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影壁作為中國古典建筑中的一個重要組件,不僅僅只是一座具有使用價值的建筑小品,更是一種精神風格的表達方式,一個能體現思想境界的窗口。山西民居建筑,大多經歷了明清兩朝才修建而成,因此,影壁雕飾形式多樣,風格多變,內容豐富,是非常寶貴的古典建筑遺產。
關鍵詞:山西;民居;影壁;雕刻藝術;吉祥圖案
一、影壁概述
影壁屬于中國古典建筑中的一個重要組件,與建筑主體相輔相成,組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作為入戶的遮擋。當白天大門洞開時,影壁能夠遮擋門外行人的視線,使之無法窺探院內;而在寒冷的冬天,影壁又可以阻擋寒風穿堂而過,起到保暖的作用。在堪輿風水學上,影壁又稱為“隱避”,阻人視線于院外為“隱”,示人門戶于途為“避”。
(一)影壁的結構
山西民居中的影壁結構根據位置不同,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即影壁底座、影壁壁身、影壁壁頂,又稱為壁座、壁心和壁帽。一座完整的影壁結構類似于一棟建筑,壁座是其下檻,大多由磚石堆砌,富貴人家則會對其進行雕飾,砌成須彌座樣式,除了有視覺效果之外,并無承重作用,所以石匠可以對其肆意進行裝飾雕刻。壁身多采用磚石砌成,近似于建筑承重柱式的形制,壁心處一般以45°角向內斜砌方磚。壁心是影壁的視覺中心,更是雕刻裝飾的重中之重,并以此來表達住宅主人的思想理念。壁頂同中國古典建筑的屋頂一般,分有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等多種封頂形式(如圖1)。
(二)影壁的意義
影壁作為建筑組群前的一道屏障,以甄別內外空間,并增加建筑整體的威嚴和肅靜氣氛,具有裝飾的意義。又因為影壁位于建筑正門口,人們進出建筑都要和它打個照面,因此又稱為“照壁”。影壁往往會把建筑分隔成為一個迷你的廣場或小型的庭院空間,給人們創造一個出入回旋的余地,因此,這里既是人們進出門戶之前的活動空間,也是古時停放車轎、供人上下回轉之地。山西民居中,雕刻精美的影壁具有建筑學和人文學的重要意義,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二、影壁的裝飾內容及手法
在山西民居建筑中,影壁的建造形式較為統一,但其規格尺寸、建造材料卻不盡相同,裝飾手法亦多種多樣,包括對于照壁頂部出檐的造型、墻面的雕飾或彩繪等。其題材主要有人物、故事、花卉、鳥獸等,這些圖案都含有吉祥寓意,用來表達戶主的各種美好愿望,或揭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根據影壁上裝飾圖案的造型,影壁裝飾大致可分為植物類吉祥圖案、動物類吉祥圖案、文字符號類吉祥圖案等三種類型。
(一)植物類吉祥圖案
在山西民居建筑中,植物類吉祥圖案并不少見。根據其寓意又可細分為兩種,其一為美好祝福類型,例如代表長壽的松樹,預示多子多福的葡萄、石榴,寓意富貴的牡丹等;其二為抒情喻志、體現自己人生追求的類型,主要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以及松竹梅歲寒三友等。
山西靈石縣王家大院的一處影壁即是以松竹梅為主要裝飾圖案的(如圖2)。松竹梅又被稱為“歲寒三友”,多用于彰顯主人的高尚品格。該影壁在材質上為磚雕型,以青磚飾面,浮雕其上的松樹蒼勁挺拔,占據了整個構圖的三分之二,繁盛的松針鱗次櫛比,井然有序;翠竹躬身而不折,竹葉成簇,迎風而立;梅花朵朵不畏嚴寒,傲立寒霜,枝干蜿蜒,花朵清晰可見。整個構圖中,松竹梅前后有序,近實遠虛,雕刻技藝亦是細膩精湛。在這座影壁中,松竹梅歲寒三友形象地展現在一幅畫面中,三者的特征細節刻畫到位,是植物類吉祥圖案影壁中的精品之作。
