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階段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了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小主播”活動園本化實踐,希望讓幼兒能說會道、能想會做,遇見更好的自己。
【關鍵詞】生活教育;小主播;園本化;實踐
作者簡介:任流萍(1985—),女,江蘇省揚中市聯合中心幼兒園。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個人擁有的八種主要智能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語言智能。語言智能指的是有效運用口語及文字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以及與人交流。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了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小主播”活動園本化實踐。
一、內涵深入解讀
“小主播”活動園本化實踐的內涵究竟是什么,指向幼兒哪些方面的發展?我園項目組召集核心成員開展了理論學習、專題研討、技術培訓等活動。此外,項目組厘清了此項目與我園“全閱讀”特色課程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全閱讀”課程是從宏觀的角度進行閱讀課程的建構,“小主播”項目則是從微觀的活動入手,更注重幼兒的語言輸出,更有針對性地發展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將進一步完善我園的課程
體系。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體。“生活即教育”是核心;“社會即學校”是范圍;“教學做合一”是方法。三者是一個整體,相互補充,相互支撐,不可分割。
(二)小主播
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以幼兒為主體的主持、播報、配音、采訪、表演等活動。
(三)生活教育理論下的小主播活動
教師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組織幼兒開展的反映真實生活的主持、播報、采訪等活動。
二、目標細致梳理
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幼兒參加“小主播”活動,最終能獲得什么樣的發展是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師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從語言素養、思維表達、藝術氣質、閱讀能力、自信心、人際交往六個方面明確了“小主播”活動的總目標以及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目標。
(一)總目標
1.提高語言素養:發音標準,字正腔圓,聲音飽滿、洪亮,語速適宜,語音語調豐富多變。
2.涵養藝術氣質:讓幼兒表情豐富地朗誦、主持、演講;讓幼兒走上更大的舞臺,展現精彩的人生。
3.提高閱讀能力:讓幼兒閱讀繪本、連環畫、經典詩文,并對此進行創編、表演,拓寬幼兒的閱讀視野,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
4.鍛煉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幼兒喜歡說話,大膽表達,條理清晰。
5.培養自信心:改善幼兒膽小、靦腆、不自信、見生人不敢說話的習慣,讓幼兒形成自尊、自信、自主的個性品質。
6.提高交際能力:提高幼兒與父母、老師、朋友的溝通交往能力。
(二)各年齡段目標
1.小班
(1)語言素養:會講普通話,發音標準。
(2)藝術氣質:表情得宜,不怯場,不扭捏,有一定的表現力。
(3)閱讀能力:喜歡閱讀繪本,樂意跟讀韻律感強的兒歌、童謠。能夠根據圖片說出圖中有什么,發生了什么事等。
(4)思維表達: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時能配以手勢動作。能口齒清楚地表達事件。
(5)自尊自信:愿意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
(6)人際交往:樂于與人分享、交流,愿意接受別人的建議。發生沖突時,能聽從成人的勸解。
