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科技型企業在本身具有輕資產、專利數量較多的特點下,可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將企業的無形資產轉化利用,解決自身資金不足等問題,是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方式。本文對我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現狀、融資模式、科技型企業融資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此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推動我國科技型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一、 背景
近年,我國的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知識產權的制度體系也得到了不斷地發展,高價值的知識產權數量大幅度提高,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度也在不斷提高,對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現在國家高度重視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資金,在城市已經開始不斷試點。
二、"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現狀
(一) 全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現狀
知識產權質押分為專利質押和商標質押,我國主流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通過專利質押的方式融資,商標質押融資較為局限。2015年全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共為903億元,其中專利質押融資數為560億元,商標質押融資數量為343億元。而到了2022年全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共為4868.84億元,其中全國專利質押融資數量為4015.05億元,全國商標質押融資數量為853.79億元。從圖1中可以看出,從2016開始實施全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城市試點開始,全國的專利質押融資金額開始逐步提升,在2022年全國質押融資金額增長幅度最為巨大,達到了182.59%。與此同時,商標質押的金額在近年來上下波動,說明全國商標質押融資并沒取得很好的效果。總體來說,全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2016年后開始大幅度增長,并且在2022年實現了巨大幅度增長。
圖1" "2015年—2022年全國知識產權質押情況
(二)" 全國各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情況
浙江省在2022年的知識產權質押中各個數量都基本上領先于其他省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額達到1681.04億元。占全國知識產權質押總額的34.52%。浙江省擁有自己的線上服務平臺能夠快速讓銀行和企業相聯系,同時浙江省市場監督局大力發展商標質押融資。其次就是廣東省在2022年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額達到了970.22億元,占全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額的19.93%。山東省的專利件數在全部省份排名第一,專利項目數在全部省份排名第二,但是其知識產權質押金額的數量低于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北方地區相較于南方地區的知識產權質押金額明顯較低,北方的一些地區對專利發明,知識產權質押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我國一些省份在知識產權質押方面的發展潛力還未開發完畢。
三、 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 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問題
1.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認知程度不夠。國家不斷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的開展,各個試點城市的政府也在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進行不斷宣傳,但許多科技型企業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不夠了解,企業很少將知識產權作為一種資產,并通過這種資產的運用去為自身獲取利益。由于這種認識的缺乏,企業很難將知識產權通過質押的方式獲得資金,從而造成了企業資產的一種流失。
2. 企業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科技型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一般規模相對較小,資產規模小,企業的管理水平相對較差,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財務信息不公布等。商業銀行在貸款前對企業的資產情況進行了解時,不能充分獲得該企業有效的財務信息,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商業銀行為了防止貸款風險過大,不愿意對其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加上一些資產評估機構高估了企業知識產權的價值等情況發生,導致商業銀行不愿對企業放貸。
3.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程度意愿不夠。從科技型中小企業角度來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在前期的高投入以及帶來的低收益不止會降低科技型企業的效率,同時可能會導致企業無法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從知識產權質押的成本來看,進行知識產權質押需要支出質押登記費、對質押物的評估費用、知識產權質押中介費用等相關費用,同時銀行提供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利率相對較高,導致中小企業很難承擔。從收益的角度看,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所獲得的貸款金額與提供的知識產權價值比例很少,在中國一些地方為提供知識產權質押物評估價值的25%—50%。同時知識產權質押的貸款年限很短,無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長期使用,只能作為短期資金使用。一般來說知識產權的貸款年限大多是為1—2年,最長的是3年左右。一些銀行還規定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最高金額。從成本和收益兩種角度來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無法給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有效支持,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不愿進行這種貸款,只有在其他方式中無法獲得貸款時才會選擇這種融資貸款。而從科技型大型企業的角度出發,因為本身企業規模很大,貸款的難度會比科技型中小企業小很多,可通過其他的方式獲得貸款,不愿意選擇知識產權質押這種效率相對較低的融資方式。
(二)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
