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蔬菜是人們生活中必備的重要農產品,因其豐富的食用價值而深受群眾青睞,市場需求巨大。滿足日益增長的綠色優質蔬菜需求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蔬菜病蟲害發生重、用藥頻繁,加之多以小農戶分散種植為主,禁限用農藥檢出和常規農藥殘留超標時有發生,嚴重制約其綠色生產。為促進對蔬菜農藥登記現狀的了解,探索農藥安全使用方法,梳理我國蔬菜上登記的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線蟲劑和殺螨劑種類及其使用情況,解析蔬菜農藥殘留種類、季節性差異和殘留規律,并分析農藥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再結合江蘇省蔬菜生產現狀,對蔬菜農藥管理與安全使用提出開發新型高效友好農藥、加強農藥系統管理、建立農藥推薦使用清單以及指導菜農合理規范用藥等建議,以期為江蘇省乃至全國綠色優質蔬菜基地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蔬菜;農藥登記;農藥殘留;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議
中圖分類號:S481+.8;S43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3)22-0008-06
蔬菜是僅次于糧食的農產品。因較糧食增收顯著,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呈逐年增加趨勢。但蔬菜種植周期短、復種指數高、品種繁多,造成病蟲害發生種類多,世代重疊,導致施藥頻繁,存在“亂”“濫”“爛”等現象;采收時,忽視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這導致“毒豇豆”“毒韭菜”“毒芹菜”等惡性事件頻發[1-3]。因此,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七部門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和重要批示精神,于2021年印發《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解決民生熱點問題。為了便于蔬菜從業人員快速了解我國蔬菜用藥和殘留等相關知識,梳理截至2022年5月前所登記農藥種類、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和規律,分析我國農藥使用的狀況,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我國綠色優質蔬菜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1 我國蔬菜上農藥登記使用情況
截至2022年5月,依據中國農藥信息網(http://www.icama.org.cn/)查詢可知,我國主要蔬菜登記使用的農藥品種有720余種,涉及阿維菌素、多菌靈、四唑蟲酰胺、硫蟲酰胺等有效成分共計810余個,主要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誘抗劑、殺線蟲劑和殺螨劑,其中殺螨劑和殺線蟲劑種類較少[4-6]。
按照蔬菜登記的農藥種類,我國十字花科蔬菜、黃瓜和番茄登記的農藥產品種類和數量較多[5];豆類蔬菜、莖類蔬菜、水生蔬菜、芽菜類蔬菜和其他類蔬菜上登記的農藥數量相對較少[6]。蔬菜上登記的殺蟲劑數量較糧食作物少,但殺菌劑較糧食作物多;糧食作物登記的除草劑種類和數量均多于蔬菜。在小眾糧食作物和小眾蔬菜上登記的農藥種類和數量相對較少,難以滿足這些作物主要病蟲害的防控需求。
1.1 殺蟲劑
我國蔬菜登記的殺蟲劑有269種[6-10],約占蔬菜登記農藥總數的37%。在蔬菜上登記的殺蟲劑種類以新煙堿類、菊酯類和生物農藥為主。隨著《農藥管理條例》的頒布和實施,高毒的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如克百威、樂果、毒死蜱等均已在蔬菜上禁用,使高毒農藥占比大幅下降[11]。蔬菜上登記的新煙堿類農藥品種主要有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噻蟲啉、噻蟲胺、呋蟲胺等;菊酯類農藥有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蔬菜上,生物農藥登記數量和種類呈逐年增加的趨勢[12],代表品種包括阿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蘇云金芽孢桿菌、苦參堿等,其中阿維菌素單品和復配劑種類(如其與新煙堿類、菊酯類、辛硫磷、蘇云金芽孢桿菌復配品種)數量最多[6]。2021年在蔬菜上新登記的5種殺蟲劑中,有4種屬于生物殺蟲劑,分別為爪哇蟲草菌Ij01、爪哇蟲草菌JS001、球孢白僵菌ZJU435、酰氨寡糖素醋酸鹽[10]。
