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創新作業形式、提高作業質量為重要的研究方向。“雙減”政策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特點和思維發展情況,教師要基于此設計個性化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兼顧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進行分層十分有必要。作業分層是分層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興趣特點以及“雙減”政策的要求對作業進行分層,這樣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同時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分層;作業
作者簡介:應蕾(1989—),女,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實驗小學。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更加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時以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為主要目標。作業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的人數多,個體之間也存在各方面的差異,如果教師以統一的標準設計作業,就難以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從而會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怎樣才能真正地關注學生的差異呢?顯然,分層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分層教學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部分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分層教學的認識比較模糊、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不夠清晰。
一、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意義
(一)更新教師教育理念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和新課改的深化,教師要主動地轉變教育思想,并且要在實際的教學中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或者不知道如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于作業設計的問題。作業是多元的、綜合的、發展的,教師要以動態的眼光看待作業系統[2]。分層作業的本質是讓教師由原來的只注重知識教學轉變為注重學生的多樣化發展,即由知識本位轉變為學生發展本位。因此,教師研究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作業既是課堂的延伸,又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課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分層作業,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學習語文知
識[3]。其次,教師可以在分層作業中發現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從而動態地調整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內容以及課堂教學進度。最后,教師布置符合學生能力發展的分層作業,有利于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相輔相成,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三)構建高效教學模式
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之一是學生能否獲得有意義的發展。傳統的語文作業沒有關注到所有學生,這導致后進生難以消化知識和學優生“吃不飽”知識的情況同時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模式。
教師通過分層作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后進生分步吸收知識,讓學優生“吃飽”知識,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的
發展。
二、分層作業的理論基礎
(一)掌握學習理論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大部分的學生只要條件適當,就可以掌握學習內容;如果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他們各自需要的學習時間,那么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達到掌握的程度。
掌握學習理論可以讓教育向更全面、更公平的方向發展。教師既要關注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又要推動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的發展。基于掌握學習理論,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差異心理學理論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這和差異心理學異曲同工。差異心理學揭示了個體與個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了解學生的差異,用差異心理學指導作業設計,將學生的差異變為教學資源,給每個學生適當的幫助,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做好學生分層
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和思維等方面存在差異,這是教師設計分層作業的重要依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情不僅發揮著確保分層作業科學性的作用,還發揮著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作用。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的設計需要教師深入分析學生的學情,做好學生的分層,從而奠定分層作業設計的基礎。
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進行分析。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包括識字量、詞匯量、語法基礎等方面。教師通過識字量和詞匯量測試,可以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語法基礎測試,可以了解學生的語法運用能力。
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行分析。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教師通過聽力和口語測試,可以了解學生的聽說能力;通過閱讀和寫作測試,可以了解學生的讀寫能力。
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學生的邏輯思維比較強,教師則需要在作業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有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較強,教師則需要在作業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結合以上分析,教師能夠基本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和思維等學情,將學生分為基礎、鞏固和優秀三個層次。其中,基礎生主要是指語文基礎薄弱、聽說讀寫能力不足和思維發展不足的學生;鞏固生主要是指語文基礎較好、聽說讀寫能力較強和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優秀生是指語文基礎扎實、聽說讀寫能力較強和思維縝密的學生。
(二)分層設計難度
1.針對基礎生的作業難度設計
基礎生語文基礎薄弱、聽說讀寫能力不足且思維能力不足。首先,基礎生的識字量、詞匯和常識等語文基礎不足;其次,基礎生的朗讀、默讀、誦讀、閱讀理解以及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不足;最后,基礎生的思維發展不充分。結合以上分析,教師應該為基礎生設計難度較低的作業,這些作業主要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
以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海》為例,教師可以為基礎生設計以下難度較低的作業。
(1)正確讀準字音“少”。
(2)讀拼音,寫詞語。
皇帝(dì) 古語曰(yuē) 返(fǎn)回
(3)區分“曰”和“日”,知道“曰”是“說”的意思。
(4)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5)結合課文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A.精衛是誰?
B.精衛為什么填海?
C.精衛是如何填海的?
D.閱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通過這樣難度較低的作業,基礎生既能夠鍛煉聽說讀寫能力,又能夠鍛煉語文思維。
2.針對鞏固生的作業難度設計
教師為鞏固生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應該幫助其鞏固語文基礎知識;第二,應該幫助其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第三,應該為其提供難度較高且能促進其思維發展的問題。
以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鞏固型的作業內容。
(1)結合語境和拼音寫詞語。
老師(fēn fù)我們在學校(liáng tíng)旁邊的半(mǔ)地上種下了許多玫瑰花。
(2)按照要求改寫句子。
A.母親對我說:“是的,這是我和你父親對你的期望。”(改為轉述句)
B.運用“開辟”造句。
(3)自主回顧課文,完成思維導圖。
(4)模仿文中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自己對某個人物的喜愛和敬佩之情。
(5)結合文章內容,繪制與作品相關的畫作。
以上作業的內容比基礎型作業更加深入,能夠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學生在完成以上作業的過程中,既能夠鍛煉綜合能力,又能夠發展語文學習思維。
3.針對優秀生的作業難度設計
優秀生的語文基礎牢固,需要難度較高和更加具有綜合性的作業內容。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可以選擇難度較高的閱讀和寫作型作業幫助優秀生鍛煉語文學習思維和綜合應用能力。
以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騎鵝旅行記(節選)》為例,教師可以為優秀生設計以下難度較高的作業。
(1)尼爾斯后悔騎鵝飛到天上,因此,他把心里話寫到了一個漂流瓶里。你認為尼爾斯會寫什么話?
(2)結合《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的目錄,選擇自己喜歡的章節內容,寫出自己的觀后感。
以上作業既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知識,又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優化作業形式
作業形式會影響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和效率,是作業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會影響“雙減”政策減負增效效果的落實,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情,優化作業形式。教師可以從基礎生、鞏固生和優秀生三個層次設計合適的作業形式。
1.針對基礎生的作業形式設計
由于對大部分基礎生來說,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比較枯燥和單一,因此,教師在為此部分學生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注意選擇合適的作業形式。以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蘆花鞋》為例,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情為學生設計合適的作業形式。
教師可以結合“低標準、嚴要求”的原則,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非書面作業。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觀看微課短視頻的作業。通過這個作業,學生就能夠基本掌握葵花、祈求、遺憾等字詞。
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游戲形式的作業。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演繹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感受課文的語言風格和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2.針對鞏固生的作業形式設計
新時代的語文教學除了要重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還要重視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鞏固生的語文基礎較好,但綜合應用能力的發展不充分。教師在為此部分學生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注意選擇書面和非書面作業相結合的形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仍以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蘆花鞋》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書面形式的作業:結合此文內容,寫出自己的讀后感。此外,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非書面作業:閱讀《蘆花鞋》《冰項鏈》等小說,了解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以上書面與非書面形式相結合的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語文的魅力。
3.針對優秀生的作業形式設計
優秀生的語文基礎好,學習能力強。教師在為此部分學生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從拓寬學生視野的角度出發。
以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為例,結合優秀生的學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與《七律·長征》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此外,教師可以為優秀生設計群文閱讀作業,引導其閱讀《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采桑子·重陽》等作品。這些開放性的作業,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偉人的風采和情懷。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正確認識作業分層的意義,創新作業的設計思路,有利于落實減負增效的要求,也有利于滿足不同學生學習語文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閆耀虎.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的設計技巧[J].當代家庭教育,2022(15):26-28.
[2]劉容.“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實施方法與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14):54-55.
[3]呂洪.“雙減”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優化的實施策略研究[J].智力,2022(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