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持人播報的內容涵蓋國家大政方針、經濟發展、法律規定、社會熱點等,包含著頂層設計的思想智慧和各行業的調查研究成果,需要主持人精準地表達文稿。但一些主持人停留在單純“傳聲筒”層面,“見字發聲”,表達效果不佳。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配音等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主持人必然面對更高的要求。文章提出,主持人應不斷增強把握內在語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主持人應對挑戰、提升表達力及成功轉型的方法論。把握內在語的能力需要主持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和學習積累中認真歷練。
【關鍵詞】主持人;內在語;表達力;轉型
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主持人要講政治,讀懂時代之書,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把握機遇,迎接挑戰。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二十大報告科學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路線圖和時間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在新時代,主持人學習和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從事宣傳工作的壓艙石。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要求主持人不斷提升表達力,準確、及時地傳達黨和人民的聲音,為新聞輿論宣傳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但部分主持人的表達停留在“見字發聲”的層面,沒能把握住文稿的深層內涵,表達起來既沒有體現整體感,也沒有抓住細節,甚至讓受眾聽不明白,導致傳播效率降低。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配音等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主持人必然面對更高的要求。筆者結合自身主持實踐發現,主持人提升表達力、提高傳播效率的重要方法是把握好內在語。把握內在語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備的,需要日積月累,需要從認知、學習等方面著手去歷練。
一、主持人把握內在語的重要意義
在播音主持行業,內在語是指在播音語言中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沒有完全表露出來和沒有直接表露出來的語句關系和語句本質。內在語是體現主持人業務水平的重要指標。內在語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主持人通過停連、斷句、重音、語氣等方面的變化,來表達出文章、稿件的主旨和深意。主持人把握內在語有以下幾點重要意義。
(一)厘清內容邏輯性,確保表達的真實性
內在語是承續語言鏈條的結節點,主持人只有明確了稿件內容的邏輯關系,才能播得準確、清楚,條分縷析,具有說服力,方便受眾理解。內在語還是語句目的的集中體現,一般來說,稿件包含的具體思想感情總比寫出來的文字深廣得多,所以主持人要善于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準確把握稿件的語句目的,挖掘出更深一層的意思,表達出稿件的精神實質。此外,內在語還是播音主持真實性的一個重要保證,新聞宣傳的真實性,要求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做到內容不播錯,而且要做到態度、感情和反映事物整體和本質方面準確無誤。而準確把握內在語則能夠確保新聞類內容播音的整體真實性。
把握內在語是主持人增強表達能力的出發點和方法論,可以使主持人厘清表達內容的邏輯性,把握目的性,確保表達的真實性。
(二)理解消化稿件,迅速找到語感
廣東廣播電視臺與CRIR國廣市場調查公司做過針對主持人的調查研究,了解在融媒體環境下全國電視觀眾對主持人的評價和喜好。受訪觀眾在收看地方臺的新聞播報節目后,多數表示每個臺差別都不大,感覺一成不變,平淡無味。同樣是新聞播報,受眾表示能夠看到央視主播的情緒、情感會隨著不同的新聞,在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上有細微變化,聲音用法也有技巧,隔著屏幕都能感到央視在主播管理上的嚴謹與專業。由此可見,觀眾才是最權威的專家,主持人在屏幕上的問題難逃觀眾的法眼,而觀眾反映的問題指向的正是主持人把握內在語的能力。這種能力可讓主持人更好地理解內容,提前消化稿件,迅速找到語感,表達起來游刃有余。
