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高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積極融入鄉村振興元素?;诋斍案咝騽∮耙曃膶W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詞頻分析以及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現狀的知識圖譜分析,設計“三位一體、五階遞進”分層多元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建構實踐教學多元評價機制、促進校地合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改革措施,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鄉村振興;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實踐教學;“三位一體、五階遞進”
中圖分類號:I05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18(2023)06-0114-11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在新時代提出的重要國策,旨在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的全面振興。這一戰略的實施,不僅關系到億萬農民的生活福祉,對于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工程中,高??萍紕撔潞腿瞬排囵B不可或缺。為此,教育部在2018年12月公布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要求高校發揮優勢,“通過科技創新引領,全面服務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實施高校服務鄉村振興七大行動”[1]。對于鄉村振興的需求,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僅憑鄉村的“美麗顏值”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培育其“精神內核”。
高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作為影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亟須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調整和優化學科設置,強化實踐教學,培養一批有鄉土情懷、有專業技能的影視人才。本文將以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為分析的對象,通過高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以下簡稱戲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詞頻分析和實踐教學研究現狀知識圖譜分析,解析目前高校戲文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服務鄉村振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三位一體、五階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架構,并為其執行提供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
一、鄉村振興戰略與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在聯系
鄉村振興和戲文專業實踐教學,這兩者看似毫無關聯,實則緊密相連。
一方面,鄉村振興是一個復雜而又廣泛的概念。它不僅僅指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更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對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如何優化城鄉關系,如何提升農村地區的發展水平,如何保持和激發鄉村活力等問題的深度思考。而在這個過程中,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戲文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以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的支持和配合,戲文專業實踐教學可培養優秀戲文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支撐和智力支持。
戲文專業實踐教學,不僅是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更是對文化傳承、文化創新、文化發展的推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參與創作、表演、導演等實踐活動,深入理解和體驗文化,從而實現對文化的深度認知和高度熱愛。這種對文化的熱愛和尊重,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內核。
另一方面,戲文專業的實踐教學,也是對鄉村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通過戲劇、電影、文學等方式,我們可以對鄉村中的歷史、傳統、習俗等文化資源進行挖掘和呈現,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走進鄉村、熱愛鄉村。這種對鄉村文化的挖掘和傳播,不僅可以增強鄉村的凝聚力,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鄉村,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的動力。
因此,鄉村振興和戲文專業實踐教學之間,存在深度的內在聯系。鄉村振興需要戲文專業的實踐教學來提供精神支持和人才保障;而戲文專業實踐教學也需要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文化資源。兩者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共同推動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關系和文化發展。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現狀分析
(一)戲文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數據分析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探討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現狀,我們不能忽視戲文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和就業特點。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該專業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面臨的挑戰。
