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習的初始階段,是打好知識基礎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學生能不能真正學好,直接影響到他們初中、高中以及大學的學習。數學是抽象難懂的,小學生如果沒有快速學懂,就會產生厭煩心理,導致數學學習沒有好的開始。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千年文化的產物,對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數學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洗滌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33-0054-03
數學學科抽象難懂,體現出較高的精準性、嚴密的邏輯性和豐富的思想性。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找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數學學科的結合點,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特殊功能,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深入學習數學。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的能力。這樣才能增加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數學教學在滲透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作用。
一、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時代發展的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并且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公民道德建設。要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級教育系統就要擔負起自身的責任來做好這項任務,同樣身為教育系統之一的小學教育也是必須要做到的。
(二)培養學生的需求
教育在不斷進行新的改革,國家在為學生減輕學業壓力的同時,聚焦改革的核心——素質教育,重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不同學科的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滿足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發展,而要不斷引導學生對未來自身的人生規劃。除了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學好學科知識,每一位教師都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學科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構建全新的教育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
(一)構建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學課程
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結合本地的傳統文化,選擇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內容,編寫跟自己學校有關的教學教材,構建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學課程。
1.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名人典故
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數學家對數學的發展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教師在教學中引入一些歷史名人典故,可讓學生通過了解歷史名人典故去了解數學,進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年齡小,思想不成熟,比較好動,喜歡聽故事。課堂上,通過歷史名人典故,可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如結繩計數,有全面注釋《周髀算經》的趙爽、東漢的大科學家張衡和很多人都熟悉的數學家祖沖之,以及楊輝三角等很多數學相關的典故。讓學生通過歷史名人典故感受我國千百年的數學文化發展,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滲透和運用好傳統文化,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選擇具有典型性的古代名題
小學數學教材中編排的一些經典問題,我國早就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形成了很多典型的習題。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這些典型習題來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這樣能不斷拓展學生數學學習的視野。如教學假設法時,可以引用“雞兔同籠”這一經典的問題;在研究盈虧問題時,可以引用古代“折繩測井”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結合古代的一些經典數學問題來進行數學教學,可讓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實現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
3.選擇具有趣味性的益智游戲
我國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游戲活動,這是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有一些游戲活動體現出了數學的原理和方法,教師可以引入這些游戲活動進行教學,以適時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的益智類玩具非常多,如七巧板、九連環、孔明鎖等。帶有趣味性和益智性的游戲活動,有助于促進學生深入探究數學,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
1.深挖教材內容
要適時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就要深入挖掘數學教材內容,課堂上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獲得深刻的數學學習體驗,還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真正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所有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很多教學內容都可以挖掘到關于數學的傳統文化。因此,教師要深挖教材內容,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適時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如二年級數學“認識千以內數字”的內容,教材有了全新的改革和發展,并且引用了我國獨特的運算工具——算盤去幫助學生識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讓學生認識算盤,再介紹我國數的發展的漫長歷程。教師可以通過實物計數、結繩計數等不同的計數方式,幫助學生構建數的認知。在具體認識算盤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算盤每個部分的名稱,包括算盤上部分和下部分的每顆算珠表示什么意思,教會學生怎樣使用算盤進行具體的計數。同時,教師要利用好算盤,提升學生在認數過程中熟練計數和寫數的能力,把算盤當成學生認數的最好工具。課尾,教師可帶領學生簡單認識八卦算盤,借助算盤進行認數活動,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到了穿越時空的知識。這樣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對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產生敬佩之情,更加喜歡上數學。
2.創設教學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入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內容,并以此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速地掌握數學學科知識,促進學生多思考,深入感受我國傳統文化。
如二年級“認識萬以內的數”的教學,教師課始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呈現我國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以及7000千米長的古絲綢之路。這樣可讓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同時,感受我國悠久的歷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產生尊敬。
3.重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入講解數學概念,重點講解規律和算法,因為這些內容都是經過幾代數學家不計其數的實驗和研究得到的。數學學習不能只重視結論的產生,而是要讓學生在自己腦子中留下一些數學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會。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訓練中去探索數學解題的過程。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引入一些經典的數學歷史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探究相關的數學知識有很好的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還能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隱藏在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歷史,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發現歷史內容的全部。
如五年級“圓的周長”這一內容的教學,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圓周率計算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以提升學生正確計算圓周率的能力。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小組討論得出方法后,再讓學生進行圓周率的測量和計算。經過多次測量之后,學生能夠得出圓周率的大概范圍,但是不同的小組得出的結果不是完全相同的。上述教學,教師適當向學生介紹圓周率的發展歷史,通過具體的史料,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圓周率在我國數學發展歷史中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在討論中探究圓周率的計算過程,了解祖沖之以及其他數學家的偉大。
(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悟
數學不僅是科學中的重要分支,還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它結合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不同類別的知識與語言內容。數學教學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要想真正學習好數學,就要認真地進行數學閱讀。數學閱讀不僅包含對數學問題的解析,還要進行數學傳統文化的閱讀,這樣才能真正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1.重視課內閱讀
各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都會設計一些讓學生逐步探究的學習步驟,不同的板塊內容與傳統文化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例如,教師向學生介紹我們先祖計數的一些具體方法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七巧板和算盤進行具體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全面了解有關數學的傳統文化,真正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
2.指導課外閱讀
說到課外閱讀,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數學有課外閱讀,覺得課外閱讀更多的是跟語文學科有關。其實,學習數學同樣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在我國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適合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讀物非常多,其中不乏有關傳統文化的數學閱讀讀物。例如,數學家郁祖權寫的《中國古算解趣》,《七巧板、九連環和華容道》是吳鶴齡的著作,還有柳薄濂的《曹沖為何能稱象》、華羅庚的《聰明在于勤奮 天才在于積累:數學大師華羅庚》等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關的圖書,都是適合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書籍。這些書籍不僅能讓學生真正了解我國的數學發展歷史,還能讓學生在對經典數學問題的探究中發展自己的思維,開拓自己的數學視野,提升自己的數學技能。
我國傳統文化發展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通過自身的實踐,探究新的教學內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真正實現全面發展,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棟梁之材。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適時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真正習得知識,增長數學技能。
[ 參 考 文 獻 ]
[1] 章春瑋.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 文理導航(下), 2019(2):7-8.
[2] 謝松柏. 挖掘傳統文化 樹立民族自信: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策略探討[J]. 科普童話, 2019(18):156.
[3] 趙樹欣. 高職數學教學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9(1):77-78.
[4] 鮑海姣.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數學素養[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19(7): 212.
[5] 李濤. 小學數學課堂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策略探析[J]. 讀天下(綜合), 2019(10):73.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