(三)挖掘稿件內涵,調動豐富細膩的表現力
在新一波產業浪潮下,人工智能(AI)已經滲透到很多行業。新華社、電視媒體已經在部分節目中使用AI主持,還有一些廣電媒體的配音工作已經使用科大訊飛的AI聲音系統。AI主持已經從生硬進化到流暢。但是,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表現力”仍然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優勢,也可以說,仍然是人類的優勢。因為,機器人還不會細分“喜怒哀樂”等情緒情感。例如,在《創新中國》的配音中,播報天眼之父去世的報道,AI沒能表達出哀傷的情緒。這說明計算機的算法能算出技巧,但算不出“內心”,有豐富的內心活動是主持人優于AI主持的地方。語氣、情緒構成的表現力,恰恰就是內在語的一部分。內在語可使主持人在深入理解稿件內容、挖掘稿件內涵后,調動感情帶來的“表現力”。目前AI仍然不具備豐富細膩的表現力,這也是AI無法完全替代主持人的重要原因。
二、新技術挑戰下主持人把握內在語的主要問題
新技術給主持人帶來挑戰。AI的學習能力很強,人工合成聲音有四個維度:音質、自然度(語流)、復雜度、表現力。目前在音質、語流等語音面貌上,AI主持與真人已經沒有差別。主持人應不斷增強把握內在語的能力,來應對AI主持人的挑戰。但當下,主持人在把握內在語方面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平鋪直敘地播報,缺乏重點
每一篇文稿都有它重點需要表達的內容,主持人在表達時一定要抓住體現文章核心意思的關鍵詞、關鍵句、重要段落,在語氣、停連、重音、節奏快慢上區別于其他詞語、句子、段落。主持人在整篇內容的播報表達上,如果不能體現變化,會影響受眾抓住文稿內容的重點。在單線傳播的廣播電視節目中,平鋪直敘地播報、表達,不利于受眾準確接收和理解信息,導致傳播效率降低。
(二)缺乏感情投入,平淡如水
一些主持人在播報人物事跡、新聞故事的稿件時,沒有代入情感,聲音缺乏伴隨著情感起伏而帶來的細微變化,播報本身和稿件內容是分離的,沒有感染力。受眾無法進入文稿的情境中,感受不到聲音和文字傳達的情感張力,與文稿內容產生疏離感,無法產生共鳴。
(三)沒能理解文稿內容的內在邏輯,播報得支離破碎
這在新聞評論的播報、表達上表現得比較明顯。新聞評論稿件重在說理,通過擺事實,分析現象來查找原因,抓住問題本質,內容層層推進、環環緊扣。主持人沒有弄通稿件內在語,就會導致播報的情緒、態度缺乏確定感,語流缺乏連貫性,把互相有邏輯關聯的句子、句群處理得支離破碎。主持人表達自己不明不白的信息,不走心,不入腦,受眾自然也會感到莫名其妙。
三、主持人把握好內在語的策略
(一)加強政治學習,提升理解力
主持人把握內在語的能力,來自對稿件的理解力。主持人的工作服務于黨和人民,提高政治站位,關心國家政策,緊跟時事熱點,是主持人提升理解力的必由之路。在2022年10月召開的黨的二十大,是我們國家的一件大事,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國家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主持人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才能在宣傳工作中找到總抓手,建立強大的信念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是接下來一切宣傳戰線工作的核心和綱領,貫穿各形態節目的內容,主持人學習好、理解好、準備好,才能提升主持節目的質量。
當下,各級主流媒體紛紛在理論節目中開設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專題,廣西衛視的訪談節目《凡事說理》也在開設黨的二十大專題,每次主持之前,主持人會弄通編導設計的問答之間的邏輯關聯,是層層遞進還是因果關系。這些準備是為找準稿件的內在語,提升表達力做“預熱”。理論節目觀點鮮明和邏輯嚴密,主持人即興發揮的空間有限,但是可以通過補設關聯詞或短語,復雜的邏輯鏈條能夠更加具體、準確。例如,在一期節目中,專家闡述了“五個牢牢把握”的內容,主持人立刻回應:“您剛才的論述表明‘五個牢牢把握’是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金鑰匙’,從這五點著手,我們能找到學習它的五個層面?!痹谠L談節目中,主持人適時找出專家的核心內在語,道出“言外之意”,有利于受眾抓住“牛鼻子”,提綱挈領,加深理解。
(二)寧可情足聲欠,不可情欠聲足
主持人要抓住感情的柴草,尋找自己的火柴來點燃。用情,用聲,用氣,注意情、聲、氣這三要素的先后關系和重要性排序,做到“聲情并茂”。這里說的氣指的是語氣。語氣是播音的重要表達技巧,它要求表現思想情感的貼切性、豐富性和深刻性。語氣以具體的思想感情為靈魂,包括喜怒哀樂等人類情感的不同色彩,同時也包括語言鏈條中反映出來的并列、遞進、因果等思維的邏輯軌跡。
