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隨著美育教學策略和制度的不斷完善,美育在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美育教學工作。部分高校交響樂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有大部分高校交響樂團在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方法:文章以南通大學交響樂團為例,廣泛搜索和整理相關材料信息,并從當代美育視角出發(fā),采用個案分析法和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對高校交響樂團的美育價值體現(xiàn)和構建發(fā)展情況進行研究。結果:通過詳細的研究調查后發(fā)現(xiàn),高校交響樂團具有營造正能量的育人環(huán)境、塑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等重要意義,但同時高校交響樂團也存在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音樂素養(yǎng)有待提高、演奏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問題。結論: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結合美育視角與高校交響樂團未來發(fā)展的目標,提出交響樂團發(fā)展策略和建議,如采用多種方式提高樂團成員的演奏水平和音樂素養(yǎng)、組織相關比賽幫助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積極意識和鍛煉其臨場應變能力等,以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美育;交響樂團;高校;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1;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2-0-03
1 美育與交響樂團概述
1.1 美育工作現(xiàn)狀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19年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1]。從這些政策文件可以看出,近年來,國家愈發(fā)重視美育工作。經過多年的建設,高校美育工作改革成效顯著,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1.2 交響樂團概述
管弦樂隊是由Orchestra一詞翻譯而來,而
Orchestra則是來自希臘語。古希臘時會讓表演舞蹈、演奏樂器和合唱的演員們聚集在一塊半圓形的場地上進行表演,那塊半圓形的場地被稱為“Orchestra”。到了18世紀初,由四部形式組合而成的弦樂合奏逐漸風靡于西方各國宮廷中(法國除外),經常由宮廷管弦樂隊進行表演,并逐漸規(guī)范化。而交響樂團大約定型于19世紀20年代,并逐漸在全世界流行。
1879年,上海公共樂隊成立,奠定了中國交響樂文化發(fā)展的基礎。1919年,意大利音樂家梅百器受邀擔任上海公共樂隊指揮,我國交響樂迎來第一個輝煌時期,被稱為“梅百器時代”[2]。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的音樂素養(yǎng),先后組建了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深圳交響樂團等,標志著我國交響樂團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時期[3]。
1.3 美育與交響樂團的關系
2022年版藝術課程標準提出堅持以美育人,重視藝術體驗,突出課程綜合。不難看出,如今的藝術課堂強調實踐合作和創(chuàng)新。交響樂團正是美育的一種重要形式,而學生在交響樂團學習的過程,就是一種音樂體驗,更是一種音樂實踐。因此,交響樂團成為美育的重要載體之一。高校交響樂團的活動極具美育價值,不僅可以吸引熱愛音樂的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激發(fā)校園活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并在樂團合奏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實現(xiàn)文化交流。高校學生在參加交響樂團的各項排練與演出時,能夠增強責任感和心理素質,鍛煉自身臨場應變能力,激發(fā)獨特創(chuàng)造力。
2 南通大學交響樂團概述
2.1 南通大學交響樂團概況
2021年,南通大學交響樂團正式成立,由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南通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和南通大學團委共同創(chuàng)建,是一支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團隊,旨在培養(yǎng)綜合型音樂人才,構建國際化辦學模式。樂團自成立以來依托2019年獲批的教育部“3+1”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優(yōu)秀音樂教育、表演人才,由意大利指揮家羅伯特·菲奧雷(Roberto Fiore)教授擔任樂團音樂總監(jiān)兼首席指揮,下設室內樂團、管樂團、弦樂團、打擊樂團等,擁有弦樂、木管、銅管及打擊樂四個聲部的雙管編制,匯聚了包括藝術學院音樂系教師、外籍教師、本科生、研究生、優(yōu)秀畢業(yè)生在內的中外藝術表演人才70余人,聚焦了意大利、瑞典、德國及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教師學者,加強了中外音樂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學術活動的國際化。
2.2 南通大學交響樂團發(fā)展模式
經過三年的發(fā)展,南通大學交響樂團已成為一支擁有弦樂、木管、銅管及打擊樂四個聲部的雙管編制交響樂團,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具有極高的藝術格調,能準確地詮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中外經典作品,并創(chuàng)建一系列品牌項目。2021年成功舉辦“樂動仲夏”南通大學室內樂團專場音樂會,2022年在南通大劇院分別舉辦“禮贊新時代 慶祝二十大”南通大學室內樂團專場音樂會、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2023年在南通大劇院成功舉辦“紅旗映初心 絲弦頌黨恩”專場音樂會和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樂團以令人欽佩的藝術表現(xiàn)和獨具特色的中國神韻,高度契合新時代美育育人精神,使更多觀眾欣賞到高雅藝術,在藝術的渲染與熏陶中,提高審美水平和思想境界。
面向嶄新未來,南通大學交響樂團努力以廣闊的國際視野、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國際化視野相融合,以音樂傳遞友誼,溝通心靈,創(chuàng)新推動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高質量傳播中外高雅藝術精華。
2.3 南通大學交響樂團演出曲目概述
自樂團成立以來,每次排練時,指揮教師都會由易至難、由局部到整體循序漸進地選擇曲目進行演奏,以提高樂團成員的能力。以2023年南通大學交響樂團“紅旗映初心 絲弦頌黨恩”專場音樂會為例,這是一場大型的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每一首作品的演繹都飽含精妙的構思、靈動的表現(xiàn)、傳神的合作與自然的交流,民族作品或高亢遼遠、激昂豪邁,或輕快活潑、清新淳樸,外國作品或熱情奔放、清脆嘹亮,或柔美溫婉、細膩輕盈,音樂的力量與情感的力量交相輝映,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家國愛的熏陶。
全體成員不僅獻演了《激情燃燒的歲月》《紅色娘子軍》《黃河頌》《紅旗頌》《瑤族舞曲》《我和我的祖國》等大眾耳熟能詳?shù)慕浀涿褡迩浚€完美再現(xiàn)了《培爾·金特組曲》《春之聲圓舞曲》《拿布果序曲》等國外經典名曲。《黃河》《紅旗頌》等中國管弦樂作品在指揮和樂團的共同演繹下成功詮釋了在場所有人的愛國之情。最后,由南通大學交響樂團與藝術學院合唱團共同演繹的《我的祖國》更是將音樂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激發(fā)了全體觀眾的共同心聲與紅色情懷,演出結束后,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聲。