1.2 殺菌劑
設施蔬菜較露地蔬菜營造的農田小氣候更易發生病害。隨著設施蔬菜種植面積激增,病害嚴重制約著該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截至2022年5月,我國蔬菜登記的殺菌劑有368種,且主要為復配劑,殺菌劑數量約占蔬菜登記農藥的50%。其中,百菌清、烯酰嗎啉、代森錳鋅、苯醚甲環唑等為殺菌劑登記的主要品種[13]。除化學殺菌劑外,綠色環保的農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在黃瓜、番茄、大蔥、白菜等作物上登記的品種也日漸增多,2021年以來含有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成分的登記產品增加了25種[4]。另外,由于殺菌劑抗藥性日趨嚴重,以及對環境、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微生物殺菌劑如枯草芽孢桿菌、蠟質芽孢桿菌、多黏類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等的登記數量也在增多,尤以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登記數量最多,主要用于防治黃瓜、番茄、大白菜、辣椒等蔬菜的白粉病、灰霉病、疫病、枯萎病、青枯病、霜霉病、軟腐病等病害[4,14]。
1.3 除草劑
除草劑銷售額約占整個農藥市場的50%。但在蔬菜上登記的除草劑較殺蟲劑和殺菌劑登記的種類、產品數量和使用量均較少。除草劑主要登記的蔬菜包括大蒜、馬鈴薯和甘藍,復配的除草劑品種約占50%。目前,已登記的除草劑為44種,約占蔬菜登記農藥(活性組分)的6%,主要種類包括二甲戊靈、撲草凈、乙草胺等。新型磺酰脲類除草劑氯吡嘧磺隆也用于番茄雜草防除[15]。
1.4 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從功能上可分為生長促進劑、生長延緩劑、生長抑制劑等,具有促進作物生根發芽、催熟、膨大等作用[16]。目前,在我國蔬菜上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31種,如復硝酚鈉、乙烯利、蕓薹素內酯等,約占蔬菜登記農藥的4%,主要用于番茄、黃瓜、馬鈴薯的調控。雖然蔬菜上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品種少,但作用巨大,對環境友好,且能提高農產品品質。因此,具有增強作物抗/耐逆性、安全環保、適應新種植方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發展潛力巨大。
1.5 殺線蟲劑和殺螨劑
蔬菜上登記的殺線蟲劑和殺螨劑相對較少。殺線蟲劑主要登記在黃瓜和番茄上,包括阿維菌素和噻唑膦以及兩者的復配劑。生物源殺線蟲劑包括印楝素和淡紫擬青霉;微生物殺線蟲劑包括蘇云金芽孢桿菌HAN055和殺線蟲芽孢桿菌B16等。殺螨劑有阿維菌素、啶蟲脒等,以及阿維菌素與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啶蟲脒、蘇云金芽孢桿菌的復配劑,主要用于十字花科蔬菜和黃瓜的害螨和害蟲防控。我國蔬菜上登記的農藥仍以化學農藥為主,高/中毒農藥數量均在減少,生物農藥登記品種呈上升趨勢。
2 我國蔬菜上的農藥殘留現狀
2.1 農藥殘留種類
蔬菜殺蟲(螨)劑和殺菌劑的不合理使用是導致農藥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2015—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對530份蔬菜抽檢樣品的農藥檢出率為1.13%,超標率為3.40%,超標農藥為有機磷類、有機氯類、擬除蟲菊酯類和氨基甲酸酯類四大類,共7個品種,即克百威、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樂果、毒死蜱、水胺硫磷和硫丹等[17];2013—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對180份市售蔬菜樣品的農藥檢出率為20.56%,包括有機磷類10個品種,擬除蟲菊酯類4個品種和氨基甲酸酯類3個品種,農藥超標率為7.78%,超標農藥為甲基異柳磷、甲拌磷、氧化樂果、克百威和聯苯菊酯[18];2020年山東省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對122份樣品(含6種蔬菜)的農藥檢出率為13.1%,涉及腐霉利、毒死蜱、氯氰菊酯3種農藥,但均未超限量值[19];2020年江蘇省連云港市對4個縣(區)農貿市場蔬菜的腐霉利和百菌清檢出率較高,但均未超標[20];2018—2019年山東省濰坊市對306份樣品(含7類蔬菜)的農藥檢出率為14.0%,其中擬除蟲菊酯類和有機磷類農藥檢出率較高,氨基甲酸酯類次之,有機氯類和新煙堿類農藥未檢出,農藥超標率為2.3%,農藥為毒死蜱、克百威和氯氟氰菊酯[21];2016—2020年河南省鄭州市對市售蔬菜305份抽檢樣品的農藥檢出率為34.43%;農藥超標率為3.93%,主要為蔬菜上已禁用的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22]。