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探春形象的深入剖析,了解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對人物產生的影響,以及探春個人面對困境時的自我認知和努力,這為認識和理解《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了重要參考。方法:文章結合探春的言語行為、心理活動,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對《紅樓夢》中賈探春的人物形象及其成因進行探究。結果:文章發現賈探春審美樸而不俗,鐘愛詩詞字畫,情趣高雅;有理想有抱負,志向遠大;敢想敢做,創新能力與管理能力兼具;有大局觀念,懂得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心思細膩;為他人解圍,有正義感,講義氣;渴望撕下庶女的標簽,自尊心極強,不容他人踐踏。但同時探春又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在擁有極強自尊心的同時極度自卑。結論:探春的人物形象是復雜多維、豐滿立體的,這與其出身問題以及封建制度下的思想束縛息息相關。
關鍵詞:《紅樓夢》;賈探春;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2-00-04
0 引言
人物形象是人的自然體形象與人的社會體形象的綜合,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價值觀念、品格等[1]。本文主要從社會體形象出發,探究賈探春的人物形象。
“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2]20,這是賈探春的自然體形象。賈府三姑娘探春面容姣好,眉眼間透著一股英氣。其為賈政與趙姨娘之女,趙姨娘由奴為妾,身份卑微,因此探春是庶女。但她聰明能干,不甘于命運的安排,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賈府爭取一席之地,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她被男尊女卑、嫡庶有別的封建思想禁錮,撕不下庶女的標簽,無法與男子一般在社會上大展身手。最終,在賈家的安排下,探春與血親分離,遠嫁他鄉。探春的人物形象豐滿,她鐘愛字畫,偶結海棠詩社,情趣高雅;她有抱負有理想,懂創新,擅長管理,敢說敢做;她既自尊又自卑,是一個矛盾體。探春為人處事所體現的品質特性、價值觀念是她的社會體形象。賈探春的自然體形象和社會體形象共同構成了一個復雜多維、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
1 賈探春的人物形象分析
1.1 情趣高雅,志向遠大
雖然探春作詩賦詞的能力遠不及寶釵、黛玉、妙玉等人,但“蕉下客”探春情趣的高雅程度并不低于她們。
首先,探春的情趣體現在結社一事上。一回探春察覺到,在眾多姐妹當中,寶釵、黛玉作為客人不愛生閑事,迎春膽小懦弱,惜春孤僻,不喜同人往來,李紈寡居,只顧著針線活,王熙鳳是半個文盲,整天忙于賈府大小事務。因此,她提出在大觀園成立詩社,一來為各個兄弟姐妹提供消遣的去處,二來也算是了她的一樁心愿,因為她熱愛文學、詩詞。
其次,探春的情趣還體現在她的房間布置上。曹公在《紅樓夢》中寫道:“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她房間的大理石桌子上擺著各種名人法帖和寶硯,不同顏色的筆插在筆筒里,猶如樹林一般。旁邊有一個大花瓶,里面插滿了水晶球和白菊。墻上掛著一幅米襄陽的《煙雨圖》,畫面中煙雨繚繞,很神秘。左右兩側掛著顏魯公所寫的一副對聯,其詞云“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這些藝術品共同營造了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房間。房間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主人的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人如其房,探春為人爽朗、英氣十足。名帖、筆墨的數量都說明她鐘愛字畫,喜愛臨摹書法名帖。
最后,探春的情趣還體現在對樸素的玩意兒的喜愛上。有回探春攢夠了錢,叫寶玉從外面回來的時候挑一些小玩意兒帶給她,寶玉以為她想要古董、吃喝玩樂的東西,探春卻說她想要的不是這些,而是柳枝編的小籃子、香盒兒、風爐兒等。寶玉笑道:“原來要這個。這不值什么,拿五百錢出去給小子們,管拉一車來。”探春道:“小廝們知道什么。你揀那些樸而不俗,直而不拙者,這些東西,你多多的替我帶了來。”[2]201由此可見,探春不僅喜愛字畫,對樸素的玩意兒的興趣也極高。鐘愛字畫,審美樸而不俗、直而不拙,足以說明她情趣高雅。房間的對聯、畫也側面展現了探春對自由自在、逍遙快活的生活的向往。
探春雖是女兒身,但她的氣概志向絲毫不輸男子。這既與她對庶出身份的不滿有關,更與她對封建社會制度下女子命運的不甘有關。探春在打理賈府事務期間,曾遇趙姨娘的弟弟趙國基去世,打發下人來要賞錢,探春是個明事理的人,原本按規矩辦事,只賞20兩,引得趙姨娘在眾人面前撒潑打滾,言語犀利地指責探春沒有良心,是白眼狼。探春聰明伶俐,深得賈母、王夫人等人的喜愛,而趙姨娘頻頻生事,讓探春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眾人面前失了臉面,這讓探春憤怒不已,說道:“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2]409這話不僅體現了探春對原生家庭的逃避心理,也體現了她胸懷大志,想要在社會上立足,獨立自強的愿望。但她明白限制她的不僅是庶出身份,還有女子的身份。封建思想束縛著每一個女子,她想要在封建社會下有所建樹十分困難,擺脫原生家庭是沒有辦法的。探春的結局表明,即便出生在大戶人家,也有自身的無奈。