1.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權利的保障性。銀行對于企業提供的知識產權質押物進行變現,一般是通過折價、拍賣或者變賣出質擔保物,但在這種交易中沒有規范交易模式,知識產權質押物的交易缺乏市場化,市場信息不對稱嚴重。國內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數量很少,其提供的服務水平不足。傳統的交易方式無法最大化利用知識產權,尤其是一些專利權其使用價值很大,但是交易價值沒有那么大的知識產權。對于一些知識產權質押的訴訟,其知識產權案件的費用也很高,例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案件中標的額在1000 萬元以上的超過27%,這帶來了很高的訴訟費,通過訴訟的方式去實現質權明顯會導致大量的浪費。
2. 知識產權評估體系的完善性。對知識產權質押物進行評估的評估機構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評估機構使用的評估方法還有待改進,大部分評估機構使用的方法為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評估機構在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會對企業提供的質押物的評估價值造成較大差異,從而導致知識產權質押物的評估價值難以確定,導致之后的工作無法繼續進行。同時評估機構的評估人員專業性程度不夠,一些評估人員只有書面經驗,沒有進行過實際操作,缺乏實操。
四、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對策建議
(一)規范知識產權評估體系
規范知識產權評估體系,一要建立專業權威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發展的前期,可通過政府的信用選取一批模范性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機構,對評估機構內的管理體系、運行機構實施規范化管理。二要提高評估機構內部人員專業能力,使其能夠有效對知識產權質押進行評估,對沒有經驗的評估人員增加其經驗并提升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準確性。三要對知識產權評估方法進行改進,要根據當地的市場環境、經濟情況選擇合適的知識產權評估方法。四要對市場的數據進行充分搜集和分析,數據搜尋得越準確,對知識產權的評估價值結果就會越貼近市場價值。
(二)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
一個良好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能夠使知識產權質押物快速變現,提高其流動性。為此一個良好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尤為重要。現在,我國已經在一些試點城市建立了許多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例如,上海浦東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但是在平臺主要承擔的是中介工作,一些知識產權的買賣還是難以進行,尤其是知識產權的信息相對較少。為此,應努力發展知識產權的信息平臺,使知識產權的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其次,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應積極為知識產權的賣家尋找買家,推動交易的完成,并逐漸形成良性競爭市場。
(三)改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
結合我國現有的知識產權質押模式,在不同的城市結合其不同的市場環境運用不同的質押模式。在已實施的質押模式中,對其不斷改進。例如北京模式,需對其主要的對象進行擴大,大多科技型企業為中小企業,但是北京模式沒有將對象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北京模式需要將其主要質押的對象慢慢增加,將科技型中小企業也能參與進來。一些政府主導模式可與參考其他城市,對進行的知識產權質押扮演的角色慢慢地調整。借鑒國外一些優秀的知識產權質押模式例如美國、日本等,其一直實施的多方主體風險分散機制將商業銀行的風險有效減小。
(四)重視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要想推動科技型企業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首先就要提高科技型企業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認知,讓其理解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能夠為企業帶來收益。其次,科技型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需要對其內部管理進行規范以方便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充分獲取企業的資產等信息。政府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座談會等方式對科技型企業進行關于知識質押融資相關知識的宣傳,為企業解答關于知識產權質押的相關問題,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使財務信息相對透明化、公開化。
(五)優化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環境
在知識產權質押模式的起步階段,需要為其盡可能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一是加強知識產權質押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對知識產權質押實際情況進行了解,結合國外先進的知識產權質押經驗,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加強知識產權質押監管,對在知識產權質押中很可能出現的一些違法行為進行嚴格監管,當其發生時對其嚴格處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小知識產權質押的風險。三是加強財政投入。科技型企業存在許多的小微企業,應對其重點關注,在貼息補助等方面對其提供幫助推動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堅.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國商論,2022(17):88-91.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2.17.088.
[2]李勇偉.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困境及對策[J].北方經貿,2022(06):82-84.
[3]邱洋冬.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能否激勵企業創新?——基于專利數量與質量的分析[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3):19-34.
[4]普正江. 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研究[D].云南大學,2022.DOI:10.27456/d.cnki.gyndu.2022.001810.
[5]俞科鋒,余錫孟.浙江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科技和產業,2022,22(04):112-115.
[6]張雨晴,張自如,蔣偉等.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研究——基于CAPP的新路徑探索[J].投資與合作,2022(03):13-15+73.
[7]喬國良,歐陽秋,徐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海南金融,2021(09):70-74.
[8]陳歡,黃艷,鮑新中.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促進發展,2021,17(08):1542-1548.
[9]王晨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及對策研究[J].河南科技,2020,39(36):26-28.
[10]李澤建,莫倩.專利質押融資試點政策能否提升企業績效——基于專利質押融資試點城市的準自然實驗[J].技術經濟,2023,42(02):31.
作者單位:王海剛,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童瀚喆,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