山西榆次常家莊園的春夏秋冬四面影壁(如圖3)則分別附屬于八卦影壁內外側的左右兩面,壁心以剔地起突之法,刻出落地屏風造型,矩形的畫屏,座落于古典雕花插架上,營造出安穩、祥和的觀感。春景圖右側挺立一株盛放的牡丹花,花朵飽滿,枝繁葉茂,花朵的花蕊、枝干、葉片紋理雕刻得清晰可見,枝葉前后有序,形體大小錯落有致,構圖留有余地,疏密有節,上方祥云稀疏,彎月當空,刻刀表現技法流暢順滑,表達出宅院主人對于富貴臨門的期盼;夏景圖一叢夏蓮于水中亭亭玉立,荷花形態各異,部分早已盛放,亦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花頂上的蓮蓬探出,近有一鷺鳥臨風而立,周圍以豐盛菖蒲,竹筍襯托;盛開的蓮花寓意本固枝榮、根基牢固、興旺發達,鷺鳥寓意主人在仕途上“一路連科”;秋景圖上方祥云掩日,中部刻兩束繁茂的秋菊環繞于壽石兩側,綻放的菊花旁刻一只蝴蝶,一只碩大的貍貓端臥在壽石上,下方飾有成叢修長舒展的萱草,表達出安逸平和的情懷;冬景圖通過鐫刻在畫面上的凌霜怒放的寒梅,展現出縱然是天寒地凍、雪壓青松,但仍具迎寒而立、傲然盛放、不屈不撓的高尚品格。
太原市陽曲縣泥屯鎮北部的歸朝村的這一例影壁(如圖4)則與山西大部分影壁的雕刻裝飾內容不同,其裝飾僅僅由單一的葡萄藤構成,這在影壁裝飾上是非常少見的。因為這座影壁的緣故,這處宅邸也被稱之為“葡萄院”。整個影壁由兩株葡萄藤蜿蜒盤旋而上,枝條下一串串的葡萄鑲嵌期間,暗含著對宗族延續的期盼,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多子多孫是人們的殷切愿望。
(二)器物類吉祥圖案
常見于影壁上的器物紋樣是寶瓶和如意,因為“瓶”與“平”諧音,所以古人寓意其為平安之意。此外還與許多其它諧音的器物組合的圖形作為點綴出現,如“戟”“磬”“盒子”等。此類影壁大多不會單獨出現,一般作為八字影壁兩側小影壁的壁心裝飾,例如常家莊園二道門兩側影壁的壁心紋樣(如圖5)。
(三)動物類吉祥圖案
在山西民居建筑中,瑞獸類吉祥圖案的影壁數量龐大,人們通過對瑞獸形象的刻畫,來寄托對于高壽、升遷、繁衍以及鎮宅辟邪的愿望。在本文中,根據瑞獸是否存在客觀實體,分為虛擬的瑞獸裝飾和現實的瑞獸裝飾。
王家大院紅門堡堡門外的一面八字影壁(如圖6)即是以虛擬瑞獸為主要裝飾內容。其壁心雕刻的瑞獸為麒麟,麒麟將整個壁心的空間撐滿。壁心的左上角雕刻有祥云環繞的滿月,在麒麟身旁的空余部分,雕刻有天書、珊瑚、如意、方舟、法螺、靈芝、祥云七樣珍寶,故稱為“七珍麒麟圖”。在該影壁中,除了瑞獸麒麟具有帶來好運、吉祥的寓意外,滿月同樣代表圓滿、團聚之意,七樣珍寶也蘊涵著對于功名、富貴、幸運、家世延續、福壽永康、官運昌隆的期盼,具有多重美好的寓意。
榆次常家莊園的六合同春影壁(如圖7)以現實的瑞獸裝飾,位于常家莊園杏園北墻后,兩側以竹為柱,竹干直有節,竹葉豐盛。畫面中央壓地隱起刻出三只麋鹿和三只仙鶴,左側伸出一只松樹枝干,蒼勁有力,右側垂下一支梧桐,枝繁葉茂。雕刻細膩美觀,構圖飽滿,圖案上用鹿、鶴、桐樹和松樹代表六合同春的意思。
喬家大院福德祠的這座照壁(如圖8)很有特點,壁心部分畫面非常靈動自然,不同于山西的大部分照壁的莊重或呆板,采用了圓形構圖方式,刻畫了靈獸、山石、樹花果實等物象。說畫面生動,不僅是因為構圖的別致成功,在磚雕制作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浮雕軟硬結合,質感表現準確,節奏感強。壁心中下部有一個神龕,制作很巧妙,也很實用。照壁滴水下方“福德祠”兩旁各有兩個磚制斗拱,很突出,使照壁在視覺上更具力度。還有壁心兩旁的磚雕對聯也很有特色。整體看來喬家大院的福德祠照壁的裝飾風格非常別致,具有區別于其它照壁的藝術特征,對于看慣了晉中照壁的研究者而言,總能使眼前一亮。
(四)人物類吉祥圖案
人物類的吉祥圖案一般會有一定的故事性,或是具有一定的教化意義。如常家莊園的三星照戶影壁(如圖9),此影壁為山墻影壁,壁頂瓦片分明,雕刻的斗拱部分結構清晰可見,壁心頂部飾有獅子滾繡球,福祿壽三星腳踏祥云,飄然升天,有上天言好事之意。人物形象刻畫得體,衣帶飄逸,神情自若,精妙絕倫,體現出宅院主人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又如常家莊園的貴和堂首陽二賢影壁(如圖10),則是以春秋時期餓死首陽山的二位圣賢作為紀念。
(五)文字符號類吉祥圖案
常見的文字類型吉祥圖案有壽、福等字,符號類型有龜背紋、陰陽符號等多種形式。
常家莊園矗立在明清街上的福字影壁(如圖11),四周回形紋圍繞,四角指向中央“福”字,大方的造型顯得更加瀟灑。