因此,蔬菜殘留超標的農藥主要是殺蟲(螨)劑;部分殺菌劑盡管有檢出,但農藥超標率低。我國雖已禁用有機氯類農藥,但由于其難以降解[23-24],可在土壤等環境中持續污染蔬菜,因此目前我國蔬菜有機氯類農藥殘留超標的風險依然存在[25]。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部分品種已經禁用,但在蔬菜中仍有較高的檢出率和超標率[26-30]。擬除蟲菊酯類、煙堿類吡蟲啉、吡咯類蟲螨腈等農藥具有高效、低毒和廣譜等特點,但易被濫用,增加了其殘留超標的風險[31-32]。
2.2 農藥殘留規律
蔬菜外觀形態或生理特性影響其對農藥的吸收,因此不同種類蔬菜的農藥殘留具有一定的規律性。2009—2018年湖南省衡東縣蔬菜的農藥平均超標率由高到低的順序為豆菜類gt;茄果類gt;葉菜類gt;瓜果類[33];2018—2019年山東省濰坊市蔬菜農藥殘留檢出率為根莖和芋薯類(22.0%)gt;葉菜類[JP3](17.5%)gt;茄果類(15.0%)gt;鱗莖類(13.6%)[21];2017—2019年江蘇省主要蔬菜生產縣(市、區)農藥平均檢出率較高的前3種蔬菜依次為茄果類、葉菜類、豆類,葉菜類的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在3年中均排在前3位,且年度間變化小[34];2011—2013年青海省西寧市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和農貿市場豆類、甘藍類和根菜類的農藥殘留檢出率較高[35];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豆類、茄果類、葉菜類(白菜類和綠葉蔬菜)農藥超標率分別為0.24%、0.15%、0.10%[36]。丁堅強等認為,葉菜類、茄果類以及豆類蔬菜的農藥殘留風險普遍高于其他蔬菜[37-41]。葉菜類蔬菜農藥殘留較高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該類蔬菜表面積大,施藥后農藥沉積量較高;其二,葉菜類蔬菜生長周期短,連續采摘造成用藥次數多;其三,施用的殺蟲劑和殺菌劑多為內吸性藥劑,殘效期較長,易導致殘留及超標[42]。茄果類和豆類蔬菜農藥殘留農藥以殺蟲類、殺螨類為主,這可能與適宜的環境溫濕度和2類蔬菜的營養有關;因發生的世代重疊,導致用藥頻繁和農藥加量,抗藥性亞群體容易形成,但卻未及時監測和抗藥性治理,形成“抗藥性群體→防效降低→增加劑量和用藥頻次→抗藥性加劇→防效更低……”的惡性循環,易導致農藥殘留檢出或超標[43-45]。
2.3 農藥殘留的季節性差異
露地蔬菜的農藥殘留與季節密切相關。2009—2018年湖南省衡東縣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為秋季gt;夏季gt;冬季gt;春季[33];2007年江蘇省連云港市秋季蔬菜的農殘超標率遠高于其他3個季節[46];2009年江蘇省東海縣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樣品主要集中在7—9月[47];2010年5—8月浙江省余姚市抽檢的蔬菜樣品農殘超標率較高[48]。因此,第2季度和第3季度的農藥殘留超標率相對較高,可能是因為我國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性氣候,第2、第3季度氣溫偏于高溫高濕,為病原菌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生長和發育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第2、第3季度蔬菜快速生長,生長周期較短,且病蟲發生相對較重,農藥使用量和使用頻次均有所增加,導致農藥殘留風險提高。第1、第4季度氣溫較低,病蟲害發生較輕,農藥用藥量和頻次相對較低;蔬菜生長速率較慢,施藥到采摘的安全間隔期較長。因此,露地蔬菜的農藥殘留風險顯著降低[42,49]。
但設施種植的蔬菜農藥殘留不遵循上述規律。這是因為在第1、第4季度的大棚內,溫度和濕度均較高,也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因反季蔬菜利潤高,所以菜農短期內頻繁、大量使用農藥;蔬菜一般密度較大,空氣流通差,農藥降解較慢。因此,設施蔬菜在第1、第4季度的農殘超標率也可能會高于第2、第3季度[44,50-51]。
3 農藥使用問題
蔬菜病害侵染循環和害蟲世代較糧食作物復雜,種植業者難以掌握其發生規律,導致亂用藥、濫用藥頻發,抗藥性猖獗[52]。另外,農藥廢棄物的不當處置對環境存在潛在影響。
