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課程框架搭建為基礎,基于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和單元設計以及教學評價的有機結合來開展教學。單元整體教學在這一基本鏈環中處于關鍵地位,它體現出思維方式的轉變、從以知識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轉變,成為踐行教學改革的有力工具。而基于大單元開展任務群教學,則是加強單元教學整體性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習任務群不僅是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呈現方式,更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基于大單元的小學英語任務群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整合、應用到實際情景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交往中能夠流利、準確地表達自己。
[關鍵詞]大單元;任務群教學;小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33-0060-03
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然而,傳統的以知識點為中心的英語教學,忽視了在真實語境中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如何設計并實施有效的英語教學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大單元的小學英語任務群教學,將多個主題和教學任務集中在一個大的單元中,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加綜合和有意義的學習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同時,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參與度。基于大單元的小學英語任務群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豐富學生的語用體驗,充分發揮學習任務群的導向作用,讓單元整體教學助力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 基于目標,整體規劃——精準定位
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關注單篇課文,更要著眼于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為整個單元教學的任務和活動指明了方向,它集中體現了本單元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價值。因此,教師進行單元教學設計,使用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時,需要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整體分析和理解單元內容,把握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從單元知識點的教學轉變為單元學科素養的培育。
以牛津上海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 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 2 Jobs的教學為例。在研讀新課標的教學基本要求,分析教材教法,梳理教材內容后,可以對教材的各板塊進行定位。如核心板塊,核心詞匯為與職業有關的詞匯,核心句型為“What does ... do?”“He / She is ...”,核心知識點為字母組合“dr-”“pr-”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次核心板塊為“Look and read”,呈現了學生了解消防員的故事,以及“Ask and answer”;輔助板塊為“Listen and enjoy”和“Play a game”。本單元的話題為“Jobs”,屬于人與社會范疇,主要功能是交往中的詢問與介紹,育人價值為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以及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體會每個職業的偉大之處。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新課標的教學基本要求,基于語音、詞匯、詞法、句法、語篇,理清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與要求:(1)語音方面,背記字母組合“dr-”“ pr-”的讀音規則,能用正確的語調朗讀本單元核心句型。(2)詞匯方面,能朗讀、背記、理解和運用核心詞匯,如“doctor”“nurse”“teacher”“student”“police officer”“firefighter”“cook”“bus driver”等。(3)詞法方面,知曉動詞種類的屬性和功能。(4)句法方面,能用特殊疑問句進行提問,并作出回答。(5)語篇方面,簡單講述對話和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描述人或物的特點,闡明事件的發展過程。
二、 基于內容,整合任務——建構框架
教材是開展大單元主題教學和設計學習任務群的主要憑借。教什么、學什么,都取決于教材內容。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要在系統把握單元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聚焦單元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借助資源,重構教學策略。通過應用真實情境中的進階任務來替代傳統的知識傳授,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語言運用能力。
在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對學生已知和應知的學習內容與要求進行梳理。如牛津上海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 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 2 Jobs這一單元,要求學生能運用思維導圖有邏輯地介紹職業;到了五年級,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有關職業的詞匯介紹自己夢想中的職業。本單元的語用任務為能從職業名稱、工作地點、工作內容、職業特點等方面介紹一個職業,這樣就可以確定分課時的語用任務,層層遞進。語用任務如下:(1)能模仿文中人物進行家庭成員職業信息的調查對話,了解不同職業的名稱;要求語音基本正確,內容基本達意。(2)能借助職業信息卡片,模仿文中人物,介紹他人的職業,并感受學校中不同職業的重要性;要求語音正確,表達流暢,內容達意。(3)能扮演文中人物介紹消防員這一職業,體會消防員的偉大;要求語音正確,表達較流利,內容達意。(4)能從職業名稱、工作地點、工作內容、職業特點等方面介紹一個職業,感受職業的社會價值;要求語音語調正確,內容完整達意,表達流利,拼寫及語法基本正確。
基于單元目標與語用任務,本單元可劃分為四個課時。學生的學習不僅要圍繞自己的家庭,還要延展至身邊所有職業的情況,即學習任務隨著話題設計的層層遞進而逐步提升難度。如第一課時,學生明白“Jobs are different”,學習職業的不同名稱,體會到職業的多樣化;第二課時,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學校,了解各種職業的工作信息,進而體會到職業的重要性;第三課時,學生通過詳細了解消防員這一職業,體會該職業的偉大。通過前三課時的學習內容,學生已經體會到自己身邊各種職業的特點,從而在最后一課時,深刻理解什么是偉大的職業。四個課時的語用任務,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單元學習系統。
三、 基于活動,推進任務——落實語用
基于任務推進活動,是單元教學實施中重要的一環。教師基于單元目標和語用任務設計學習活動,通過整合學習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落實語用教學目標。
1.創設真實情境,設計多元活動
