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對接產業,貼近市場,以實現學生就業自立為目標,打造特殊職業教育品牌專業,以促進學生成長為原則,開發特殊職業教育特色課程,以適應個體差異為出發點,開展個別化就業指導服務,促進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
【關鍵詞】 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轉銜服務
【中圖分類號】 G760
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有利于幫助殘疾人提高就業創業能力,促進殘疾人就業和全面發展,更好地融入社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等文件,針對當下學生“殘疾種類多樣化、多重殘疾一體化”的復雜學情,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因材施教為教育路徑,探索構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的“特教”+“職教”雙育人模式,促進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
一、以實現學生就業自立為目標,打造特殊職業教育品牌專業
特色專業是專業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特殊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衢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基于“學生需求、市場需求、特色發展”的原則,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和經驗積累,形成了對接產業、貼近市場、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工藝美術、傳統民間工藝、園林綠化、美容美體藝術4大特色品牌專業。
以工藝美術專業中的細紋刻紙為例。作為國家非遺項目、浙江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發展項目,細紋刻紙工藝要求在一寸見方的紙面刻出50根線條,鏤空藝術之美盡顯其中。聾生聰明、心靜,非常適合細紋刻紙的學習。在刻紙老藝人的傳帶和點撥之下,學校聾生用心領悟,勤學苦練,刻紙技藝不斷進步,他們雕出的圖案細如發絲,散發著江南特有的靈氣,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好評。其他如傳統民間工藝專業中的陶瓷藝術、園林綠化專業以及美容美體專業等,市場需求量大,就業門檻低,崗位供不應求,都非常適合聾生、下肢殘疾學生或輕度智障學生學習。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以上4個強勢專業特色不斷彰顯,品牌進一步放大,受到學生認可和企業歡迎,先后被評為衢州市特色品牌專業,其中工藝美術專業入選浙江省中職高水平專業建設項目,這是省內唯一入選的特殊教育中職專業。
二、以促進學生成長為原則,開發特殊職業教育特色課程
課程是育人載體,集中體現黨和國家意志。然而,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特殊職業教育在課程計劃、教材建設、教學大綱等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更復雜的局面。衢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通過走訪企業,開展就業調查,掌握了大量的就業需求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學校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目標,以能力為本位,以“特教”+“職教”雙育人模式為引領,以“拓展內容、強化效果、銜接環節、循序漸進”為原則,搭建了將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課程體系(詳見圖1),為建設高水平特色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強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學校在課程建設中充分考慮教育對象的特殊性,結合本校、本地師資的能力水平,同時整合優質企業資源,形成了“崗位、能力、課程”三結合的課程實施策略,即以學生的個別化職業轉銜服務計劃為依托,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文化基礎課程、高質量高水平的品牌專業課程、特色技能型社團課程、體驗式基地課程、體驗式德育活動課程、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創業實踐活動等課程的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創造人生出彩的機會。
三、以適應個體差異為出發點,開展個別化就業指導服務
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就業困難,讓他們更好地完成從“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學校以“每個孩子都是金子”為教育理念,尊重個體差異,依據學生發展需求,建構了“一生一課表”課程學習模式和“一生一計劃”就業指導模式,在職業準備期、關鍵期和穩定期為他們量身定制就業服務,提供個別化的指導和幫助。
在職業準備期,職業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能力水平以及職業方向,為其制訂個別化職業轉銜服務計劃,建立檔案記錄卡,提供相應的學習和校外實踐機會,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能力訓練。通過企業面試后,便進入了職業發展關鍵期。學生在3—6個月的時間里,在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及就業試用。在這期間,職業指導教師定期去學生的實習實訓企業進行現場指導。一方面訓練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其技術技藝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學生日常生活自理、金錢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職場環境,獨立生活。與此同時,教師、企業負責人及家長加強溝通交流,三方合力,共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身份轉變。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決策和職業規劃,而職業指導教師將逐步淡化自己的作用,直至學生完全實現自立,順利融入職場生活。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學校,3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