喬家大院大門對面的照壁上,刻有磚雕“百壽”。百壽壁(如圖12)上的這一百個“壽”字,經過抽象演繹成符號圖案,字體大小勻稱,各不相同,各種變形的篆體字鋪滿中心,既起到了墻面的裝飾作用,又寄托著主人美好的愿望,體現了豪門望族的身份。該照壁歷經百年風雨仍得以流傳,非常珍貴。
喬家大院的龜背錦花墻照壁(如圖13),壁心以幾十個六邊形連續組成幾何圖形的龜背紋樣的磚雕砌飾成銅錢形狀,外觀簡潔大方,不僅預示延年益壽,也有財源廣進的寓意。
三、山西民居中的影壁裝飾特點
從上面這些影壁裝飾圖案中,我們可以看出,山西民居建筑中影壁雕飾有如下特點:
(一)從雕飾內容上,習慣用一目了然的形象刻畫來表達宅院主人的意愿和追求。例如常常使用鹿、仙鶴、蝙蝠等吉祥動物的圖案,用象形或諧音來體現對于長壽、財富、官運、子孫后代的向往之情。同時,還會采用一些具有教化性質的人物場景和神話故事作為裝飾。相比北京四合院中的影壁壁心裝飾多使用文字吉祥圖案來進行,花卉則作為配角出現,這種現象可以折射出明清時期晉商的真實世界觀。晉商機敏且又踏實,同時對于后代教育極為重視,希望由商入官,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朝的內閣首輔張四維。
(二)在雕刻風格上,山西民居中的影壁裝飾常常兼具南北兩地風格。這與明清時期晉商在國內各地頻繁的買賣來往是密不可分的,經濟的交融也推動著文化的交流,日積月累,山西的建筑漸漸吸收了南北兩地的風格。此前,北方建筑大多典雅大方,莊嚴肅穆,而南方則玲瓏秀美。從影壁雕飾來看,山西則處在了南北之間。壁身大多挺拔宏偉,壁心上的裝飾圖案則清晰細膩,這應該得益于山西民居宅院主人在行商途中不斷豐富的閱歷,他們走南闖北,待到落葉歸根修建深宅大院時則會希望匠人將自己心儀的圖案,雕刻在自家的影壁之上,所以,就極大地豐富了山西影壁上的裝飾圖案。
(三)在圖案的組合上,吉祥圖案很少單獨出現,常常兩種甚至數種同時出現在一塊影壁的壁心之上。例如“七珍麒麟圖”影壁,就是動物類吉祥圖案與器物類吉祥圖案相結合的例子。影壁的裝飾中,常見的另一種組合方式是在影壁的左右兩側以竹節和密布的竹葉做輔助的裝飾,而在頂部的輔助裝飾中,祥云、日月則較為多見。
四、結語
本文通過實地考察,對山西建筑中影壁的雕飾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了其藝術表達的技法并挖掘了其豐富的藝術文化內涵。影壁不僅僅是一座只有使用價值的建筑小品,更是一種精神風格的表達方式,一個能體現思想境界的窗口。山西民居建筑,大多經歷了明清兩朝才修建而成,因此,影壁雕飾形式多樣,風格多變,內容豐富,是非常寶貴的古典建筑遺產。此外,影壁雕飾的御外安內、祈吉辟邪、招財進寶等多重寓意對于弘揚我國傳統裝飾紋樣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應當受到更廣泛地關注和更好地保護,以便于對中國北方傳統古建筑進行更好地研究,助力文化振興。
參考文獻:
[1]薛林平,劉燁.山西民居中的墀頭裝飾藝術[J].裝飾,2008(5):114-117.
[2]況成泉,姜衛寧.釋讀靈石王家大院影壁龜甲紋磚雕的裝飾義涵[J].天工,2022(4):12-15.
[3]趙文京,等.探究常家莊園照壁與影壁的文化特色[J].山西建筑,2020(22):152-154.
[4]趙夢瑤,張玉花.論徽派建筑之美[J].住宅與房地產,2020(24):241.
[5]陳圣澤.明清時期江南私家園林中的建筑雕飾之美——以上海豫園為例[J].漢字文化,2020(16):150-151,162.
[6]張旭瑩.晉中地區影壁藝術的應用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20.
[7]孟昭磊.傳統民居中影壁的現狀與保護探討[J].唐山文學,2019(8):139.
[8]陸蕾,練正平.民俗藝術符號的審美意蘊——以鎮江傳統建筑雕飾為例[J].美術大觀,2019(7):86-87.
[9]李慶紅,牛文克.淺析中國傳統建筑中的影壁藝術[J].山西建筑,2018(4):10-11.
作者簡介:王達煒,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歷史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