戲文專業主要培養編劇及戲劇影視評論與理論研究人才,全國開設此專業的共有82所高校。如何打造自身特色,建立行業優勢,是高校戲文專業所面臨的中心問題。根據“軟科”公布的2023年中國大學戲文專業排名,研究收集到排名前34所院校的戲文專業本科培養方案,包括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山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高校,囊括了專業層次從A+至B+的所有院校,均屬中國戲文專業實力排名靠前的高校。其中有26所高校具有戲文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國當前戲文專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最新趨勢。
1.戲文專業培養目標詞頻分析
培養目標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也是評估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的重要依據。因此,明確戲文專業的培養目標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優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圖1對“軟科”排名前34的高校戲文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進行了詞頻分析。
依據圖1詞頻分析所示,“影視”“戲劇”“文學”為高頻詞匯,表明戲劇影視文學人才培養方案非常注重戲劇和影視領域專業知識且涵蓋面廣。“編劇”“劇本創作”“策劃”“實踐”占比相對顯著,表明該培養方案除“理論”“研究”等人文素養外也強調創作實踐能力。同時,“創作”“創意”也有較明顯出現率,可見該方案注重實踐能力的同時,鼓勵實踐中創新,以適應該領域的發展需求。此外,“媒體”“專業人才”“應用型”等詞匯顯示該方案注重關聯社會現狀,以符合社會需求。
綜上,戲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具有注重培養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以及注重人文素質和社會聯系的特點。
2.戲文專業就業方向詞頻分析
戲文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導向、定位及優勢,對畢業生的發展前景具有重要影響。戲文專業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為文學和藝術領域備受關注的專業之一。
圖2對排名前34的戲文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詞頻進行分類整理,顯示出戲文專業以下幾方面的就業特征。首先,“影視”“戲劇”在就業方向中出現頻率最高,表明戲文專業的就業方向與專業相關性高,畢業生可能從事編劇、導演、編導等相關領域工作?!安邉潯薄皠撟鳌薄把芯俊钡瘸霈F相對高頻且呈現一定規律,說明是該專業畢業生就業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與就業市場相關的詞匯中,“公司”“機構”“傳媒”出現頻率更高,表明此專業畢業生有從事影視、傳媒或廣告行業工作的可能。戲文專業上述就業特征與就業前景緊密相關,畢業生需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以適應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
通過以上兩種詞頻分析,我們可見戲文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呈現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的深度契合,且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正符合OBE教育理念的核心精神。戲文專業作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專業,為文學和藝術領域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而戲文專業的實踐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供就業前景的重要途徑,并且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實踐教學改革,可以培養出更多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戲文專業人才,為鄉村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做出貢獻,推動鄉村經濟的振興。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現狀知識圖譜分析
鄉村振興戰略為戲文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就業特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將通過知識圖譜等數據分析方法,系統梳理和挖掘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的相關數據和信息,總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1.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CiteSpace 是陳超美博士開發的用于文獻計量軟件,通過對一系列可視化圖譜的繪制來分析學科演化潛在動力機制和學科發展趨勢。本文將以 CiteSpace 為分析工具, 通過關鍵詞聚類及突現圖、時間線圖分析,對本論題研究現狀和趨勢進行數據分析和歸納。
本文中的可視化分析數據收集源為 CNKI 數據庫的高級檢索,以關鍵詞“實踐教學”“鄉村振興”為進行檢索條件,獲取樣本文獻 205 篇,再以“實踐教學”為主題,“鄉村振興”“影視”為關鍵詞作為補充,檢索后得到樣本文獻 23 篇。
2.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現狀知識圖譜分析
(1)關鍵詞共線圖譜可視化分析。關鍵詞可以快速、準確反映文章的主題,它在某一領域文獻中出現的頻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運用 CiteSpace 軟件提取主要樣本文獻數據,生成了關鍵詞共線圖譜(見圖3)。圖3共涉及214個節點、426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87。整體來看,圖中散落的節點較少,聯系較緊密,表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有關實踐教學的研究熱點相對集中。
通過導入補充樣本文獻數據,得到關鍵詞共線圖譜(見圖4)。圖4共涉及30個節點、55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1264。相較于圖3,可明顯看出在補充“影視”關鍵詞后節點數量大幅減少、位置分散,“傳媒專業”節點未與處于熱點中心的“鄉村振興”“實踐教學”產生直接連接,表明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影視專業實踐教學研究明顯缺乏。