2.中班
(1)語言素養:發音標準,聲音洪亮,感情飽滿。
(2)藝術氣質:言行大方得體,站、坐、走、握話筒等姿勢符合要求。
(3)閱讀能力:喜歡把聽過的故事或看過的圖書講給別人聽。能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說出故事的情節。
(4)思維表達:能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歷的事情。講述事件、表達想法比較連貫。
(5)自尊自信:敢于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
(6)人際交往:有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知道別人的想法有時和自己的不一樣,能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
3.大班
(1)語言素養:唇舌有力,發音字正腔圓,語速語調豐富多變。
(2)藝術氣質:感情飽滿,站姿、眼神、手勢和語言相配合,有較強的表現力。
(3)閱讀能力:能獨立專注地閱讀各類書籍,喜歡與他人一起談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能續編、創編故事。
(4)思維表達:能有序、連貫、清楚、有表情地描述事件,講述時能使用常見的形容詞,語言比較生動。
(5)自尊自信:樂于在活動中大方自信地表現自己。
(6)人際交往:能主動發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與別人的看法不同時,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并說出理由。
三、內容統籌規劃
(一)練就扎實本領
合格的小主播需要練就扎實的本領,如學習語言基礎技能、舞臺禮儀常識。在舞臺禮儀常識的學習上,教師通過游戲化的形式,幫助幼兒學習坐姿站姿、進場退場等禮儀,讓幼兒充分感受小主播角色的魅力。具體來說,小班幼兒學習上下臺、主持禮儀歌;中班幼兒在此基礎上學習眼神操,大班幼兒不僅學習主持禮儀歌、眼神操,還學習主持手位,更有挑戰性和儀式感。在語言基礎技能的學習上,教師結合“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的內容,將能夠促進幼兒規范發音、流暢表達的活動進行了匯總。
1.小班活動
(1)上學期活動:“我們愛說普通話”(啟蒙)、“水果寶寶去旅行”(念兒歌)、“好寶寶有禮貌”(念兒歌)、“小熊真勇敢”(說短句)、“搭積木”(看圖說話)、“秋葉飄”(學習詞匯)、“圓圓圓”(仿編)、“不怕冷”(語言表達)。
(2)下學期活動:“我的好媽媽”(朗誦)、“小鳥找家”(學習對話)、“綠色的草地”(詞語運用)、“花路”(閱讀理解)、“毛毛蟲”(理解故事、學習量詞)、“熊寶寶的小芽芽”(學說短句)、“下雨的時候”(復述對話)、“藏在哪里了”(看圖講述)。
2.中班活動
(1)上學期活動:“我們愛說普通話”(鞏固)、“老師的手”(理解詞語)、“別說我小”(朗誦)、“家”(朗誦、仿編)、“月亮”(學習量詞、動詞)、“團結友愛親又親”(理解詞語)、“彩色牛奶”(想象、仿編)、“數腳”(理解故事、詞語)。
(2)下學期活動:“花燈謠”(詞語發音)、“兔寶寶找快樂”(理解詞語、情節)、“春天的電話”(角色扮演)、“藍汽車”(想象)、“小喜鵲說得對”(看圖講述)、“我們的節日”(學習形容詞)、“小兔子開鋪子”(學習量詞)、“我爸爸”(看圖講述)。
3.大班活動
(1)上學期活動:“我們愛說普通話”(進階)、“小鼴鼠過生日”(講述情節)、“秋天真美麗”(朗誦)、“樂高搭建”(觀察與講述)、“毛毛和濤濤”(繞口令)、“冬天”(理解詞語)、“會變顏色的房子”(創編)、“來喝水吧”(看圖講述)。
(2)下學期活動:“大家來做小問號”(詞語運用)、“弟弟看天空”(聲調與語氣)、“春天的秘密”(學習詞匯)、“春天”(理解、想象)、“我是小記者”(采訪)、“新聞發布會”(表達)、“造廠房”(繞口令)、“盆和瓶”(繞口令)。
教師以《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為指導[1],每月開展一次“小主播”課例研討活動,助力幼兒練就扎實的語言表達本領。如,2022年9月,教師結合“推普周”開展了“水果寶寶去旅行”的一課三研活動;10月,教師開展了說明性講述“樂高搭建”的課例研討,總結在集體學習活動中提高幼兒說明性講述能力的策略,如活動前做好認知鋪墊準備、選擇恰當的參照物搭建支架等。
(二)豐富播報內容
小主播的播報不僅要有技巧,更要有具體的內容。貼近生活的、建立在幼兒已有經驗上的播報內容,才能讓幼兒有話可說。
