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評價改革對于提高教育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促進教育個性化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及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對于貫徹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方法,反映了國家希望引導各級教育部門及學校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以教育評價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響應黨和國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號召,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探索了基于“五育”并舉的課后服務之學生評價體系研究。
課后服務活動的開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課后服務進行學生評價,既是對校內教學評價的延伸,也是對學生全面發展評價的延續和補充。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堅持以生為本,秉持“人人有特長,生生有發展”的學生評價理念,讓學生在課后服務的活動中,不再被學習成績束縛,轉向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只要學生在某個方面表現突出,即可獲得相應的“獎勵”,在這種積極的評價機制下,學生大膽展示自身特點,并在課后服務活動中不斷成長進步,最終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黨建引領,夯實學生評價體系的思想基礎
為深入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文件精神以及“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在課后服務中全面的發展,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黨總支充分運用“第一議題”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評價改革”“雙減”等政策要求,為研究和構建課后服務學生評價體系,夯實思想基礎。
同時,學校黨總支充分發揮“雙培養”教師(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育管理骨干)在課后服務工作中的示范帶動作用,讓其帶領其他教師積極開設課后服務課程和社團。目前,學校課后服務時段開設的素質拓展活動課程和社團共96個,其中校內教師開設課程和社團50個,滿足了學生興趣愛好需求,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有效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學生評價體系構建的內容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中指出學生發展質量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質、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結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校提出了“1+N”的課后服務學生評價內容,“1”是基礎課后服務的學生評價,“N”是素質拓展課后服務的學生評價,包含“品德素養”“智慧素養”“體育素養”“藝術素養”“勞動素養”等五大方面,共計24個一級指標和112個二級指標,用表現性評價呈現學生在課后服務中的“畫像”。具體見下頁表。
三、學生評價體系的評價機制
課后服務學生評價不是一種靜態的結果,而是伴隨著課后服務實施過程中的一種動態的價值共創行為。在時間上,學生評價貫穿整個學年課后服務的全過程,在評價主體上包含教師、家長、同學、自己。
1.評價的科學性:針對不同群體,人人可評
課后服務分為基礎課后服務和素質拓展課后服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雖然學校在素質拓展課后服務中開設的社團內容均需貫徹“五育”并舉方針,兼顧“德”“智”“體”“美”“勞”,但每個社團根據課程設置,都有自己主要發展的“五育”發展點,有的是專注其中一點素養,有的可能涉及幾點素養,因此,該評價可以根據學生所參與的課后服務內容做出針對性的評價,實現人人有評價,充分地凸顯評價的科學性。
2.評價的連續性:滿足不同需求,全面提升
為落實“五育”并舉方針,學校推行了豐富的課后服務課程,學生每學期可以選擇和調整一次課后服務的課程,并可以在每天選不同種類的素質拓展課程。每個社團課程在“德”“智”“體”“美”“勞”的發展點不盡相同,因此,該評價不是單一的,而是根據不同時段、不同種類進行的連續性的評價,這既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還能促進其“五育”并舉的全面發展。
3.評價的積極性:實現實時評價,提高興趣
課后服務的重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在不同的課后服務課程中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學校通過設置不同的評價項目和多角度的評價主體,可以讓學生和家長、教師在每個月、每個學期都能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在課后服務的表現情況,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在課后服務活動中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課后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