(2)關鍵詞聚類圖譜分析。為進一步掌握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實踐教學的研究動態,本文對高頻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從而獲取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主題。通常,當聚類模塊值(Q值)大于0.3時意為聚類結構顯著,聚類平均輪廓值(S 值)大于0.5 時則表明該圖譜聚類合理。
如圖5所示,Q值為0.5139,S值為0.9309,該數值表明本文的可視化圖譜的聚類結構效果明顯且具有說服力。其中職業教育、社區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鄉村教育、思政教育、農業教育等方面類團面積較大,為主要聚類。影視專業實踐教學研究尚無法形成明顯類團。
(3)關鍵詞時間線圖分析。關鍵詞時間線圖用于反映某一研究主題隨時間變化的主要研究內容,反映了某一時間段內的研究趨勢。關鍵詞時間線圖與聚類圖、共現圖存在密切相關性,使用CiteSpace,按1年度時間切片生成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圖6)及2018年與2023年關鍵詞節點對比圖(圖7)。
可以看出,處于不同時期的研究視角差異化明顯。根據關鍵詞節點演化路徑,將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實踐教學研究領域對比發現:2018年我國該研究領域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因此這一階段整體研究規模相對較小,研究視角相對單一。到2023年,基于該背景下有關實踐教學的研究方向不斷拓寬增加,文創、音樂、互聯網等相關領域進入研究視野,呈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2017年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基于此戰略背景下的各類研究層出不窮。而且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與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在此背景下的教育教學實踐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輻射面不斷擴大。但截至目前,在此背景下有關藝術類學科的實踐教學研究仍然有待完善,而聚焦于戲文專業的實踐教學研究更是尚未涉足。
3.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基于上述對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現狀知識圖譜的分析,結合對多個高校戲文專業師生所做的訪談、調研情況,我們發現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少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而戲文專業作為文化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應該積極關注并參與其中。然而,目前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較少涉及與鄉村振興結合的論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該專業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效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研究應該加強與鄉村振興的結合,深入挖掘和利用農村文化資源,推動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2)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實踐教學是戲文專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然而目前的實踐教學體系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實踐教學環節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目前的實踐教學往往是在某個時間段內集中進行,缺乏貫穿整個學期的系統性實踐環節,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逐步提升。二是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目前的實踐教學往往只關注于某一方面技能的培養,而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全面培養。同時,缺乏個性化的實踐教學方案。三是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目前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還無法準確評估實踐教學效果和質量,這也導致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構建戲文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任務迫在眉睫,彌補該領域當前的不足,當以藝術賦能鄉村發展,促進教育教學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三、“三位一體、五階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性和創新性,培養學生對于鄉村主題的認知和表達能力,以及對于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意識。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戲文專業以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為核心,在實踐體系的建構中以問題為導向,構建了“知識、創新、思政”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課內實訓—第二課堂—創新創業實踐—行業實踐—畢業劇本創作”全鏈路的“五階遞進”的分層多元實踐教學體系,力圖打造富有浙傳特色的戲劇影視文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讓學生在個性化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習自主性。以下是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打造“三位一體、五階遞進”戲文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方案。
(一)課內實訓強化技能
課內實訓是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的基礎。在課內實訓中,教師結合鄉村文化的元素,引導學生進行戲劇影視創作和改編或主題調研。例如,視聽語言、攝影攝像基礎等影視基礎理論課可以布置課程聯合作業進行優勢互補,要求學生拍攝鄉村主題的短片或宣傳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意識;影視創作課可以引導學生改編鄉村傳說、民間故事或歷史事件為戲劇或影視劇本;紀錄片創作課則引導學生創作反映鄉村生活和非遺文化的紀錄短片;影視批評課通過引導學生對鄉村題材影視作品進行評論和分析,可以提高其影視鑒賞和評論能力。
