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化學課程中的具體化。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化學學科教學,教師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選擇和構建,選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內容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并且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1][2]學生只有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才能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獲取化學學科知識,形成化學學科觀念,體驗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運用化學特征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認同和踐行化學學習價值追求。
一、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局限
自主學習相對于被動學習、接受學習、機械學習,是指學生出于自身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發展需要等,產生明確的學習目的,并在學習目的的驅動下,調動自身的意志、情感、精力等,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合作學習則是相對于個體學習、獨立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根據個人的特點、優勢,依據一定的角色分工,組成學習小組,通過相互交流、互動、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自主學習側重于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監控與調節,合作學習側重于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角色分工和交流互動。然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都有其不足。自主學習需要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需求與目標,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自主能力要求較高,若學習內容沒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讓學生產生明確的學習需求,則會導致自主學習無法開始;另一方面,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需要獨自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增加學習時間,容易影響教學效率。合作學習中,容易出現由于成員分工不合理而導致的低效合作、無效合作,甚至“無合作”的現象;另一方面,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學生交流不暢通、學生話語霸權等問題,從而影響合作的開展。
二、“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的內涵
“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由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兩種學習方式融合而來。依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特點與優勢,針對兩者存在的不足,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進行“融合”,提出“自主—合作”教學模式,讓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進行“對話”,從而突破兩者各自的不足。
在“自主—合作”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雖然強調學生對自身學習的監控與調節,但其需要“合作學習”所強調的“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與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共同構建知識,避免自主學習中學生個體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學習面不廣等問題;而合作學習雖然強調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但其需要“自主學習”所強調的“學生對學習負責”“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發揮自身主動性和學習意志”。因此,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既與伙伴相互交流分享、探究合作,也調動自身學習意志,自主調節學習過程,最終促進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的運作
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如下圖所示。
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自主—合作”教學模式主要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課前,教師推送預習清單和優質課程資源,引導學生預習新課,思考新問題。課中,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生生互動,開展探究、展示、梳理、提升,解決重難點問題;隨后,師生互動,教師進行答疑互動、及時反饋、講評總結。課后,學生練習反饋和鞏固提升,教師及時評價激勵,結合學情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精準指導幫扶。
1.創設教學情境
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注重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一方面,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以高昂的精神、充沛的精力進行學習,能為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突破重難點內容提供必要的主觀因素支撐。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引領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通過教學情境讓學生重溫預習內容,并從預習內容中引出學習問題,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以情境問題引領學生的課堂學習。
例如,在學習“原子的構成時”,教師可創設“畫出原子結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繪畫并交流分享。接著,提供科學史料給學生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了解原子結構模型的發展歷程,使其與學生關于原子結構的原有認知形成沖突,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2.提供“有意義”的學習材料
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有意義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與學習材料、學習內容之間的“有意義”互動,而非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基礎,將學習材料、學習內容“直接”地呈現給學生,并讓學生簡單、機械地運用學習材料、閱讀學習內容、完成學習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先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找準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連接點,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風格、學習偏好等,將教材內容組織成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內容,設置學習任務,設計學習材料,從而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也將知識結構、學習過程內隱于學習任務和學習材料。
例如,在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提供關于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質的資料,引導學生回顧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及其對應的用途,建立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聯系。同時,指導學生小組基于原有知識基礎,設計探究一氧化碳性質的實驗方案。
3.提供及時的學習指導支持
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從傳統的、從屬的、封閉的學習者轉變為自主的、開放的學習者,讓學生主動開展合作探究活動,自主調控學習過程。因此,為保證學生學習方向的不偏移,確保學生能夠及時解決學習困難,有效進行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等學習活動,教師應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從而在學生陷入困難時能夠及時提供問題點撥、思維工具、學習資源等學習指導,為學生學習提供有效支持。
例如,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不能完全放任學生自由操作放手,而應及時給予必要指導,降低實驗風險,提高實驗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磊等.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化學學科能力研究[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2-6.
[2]榮鳳新.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視闕下初中生活化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21.
[3]謝娜娜.初中化學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模式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9.
[4]黃秀英.“自主—探究—合作”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2.
[5]林眾,馮瑞琴,羅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實質及其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