3 美育視角下高校交響樂團的價值和意義
3.1 南通大學交響樂團在學生美育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
首先,南通大學交響樂團通過為學生提供和國外優(yōu)秀教師學習的機會來提升學生音樂審美素養(yǎng),以獨特的視角和實踐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并在每周兩次的交響樂團排練課中,通過演奏國內外優(yōu)秀藝術作品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的心靈。
其次,在交響樂團的排練過程中,任何帶有個人特色的演奏都會帶來“不協(xié)和”的聲音,因此需要成員互相配合,在指揮的帶領下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完美聲音。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提高,并擺正個人的心態(tài),還可以在和團隊成員的相處過程中學會如何有效交流溝通。
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而交響樂屬于高雅藝術,可以有效鍛煉人的思維能力。曾有人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50位杰出人物進行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他們中有80%的人接受過很好的藝術教育,并都意識到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4]。由此可見,交響樂團的排練課和演出活動都屬于音樂藝術教育的范疇,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最后,南通大學交響樂團的師生以學鑄魂、知樂潤心,將主題教育與專業(yè)能力相結合,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在每次排練時,全體成員都精神振奮,全情投入,專業(yè)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逐一指導,并提供準確的建議。
3.2 南通大學交響樂團對學校及社會的貢獻
南通大學交響樂團不僅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提供了各種演出機會與平臺,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還在建設獨特的校園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交響樂團是南通大學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非常有效的一種組織形式,具有明顯的校園文化屬性和獨特的美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吸引很多熱愛音樂的學生參與樂團活動,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5]。
對于社會大眾而言,南通大學交響樂團的演出能為更多音樂愛好者提供走進大劇院欣賞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機會,在豐富人們的閑暇生活之余,幫助他們接受美的熏陶,提高音樂素養(yǎng)。作為南通本土的首支交響樂團,南通大學交響樂團演出的呈現(xiàn),不僅是展示南通大學藝術人才培養(yǎng)成果的綜合匯報,還是南通大學致力于地方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砥礪踐行,更是用心傳播中外藝術精品、推動世界音樂文化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4 高校交響樂團發(fā)展策略
4.1 提升樂團成員演奏水平
對于交響樂團而言,學生的演奏水平會直接影響曲目演奏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在平時的排練課上,樂團指導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制訂相應的培養(yǎng)計劃,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在課后或放假時,還可以建立專門的打卡群,學生定時線上匯報自己的練習情況,由專業(yè)教師及時進行點評并提出建議,幫助學生提高演奏能力,逐漸提升樂團的整體水準[6]。
4.2 提高樂團成員音樂素養(yǎng)
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史發(fā)展情況和作曲家簡介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演奏的作品。在演奏前,指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前搜集與作品和作曲家相關的各種信息,并觀看優(yōu)秀交響樂團演奏的視頻。再由樂團指導教師組織聲部分練,提醒學生時刻注意譜例上出現(xiàn)的各種音樂符號,逐步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深入了解樂曲的風格與內涵。同時,在排練和演奏時,要時刻觀察指揮指示,不能只顧自己的聲部,還要注意和其他聲部之間的聲音配合,注重整個樂團的演奏效果。平時,樂團指揮和各聲部指導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分享國內外優(yōu)秀交響樂團的演出視頻,有條件的情況下帶領學生現(xiàn)場觀看優(yōu)秀交響樂團的演出,使其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
4.3 適當舉辦合奏比賽
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全校或者院系的比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努力向上的意識,并幫助他們通過比賽的緊張氛圍提高臨場發(fā)揮能力和心理素質。在比賽結束后,各專業(yè)教師對參與比賽的學生進行詳細點評,告訴他們如何揚長避短,提高演奏水平。這種形式不僅能夠充實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還能豐富學生素質教育、美育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5 結語
美育在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隨著美育教學策略和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美育建設工作。在高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將學校自身的交響樂團發(fā)展為具有獨特風格的校園文化,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音樂素養(yǎng)。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高校的重視下,相信高校交響樂團必定會在美育領域發(fā)光發(fā)熱,助推高校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王嬋.中學生交響樂團美育教育的作用分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1.
[2] 肖鷹.中國交響樂團發(fā)展模式探析[J].四川戲劇,2021(10):145-147.
[3] 姜磊.試論城市文化建設中交響樂團的經營和管理[J].黃河之聲,2018(24):131.
[4] 呂曉一.淺析高校交響樂團的組建[J].黃河之聲,2012(16):116-118.
[5] 潘心陽.高校交響樂團建設構架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8,9(15):90-91.
[6] 段喬.美育視角下高校交響樂團作用分析[J].戲劇之家,2023(11):49-51.
作者簡介:謝鑫宇(1999—),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