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的櫥窗,精致的陳列,華麗的浮雕,兩千多年的沉浮史詩讓優雅與經典并存的意式風情彌漫在米蘭街頭。
世界時尚藝術中心,世界設計之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重重標簽似乎掩蓋了米蘭街頭涌動著的靈動和溫暖,這是米蘭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淀下來的自信和舒展,當藝術與時尚的靈魂在這里相遇,空氣中不斷蒸騰的生活氣息便有了不可復制的怡然和精彩。
意大利有許多個性鮮明的名城,如羅馬、那不勒斯,若論自然風光,連托斯卡納的小城鎮也會讓米蘭略顯平淡,因此少有電影會在米蘭取景,導演們更愛把意大利北部的雪山和南部的沙灘呈現給世人。
但若論城市生活,米蘭則是意大利人文風情的典范。明媚的陽光,精致的食物,叮叮當當的電車,熙熙攘攘的人群,時尚與復古的沉淀,米蘭詮釋了美好生活的另外一個維度,精致但不繁復,時髦又溫暖。
食在米蘭意式早餐和手工冰淇淋
在米蘭擁有一個甜蜜的清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早上八九點,空氣里濃厚的咖啡味交織著香噴噴的面包氣味。這時街邊的任何一家意式早點店(Bar)都是炙手可熱的地點。走進店里,你能看到把苦澀的濃縮咖啡一飲而盡的上班族,高談闊論的白領和忙碌又風趣的店員。
在米蘭,人們用一個簡短親切的“Bar”代替了以下所有的概念:小賣部、咖啡廳、早餐店、午餐店、小酒館和晚餐店;不少Bar 還兼具煙草店、聊天室和彩票站等多種職能。
無論早餐持續多久,意大利人都十分樂意站在咖啡臺前喝咖啡或者閑談;有些室內空間較小的意式Bar 早間甚至不會安排座椅,因為使用率不高還占地方;到了中午提供簡單的午餐和晚上喝雞尾酒的時間段才會安排座椅。意大利人早餐偏愛甜食,餅干果醬是傳統意式早餐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咸味早餐也屬地域特色,但都比不過口感豐富、香香甜甜的牛角包,再配上一杯奶香與咖啡完美融合的卡布奇諾。有了意式早餐的加持,足夠喚醒沉睡一夜的味蕾與活力。
雖然卡布奇諾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款常見的飲品,但在意大利,人們只在早餐時飲用。上午11 點之后,不點卡布奇諾,在意大利算是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他們會選擇奶含量非常少的瑪奇朵咖啡或濃縮咖啡。因為人們認為牛奶是充實而能量較高的飲品,對于習慣在每餐后和下午喝咖啡的他們來說,在一天中的其他時間飲用卡布奇諾會增加身體負擔。
意式濃縮素有“咖啡之魂”的美稱。因為有了一杯完美的意式濃縮,才能在此基礎上,調制出拿鐵、卡布奇諾、摩卡這樣風靡世界的咖啡,因為它們就是意式濃縮加奶或者稀釋之后調出來的,更容易入口。
除了意式咖啡,在米蘭街頭人手一支Gelato 也是再正常不過的風景?!癎elato”即意大利手工冰淇淋, 這個單詞原是意大利語中“雪糕”的單詞,但在世界上被用作意大利上品雪糕的專用名。即使在英語國家,提到意大利雪糕,也會用“ Gelato” ,而非美式英語中的“ice-cream”。
手工制造的意式冰淇淋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意大利美食之一。這種冷凍甜點是意大利工匠們工藝和創造力的象征,被看作是甜點界的藝術品。據統計,在夏季,超過一半的意大利人每周至少吃一次冰淇淋,30% 的意大利人幾乎每天都享受這種樂趣,意大利人平均每年消費冰淇淋約2.8 公斤。
買在米蘭運河旁的熱鬧集市
Naviglio Grande,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米蘭大運河”,早期便是米蘭經濟發達之處,建于12 世紀,最初是為了幫助米蘭抵御來自北方的神圣羅馬帝國的入侵。14 世紀末,為了建造神圣莊嚴的米蘭大教堂,成噸的在潔白中混雜著玫瑰色的大理石在200年間自皮埃蒙特山區出發,從大運河中進入米蘭。15 世紀,達·芬奇重新規劃了運河區和水閘,此后,運河的更大功效發揮在水利和航運上,米蘭也逐漸發展成為意大利主要口岸。在那段漫長的歲月中,紡織品、橄欖油、鹽、香料等物品,經由這條大運河進入米蘭。
隨著時間的推移,運河逐漸失去往日的功用,但已融入米蘭人的生活和靈魂。米蘭大運河所在的納維利區是米蘭最時尚的地區之一,2015 年,米蘭為迎接世博會進行大規模改建后,納維利區化身文藝聚集地,精致的小橋橫跨運河之上,兩岸是鱗次櫛比的古董店、藝術工作室、書店、酒吧,各種民族餐廳、地下時裝店以及各色俱樂部。
米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龐大的生活遺產, 無論是建筑、藝術,還是百年店鋪,對于舊物的喜愛是米蘭人身上顯而易見的生活態度。每月最后一個周末的運河市集,就是意大利最大的Vintage 市集之一。
“Vintage” 一詞源自于釀酒行業,指美酒,也有“古老而有聲譽的”含義。如今在時尚界引申為過去某一時代明顯的裝扮風格。運河市集的存在,是米蘭人對生活與時尚態度的最好體現,他們深知“正確地使用”遠比“不停地購買”更重要。在這個追求過度消費的時代,運河市集代表著“對過去的回溯”,傳達出米蘭人崇尚環保的時尚態度。
市集其實在每周日都會出現,但只有每個月最后一個周日規模最為盛大。在這天,米蘭人都會如約定俗成般來到運河邊的古著市集報到。此時河堤兩岸都被一個個白色帷幔支起的小帳子布滿,攤位的模樣大同小異,陳列的物品卻大相徑庭。每個攤位都是由工會精心挑選過后才允許經營的。所以這里販售的不僅是擁有歷史和故事的古董,還有眾多米蘭當地藝術家的作品。