常見農藥使用問題主要有以下3類。第一,違規用藥。高毒殺蟲劑具有殺蟲譜廣、毒力強和成本低等特點,部分菜農仍習慣性使用已經禁/限用高毒殺蟲劑(如克百威、滅多威、甲拌磷等[22])。第二,擅自加量。農藥使用國家標準對有效成分、劑型、施藥方法、施藥量和次數、安全間隔期等進行了規定。但部分菜農錯誤地認為用藥量越大、施用次數越多,則防效越好。缺少抗藥性系統監測和治理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均導致隨意增加藥量和施藥頻次,造成資源浪費和成本增加,環境污染加重和農藥殘留嚴重,農產品品質下降。第三,忽視農藥安全間隔期。農藥安全間隔期是指農藥安全使用標準所規定的農藥在作物上最后一次施藥距作物收獲期的實踐。間隔期與農藥理化性質和蔬菜種類密切相關。把握好農藥安全間隔期,不僅可以減少藥害,還能提高農藥利用率。但在生產中農藥安全間隔期易被忽視,部分菜農誤認為在采收前用藥能提高品質,造成盲目用藥和違規采收上市[53]。
4 江蘇省蔬菜農藥殘留現狀、綠色優質蔬菜基地農藥管理與安全使用建議
4.1 江蘇省蔬菜農藥殘留情況
2021年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的食品不合格情況中,多批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導致不合格:豇豆中檢出克百威、噻蟲胺和水胺硫磷超標;韭菜中檢出腐霉利、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超標;青菜中檢出氟蟲腈、啶蟲脒和毒死蜱超標;生姜中檢出吡蟲啉、噻蟲胺和噻蟲嗪超標;香芹中檢出噻蟲胺、噻蟲嗪、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超標;結球甘藍中檢出甲基異柳磷超標。2022年1—5月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不合格樣品中,17個批次蔬菜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其中韭菜5個批次,生姜4個批次,芹菜3個批次,豇豆2個批次,線椒、番茄、青菜各1個批次;超標農藥涉及11種殺蟲劑(甲拌磷、毒死蜱、氧樂果、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蟲胺、噻蟲嗪、吡蟲啉和啶蟲脒)和1種殺菌劑(腐霉利)[54]。因此,韭菜、生姜、豇豆和芹菜的農藥殘留超標較嚴重,葉菜和其他蔬菜的農藥殘留超標偶有發生;超標農藥以殺蟲劑為主,涉及4類殺蟲劑,包括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除蟲菊酯類和新煙堿類;超標殺菌劑主要為二甲酰亞胺類腐霉利和苯并咪唑類多菌靈;少數禁用高毒農藥在江蘇省蔬菜中仍有檢出。
[JP3]4.2 江蘇省綠色優質蔬菜基地農藥管理與用藥建議
隨著人們農產品安全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生產綠色優質蔬菜成為產業發展方向,對綠色優質蔬菜基地農藥管理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是指產地環境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按照基地建設要求,農產品質量穩定受控的生產基地,定位為綠色食品儲備基地。目前,全省有基地1 069個,總面積2 011 593 hm2,約占全省食用農產品耕地面積的52.89%;其中蔬菜基地總面積約41 333 hm2,占基地總面積的2%,涉及蔬菜種類包括西蘭花、番茄、菠菜、大白菜、青椒、蘆蒿、大蒜、紫菜薹、絲瓜、玉米筍、黃瓜、香青菜、生菜等[57]。根據我國蔬菜農藥殘留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針對江蘇省綠色優質蔬菜基地的農藥管理與用藥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4.2.1 加強農藥系統管理 加強對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全過程管理。第一,加大對制造、銷售以及購買禁用高毒農藥經營主體的監管、處罰力度,定期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從源頭上杜絕違禁農藥流通。第二,對蔬菜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的農藥使用實行全程監管,推進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鼓勵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專業化統防統治,建立農藥出入庫及使用臺賬制度,對蔬菜生產過程中農藥購買、使用等環節進行監控。第三,規范對農藥廢棄物的處置方案,通過建立廢棄物回收臺賬、督查及政策激勵等措施,對農藥廢棄物收集不留“死角”,實現無害化處理[55]。第四,加強對基地環境及產品的監督檢查和抽查,根據蔬菜農藥殘留的規律,在其關鍵節點有針對性地對農藥易超標的蔬菜品種加大抽查力度,生產出達標的綠色優質蔬菜[53]。同時引入多農藥高通量掃描與膠體金快速檢測技術,更加科學、快速評估基地產品是否為“綠色農產品”[58]。
