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情境教學更有利于優化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學習觀,使學生能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此外,情境教學可以使歷史教學變得更貼近現實,使枯燥的文字變得生動形象,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境;創設
作者簡介:胡貝貝(1992—),女,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
情境教學是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教學方法。歷史情境教學,則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通過音頻、視頻、圖片、故事等多種元素創設不同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讀史使人明志,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理解和記住歷史,更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理性分析歷史,最終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真實的歷史故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教師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要靈活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的魅力,從而獲得學習歷史的快樂。這樣的教學能聚焦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真正實現以史育人。
一、創設影音情境,渲染課堂氣氛
歷史課標提倡教師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可視化、直觀化的教學,建議教師靈活運用歷史題材的音視頻資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音頻、視頻等元素創設影音情境,獲得的教學效果比只用口頭傳授知識更好。影音情境能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1]。
以教學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為例,筆者分析,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紅軍長征的原因和經過,認識長征途中的重重困難,學習紅軍吃苦耐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理解長征為什么能取得勝利以及長征的偉大意義。筆者在選取影音視頻時注意視頻的時長以及在課中的放映時間,靈活地運用這些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2]。首先,筆者在講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八萬多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時,播放《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視頻,用視頻展示紅軍長征的艱辛,吸引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其次,筆者在講到“遵義會議后,紅軍經過整編,提高了戰斗力。毛澤東指揮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佯攻貴陽,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時,播放《飛奪瀘定橋》的視頻,讓學生看到紅軍長征遇到的艱難險阻,渲染熱烈的課堂氛圍;再次,筆者在講到“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時,播放朗讀《七律·長征》的視頻。這樣的影音情境能將視頻和教材內容相結合,營造強烈的歷史畫面感,讓學生明白紅軍長征極為艱險,意義非同一般,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可見,教師有效創設影音情境,能渲染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沉浸式體驗歷史,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歷史的情感。
二、創設音樂情境,實現學科融合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提倡不斷打破學科邊界,設計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與交叉的活動,真正實現學科育人。教師可以融合音樂學科,創設音樂情境,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以教學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2課“民族大團結”為例,筆者融合音樂學科創設音樂情境。在講到“知識拓展”《吉祥的天路》時,筆者適時穿插歌曲《天路》,學生在歌詞中找到了關鍵詞“天路”,了解了青藏鐵路建設的作用,認識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意義,激發了努力學習,建設國家的情感。筆者小結道:“同學們,我國各民族間有著休戚與共的關系,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民族大團結’有了更深的感悟。”接著,筆者播放了一首非常應景的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優美的旋律響起,學生都不由自主地深情跟唱起來。歌曲結束后,學生意猶未盡,此時,音樂成了歷史課堂的一劑調味品[3]。筆者組織學生說說學習的收獲,學生紛紛述說了自己對“大團結”最真切的感受。課堂接近尾聲時,筆者趁熱打鐵布置這樣的作業:“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搜集與‘民族大團結’有關的歌曲,并學唱。”課堂雖止,卻余音繞梁。筆者創設音樂情境,助力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實現了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
可見,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創設音樂情境,能營造一種放松、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加自然地習得歷史知識[4]。
三、創設表演情境,加深學生印象
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創設表演情境,引導學生按照教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親身體驗歷史,激發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并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印象。具體來說,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選擇歷史人物進行表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既可以對扮演的歷史人物產生深刻的印象,又能提高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以教學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土地改革”為例,筆者讓學生自主選擇土地改革時期的地主、農民等角色進行扮演,模擬相關的歷史場景。具體來說,一方面,筆者引導學生以教材內容為主,改編相關的故事進行表演;另一方面,筆者引導學生選擇一些有關的劇目進行模仿。學生通過表演情境,了解了土地改革的意義,認識到土地改革給農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可見,教師創設表演情境,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更深入地理解歷史知識,增強對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理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5]。
四、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能力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給學生提出一些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啟迪學生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提高。
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多角度的提問,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
問題。
以教學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9課“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例,筆者認為,提出的問題不一定要直接關于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情況,而是可以試著從另外的角度進行提問。筆者提出問題:“清朝前期,從廣州出發進京趕考的學子在途中會經過哪些地方?他們會看到些什么情況?請同學們進行合理的想象,對學子在途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描述。”這樣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思考。有的學生思考后回答:“學子一般會取道梅關古道,翻越梅嶺后至大庾縣,在大庾縣轉水路,沿章江下行至贛州,在贛州沿贛江順流直下,經吉安、樟樹、南昌、鄱陽湖、湖口進長江,隨后順長江下到揚州,最后從揚州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向北直至北京。進京趕考的學子能看到大片土地得到開墾,出現了玉米、甘薯等農作物;各地的商品貿易十分興盛,一些農村地區的人口密度很大。”通過問題情境的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思考,有效地拓寬了思路,加深了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
可見,問題是啟發學生思考的第一道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索歷史知識的欲望。教師在歷史課堂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能撬動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性,盡量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實踐情境,讓學生走近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和物,提高學生的歷史感知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一些革命烈士紀念館、歷史博物館等場所,讓學生沉浸在歷史的情境中,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6]。
以教學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為例,為了讓學生了解這段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筆者創設了實踐情境。一方面,筆者帶領學生走進當地的博物館,參加九一八事變主題講座,讓學生感受這段歷史。學生通過講座,了解了九一八事變的前因后果、經過以及影響。接著,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補充相關史事,并讓學生自主概括出九一八事變的背景。學生真切地重溫歷史,感悟歷史,激發了愛國熱情。另一方面,筆者引導學生課后動手搜集九一八事變的相關資料,如東北抗日隊伍抗擊日軍的圖片、歌曲《松花江上》的音頻等。學生通過實踐搜集資料,仿佛看到當年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的悲痛,認識到當年中華民族面臨的嚴重危機。筆者創設以上實踐情境,有助于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教材的內容,了解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為后續學習華北危機與西安事變的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具體生動的實踐情境,強化了歷史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培育了學生的民族精神。
可見,實踐出真知,教師創設實踐情境,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拓寬視野,讓學生能夠近距離地重溫歷史,真實地感知到歷史的厚度,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學生通過歷史鑒往知來,激發了愛國熱情,懂得要珍惜眼前,不能虛度青春,要更加努力學習,奮發圖強。
結語
綜上所述,豐富多樣的歷史教學情境,有助于優化學生學習歷史的環境,有助于學生直觀地學習歷史知識,有助于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接受能力以及實際需求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拉近學生和歷史知識之間的距離,推動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驥峰.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影音視頻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10):96.
[2]朱新華.價值情境 教學之寶: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創設策略達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22):89.
[3]趙欣麗.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111.
[4]蘇羅軍,劉愛暉.創設情境:指向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22
(28):59-61.
[5]尹濤燕.巧用情境創設,激活歷史課堂:初中歷史課堂運用情境創設的策略探討[J].教育藝術,2021(12):13.
[6]楊曉偉.細節、情境與想象:初中歷史教學情境創設芻議[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20(1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