1.結合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中有很多意蘊豐富的趣事,稍加組織,就是很好的播報素材。教師可以將“小主播”活動與班級主題活動結合起來。
例如,大四班開展“西游記”主題活動,在閱讀區,小主播開展了“三打白骨精”的配音活動,模仿《西游記》經典章節中的角色對話。又如,中一班開展“我們開播啦”主題活動,幼兒為了給流浪貓一家籌集貓糧費用,自發捐贈物品,向園內定點班級直播帶貨,鍛煉了說明性講述能力。再如,小一班開展“媽媽寶貝”主題活動,小主播圍繞“我的媽媽本領大”的話題進行講述,教師及時記錄并點評幼兒的敘事性講述能力發展情況,為幼兒的進階提供了有力參照。
2.滲透生活實際
陶行知曾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師緊扣幼兒的真實生活,為幼兒提供播報、主持、配音、采訪、表演等實踐機會,讓幼兒實踐操作、親身體驗。
2022年4月疫情期間,我園全體師幼在丹陽、句容、京口三地隔離。我園認真組織線上一日課程,緩解家長和幼兒的焦慮,也給幼兒提供了多樣化的播報機會。家長積極配合,為幼兒錄制視頻,如“我的隔離日記”等。幼兒在鏡頭前落落大方,稚嫩的童聲給全體教職工和家長帶來了力量。
2022年兒童節前夕,我園開展了“感恩遇見 邂逅童畫”畫展,向社會各界表達謝意。小主播的介紹有的童趣十足,有的激情四射,有的深情款款,為此次畫展錦上添花,贏得了各界的高度好評。
四、落實活動
“教學做合一”,是開展“小主播”活動的必由之路,“教”為輔助,“做”為核心,即讓幼兒多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嚴格按照預設的實施路徑,推進“小主播”活動的實施。
(一)園內活動
一日生活皆課程,教師在萌娃電臺、集體分享等環節滲透“小主播”活動。
1.萌娃電臺
(1)從一人到雙人:同樣播報天氣,從一人講到多人講,帶給幼兒的體驗是不一樣的,幼兒學會了傾聽、學會了等待,由此更加專注,更加有默契。
(2)從靜態到動態:改變靜坐式的播報,可以讓幼兒在多元化的場景、多樣化的事件中,用心用情地觀察、講述,經歷高水平的、有意義的播報。以2022年為例,“全球洗手日”當日,大班小主播在萌娃電臺表演了洗手小魔術,形象生動地介紹了認真洗手對殺滅細菌病毒的作用;國慶節期間,我園舉行了“喜迎二十大 我是中國娃”戶外藝術節,萌娃電臺的小主播化身外景主持人,實地播報慶祝活動、采訪小伙伴,共同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
2.集體分享
班級內定期開展“新聞發布會”“天氣播報會”等活動,如大二班的“天氣播報會”活動,幼兒自主準備播報內容,展示了自我,鍛煉了在公共場合發言的膽量。
(二)親子活動
教師充分發揮家庭的力量,發動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小主播”活動。 例如,我園開展了“親子紅色誦讀”活動,大班的小孫小朋友和媽媽一起講述故事《一個大黨和一條小船》,讓聽眾了解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不易。又如,我園開展了“小手拉大手 創文齊步走”親子播報活動,幼兒和家長共同出鏡,介紹整潔有序的城市景象和講文明的行為,這大大激發了幼兒的主人翁意識,有良好的教育意義。
(三)社區活動
為踐行“社會即學校”理論,教師聯合周邊的單位,定期開展社區活動。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在揚中市聯合中心小學聽小學生的播報講解,幼兒對小學的播報場地和設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或駐足觀賞,或嘗試操作,這讓教師看到了“小主播”活動在幼小銜接方面更多的可能。又如,部分班級以組建假日小組的方式,帶領幼兒進入社區,開展富有童趣和創意的錄播或直播活動,幫助幼兒練就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為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語
隨著“小主播”活動的深入,幼兒陶冶了情操,增長了見識,鍛煉了溝通能力、應變能力、表達能力。教師將繼續深耕細作,充分利用一日生活開展多主體、多形式、多互動的播報活動,讓幼兒成為積極主動、有力量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周兢.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