(三)情景再現,真聽真看真感受
主持人要進入文稿的情境之中,產生聯想、想象、體驗,使自己脫離冷漠狀態,但不能就此止步,應反復琢磨,使初步印象向更準確、更深刻過渡,注意停頓,適時定場,有自信心地掌控局面。情景再現的作用不僅表現在理解作品方面,而且表現在從理解到表達的橋梁作用。主持人應該讓自己的情感處于積極的運動狀態,與文稿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同喜共憂才能打動受眾,更有感染力。例如,央視主持人海霞在給時代楷模黃文秀事跡的稿件配音時,多次淚流滿面。在這段報道的配音中,她深情講述黃文秀與母親的感情,讀到“黃文秀給母親買銀手鐲,刻上‘媽媽,我愛您’”這段內容時,海霞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女兒,一聲“媽媽,我愛您”,飽含天下兒女對慈母的依戀,這則報道在《新聞聯播》播出后,讓觀眾十分感動。
(四)挖掘事件本質,提升思想力
思想力是支撐節目質量、價值與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主持人要像白巖松一樣用自己職業主持人的眼光,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找到最獨特的視角,做最出乎意料卻又合情合理的報道。一名優秀的主持人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的時事要聞,擁有自己的思想,關注事件的直觀表現,同時透過現象發現本質,思考事件背后隱藏的問題、弊病,多做這樣的思維訓練,多練習寫作新聞短評,在表達評論時就能更富有邏輯性,更有議理之美。
(五)注意細節處理,增強表現力
“始知真放本精微”。關聯詞、輕重音、節奏等方面的處理,都是主持人可以根據內容把握的細節,越細膩越有表現力。例如,趙忠祥對節奏的把握就非常到位,富有音樂感,并且十分鮮明。在語氣幅度上,趙忠祥講究的是前高后低、前重后淺。他似乎與《動物世界》已融為一體,他的聲音能夠與畫面相輔相成,而不僅僅是簡單地配合畫面。而且從他對聲音細節的把握和處理中,人們能感受到萬物皆有靈,甚至與動物的命運產生共情,體會到濃厚的人文情懷。
(六)關注對象感,體現人文關懷
對象感可以使主持人體現人文關懷,表達內容更豐富親切。不同媒介、節目會帶來受眾群體的細分,主持人應把握媒介、節目的特點,并努力使自身的聲音、形象、氣質、素養等與之相契合。
社會新聞的主持人在節目中表達時,很多內容會指向社會某種職業或者某個特殊人群,平常在備稿時就要多了解這些人群的年齡、特點、工作等方面的特點。例如,筆者主持的一檔社會新聞節目,常常關注到一些喜歡收集垃圾的老人,鄰居不喜歡他們,家人嫌棄他們,但是深入了解就會發現,這些老人的共同特點是獨居,他們通過對物體的收集獲得滿足感、安全感,行為的根源實際是心理問題。假如對他們多一些耐心,鄰居多跟他們講講垃圾帶來的衛生問題,家人多一點探望和關懷,他們就不會如此執拗。因此,筆者在表達時,基本態度是溫和、耐心的,體現對這些老人的關注,有時候關注也是一種力量。觀眾通過耳濡目染類似的社會新聞,自己會思考問題的原因和答案,最終產生積極的行動力。
四、結語
主持人的工作是黨和國家宣傳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新聞輿論要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對主持人的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主持的技術進步給主持人帶來越來越多新挑戰。因此,面臨著高要求和新挑戰,主持人不能只充當“傳聲筒”,應該不斷提升表達力,其中一定要重視把握內在語的能力。它雖然是主持人的基本技能,但又是主持人增強表達力、成功轉型的方法論。把握內在語的能力需要主持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和學習積累中認真歷練,加強政治學習,增長學識,涵養人文關懷。主持人只有通過不斷強化把握內在語的基本技能,才能從容不迫、堅定自信地完成好每一次任務。
參考文獻
[1]施玲.播音主持創作基礎理論與實訓教程[M].2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6:9.
[2]王國章.CCTV主持人的超強口才[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0.
[3]王秋碩.播音主持藝術[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21:8.
(編輯:黃佳君)
作者簡介" "趙琳,廣西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