4.2.2 建立農藥推薦使用清單 根據《江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農藥使用規范》要求,針對蔬菜生產需要,結合農藥毒理學新成果及抗藥性監測狀況,制定肯定列表,將農藥使用優先程度分為“推薦”“可用”2個級別,優先推薦在蔬菜作物上已登記的低毒農藥應急藥劑或生物農藥,在保證生產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對環境及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4.2.3 加強對基地蔬菜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指導菜農合理規范用藥 第一,強化與病蟲害預測預報部門合作,利用其發布的病蟲害信息,對菜農進行蔬菜常見病蟲害發生與防控培訓,逐步提高其對病蟲害發生規律的認知,做到早預防、少用藥。第二,提高安全用藥意識,通過媒體宣傳、專題培訓、抖音和快手等新媒體宣傳農藥法律法規,講解農藥知識,強化安全、科學使用農藥意識,自覺抵制高毒、劇毒農藥使用,科學選藥,合理用藥[56]。在病蟲害重發年份,咨詢相關職能部門,做到科學防控;根據藥劑規定的安全間隔期采收。
5 我國農藥安全使用對策與建議
從全國來看,目前化學農藥依舊是防控蔬菜病蟲害最有效的方法,病蟲害暴發時更是如此。對種植業從業者而言,既要防治病蟲害,又要防止污染環境,還要使銷售蔬菜中農藥殘留得到有效控制,這就需要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建議著重從以下5點考慮。
5.1 加強農藥安全使用的宣傳培訓
加強農藥安全使用條例和相關標準的宣傳,提高蔬菜種植主體的法律意識。通過發放相關資料或組織各種線上線下培訓班,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尤其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科學用藥意識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59]。此外,通過蔬菜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相關案例的宣傳,使蔬菜生產主體充分認識到農藥不合理使用的危害,自覺樹立綠色生產理念,在蔬菜生產過程中掌握安全使用農藥的要求[60]。在正確識別病蟲害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做到對癥下藥、科學用藥、交替輪換用藥,特別關注施藥時期、安全間隔期、最大殘留量等問題,從而提高蔬菜生產過程中農藥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61]。
5.2 嚴格農藥銷售使用管理
加快蔬菜上生物農藥和高效低風險農藥登記,完善相關農藥殘留標準體系。農藥監管部門應強化禁限用農藥定點經營門店管理,不核發超布局的禁限用農藥經營許可證。加強蔬菜病蟲防治藥劑登記工作。扎實開展農藥產品監督抽查,嚴查違規添加農藥隱性成分行為。推廣應用農藥經營電子臺賬管理系統,要求農藥經營者在銷售限制性農藥時記錄施用作物、防治對象等信息,完善銷售臺賬。農藥監管部門對非法銷售禁用農藥、無證經營農藥、超范圍經營限制使用農藥、不執行限制使用農藥實名制購買、不落實農藥購銷臺賬制度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嚴管嚴控,推進源頭治理。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加強對規模蔬菜生產主體的用藥指導,推薦使用生物農藥或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
5.3 開發新型綠色友好農藥
化學農藥的長期施用會使病蟲害抗性問題逐步增加,導致農藥的抗藥性不斷增強,造成惡性循環。目前,農業生產迫切需要環境友好、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農藥,綠色生態農藥在未來的發展和應用將迎來爆發期。應鼓勵和加快利用植物源、動物源以及微生物源活性化合物為先導母體創制生物農藥的研究,以及利用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等相結合技術開展綠色農藥創制的技術研究[62]。生物農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對病蟲害的預防控制更具選擇性和針對性,這樣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達到安全防控病蟲害的目的[63]。
5.4 加大農藥安全使用的監管力度
