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以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保護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目標,向更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方向穩步推進。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是重要的教研和教改方向。深入研究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對于學生提高數學素養、增強數學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文章對“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進行分析,梳理和總結“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策略,以期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和教研交流提供幫助。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教學;探究性學習;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劉明蓮(1971—),女,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東大街小學。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實踐策略,不僅要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還要優化課后作業設計,實現整體教學的提質增效[1]。從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無論是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還是奠定學生的數理基礎,或是培養和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促進其數學學習能力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而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教學中應更加關注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促進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落實[2]。通過解讀“雙減”政策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難看出國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調查、研究和試驗,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在這種新的教育形勢下,以素質教育為引領,培養具備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創新開拓能力的學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這一目標的達成將使學生在步入社會時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助力國家建設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分析
(一)“雙減”背景下的教育形勢分析
總體上看,“雙減”政策助推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對于讓教育的主陣地重新回歸課堂教學有著積極作用[3]。“雙減”政策下,要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突破口,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等為導向,推動學生全面發展。這樣的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對于數學教學,教師需要遵循客觀規律,嚴格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以新課標為指導,發掘數學學科內涵,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摒棄“填鴨式”“題海戰術”等死板的教育模式和教學行為。
(二)亟待改革的小學數學教學
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師生和家長通常以分數為核心,追求能提高分數的教學方式。這類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思考:這種情況是否會導致數學教學過于強調記憶?是否會產生更多“做題模板”?教師是否清楚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綜合發展不利?在大家的期盼中,“雙減”政策適時出臺,這是教育減負的一個良好的開端,那些不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將被更適宜的模式和方法所替代,教育將朝著培養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的學生的方向邁進。
(三)培養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如果只是死記硬背知識,或者機械地應用技能,那么在面對新問題時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難以承擔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成為學習型和學者型的教育者,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深入研究教學技巧和策略,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研究教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可以在打好數學基礎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地發展思維,提升探究能力,使探究能力成為應對各種復雜學習任務的法寶,從而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挑戰。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融入生活元素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重提高分數,課堂時間常用于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和速度,所以教師更注重概念、定理以及例題的講解,無法分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生活化教學上。這樣的情況一來會造成學生缺乏用生活經驗輔助知識理解、掌握知識的機會;二來會造成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的能力得不到發展。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為目標,開展生活化教學。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分、秒”時,可以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活動,感受和體驗時、分、秒的持續時間,通過比較、分析和判斷,對概念形成實質性理解。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估計眨眼一次所需時長,然后告訴學生:眨眼一次的時長為0.2—0.4秒。學生比較這一答案與他們自己的感覺,進一步了解“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實際時長。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在一分鐘、一小時等單位的時間內可以完成哪些具體的事情,從而使他們直觀地感受這些時間單位??梢圆捎眯〗M合作的方式,讓各小組研究、討論一分鐘或一小時可以做些什么事情,然后派代表回答。有的小組說一分鐘可以把臉洗干凈,有的小組說一分鐘可以朗讀一首古詩,有的小組說一小時可以完成家庭作業,有的小組說一小時可以做一頓晚飯,等等。通過這些具體實例,學生對時、分、秒這三個單位有了清晰的認識。
(二)信息技術支撐
在“雙減”背景下,針對“減負提質”的目標,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持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新概念、新設備層出不窮,如雨后春筍般,令人應接不暇?,F代多媒體交互工具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實踐能力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效率高的技術和設備,穩妥、安全地推進小學數學信息化,以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時,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或者教學一體機,創設傳統教具難以實現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軟件中設計幾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組合:①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邊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②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邊長為6厘米的正方形;等等。這些正方形的邊長需要與同組長方形其中的一條邊(長、寬均可)一樣長。然后,選取幾名學生上臺,利用電子白板的“靈活拖動”功能,讓他們比較同組的兩個圖形。接下來,引導學生探討:為什么兩個圖形的周長不同?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出發,深入探究這一問題。通過教師的一步步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會逐漸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周長有更清晰的認識。
(三)借助游戲開展教學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興趣持續時間較短,面對數學這門難度較高的學科,他們容易失去興趣。游戲化教學在引入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加深知識理解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時,需要考慮小學生的特點,采用游戲化教學法,以彌補數學教學趣味性不足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時,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學生的體重開展方程教學。第一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體重進行“四舍五入”,然后將這些四舍五入后的體重寫在由教師提供的硬紙板上。第二步,進行方程模擬,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列算式,要求學生用他們的體重來填寫方程,比如:小明50公斤,小麗40公斤,這兩位同學站在講臺的左邊;小剛45公斤,那么哪位同學站到小剛的身邊,講臺左右兩邊重量相等?面對這一問題,學生們躍躍欲試,紛紛提出建議,表示某位同學或自己站到講臺可以讓兩邊重量相等。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學生樂于參與數學課堂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這一方法有助于推進當前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論學習哪一門學科,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最終目標都是學以致用,即學生能夠應用所學來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時,教師可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深入分析分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不再拘泥于重復計算,而是對“分數除法”的深層內涵做更進一步的探究。比如,從教材的練習八中挑選兩道較為復雜的算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意義探究:
(五)優化作業設計
“雙減”背景下,最明顯的教學改革之一是作業的設計。不同于以前的“題海戰術”,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現在的作業設計需要遵循“少、精、趣、活”的原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動手、動腦,完成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的作業,進而鞏固知識和深化理解。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在設計小學數學作業時,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確保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順利培養探究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作業設計中,需要考慮對公式的理解及靈活運用,如圖1所示。教師可以設計分層作業:①精選幾道基礎題,讓學生直接使用公式進行計算,這有助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②讓學生在家里使用硬紙片制作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第一道作業應該是大多數學生都可以輕松完成的,第二道作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只要努力去探究,教師都應該給予其積極鼓勵。
三、總結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等為發展方向,以培養出具備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現代化人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同時積極進行教學研究,采取適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進而為學生將來成長為國家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翊錦.“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探索[J].讀寫算,2022(36):1-3.
[2]裴元峰.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2(20):44-46.
[3]李衛平.“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2(20):41-43.
[4]劉麗紅.基于“交互工具”開展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對策分析[J].讀寫算,2022(1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