1.2 心思細膩,有正義感,講義氣
探春之所以能夠得到賈母、王夫人等人的欣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心思細膩,懂得察言觀色,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首先,最能體現其心思細膩的是幫王夫人解圍之事。這回,邢夫人要把鴛鴦娶來給賈赦當小妾,鴛鴦是賈母身邊的丫鬟,受賈母喜愛,鴛鴦不愿,求賈母相救。賈母自然也是不愿的,氣不過,便在眾人面前把氣撒在王夫人身上,王夫人是個不敢反駁的。但探春卻是個心思細膩的人,心想在場的幾人皆有自己的顧慮,不敢替王夫人辯解。因此她聽到此事后便走進屋里一邊笑一邊說道:“這事與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2]340這番話一出,賈母就反應過來說自己老糊涂了,還夸獎王夫人孝順,委屈了王夫人。探春看得清當前的局勢,看準機會采取相應的行為,不僅替王夫人出了頭,還成功緩解了尷尬的氣氛。
其次,探春雖然表面不待見生母趙姨娘,但也曾救趙姨娘于水火之中。趙姨娘與丫鬟打架時,探春第一時間將她救出,并當著眾人的面說趙姨娘呆笨,只知道吵鬧,心思單純,容易受到別人的挑唆,做些不好的事,受到別人的嘲笑。這番話巧妙地表明趙姨娘本性不壞,反而呆呆傻傻的,是被有心人利用了,做了些不體面的事。一來是替趙姨娘開脫,二來是因為探春從骨子里鄙視妻妾不平等以及賈府捧高踩低的陋習。
探春也為迎春出過頭。迎春生性懦弱,其奶娘將迎春的首飾等拿去典當后進行賭博,事情曝光后被賈母處理了。奶娘的兒媳便在迎春面前大吵大鬧,要求她去給奶娘求情,否則就不歸還重要首飾累絲金鳳。對此探春是憤怒的,但她明白自己不好出面,因此只能借平兒的口,讓奶娘的兒媳歸還首飾。探春不僅為迎春爭回了面子,也爭回了里子。
最后,探春也為賈府出過頭。面對邢夫人和王夫人抄檢大觀園一事,探春氣不過,說道:“你們別忙,自然有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2]551其實,探春很早就看出了賈府內部存在的諸多不好的現象,如欺上瞞下、工作秩序混亂、主子婆子貪小便宜、妻妾不平等、捧高踩低等,她明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個道理。因此在別人逆來順受的時候,她挺身而出,直接表明不滿與擔憂。然而即便這樣,賈府也逃不過衰敗的命運,最終探春的話得到了印證。
1.3 創新與管理能力兼具
王熙鳳小產,臥病在床,王夫人又無管家之才,未出閣的探春這才被推出來與李紈、寶釵三人暫時打理賈府上上下下的事務。但李紈是個怕得罪人的,寶釵又是客人,不好生其他閑事,怕惹得別人笑話。因此,探春就成了領頭的,李紈、寶釵二人則協助她。在此過程中,她展現了超強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公平正直的優秀品質[3]。
首先是大觀園結社一事,足以體現探春敢于創新、敢想敢做的人格品質,也展現出了她的大將風范。其次,探春在暫管賈府事務時,一開始便遇到了親生母親的刁難。趙姨娘因弟弟趙國基去世,打發下人來向探春要40兩賞銀。原本李紈是想給了算了,心細的探春卻詢問下人以前的慣例,要她拿出賬本來好好比對比對,這才發現賞銀分家里和外頭兩種,雖然以前襲人的娘死了賞了40兩,但她是外面買來的丫頭,而趙姨娘是賈府里的,照規矩賞20兩足矣。原本探春只是照規矩做事,但趙姨娘一聽這話便在眾目睽睽之下撒潑打滾,還大聲質問探春,大抵意思是為什么如今能夠做主,卻偏偏不愿意,胳膊肘往外拐的事也做得出等。探春氣得臉色發白,越發覺得自己委屈,說道:“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里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我倒素習按理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2]409后面才生出“何苦來,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一番話。即便是在王熙鳳的丫頭平兒“奶奶說,趙姨奶奶的兄弟沒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舊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兩。如今請姑娘裁奪著,再添些也使得”這番話的勸說下,她也不改決定,仍然照規矩辦事。或許在外人看來,探春有些不講情理,但在探春看來,外人看她好欺負,連趙姨娘都頻頻讓自己在外人面前失了臉面,若是不按規矩辦事,一來是讓外人認定了自己是個好捏的軟柿子,必須在眾人面前立威才能管理下去,二來會讓賈母等人看不起自己,認為管理能力不足以打理賈府。
