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教育的工作核心。文章在深入分析文獻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教學評價”的現實需求,借鑒國外教師教學評價的經驗,設計和開發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將多元主體教學評價貫穿高職教師教學全過程,提高教師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助力高校教學質量保障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評價;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3-0132-04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目前國內關于高職教師教學評價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高職教師教學評價現狀與改進策略的研究。它指出我國高職教師教學評價存在有的評價內容覆蓋面過窄、有的評價形式過時和有的評價指標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認為對教師的考核應重視學生的評價[1]。二是關于高職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它認為高職教師教學評價指標的設計應該以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為導向[2]。三是關于高職教師發展性評價的研究。它認為高職教師教學評價要從教師全面發展角度出發,建立多元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做到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相結合[3]。四是關于高職教師的多元評價研究。它認為可以創建多元化、多樣性、全方位的評價方式,在教學計劃階段、教學執行階段和教學考核階段構建量化考評體系,增強專業教師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全面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專業教師的發展[4]。
現有研究主要是以高職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式的構建與思辨性探討為主,對數字化平臺的開發、應用研究較少。雖然有研究提出了初步的想法,但是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研究結果。關注教師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將產生大量的數據,人工收集會費時低效。而由信息技術支持的數字化教學評價平臺既可以使評價過程數據收集變得更加高效、方便、快捷,也可以使得評價數據深層次分析成為可能。因此,本研究試對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的開發與應用進行研究與探索。
一、國外教師教學評價的主要經驗
國外已有教師教學評價研究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一是關于教師教學評價目的的研究。研究認為教師教學評價有四個基本的目的,即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促進學校辦學質量提升、促進教師個人決策優化和促進學校人事決策優化。二是關于教師獎懲性評價的研究。獎懲性教師評價體系基于泰勒等人創立的科學管理理論而建立。這個建議將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納入一種程序化的規范體系之中,雖然其存在很多爭議,但是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主觀判斷的隨意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動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三是關于教師發展性評價的研究。開展教師發展性評價旨在給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信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其方法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評價、教師自我評價和教師電子檔案袋評價等。四是關于教師多元評價的研究。由于評價的目的和需求是多元的,因此國外高校教師教學評價制度也開始較多地采用發展性評價和獎懲性評價相結合的制度,比如將課堂觀察與增值性評價相結合,或者將增值性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等。還有一些高校開展全程性評價,將教學評價貫穿教師聘任至晉升的全過程,全面考量教師在從教過程中的表現。
國外教師教學評價經過了從獎懲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到多元評價相結合的階段,我國也進行了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研究,并初步提出了多元主體全程性評價或多元全面性評價的方式,其中采取多元主體全程性評價是評價的趨勢。教師教學評價的目的和需求通常是多元的,因此,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方法和全面性全程性的評價才能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科學,也更有利于反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本文擬構建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評價進行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將多元主體對教學的評價貫穿教師教學全過程,促進教師教學評價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二、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的設計與開發
高職院校開展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的設計與開發是為了促進學校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制訂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量表,并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多元主體對教師教學全過程進行評價。它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學生評價體系,二是教師自評以及同行、督導、專家對教師評價的體系,三是學校對教師的評價系統。通過這個平臺助力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一)高職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量表的設計與開發
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量表就是教學評價的“指揮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教師評價要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職業學校評價重點評價職業學校德技并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等情況。為了有效引導高職教師教學往國家、社會、職業教育需求的方向發展,本文遵循《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20條)以及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課程標準對高職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調查了解社會、行業、企業、管理者、教師同行和學生的需求,對評價指標進行整理、修改后再征求意見,直到專家達成共識,進而設計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高職雙師型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量表。
1.高職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量表(學生用)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全程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對教師課堂上的教學組織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能力感受最深,同時學生具有量大面廣的特點,因此,從整體上說,學生一般能較客觀地評價教師教學的情況。學生參與教師教學評價,能給教師提供反饋意見,有利于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數字化平臺將學生評教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表1所示。