(二)第二課堂拓展視野
校園第二課堂實踐是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環節??紤]到人才的需求、“互聯網+”對課堂教學的深度拓展以及區域文化經濟的深刻影響,在校園第二課堂實踐中,專業老師可以通過組織與鄉村主題相關的實踐活動,如成立鄉村主題劇本創作、話劇演出和影評沙龍等,讓學生在校園實踐中關注鄉村故事、傳統文化、民俗風情等,展現鄉村的美和魅力,創作具有現實意義和時代感的作品。
(三)創新創業培養能力
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是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在社會實踐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鄉村文化志愿服務,比如戲劇演出、微電影拍攝、非遺文化遺產的傳播等,使學生在服務過程中深刻理解鄉村文化的內涵和特色。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學生可以提高鄉村文化服務意識和責任感,為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與鄉村文化建設相關的課題研究。例如,可以完成鄉村地方鄉志的調研和資料匯編,研究鄉村歷史、民俗、傳統文化等,為戲劇影視創作提供豐富的內容。
為了促進實踐教學,可以依托院校相關政策進行創新創業項目分層分級的孵化培育,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社會實踐、作品創作等創新活動,幫助他們在創新和實踐能力上有所提升。在此基礎上,專業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加入各種省部級以上的大學科創活動和專業競賽,實現以賽促學。學生根據獲獎層次申請創新學分,能折合相應的課程學分。在此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提供資金保障、監督管理以及專業引導,確保創新創業項目的順利實施。
(四)校地合作服務社會
校地合作的創作實踐是戲文專業實踐教學成果高質量產出的關鍵。在創作實踐中,可以設計鄉村題材的短劇、話劇、網絡劇等創作項目,讓學生在創作實踐中深入了解鄉村文化和主題,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學院可以聘請有經驗的行業導師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主題分析、劇本創作等方面的幫助,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鄉村題材的影視劇創作。同時,可以建立創作實踐基地,與鄉村地區的相關機構合作,讓學生在創作實踐基地中深入了解鄉村生活和主題,并將所學的戲劇影視文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創作中。
(五)畢業劇本獨立創作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畢業劇本創作也可以選擇與鄉村文化相關的主題,如鄉村生活、鄉村人物、鄉村歷史等。通過深入了解和研究鄉村文化,學生可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并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劇本創作中。在劇本創作之前,可以組織采風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鄉村生活、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等。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和觀察,收集靈感和素材,為后續的劇本創作提供支持和參考。在劇本創作過程中,指導老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創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同時,指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鄉村文化的表達方式和戲劇性,提高劇本的鄉村文化內涵和戲劇性。在劇本創作完成后,可以邀請專業老師或者鄉村文化相關人士對劇本進行評價和指導。學生可以由此了解自己作品中的優點和不足,并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以上五個方面相互補充,形成“三位一體、五階遞進”的全鏈路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課程實踐”是基礎,“第二課堂”是拓展視野,“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是個性化培養,“校企合作行業實踐”是開拓延伸,“畢業創作實踐”則是升華,五個方面縱深推進,共同作用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方案
“三位一體、五階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為戲文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了清晰的路徑。然而,面對鄉村振興的宏大背景,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的構建,更需要扎實的實踐改革方案。因此,本文將在這一部分探討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進行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
(一)潤物無聲,深化課程內涵價值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保?]在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影視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可以積極引入鄉村文化元素,潤物無聲地給予影視專業課程思政更深的內涵價值。
在戲文專業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互動討論、實踐操作、導師指導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通過對關于鄉村主題的影視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深入了解鄉村文化的表達方式和影像魅力,關注鄉村文化,了解鄉村的歷史、傳統、風俗,為課外實踐打下基礎。比如在“視聽語言”課上通過對《舌尖上的中國》《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等鄉村人文題材影片聲畫處理的案例教學,學生分組討論作品視聽語言背后的情感密碼、精神內核,引導學生思考“鄉村振興”“中國夢”故事主題與影視作品視聽結構的關系?!肮适聞撘馀c劇本策劃”課以非遺傳承人為原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人物創作思路和技巧,進而創作非遺題材影視作品。而“影視攝影攝像”和“影視后期制作”課程則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鄉村影像變化萬千的藝術表現技巧中欣賞美、感悟美、創造美,堅定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鼓勵學生關注當代鄉村影像的發展趨勢和變化,提高對鄉村影像的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項目化、跨學科實踐育人,助力鄉村振興
