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經濟科技迅速發展,數字技術大幅提高,并逐漸滲透到了各領域,發揮出了極大的助力作用。具體在教育領域,這一點也有明顯體現,各任課教師需予以更多關注,并積極加以應用。實際針對高中生開展歷史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就有必要引入豐富數字技術元素,并基于不斷變化的學情探究總結更具科學性的數字教育方式,最大限度發揮其價值,改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歷史綜合能力迅速增強。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育數字化;高效教學
當前,教育數字化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為各學科教師教學指引了新的方向,要求他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做出相應改變與革新,盡力優化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更加適用的學習條件,促進學生高效學習進步。教育數字化主要是指運用計算機、網絡等技術進行教學,推動課堂無紙化,引導學生積極互動,提高學習效果,最終優質地完成既定教學任務。但實際當中,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教育數字化的價值與作用,并沒有在相關教學活動中投入較多精力。同時,一些教師雖然加強了數字化教學工作,但具體活動中不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不利于既定教學計劃順利施行,甚至可能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阻礙其學科能力持續發展。綜合以上所述,在當前環境中,高中階段各歷史學科教師不僅需要基于新課標文件學習逐步改善教育思想,大膽引入數字技術,還要積極進行自我反思,以及時發現數字教育實踐中的漏洞與不足,真正發揮其助力作用,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切實推動學生歷史學科綜合素養穩步提升。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教育教學環境中,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目標進一步提高,因此大多教師基于此進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活動,嘗試運用更加適用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效果,更加順利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但從實際來看,這是各個教師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因為他們所進行教學活動中依然或多少存在一些問題,不同程度上阻礙了既定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
具體包括:1.部分教師沒有予以預習足夠重視,大多時候放任學生自主預習,而學生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因此通常難以做好學習準備,無益于之后課堂高效學習;2.有的教師不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興趣與熱情,無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究學科知識,難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主體價值與作用,阻礙了高效課堂的構建;3.很多教師教學中所應用教學資源較為單一,且缺乏一定的生動性與趣味性,無助于學生高效學習進步;4.實際無論各個學生學習能力多高,其知識積累與思維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思維局限性更甚,但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沒有加強相關指導工作,影響了學生能力持續發展;5.高中生每個學生的獨立個性更加明顯,但很多教師還是過于重視統一教學,而對個性指導工作重視不足,因此無法為各個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引,無法真正予以學生幫助,無助于學生高效學習進步。
對于以上所述現實,高中歷史學科各任課教師都需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不時進行教學反思,以及時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具體而言,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創新引入數字技術等諸多創新手段,彌補教學不足,創造更加優質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科能力大幅提升[1]。
二、高中歷史數字化教學策略
(一)發送資料輔助預習,奠定學生高效學習基礎
經過系列經驗分析活動,很多高中歷史教師慢慢深刻體會到了學生預習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了學生主體能力的局限性,因此逐步加強了課堂預習指導工作。但是,在傳統教學中,受限于教育技術,很多教師并不能真正給予學生幫助,無法助力其高效預習,而只能在預習作業設計與批改環節投入更多精力。但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技術逐步滲透于教育教學領域,為教師科學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提供了可能與機會。由此,平時針對高中生開展歷史學科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就有必要在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的同時向學生發送系列新課資料,提供科學指導,幫助學生奠定高效學習基礎,優化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平時組織學生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在課前就要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作業,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渠道發送給學生諸多有用新課資料。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新課教學課件發送給各個學生,指導學生課前課本內容閱讀分析活動,幫助學生將新課即將學習的重要知識點整理到筆記本上,并制作出相應的知識思維導圖,進一步系統分析新知,為深入學習做好準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思考問題,如“甲骨卜辭是否可能在二里頭遺址發現?”“最可能最早吃米飯的古人類是哪一種?”“西周的宗法制主要以什么關系為紐帶?”等,鼓勵學生基于預習所得進行分析思考,盡力自主探知各個問題的答案,拓展思維認知。除此之外,根據實際學情,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渠道向學生發送更多預習可用資料,提高學生預習效果,強化預習學習基礎。這樣進入課堂之后,幾乎每個學生都可以更加迅速地領會教師所講知識內涵,迅速提高自身歷史素養[2]。
(二)歷史故事播放導入,激發學生課堂知識探究興趣
從以往教育教學經驗可知,學生往往在實際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體作用,如果忽視學生主體作用,任何教師都難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更無法達到預想學生培養目標。因此,高中階段很多教師都加強了對學生主體的重視,予以其充分尊重,但如何誘導其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依然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同時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導入環節作為課堂的開端,會極大地影響整堂課教學活動,甚至影響最終教學效果。由此平時工作中,高中各歷史教師就需借助歷史故事播放導入新課內容,激發學生課堂知識探究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平時引導學生學習《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這一課內容的時候,為了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教師首要做的就是進行有效課堂導入,并在此過程中應用歷史故事元素。首先,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尋一些以隋唐為背景的影視資料,并從中截取經典的片段,然后在課堂導入環節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學生,借此引發學生對這一時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探究本課知識的興趣與熱情。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渠道搜尋更多隋唐時期的歷史故事,如“安史之亂”“淺水原之戰”“秦瓊賣馬”“房謀杜斷”“桃李滿天下”等,通過與學生的緊密交流,根據學生喜好選擇其中兩個,然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成相應的動畫視頻。進入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將這些動畫視頻播放給學生,同時以生動語言進行講解。最后,根據實際情況,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更多歷史故事視頻資源,科學導入新課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營造有趣、活躍的課堂氛圍,增加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充分激發學生課堂知識探究興趣,為學生高效、優質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奠定基礎。
