP界面顏色應和諧統一,字體也應更大。而針對視障用戶要推出無障礙版本,即增加相應的手勢快捷操作方法,同時應用智能語音技術,統一頁面顏色字體等,這會在視覺上產生連貫舒適性。
(二)目標層面
1.借用游戲等級制度,建立遞進式等級
為用戶制定針對個人的理財計劃,根據用戶預期投入資金,根據預期收益率和可承受風險程度,為用戶搭配高中低三種層次的理財產品,會利于實現用戶心流狀態的良性循環。理財的獎勵機制是比較及時的,大多數理財產品都可以做到每日更新收益和每周更新收益,這具有提升用戶體驗的獎勵效果。以眾邦銀行為例,眾邦銀行將用戶分為英雄會員、白金會員、鉑金會員、鉆石會員,眾星會員,榮耀會員等7個等級。會員等級基于上個月的日均資產而定,英雄會員開卡就有,沒有任何獎勵;黃金會員要求上月日均資產最少5萬;最高等級的榮耀會員則要求上月日均資產最少800萬。當用戶逐漸意識到等級制度可以給他們帶來不同的“禮物”時,就會逐漸想升級為更高等級。更高等級意味著更好的體驗,更高的待遇,其他理財類APP也可以建立相應的等級制度,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福利,這樣會使用戶有提升等級的心理。
2.適當的等級獎勵制度
獎勵可以分為實時獎勵和持續獎勵,實時獎勵一般在游戲中出現;持續獎勵則在理財的回報中得到體現。與游戲有所區別,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持續的獎勵更有利培養用戶長期的理財習慣。在理財APP中,對新人有新人理財,例如百信銀行有新人達標禮,對存1萬元的新用戶來說,選擇青銀璀璨人生定月開,產品本身年化收益為3.4%,持有30天,加上新人達標獎勵150元,獎勵折合年化18.25%,最后到手收益177.95元,綜合年化21.65%。雖然用戶的到手獎勵只有一百多,但換成綜合年化來看,數值就相當高了,所以在推薦此類產品時,可以額外注明綜合年化。其他理財APP還有資產達標換積分的活動,而積分可以兌換成一定價值的錢或者實物。盡管有的實物價值很低,但相較于直接送錢,無疑是送實物讓用戶的體驗感更好。為了提高用戶的APP使用頻率,理財APP中還設置了連續簽到獎勵,每天登錄APP簽到,達到一個周期也會送各種積分或者抽獎機會等。例如眾邦銀行連續簽到七天可以瓜分百萬邦豆;微眾銀行連續登錄則可以抽獎,最高可獲得500元京東卡。針對會員,眾邦銀行每月還有會員禮和會員升級禮的二選一活動,黃金會員的每月會員禮物價值20元,眾星會員禮物價值200元。設計等級競爭機制獎勵,如每月可以看到月度理財收益,每年可以看到年度理財收益,還可以和好友進行理財競賽,這會充分利用人的好勝心,將理財與競爭獎勵結合起來,增強用戶的體驗感并促進心流體驗,例如眾邦銀行不同等級會員日均資產要求及會員月度福利(見表2)。
(三)行為層面
1.提供持續及時的正負反饋
持續的正反饋可以激勵用戶長久的行動力。適時的負反饋能讓用戶積累操作經驗,以便提高產品使用效率,但過度的負反饋會造成產品使用的中斷感,不利于用戶體驗。心流交互設計中的負反饋需要注意適時適當[5]的原則。短期的負反饋會讓用戶加大資金投入,以便在較低點買入;但持續負面反饋的理財產品,會讓用戶選擇清倉,放棄這款理財。無論是短期理財產品還是長期理財產品都至少應該一周更新一次收益,以保證APP主頁面上不會出現產生虧損綠掉的理財產品。2018年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過渡期至2021年年底。根據新規,從2018年開始,剛性兌付的保本理財產品將不復存在[8]。該規定發布前,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提升業績,一般會對用戶承諾理財產品保本保利,即使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銀行也會做出補償。但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理財不得再承諾保本,以微眾銀行為例,意見發布后微眾銀行代銷的理財不再承諾會保本。但很多理財下方都會提示,歷史兌付業績全部達標,這會給用戶一種心理暗示,理財是保本的。
2.良好的交互操作反饋
在經濟學中存在邊際效益遞減,在理財中則具體體現為,基金或者理財的規模越大,收益率越小。很多業績較好的理財基金管理人為了保證業績就會要求限購,即用戶每天只能購買一定金額的理財產品,以此達到控制規模的目的。理財APP為了免去用戶每日操作的麻煩,增加了定投功能,即只要綁定銀行卡,輸入定投額度,就可以定時自動扣款買入該理財產品。也有很多用戶暫時沒有多余的資金或者想多觀察該基金的情況,則可以選擇自選功能,不用輸入產品具體名稱或者代碼,就可以直接了解該產品每日的實時收益變化。
3.增加娛樂性的社交功能
在理財中增加社交板塊,如邀請親朋開戶,自己也會得現金獎勵,還能與好友進行收益比拼。以天天基金為例,每個理財基金都有專屬的討論區,產品經理可以在里面發布產品的投資策略以及運作分析,任何用戶也都可以在里面討論該產品,還可以提問和曬出自己的收益,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這種同產品的互動反饋,會構建一種身份認同,用戶也會產生歸屬感,同時自己也會受到其他用戶激勵。這使得理財不僅僅局限于理財本身,還拓展了它的社交娛樂功能,增加了用戶黏性。長此以往,理財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和樂趣。
四、心流體驗下理財類App的構建模型
文章第一部分對什么是心流理論進行了闡釋,第二部分講解了在理財類APP應用心流理論的意義,第三部分闡釋了理財APP案例,并將心流理論與其結合,建立了基于心流理論的理財類APP設計模型(如圖2)。此設計模型有利于改善用戶的理財體驗,同時能夠拓展理財類App設計思路,為后續同類型研究和設計提供方法和思路。
參考文獻:
[1]M.Csikszentmihalyi.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75:72.
[2]楊澤航,朱文濤.心流體驗為主導的知識型APP體驗設計研究[J].設計,2021(5):41-43.
[3]NOVAK T P,HOFFMAN D L,YUNG Y F.Measuring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in Online Environments:A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J].Marketing Science,2000(1):22-42.
[4]鄧衛斌,廖詩慧,商藝娟,邱玉磊.基于心流理論的娛樂產品創新設計[J].包裝工程,2018(6):187-191.
[5]許曉云,李風彥,楊培.基于心流理論的產品交互設計研究綜述[J].包裝工程,2020(24):14-21.
[6]契克森米哈賴.生命的心流[M].陳秀娟,譯.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7]喬柳,顧惠忠.淺議網頁設計中的信息圖形化[J].藝術與設計,2009(11):103-105.
[8]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8(26):55-63.
作者簡介:喬烽,四川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及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