在影視專業類課程的傳統教學中,“諸多影視理論類課程的教學往往重‘道’而不重‘術’,只講靜態文本,不講全產業鏈的應用場景。這就很難促使學生從課堂教學中得到發自內心的價值認同,由此造成專業課堂教學和職業道德培育、價值觀養成脫節,文科核心素養缺位?!保?]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影視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引入項目制形式、跨專業跨學科融合創新實踐教學手段來突破這個難題。
1.項目制導向
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全媒體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深厚的視聽語言功底、高超的拍攝技巧,同時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一種對鄉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視角,能夠從平凡的鄉土生活中提煉出獨特的觀點和故事,發掘出深層次的主題和意義去傳播鄉村聲音。以上所有的能力和素質都需要戲文專業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磨礪和提高。因此,參與實際的創作項目并接受專業的指導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關鍵。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以實際項目為基礎進行實踐教學具有很大的潛力。在創新創業項目實踐教學中,可以引入鄉村影像實踐項目,組織學生分組前往鄉村地區圍繞鄉村產業、文化、生態和組織等方面進行實地考察;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的鄉村特色,如風景、民俗、特產等,引導學生形成具體的拍攝實施方案,進而創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戲劇影視作品或宣傳片,以推動當地鄉村經濟的發展。
2.跨專業跨學科融合
當下高校學科細分和專業壁壘的情況比較普遍。大多數高校會將同一學科下的不同專業分到不同的學院和系,每個院系都會有一個或多個專業。這些專業通常會注重某一領域的深度研究,而忽略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專業之間的壁壘需要利用跨專業、跨學科的知識來解決縫隙之間的實際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戲文專業可以通過跨專業跨學科合作,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創新能力,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戲文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以與其他專業和學科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布置聯合作業。例如,視聽語言課與攝像、剪輯課老師合作,布置拍攝鄉村旅游宣傳片的聯合實踐作業,戲文專業與影視制作專業的學生合作拍攝短片,或者與廣告專業的學生合作制作廣告作品,讓學生在聯合作業中學習到多元化的知識和技能。
另一方面,戲文專業可以利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與其他專業和學科共同參與一些實際的鄉村文化創意項目,例如,鄉村文化集市的策劃和組織、旅游景區的宣傳片等。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跨專業跨學科合作的實踐機會,提升綜合素質,還可以通過作品將鄉村的美景、美食、民俗、農產品等展現給更多人,吸引游客前來旅游,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建構實踐教學有序管理和評價機制
為了保證有效執行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建構一套實踐教學有序管理機制和多元評價方式。學院可以安排專業的老師或者管理人員對實踐教學進行指導和管理;在開展實踐教學之前,需要設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包括實踐內容、時間安排、地點、參與人員等;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實踐教學的要求、流程、安全舉措等;要求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遵守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以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
實踐教學結束后,必須構建有效的評價機制,制定評價標準和程序,以評價實踐教學成果與質量。評價標準可以包括學生的作品質量、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實踐結束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將完成的鄉村影像實踐作品上傳到視頻網站和在線課程資源共享平臺進行展示和互動交流,為學生提供評價和反饋的機會。學院或課程組還可以組織實訓作品評比,請校外導師一起參評。評價結果可以作為改進實踐教學的參考,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實現賽、教、學互促互進。
(四)統籌資源,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是戲文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基礎。高校影視傳媒類不同的專業領域有著各自的特色和優勢,通過資源整合,可以促進各專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產生更多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思維和作品。
首先,可以建立戲文專業實驗室、工作室等實踐教學場所,購置戲劇影視制作相關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
其次,可以建立在線課程教學體系、虛擬仿真實驗室,模擬戲劇、影視創作流程,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戲劇、影視創作技能。例如,浙江傳媒學院戲文專業積極進行“互聯網+”教學改革,建設了多門網絡課程,打造出多功能融合、突破時空限制的新型教學環境。其中影視創作系列課程就共享使用了虛擬仿真技術對學生的劇本進行評估,讓技術為教學賦能,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評價和反饋。此外,還可以邀請行業專家、藝術家等來校進行鄉村影像和民間戲曲講座和指導,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審美鑒賞水平。