2.高職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量表(督導、專家、同行、教師用)
高職院校開展教師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在于獎懲,更在于促進教師診改、提高和專業發展。督導、專家的評價在評價教學質量與指導教學方面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觀察,富有教學經驗的督導、專家能敏銳地發現問題,并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幫助教師成長。同行評價也能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師自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教師課后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持續性反思,有助于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因此,數字化平臺將教師自評、同行評價、督導評價、專家評價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設計了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高職教師教學評價量表。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不能從教學行為本身去評價,而應從教師對學生或教學對學習的影響去評價[5]。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高職教師教學評價量表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交往、思維、情緒、學習效果等方面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如表2所示。
3.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量表(系部、學校教學管理人員用)
學校開展教師教學評價的目的之一是實現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監督和保障。系部和學校層面的領導是熟悉學校、社會、國家發展需求的。系部和學校層面的領導參與教師教學評價,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朝著學校、社會、國家需求方向發展,同時實現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監督,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做出正確的教學工作部署。高職教師的工作涉及范圍廣,不僅包括教學還包括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要對教師教學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促進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全面、客觀公正,如表3所示。
(二)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開發
數字化平臺建設主要采用以下技術方案進行開發:服務器采用刀片矩陣服務器,操作系統采用Windows 2016 Service R2,數據庫采用Microsoft SqlServer2019。平臺訪問采用B/S結構,代碼編寫采用ASP.NET開發語言,軟件架構采用UI-BLL-DAL三層架構,結合前端采用HTML5、jQuery、Ajax等開發技術,開展全過程收集高職教師教學評價信息數據,助力多元主體全程性評價的實現。具體來說,平臺可實現以下三項功能。
1.評價數據的錄入
學生、教師本人、同行、督導、專家以及系部和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可登錄平臺。一方面,學生既可以在學期中和學期末集中對教師進行網上評教,也可以隨時登錄平臺對教師的日常教學進行留言評價;另一方面,督導、專家、同行、教師本人以及系部和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可登錄平臺撰寫評課日志,探討教學改進策略,開展行動研究。此外,教師可上傳科研立項、社會實踐等數據,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教學工作和取得的進步。
2.評價數據的運算
平臺既可做定性評價也可做定量評價,定性部分可呈現教師教學評價報告,定量部分可根據各部分權重計分,不設置最高值和最低值,充分尊重和鼓勵教師成長。
3.評價結果的運用
評價結果的運用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根據平臺上呈現的評價結果獎勵年度優秀教師;二是鼓勵教師根據平臺上的評價結果反思教學,進而揚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三是系部、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可通過平臺深入了解整個系部、學校教師的成長情況以及教師教學質量,不斷促進教師改進教學,進而提高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的應用實踐
上述數字化平臺已在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開展試點,通過該平臺將上文中的各級評價指標進行轉化,評價主體根據評價需要和內容自行選擇若干項相關指標組合生成多個評價量表。根據評價內容側重點,對各項評價指標權重進行靈活配比,從而呈現更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結果。在實際評價工作中,相關人員通過平臺將生成的評價量表發送給相關評價主體,評價主體在平臺上完成量表填寫提交后,平臺自動對回收成功的量表進行分類,并對每一類量表的各項評價指標進行匯總、分析,最終生成教學評價結果,教學評價結果以數據展示方式呈現出來。不同權限的評價主體可在數據展示模塊查閱教學評價整體結果、各類指標評價結果、教學個體評價結果。
平臺經過一個學期的應用,獲得了廣泛好評。平臺能及時為管理者、督導反饋教學質量信息,提供診斷、調整和指導依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教師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平臺能反饋教師專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助力教師培訓更有針對性;平臺可以全過程收集和分析多元主體的評價數據,助力實現教師教學評價智能化、科學化和專業化,高效地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信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保障學校教學質量,助力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四、結語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教育的工作核心,而教師是高職教育的主導,是立德樹人的關鍵因素。提升高職教師教學質量是當前高職教育的重要任務。本研究設計開發的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有助于促進教師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今后我們將繼續開發和完善高職教師多元主體全程性教學評價數字化平臺的功能,為“互聯網+教育教學評價”和促進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盡綿薄之力。
[ 參 考 文 獻 ]
[1] 閭四文.淺析如何構建高職教師評價體系[J].職教論壇,2010(29):82-83.
[2] 張教赟.基于職業能力開發模式的高職專業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電子測試,2015(20):94-97.
[3] 柴德意,王維.高職院校發展性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1,21(7):85-89.
[4] 于國鋒,趙同峰,張家宇.高職專業教師教學過程動態量化考評體系的構建[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8(5):50-54.
[5] 陳佑清,陶濤.“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1):45-52.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