最后,興利除弊一事最能體現探春的創新能力與管理能力。一回,探春等人去賴大家赴宴,說是赴宴,實則探春對賴大家的管理制度、金錢流水等頗為關注。她了解到賴府花園管理的先進性,此時賈府正遭遇經濟危機,她意識到賈府的管理出現問題,于是在李紈、寶釵二人的協助下開展了興利除弊的改革之路。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大觀園內實施承包制,將園內的花花草草、魚塘等承包給有經驗的老婆子們。一來有專人打理;二來不至于白白作踐了東西;三來各處人員也能補貼家用,不至于枉費一年的辛苦勞作;四來可以省掉各種工匠的人工費,多余的用來補貼不足的地方。各處婆子們聽了都很樂意。探春沒有因為賴大家是為奴的而認為賴大家的花園管理制度不值一提,而是認真觀察、學習、模仿,吸收好的部分,結合賈家的現實狀況,聽取李紈、寶釵的建議,制定了適合大觀園的花園承包責任制,達到開源的作用。除了開源以外,探春還制定了節流措施。例如,探春在掌管賈府事務期間發現賈府的小姐少爺們存在重復領取點心、筆墨紙硯、頭油脂粉錢的情況,因此她嚴格把控財務支出,取消了寶玉、賈環等人在學里的紙筆費以及姑娘們的頭油脂粉錢。相比怕得罪人、顧及賈府上下面子的王熙鳳,探春更為大膽。興利除弊展現出了探春身上的政治家氣概。
1.4 自尊而自卑
探春是庶女,她十分明白封建社會制度下的嫡庶之別,對自身在賈府的地位有著清醒的認知。但自尊心極強的她,極力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庶出的身份,因此她總是強調自己“主子”的身份。
首先,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探春稱親生母親為“姨娘”而非“母親”。對她來說,母親是奴婢出身,沒有學識,為人呆笨,頻頻惹出事端,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人[4]。因此探春刻意疏遠趙姨娘,努力靠近王夫人,在外人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能,憑借聰明伶俐為自己在賈府爭取了一席之地。其次,王善保家的抄檢大觀園一事讓探春一戰成名。遇到自家人夜里明火抄檢,探春憤怒不已,狠狠地給了下人一記耳光,呵斥道:“你是什么東西,敢來碰我的衣裳!”[2]551在下人面前強調了自己“主子”的身份。再者,趙姨娘打發人來要錢的時候,探春受了委屈,也說過誰不知道她是庶女,為什么要時刻提醒她之類的話。
種種言語和動作都透露出探春不想讓人提及其庶出身份的意識,但其心中有巨大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首先來自出身。探春由趙姨娘所生,趙姨娘原本為奴,后成為妾室,探春即便有超人的才干,也始終抹不掉庶出的身份。關于這一點,探春是清楚的,外人也是清楚的。例如,鳳姐在稱贊她后,嘆息道:“只可惜她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子里。”[2]412就連小斯興兒也評說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里出鳳凰’。”這樣的評價除了惋惜以外,還帶有否定的語氣。探春雖然很有才能,但始終抵不過“嫡庶有別”這四個字。
探春的自卑還來自自身。她既不像惜春那樣孤獨冷漠,也不像迎春那樣懦弱無能,她清醒自知。正因如此,她知道處于封建制度社會下的她是擺脫不了庶出身份的,因此才會說出人們娶媳婦、攀附親戚的時候都要先打聽打聽姑娘是不是嫡出的,如果是庶出,大抵是不要的之類的話。可見,探春心底藏著深深的自卑感,為了掩蓋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她產生了極強的自尊心。只要外人稍稍提及自己的庶出身份,敏感的她就會在一瞬間崩潰。因此,探春是矛盾的,其自尊和自卑不僅來自外部,更來自她內心深深的執念。
2 結語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探春才華橫溢,胸懷大志,不甘被困于深宅大院之中,但偏偏生于封建社會制度下,滿是無奈。她雖是庶出,表面上瞧不起趙姨娘,內心卻十分關心趙姨娘。她生于賈府,一心為了賈府的發展出謀劃策,維護家人之間的和諧。但賈府的衰敗是注定的,探春與血親分離、遠嫁他鄉也是注定的。
探春偶結海棠詩社,鐘愛字畫,情趣高雅;向往逍遙自在的生活,渴望建立一番事業,志向高遠;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超群,懂得吸收他人長處,進行變革,領導之時有大將風范;心思細膩,懂得觀察局面,注重大局;講義氣,在他人有困難之時挺身而出。探春自尊心極強,并且很注重用行動來維護自尊心,憑借聰明才智為自己在賈府爭取了一席之地。同時她也非常自卑,因為母親身份卑微,愛惹出事端,上不了臺面;因為外人常會說出一句“可惜不是太太生的”而否定她的一切努力;更因為封建制度下嫡庶有別、男尊女卑。因此,她是自尊與自卑的矛盾體。探春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但她復雜多維、豐滿立體。
參考文獻:
[1] 徐國定.形象學[J].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1:109-110.
[2]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20,201,409,340,551,409,,412.
[3] 郜文靜.賈探春的管理才能研究述略[J].紅樓夢學刊,2011(3):332-346.
[4] 張慶善.關于賈探春形象的討論[J].紅樓夢學刊,1985(2):276-284.
作者簡介:鄧耘(1970—),女,貴州貴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雷明麗(1999—),女,貴州遵義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國際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