蔬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廣、環節多、隱患雜,結合各地監管實際情況,從源頭入手,強化從田間到市場的監管力度,夯實基層監管防線,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初一公里”。通過建立健全鄉(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完善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網絡,設立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對蔬菜生產全過程的農藥使用情況進行無死角監管,確保蔬菜生產的安全性[60]。生產過程中應不定期地組織監管人員深入到蔬菜田間及農藥倉庫進行督查巡查,如果發現違法亂用行為,應依法教育或處罰,并督促生產主體及時整改[64]。同時,通過地市、縣(區、市)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等工作,加大產品抽檢范圍和頻率,禁止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銷售,保障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在此基礎上,加強推進蔬菜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管理,加快推進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的推廣應用,引導規模蔬菜生產主體入網,推進蔬菜產品生產記錄電子化,依法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讓生產主體牢固樹立“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識[65]。
5.5 推動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
通過引導蔬菜生產主體使用綠色農藥或生物農藥進行綠色無公害生產,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抓好蔬菜生產質量安全源頭關[66]。蔬菜主要種植的省級、地市級農業農村部門應制定優化各類蔬菜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方案,建立各類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在生產關鍵時期加強病蟲害田間監測與調查,及時發布防治技術意見,加大重要害蟲的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學防控措施推廣應用,開展化學藥劑防效試驗和抗藥性監測,提高綠色防控和科學用藥水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同時,還要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在關鍵時期加強田間巡查指導,加大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力度。
綜上,農藥研發部門要針對蔬菜品種加快開發高效、低毒、環境友好的新型農藥,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及時向蔬菜生產者宣傳農藥安全使用知識,提高種植戶的科學用藥水平,農業監管部門要加大對農藥市場的監督執法力度,共同做好蔬菜農藥安全使用工作。
參考文獻:
[1]敖 然.食品安全事件復發輿情的反思與引導——以“海南毒豇豆事件”為例[J]. 新聞前哨,2018(6):62-64.
[2]楊 光.毒韭菜再現江湖 調查發現農戶加倍使用低毒農藥[J]. 農藥市場信息,2011(19):14.
[3]周 瓊,翦 祎.芹菜中毒死蜱高殘留原因探析[J]. 農業與技術,2019,39(17):65-66.
[4][JP3]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中國農藥信息網農藥登記數據[DB/OL]. (2022-05-31)[2022-06-01]. http://www.chinapesticide. org.cn/hysj/index.jhtml.
[5]于 洋.蔬菜常用農藥環境風險評估及控制策略研究[D]. 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8.
[6]陳 巖,鄭錦錦,楊 慧,等. 我國蔬菜合理用藥情況調查分析[J]. 農藥,2018,57(9):627-631.
[7]劉 剛,路向雨,靳春香,等. 2017—2019年我國批準登記蔬菜用新農藥綜述[J]. 天津農林科技,2020(5):42-46.
[8]李 洋.2019年國內新登記農藥品種[J]. 世界農藥,2020,42(3):7-19.
