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使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加快,而且信息傳遞方式也越來越多樣。這種情況的出現,讓傳統的圖書出版行業遭遇困境和挑戰,因而需要與時俱進,轉型升級。為發揮融媒體環境下圖書出版創意的有效性,本文從創意對圖書出版的價值呈現角度出發,闡述創意發展圖書出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圖書出版;創意
在圖書出版各個環節中,都需要有創意性的思想,諸如選題、編輯階段,相關人員不僅要結合熱點,摘取一個能激發人們閱讀欲望的題目主旨,還要展現圖書內容的價值。也就是說,選題及編輯階段的創新意識,能夠強化圖書內容的可讀性和藝術特征,這些特性的彰顯,對圖書的社會效益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融媒體書是以一種基礎媒體為主,結合其他多種媒體形式形成的知識產品,是出版圖書、傳遞圖書信息內容的新型方式。內容層面,融媒體書既是對傳統圖書內容載體維度的拓展,也是對傳統圖書內容生產機制的重構,以及對傳統圖書內容美學價值的增添。就形式而言,與傳統圖書相比,融媒體書擁有動態、交互和多元的特性。傳播機制上,融媒體書傳播更加多樣、廣泛且場景應用化,不僅跟上新媒體時代潮流,還迎合了5G時代的科技發展。為有效推動融媒體書的出版發行,應建立內容優化的思維,基于融媒新技術,持續完善出版方式,并通過精準流量引導,進行針對性的書籍傳播。
一、融媒體時代下創意應用圖書出版的積極價值
(一)有助于圖書出版行業增強時代感,提升創新能力
自2014年起,黨中央就針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問題,出臺了多項政策,目的就是要通過媒體融合發展,推動主流媒體科學運用先進傳播技術,增強信息生產和服務能力,更好地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堅持改革創新,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等層面強化融合腳步,構建一批擁有深厚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立宣發一體化的主流格局。立足政策要求,圖書出版行業就更要突出融媒體時代下的創意價值,構建以優質內容為核心,先進技術為支持,創新性管理為支撐的融媒體傳播體系[1]。
(二)有助于圖書出版行業迎合閱讀者,提高社會效益
無論是選題策劃時的創意應用,還是裝幀設計時的創意展示,本質都是為了迎合閱讀者的需求。對閱讀者而言,選題內容和封面設計是吸引其目光的首要因素,而圖書選題和圖書封面的創意性,會讓其對圖書產生興趣。以《顯微鏡下的大明》為例,根據該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自2023年2月在電視及網絡等平臺播出后大受追捧,影響甚廣。為擴大書籍內容的傳播,相關人員應抓住熱點,迎合讀者需求,建立融媒體創意策劃,以創意性選題為基礎,連接創新性的內容導讀和裝幀設計,通過視覺效果增強吸引力,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進而在展示圖書內涵的背景下,加深圖書的商業價值。
二、新創意形態下的圖書出版傳播
融媒體,是指通過對電視、報紙、網絡等差異化媒體間的系統融合,完成資源互通、內容兼備、宣傳融合的創新性媒體。融媒體書是圖書出版傳播的新樣態。具體而言,融媒體書是書的矩陣,是基于媒體,結合其他數種媒體而構成的內容產品[2]。
(一)新創意形態下融媒體書的內容轉換
1.內容的多維度展示
新創意形態下融媒體書的載體雖然依舊是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但由于二維碼和三維碼等融媒技術的融入,使內容呈現有了色彩以及其他層面的增添,更加廣泛展現書籍內容。閱讀者可依賴身邊的電子設備,掃描嵌入紙質書籍上的二維碼或三維碼,方便快捷地獲得多樣的書籍內容。比如,入選“遇見廣西好書·2021”書目的“文化廣西”叢書(32種),叢書中多本圖書嵌入了二維碼,閱讀者可借助紙上展示的融媒體內容,生動化地了解書籍講述。再比如,融媒體書下的繪本制作,閱讀者可通過維度內容的對應掃描,聆聽機器或是人聲式的書籍講解及視頻講解。即便是遇到儲存量比較大的音頻和視頻文件,融媒體書也能夠依據遠程平臺的映照,連接到相應的影音資料,完成針對性展示。這也說明,融媒體書更能實現對內容的多維度展示。