英語學習任務群的設計,旨在通過創設英語場景,將實際生活與教材內容相融合,從而推動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英語場景的創設,意在引導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建立和運用英語知識,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深入。
如牛津上海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 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 2 Jobs共有四個語用任務的設計,教師可結合不同的任務,創設相應的情境。如語用任務(3)“消防員職業體驗營”,在前面兩個語用任務完成的基礎上,教師結合本課的詞句段教學,基于學生學情,借助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源,促進學生理解和體驗,引發情感共鳴,使學生感受到消防員這個職業的偉大。教師從“Call the fire station”“Bring the fire engine”“Put out the fire”中選擇一個工作情景,讓學生從消防員的職業名稱、工作地點、工作內容、職業特點等方面介紹消防員這一職業,感受該職業的社會價值。課堂上創設真實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通過分析、提煉、遷移和運用,使學生真正習得和使用英語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問題導向原則,促進思維發展
英語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其核心是學科思維,是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等活動完成相關任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在抽象概括與具體分析中獲得一般認知、方法和能力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支架的搭建要從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在問題解決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如牛津上海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 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 2 Jobs中的語用任務(4):能從職業名稱、工作地點、工作內容、職業特點等方面介紹一個職業,感受職業的社會價值。教師可通過有梯度的問題和多元化的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特征和認知規律,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從記憶層面到思維層面設計問題。本課時可以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之門。基于學生本身的學習經驗,教師提出兩個大問題:(1)What is the great job in your eyes? (2)Why?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鏈”(見表1),讓學生不斷深入思考,將當下學習的內容與已有的經驗建立起關聯。學生能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歷得出自己的個性觀點,增加社會責任感,促進思維發展。
3.豐富活動體驗,提升綜合能力
英語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實際生活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活動的實踐性,從課堂到課外,從規劃到實施,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如牛津上海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 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 2 Jobs的教學,對于語用任務(4)中的“Post-task”活動,教師可基于各課時目標的遞進性和學生能力發展的基礎設計教學。課堂上,可先讓學生通過翻閱“booklet”了解身邊各種職業的日常活動,選擇自己心中的“great job”。之后,依據思維導圖,歸納總結。最后,讓學生有邏輯地進行語用輸出。此外,學生所選擇的職業不局限于警察、醫生、教師,也可以選擇工人、農民等在問卷中較少有人提及的職業,使學生深刻地意識到“Every job is great”。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聽讀對話、獲取信息、觀看圖片、提煉要素、分析信息等途徑來建構認知框架,最終達成運用信息鞏固語用的目標,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晰,難度、內容層層遞進。
4.制訂評價體系,貫穿學習過程
新課標指出,要“準確把握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的不同功能,樹立教—學—評的整體育人觀念”,即重視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成為各種評價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并自覺利用評價結果來改進學習。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評價體系的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學—評”三者應該統一起來。在設計英語學習任務之前,首先要進行學情調查和前置性評價,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發展需求。其次,在學習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表現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態度、語用能力、合作探究和習慣養成等方面的表現,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需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最后,對學生的作品成果進行總結性評價。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該預測學生可能獲得的最佳成果,并設計相應的評價標準。
如牛津上海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Module 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 2 Jobs中的語用任務(4),子任務的作品成果評價為評選“最佳Jobs Booklet”和“最佳講解員”。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英語要素,設計如下的評價指標(見表2)。
綜上所述,基于大單元的小學英語任務群教學,可以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這樣既有利于教師圍繞主題任務來設計子任務,開展漸進式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又創新了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落地。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張敬奇.巧設真實情境提高英語課堂實效研究[J].成才之路,2016(23):62.
[3] 淦馨.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研究:以重慶市G中學為例[D].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2022.
[4] 張丕峰.單元設計: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33(7):27-31.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