[9]白小寧,李友順,楊 錨,等. 2020年我國登記的新農藥[J]. 農藥,2021,60(2):79-82.
[10]白小寧,王以燕,趙安楠,等. 2021年我國登記的新農藥[J]. 農藥,2022,61(3):157-162,183.
[11]傅桂平,李 敏,林榮華,等. 我國高毒農藥管理現狀分析與建議[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17,38(6):1-6.
[12]邱德文.生物農藥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5,31(5):679-684.
[13]楊國璋.農藥與有害生物抗性簡述[J]. 農藥,2017,56(3):213-215.
[14]陳志誼.芽孢桿菌類生物殺菌劑的研發與應用[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5,31(5):723-732.
[15]莊治國,徐娜娜,莊占興,等. 除草劑氯吡嘧磺隆的開發與應用[J]. 農藥,2016,55(5):316-319,336.
[16]任保才.植調劑: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功臣[J]. 營銷界,2013(18):24-29.
[17]張國紅,許雅鑫,李云云,等. 2015—2019年太原市蔬菜水果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1,37(4):510-512.
[18]徐廣洲,何 苗.鹽城市售蔬菜農藥殘留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J]. 科技創新導報,2017,14(36):114-116.
[19]王科霖,劉洋洋,曲靈菁,等. 2020年煙臺高新區市售蔬菜農藥殘留情況分析[J]. 現代食品,2021(18):197-199.
[20]于 洋,劉淑梅,韓善紅,等. 疫情防控期連云港市各縣區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2020(16):84-85.
[21]聶丹丹,李 勤,李 琳,等. 山東省濰坊市市售蔬菜中農藥殘留現況及慢性膳食暴露風險評估[J]. 食品安全導刊,2021,309(16):26-27.
[22]姜松強,朱慧麗,陳彥哲.2016年—2020年鄭州市市售蔬菜中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22,32(4):499-503.
[23]劉守亮,秦啟發,李啟泉.孝感地區農產品基地土壤和水有機氯農藥殘留狀況[J]. 環境與健康雜志,2006,23(2):158- 160.
[24]邱黎敏,張建英,駱永明.浙北農田土壤中HCH和DDT的殘留及其風險[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5,24(6):1161-1165.
[25]張靜靜.吉林省主要城市城郊土壤-蔬菜系統中有機氯農藥殘留及風險研究[D]. 吉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016.
[26]何良興,張瓅文,李 燕.2010年杭州市蔬菜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農藥殘留狀況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21(6):1479-1481.
[27]馬 軍,趙 靚.開封市市售蔬菜有機磷農藥污染情況調查分析[J]. 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0(2):124-126.
[28]張彩虹,白艷玲,陳劍剛.珠海市蔬菜中農藥殘留基礎數據調查[J]. 現代預防醫學,2009,36(2):318-320,327.
[29]王潔蓮,董 琳,常 宏,等. 2010年山西省蔬菜農藥殘留情況分析及應對策略[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11(18):24-25.
[30]尚 軼,盧忠魁.吉林省市售蔬菜農藥殘留狀況調查[J]. 中國衛生工程學,2012,11(3):236-237,241.
[31]鄒曉春,徐小作,李紅華,等. 市售蔬菜中擬除蟲菊酯農藥監測[J]. 實用預防醫學,2009,16(5):1479-1481.
[32]秦 瓏,楊夢祺,王建營,等. 1 024份果蔬農藥殘留狀況監測[J]. 實用預防醫學,2011,18(12):2315- 2316.
[33]陽 寅,譚民權,陳嘉莉,等. 衡東縣蔬菜農藥殘留對不同季節的變化分析及農藥殘留防控[J]. 南方農業,2019,13(5):132-134.
[34]徐煒楓,閆曉陽,郝國輝,等. 江蘇省不同季節蔬菜農藥殘留狀況調查分析[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11(11):3704-3709.
[35]吳桂玲.西寧市不同蔬菜種類農藥殘留檢出率的規律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116-119.
[36]何良興,張瓅文,李 燕.2010年杭州市蔬菜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農藥殘留狀況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21(6):1479-1481.