最后,面對鄉村振興的大環境,各影視專業特色課程的實踐教學應當超越各專業間的界限,增進協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一同為鄉村影視進步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支持。例如,浙江傳媒學院的媒體融合云平臺就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實驗室設備共享資源,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教學成本,也可以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在新興數字人文學科發展環境下,借助云平臺的優勢,高校影視專業可以形成多元的學習和創作氛圍。不僅可以有效共享教學科研和校園文化資源,也可以推進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協作。
(五)形成高校與政府、村企合作的實踐育人模式
在實踐教學中,戲文專業可以與鄉村地區的相關機構合作,搭建實踐平臺和開展鄉村實踐基地建設。例如,選擇與當地的旅游文化部門、藝術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場所以及接觸當地居民、當地習俗的機會,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渠道。學生通過參與鄉村影視項目,在實際拍攝中實踐和鞏固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校和鄉村合作,也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目標。鄉村影視作品和民間戲曲的傳播,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鄉村的風貌和文化、反映問題和困境、增進城鄉交流和了解。這不僅有助于傳播鄉村文化,也可以激發城市居民對鄉村生活的向往,甚至引導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
(六)打造優秀的“雙師雙能型”實踐育人師資隊伍
在新文科背景下,應加大力度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有些地方高校影視專業的教師缺乏鄉村主題實踐教學的經驗,更注重傳統的影視理論和創作技巧教學,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一部分實踐能力較好的專業教師將更多的‘成就感’實現在指導學生的基礎實踐創作中,對一些有價值的選題‘淺嘗輒止’,實際上影響了實踐課程的教學?!保?]
因此,構建一支“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對于提高實踐教學水平至關重要。為了確保高校戲文專業實踐教學的持續進步和教師專業技能的穩步提升,必須強化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構建,竭力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高校可以組織教師參與實踐教學培訓、企業實踐、掛職鍛煉等,以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同時,可以邀請業界專家入校進行講座或者現場指導,指導和幫助高校影視類專業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更新教學理念,營造高校研究藝術鄉建的氛圍。學院可以“利用‘引進來’的方法,從政策上加大引進人才的力度,吸引學界、業界的一流專家加盟,形成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校企協同育人的機制,實現優質社會資源向教學資源的有效轉化?!保?]
廣大鄉村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熟人化社會特質為高校戲文專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課程資源和社會空間,教師需要從“鄉村有什么”的角度重新認識鄉村文化的魅力,積極傳播鄉村影像并肩負起鄉村振興的責任,通過積極開展鄉村影像實踐教學,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鄉村文化傳統,同時全面推廣和傳承鄉村文化。
五、結 語
為了更好地推進戲文專業實踐教學,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并積極探索更多創新性的實踐教學方式和方法。例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鄉村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鄉村文化的魅力;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和“三下鄉”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我們還需要積極推進校地合作,加強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校地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習基地,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鄉村實際情況和文化特色。此外,通過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總之,高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教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只有將實踐教學融起來、活起來,才能為高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2018—2022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1901/t20190103_365858.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俞潔.基于GPBL成長型項目式教學的學習共同體構建——《視聽語言》課程教學改革和創新研究[J].傳媒論壇,2022(7):117.
[4]顏景懿.“從作業到作品”:地方高校影視教育“成果意識”的思考[J].大眾文藝,2023(9):124.
[5]姚爭,張恒,馮建超.新文科視閾下影視傳媒類一流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體系的地位、價值與路徑[J].藝術教育,2022(1):34.
[責任編輯:華曉紅]
基金項目: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新文科背景下政產學研協同培養傳媒人才機制創新與實踐”(2021090049);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視聽語言”課程項目(教高函〔2023〕7號);浙江傳媒學院2023年度校級教改課題“融媒體時代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浙傳教〔2023〕65號)。
作者簡介:俞潔,女,教授,博士;時瑞,女,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