2.內容的動態化呈現
融媒體書的建立,不僅離不開版權方的內容提供,也離不開研發團隊的技術提供。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書籍內容的動態化呈現[3]。
其一,與傳統書籍相比,融媒體書的內容展現更加廣泛,融合了傳統與科技的優勢,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延展圖書內容,讓圖書內容變得更加有深度。
其二,融媒體書的建立,將出版商、作者、技術提供商、閱讀者等人關聯到了一起,借助技術的應用,作者可針對性地轉變后續的創作內容,出版商可進購市場營銷快的書籍,閱讀者可依據喜好進行書籍層面的翻閱。可見,融媒體書的建立,提升了圖書內容生產的精準性。
其三,由于技術的不斷發展,融媒體書的展現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也因為服務端口的持續性更新轉化,讓融媒體書的內容呈現變得更加動態化。比如,已嵌入二維碼的出版圖書,除了音頻和視頻內容,還存在動態性的內容調節。
3.內容美學價值的增添
過去傳統書籍的呈現,往往以格式化的文字為主,偶爾會增添一些傳統性的繪制內容。而融媒體書的展現,應用了許多核心的信息技術,這種技術不僅將傳統書籍里的內容生動化,還通過有效內容的增添,美化了書籍內容。在大數據的支撐下,閱讀者可通過融媒體書,找尋到符合自身興趣的相應閱讀鏈接。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背景下,融媒體書會往“數字化”的方向發展,知識與信息的傳播,不再被區域和空間限制,反倒可以在虛擬性的環境中,進行對應書籍內容的傳播。由此來看,融媒體書擁有著豐富性的美學價值[4]。
根據對傳統書籍形式的了解,其信息傳播的過程,不僅受版面要素的限制,還受印刷成本要素的限制,這也使內容的美學價值難以得到完全的呈現。而融媒體書得益于網絡環境下的虛擬空間,可展現出美化性的內容設計和豐富性的效果設計。 尤其在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視頻的仿真性和空間的沉浸性讓媒體內容得到了更有效的呈現。簡而言之,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圖書內容的立體發展,這種立體化,為內容的美學呈現提供了無限發展的空間。
(二)新創意形態下融媒體書的樣式特征
1.趣味性的視聽傳達
與傳統紙質圖書不同的是,融媒體書的閱讀方式更加趣味化。以往偏個體靜態化的閱讀過程,對不喜歡純文字講述的閱讀者來說,讀書是一件難事。但在趣味性的視聽傳達下,可促使閱讀者更加沉浸地進入書籍描述的場景中,這對于他們而言,不僅僅是書籍內容的場景再現所帶來的沖擊,更是書籍深層感知下的閱讀沖擊。這表明,在技術的應用背景下,融媒體書除了擁有過往靜態圖書所展現出的優勢,還實現了另類媒介層面的信息融合,諸如視頻融合、沉浸式AR融合等。在閱讀融媒體書的時候,閱讀者碰觸到的書籍外表雖然與以往無異,但只要通過移動性的設備,就能突破物理限制,進入豐富的視聽盛宴中。當然,技術下書籍內容的空間營造,不僅是文字帶來的空間動態化,還有視聽內容帶來的空間動態化。這種特質,在提高閱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強化了閱讀者的直接性情感感知[5]。
2.互動性的信息傳達
在以往的閱讀環境中,閱讀者、作者和出版者之間并無互動性,作者只管書寫,出版者只管出版,閱讀者只管挑選性閱讀,他們之間既無關聯,也無交流。但在融媒體書的應用下,圖書不只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播載體,還為閱讀者帶來即時性的閱讀感知。讀者可在技術的實踐下,實現自身與書本之間的交互,在閱讀書籍的時候,不僅可以進行內容和方式上的隨意轉換,而且能夠直接進入內容的動態化生產中。
融媒體書的互動性信息傳達,需要底層技術的深層奠基。這樣,閱讀者才可從中獲取綜合性的交互性體驗。比如,可通過對終端設備的操作,自主篩選圖書內容,精準搜索出自我想要閱讀的信息,亦可通過對終端設備的觸控,放大或是縮小書籍內容,以此達到閱讀呈現出的視覺成效更加符合自身的需求;也可依賴5G、大數據的發展,借助線上信息交流平臺,直接與出版社和作者對接,以此豐富感知的同時,提升個體閱讀素養。總而言之,讀者可通過對融媒體書的閱讀,全線參與書籍制定和服務流程,以此提升閱讀者周期性的閱讀體驗。
3.多元化的內容融合