在這里,可以淘到20 世紀的黑膠唱片,擁有百年歷史的繪圖插畫,或是早已在輾轉的歲月中不知年齡的瓷器琉璃。不局限于服飾,米蘭人的購物態度從家具到書籍,滲透進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里。
與其說運河集市是個大型的二手市場,不如說這里是藝術家和收藏者們心照不宣的秘密接頭地,也是米蘭人自我品味的展示會。在這里,能夠明顯地感受到現代米蘭人流淌在血液中的古典情懷。沒有哪個地方比運河市集更讓米蘭人有歸屬感:因為這里售賣的是回憶,是情懷,是往事,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米蘭是一個矛盾的城市,但她的魅力也源于此,走在米蘭街頭的每一分鐘,都可以同時感受到時尚與古典、摩登與頹唐的濃烈氛圍。在運河邊,一切的突兀都消失了,這里就像是古今交匯的時空裂縫,為來自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藝術品提供一處棲息地。
游在米蘭陽光明媚的意式園林
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獨特的自然條件、地形地貌造就了意大利園林的獨特風格。因此意大利園林也被認為是歐洲園林體系的鼻祖,對英法等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意大利園林建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種別墅式園林建筑,使用大量的雕塑、水景、灌木和糖果色彩花卉來裝飾園林,營造出一種古典而宏偉的氛圍。近代意大利園林一般附屬于郊外別墅,與別墅一起由建筑師設計,對稱式布局非常普遍,園中還會出現一些具有歷史題材的壁畫和人物雕塑,以強調文化底蘊和社會地位,以15 至17 世紀中葉,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意大利園林為代表。
修剪整齊的灌木和模紋花壇是意大利園林的特色。造園師常將植物當作建筑材料來對待,代替磚、石、金屬等,起著墻垣、欄桿裝飾的作用。除幾何形體之外,還可修剪出動物、人物、建筑等各種造型。
意大利多丘陵,園林通常造在斜坡上,順應地形分成幾層臺地,因此被稱為“臺地園”。此外,意大利園林也重視水的運用,借地形修渠道將山泉水引下,或用管道引水到平臺上,因水壓形成噴泉。疊水和噴泉是園林里非常活躍的景觀,宏大氣勢的水法也能充分體現園林主人的財力。
始建于1709 年的中國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從西方園林中借鑒了水法和迷宮。圓明園中很多中西合璧的設計都是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的建議。
意式園林修建最初的定位皆為皇家園林或私家園林,直到哈布斯堡王朝于1784年在米蘭開設了第一個公共花園——尹德羅·蒙特奈利公共花園,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尤立科·赫依頗利天文館等建筑坐落其中?,F在,這座以意大利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和記者之一尹德羅·蒙特奈利的名字命名的花園位于威尼斯門附近。
尹德羅·蒙特奈利公共花園是威尼斯門地區最迷人的地方,它是米蘭居民最喜愛的綠地之一。這里有安靜地開在花園里的Bar,還有小朋友可以玩的小火車,天氣暖和的清晨經常有人組隊在花園里練習瑜伽,或者跑步、散步、騎行等。到了周末,這里也是米蘭人的野餐勝地,他們或躺在草地上閉眼小憩,或趴著看書,地中海的陽光熱情地灑落在人們身上,恍惚間還以為誤入了某部電影里的美麗場景。
行在米蘭不斷后移的城市風景
米蘭作為意大利第二大城市,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因建筑、時裝、藝術、繪畫、歌劇、足球等聞名于世,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歐洲南部的重要交通要點。
米蘭擁有4 個機場,其中3 個為大型國際機場,此外還擁有8 座火車站,米蘭中央火車站是歐洲及意大利規模最大的鐵路車站,也是全歐洲最大的鐵路樞紐之一,日平均客流量達42 萬人,年客流量達2 億人。
米蘭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有軌電車軌道,有軌電車是米蘭街頭常見的公共交通工具。米蘭有軌電車網于1881 年開始運營,它見證著城市發展的進程,成為當地人的懷舊情結之一,也成為最值得游客體驗的城市交通工具,所以想快速了解米蘭這座城市的全貌,不妨體驗一下有軌電車。
叮叮當當的鐵軌聲,深沉的氣門打氣聲,車輪與鐵軌間略帶刺耳的摩擦聲,仿佛都在訴說著一段陳年往事。ATMosfera 1 號和2 號是米蘭“1928式”的古董級有軌電車,如今修繕改裝成復古式的意式餐廳。裝修細節的細致入微,以及菜式與紅酒的精心搭配,迅速成為米蘭人民的心頭愛,以至于需要提前幾個月預訂座位才能體驗一次。
電車餐車內的環境與國內火車上的餐車類似,從米蘭古城區出發,沿路將經過米蘭各大著名景點,如米蘭大教堂、斯卡拉歌劇院、和平門等,并且每個景點會重復至少兩次,讓每個座位的乘客都能觀看到建筑最好的角度。人們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可以欣賞米蘭獨具韻味的城市風光。電車穿行于米蘭的大街小巷,窗外景致緩緩后移,細細感受時間饋贈給這座城市的珍貴記憶,一股暖意便涌上心頭。
在米蘭擁擠的街頭,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也許只是在小巷的轉角,拿到漸漸融化的冰淇淋,走了一下神,就已經度過了一段漫長、恬靜、美好的時光。
編輯+馮藝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