[37]丁堅強,蔡 曦,鐘良康,等. 寧波市鎮海區蔬菜中農藥殘留狀況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21(4):967-968,970.
[38]金黨琴.揚州市蔬菜農藥殘留調查[J]. 江蘇農業科學,2011,39(4):369- 371.
[39]羅 赟,向仲朝,岳蘊瑤.綿陽市蔬菜中有機磷農藥殘留量調查[J]. 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8):3738- 3739.
[40]范正輝,夏啟英,趙婷婷.泰州市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上海農業科技,2011(5):33-34.
[41]朱新健.海門市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分析[J]. 上海蔬菜,2018(6):63-65,67.
[42]鄧 波,王珊珊,陳國元.2007—2011年全國蔬菜農藥殘留狀況規律分析[J]. 實用預防醫學,2013,20(2):253-256,250.
[43]曹哲峰,焦曉偉.茄果類蔬菜農藥殘留狀況分析[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4):79-80.
[44]閆 實,張 靜,梁彥秋.不同種類蔬菜農藥殘留檢出率的規律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5):15670-15672.
[45]金旭忠,徐庭巧,何良興.杭州市市供豇豆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6):1372- 1374.
[46]尚慶偉,劉淑梅,黃國兵,等. 連云港市蔬菜中多種農藥殘留檢測與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2008(3):64-65.
[47]范寶光,王紅梅,馮同強,等. 東海縣蔬菜產品中農藥殘留現狀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2010(17):179-180.
[48]黃樹梁,王海蓉.余姚市2010年市售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分析[J]. 浙江預防醫學,2011,23(6):58-59,72.
[49]梁 玲,張來振,劉淑梅,等. 2006—2011年連云港市蔬菜農藥殘留情況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2012(3):212-213.
[50]閆革彬,金文軍.北京市昌平區蔬菜中農藥殘留狀況分析[J]. 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8,20(3):255-257.
[51]武丕武,侯潤蘭,王麗英.2008年山西蔬菜中農藥殘留問題分析[J]. 中國植保導刊,2009,29(6):38-40.
[52]李樹才,姚明輝.農藥管理使用與農產品質量安全[C]//2014年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學術年會. 廈門,2014:246-250.
[53]羅 鵬.蔬菜生產中農藥使用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 鄉村科技,2016(24):74.
[54]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數據[EB/OL]. (2022-06-01)[2022-06-02]. http://scjgj.jiangsu.gov.cn/.
[55]王瑯玕.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思考[J]. 果農之友,2021(12):63-65.
[56]李宏秋.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及治理對策[J]. 現代食品,2021(14):124-126.
[57]曹愛兵,姚 瑤,陳長軍.江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在農藥準入下的病害防控[J]. 江蘇農業科學,2022,50(3):125-130.
[58]曹愛兵,姚 瑤.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進階思考與政策取向探討[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21(2):14-17.
[59]陸仲斐.2017年—2021年上海市葉菜類蔬菜中農藥殘留檢測與分析[J]. 上海農業科技,2022(3):27-30.
[60]陳 海.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 現代農村科技,2022(1):111-112.
[61]張 妍.我國蔬菜農藥殘留形成原因及控制對策[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16(19):80-81.
[62]王志偉,李 洋.蔬菜中農藥的使用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J]. 現代食品,2017(15):1-4.
[63]曾永才.水稻病蟲害防治與農藥使用安全探討[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3):44-45.
[64]陳慧貞.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原因與控制策略[J]. 食品安全導刊,2021(30):145-145,147.
[65]施 陽,王春昕,朱麗花,等. 鎮江新區蔬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建議[J]. 長江蔬菜,2020(17):3-5.
[66]陳長福. 淺談農藥安全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南方農業,2017,11(19):85-86,89.
收稿日期:2023-02-27
基金項目:江蘇省綠色食品辦公室招標項目(編號:QC-2019100932H、QC-2021111268G、QC-2022051107Z)。
作者簡介:曹愛兵(1976—),男,江蘇泰州人,碩士,正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研究。E-mail:107480724@qq.com。
通信作者:于紅梅,女,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園藝作物栽培技術研究。E-mail:yhmj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