單項紙質化的書籍閱讀過程,多是只有文字項的要素展現。但融媒體書融合了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多項要素,讓信息傳播的全媒體化得到實現。由此可見,融媒體書是在傳統圖書的基礎上滲透了多項其他媒介要素,通過嵌入性的信息融入完成多元化的傳播。比如,科普類的動畫呈現、情感類的演繹視頻呈現、對話類的音頻呈現等,就以動態化的形式,展現給相關閱讀人員。
(三)新創意形態下融媒體書的傳播體系
通過技術發展融媒體書,除了可以讓圖書展現出動態化、多元化、交互化的特質,還可突破以往圖書的傳播限制,建立差異性、精準性的傳播體系。
1.矩陣化的融媒體中心
融媒體書不僅具備以往圖書出版背景下的實物展現,還具備數字化媒介的傳播特征,既能夠依賴各項平臺,開發中心化的媒體平臺,也可基于不同種類的圖書,構建矩陣中心,更能夠依托如抖音、B站、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建立傳播性質的中心矩陣。這種矩陣化的融媒體中心,不僅升華了圖書層面的內容服務效率,而且依賴互聯網時代,更新了圖書層面的語言境遇。以傳統圖書為例,各大平臺就依據圖書類型構建了內容層面的矩陣,也依據各個網站平臺的特征落實了以傳播性質為核心的中心矩陣。此類動態化及閱讀深層化的創意,除了可以吸引閱讀者的目光,還能夠吸引出版社的集中關注。從出版社方面來說,也可通過全媒體平臺的建立,與讀者獲取溝通,進而以讀者的需求為核心,創意設計圖書的內部呈現和外表設計裝幀,借此提高銷售份額的同時實現圖書的美化轉變。
2.集中式的平臺傳播
集中式的平臺傳播,類比現實背景下的社會交往,是以個體為中心點,連接網絡進行圖書傳播的形式。與矩陣中心化的傳播建立有一定的差異,這是一種除卻中心性的分割性傳播體系。集中式的平臺傳播過程中,是集中個體社交點進行信息擴散的。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或通過微信朋友圈,或通過抖音和微博賬號,實現信息的快速、廣泛傳播。而信息的高頻傳播,也讓融媒體書的現象級打造擁有了發展的可能性。但要讓集中式的平臺傳播得到有效提升,關鍵在于社交,沒有社交關聯,是無法進行信息傳播的。比如,微信讀書賬號就通過二次創作的內容呈現,傳播了圖書核心。
3.技術背景下的場景構建
在新時代,互聯網下的信息傳播,也已經有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即信息流傳播、針對性推送、場景式構建。相比前兩者,場景式的構建更偏向閱讀者的趣味和需求,可依據大數據的分析,通過差異化的時間、空間和情境,直接掌握閱讀者對某一資源的需求,而給予對應的圖書內容。
融媒體書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為閱讀者建模畫像,不僅能精準了解閱讀者的閱讀需求,而且能夠了解閱讀者的喜好,并針對性地踐行場景轉變。換言之,就是依照對閱讀者的偏向分析,配備對應的閱讀內容和形式,繼而實現有效性的場景轉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創意形態下的融媒體書,不僅讓傳統書籍的內容產生了維度、方式、價值上的轉換,也使傳統書籍的樣式特征出現了變化,更讓傳統書籍的傳播方向和形式出現了廣泛性的改善。基于新樣態形式下的書籍發展,就更應重視融媒體書的實踐應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實現書籍的多平臺傳播、多場景傳播,繼而促進書籍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傳播發展。
參考文獻
[1]郝建偉.圖書出版機構的融媒體建設和創新[J].傳媒論壇,2021(16):93-94.
[2]趙惠鑫.融媒體環境下圖書出版的創意發展[J].傳播力研究,2020(18):86-87.
[3]張燕.論融媒體環境下圖書出版的創意發展[J].傳媒論壇,2019(2):136-137.
[4]楊曉瑞.淺談融媒體時代圖書編輯工作創新的必要性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15):120-121.
[5]張旭.融媒體出版時代圖書編輯融合意識的提升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21(12):102-104.
(編輯:覃世默)
作者簡介" "何世春,廣西民族出版社美術編輯設計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