(三)科學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歷史知識學習效果
在當前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持續進行教學研究,引入了諸多科學教學手段,促使教學環境顯著改善。但是,從結果來看,這些教學手段并不總是能夠達到預想教學目的,還是會遇到一些困境與不足,如無法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難以降低一些知識的理解難度等。與此同時,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教育數字化成為一種趨勢,為教學實踐帶來了革新,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鑒于以上所述,平時針對高中生進行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各任課教師就可以科學利用微課資源,改善教學環境與條件,提升學生歷史知識學習效果。
例如:平時組織學生學習《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一課內容的時候,為了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教師就不能只引用傳統基礎教學手段,還需在此基礎上引入信息技術微課資源,優化教學實踐。教師需對本課內容進行系統分析,確定其中的重難點,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意義,國共合作的價值和意義,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及國共合作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影響等。之后,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階段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重難點微課視頻,并設計相應的生動分析語言,適時對視頻內容進行介紹。進入課后以后,教師在進行理論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合適時機將課前制作的微課視頻播放給學生,并進行語言講解說明,幫助學生深化對重難點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臨近下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將微課視頻傳送給每個學生,便于學生課后隨時觀看復習課上所學,解決遺留問題,并更好地進行實踐練習。另外,考慮到各個學生不同的情況,如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好,在課堂上幾乎可以理解所有知識點,而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弱,因此會遇到更多的理解困難,可能會遇到更多問題。鑒于此,教師就可以特別制作一部分針對性微課視頻,如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針對他們沒有真正理解的知識點制作講解更加詳細深入的微課視頻,同時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需制作拓展啟發內容微課視頻,即設計某一辯題,提出多個思考方向,并進行簡單介紹,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探索。最后,教師就可以將這些視頻發送給對應的學生。這樣在微課資源助力下,幾乎每個學生都將大大提高歷史知識學習效果,迅速增強歷史學科能力,實現預想學習目標[3]。
(四)構建交流學習平臺,促使學生互相啟發,拓展思維
對于高中生而言,較強的思維能力很關鍵,只有基于此他們才能更加迅速地理解教師所講內容,迅速積累豐富學科知識,并經過有效鍛煉大幅增強學科綜合能力。但實際當中,很多學生的思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全面而深入地探知學科知識,無法優質完成學科學習任務。在此情況下,數字技術與教育的整合為相關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引,創造了科學適用的條件,值得教師加以引用。因此實際工作中,高中歷史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交流學習平臺,促使學生相互啟發,拓展思維,助力學生高效學習進步。
例如:平時引導學生學習《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這一課歷史知識的時候,教師致力于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還需特別關注學生思維發展狀況,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優質完成教學任務。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學習網頁,并設置討論區域。然后,教師就可以根據本課內容設計辯題,并將其發布在網頁上,鼓勵學生課下自行查閱資料探究,將思考所得發布在討論區域,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另外,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微信、QQ等建立學生交流群,鼓勵每個學生大膽在群里說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并就同學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啟發拓展思考學科知識,慢慢深化歷史認識。除了以上所述,教師還可以通過數字技術為學生創建更多交流學習平臺,如創建班級網絡論壇等,鼓勵學生積極在上邊發布自己的疑問或者自己對某一知識點的見解等,其他學生看到了都可以在下邊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就其所發表內容展開討論交流,共同深入探究每一個知識點,多角度分析理解。
(五)提供課下個性輔導,強化學生歷史學科綜合能力
對于高中生而言,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在課堂學習之外他們還需進行更多的學習鍛煉活動,有效夯實學習基礎,并提升學科綜合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需要接受合適的指導,否則他們就可能因為諸多問題而無法優質完成作業任務,難以得到有效鍛煉。鑒于此,平時組織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時候,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完成既定授課計劃之后,就需要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同時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輔導,幫助學生優化課后練習,強化學生歷史學科綜合能力。
例如:平時組織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這一課歷史知識的時候,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還需進一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練習作業,并予以學生個性輔導。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微信等方式與每個學生建立聯系,便于課后與學生隨時進行交流。教師可以根據每個人的課堂表現指出他們的不足,要求他們課后重點復習學習相關歷史知識,解決理解障礙,為課后練習做好準備。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隨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在練習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輔導,幫助他們找到問題解決策略,優質完成作業,提高鍛煉效果。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及時通過微信等尋求幫助,而教師不能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要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與個性給予一定啟發和提示,引導他們自行思考解決,提高課后鍛煉效果。這樣,幾乎每個學生都將慢慢提升歷史學科綜合能力,順利達到較高水平,實現既定學習目標[4]。
結束語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教育數字化逐漸成為一種大的趨勢,廣大教師漸漸認識到了其在實際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并開始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應用,旨在優化教學實踐,提升教學效果,更好地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各任課教師同樣如此。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對數字技術的應用還不成熟,無法將其真正價值與作用發揮出來。由此,針對高中生開展教學工作時,歷史教師就需持續探究優化數字技術具體應用,最大限度借其創設良好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水平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謝慧敏.基于大數據思維的高中歷史教學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0.
[2]張文華.數字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20.
[3]張麗慧.數字化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創新[J].科普童話,2018(19):23.
[4]冼文茹.“互聯網+”語境下價值觀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D].鄭州:河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