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玩具年齡判定,玩具安全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3.05.006
1 引言
適用年齡判定直接關系到兒童玩具的安全性能要求和測量標準,是制定和實施兒童玩具安全標準的重要內容,對提升產品質量、維護兒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兒童玩具的年齡判定工作,通過多年持續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綜合考慮玩具特征、兒童身體技能、兒童玩耍行為與興趣偏好的一整套方法。本文基于對美國消費品年齡判定指南內容的研究,提出當前我國開展兒童玩具年齡判定標準在制定和實施方面的工作建議。
2 玩具年齡判定簡介
國家標準GB 6 675.1-2 014《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規范》將玩具定義為:“通常指的是設計或預定供14歲以下兒童玩耍時使用的所有產品和材料[1]。”由于兒童玩具常因質量問題、操作或使用不當引發劃傷、窒息、中毒等人身傷害事件,因而為了提高玩具質量避免人身傷害事件的發生,幫助玩具選購者購買適齡玩具,玩具生產企業要在玩具產品包裝、使用說明書及標簽上標明玩具所適用的年齡范圍[2],對那些不適合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玩具要使用年齡警告圖標[3]。所謂的玩具年齡判定指的就是判斷玩具適合多大年齡的兒童玩耍。為了輔助生產企業按照目標市場的兒童年齡設計和生產更安全、針對性更強的玩具,各國都會制定和實施玩具適用年齡的判定指南。
一般情況下,玩具年齡判定的標準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玩具本身的材質、特征和基本功能。因為每一款玩具的形態設計、材質、玩法和基本功能都會通過影響兒童玩耍行為對兒童產生影響。例如:搖鈴等抓握玩具對幼兒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其顏色、大小和聲音上,反過來幼兒通過玩耍搖鈴鍛煉其手的抓握能力,通過鮮艷顏色對視覺的刺激使其了解色彩差異,通過搖晃發出的清脆聲音知道搖晃-發聲這一簡單的因果邏輯等等。另一方面是適應不同年齡兒童的身體特征。每個年齡段的兒童在身體素質、運動技能、語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顯著差異。例如:3月齡左右孩子剛開始具備翻身等技能,手只會抓握物體;6月齡左右孩子能夠逐漸靠著物體坐一會;1周歲左右孩子開始學習走路等。
3 美國玩具年齡判定的政策
美國最早關于玩具年齡判定的文件是《兒童年齡與玩具特征關系指南》,由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ttee,以下簡稱CPSC)于1985年頒布,至今已修訂兩次。第一次修訂發生在2002年,增加了對兒童玩耍玩具相關行為的考量,文件名也隨之發生變化,改為《年齡判定指南:將兒童年齡與玩具特征和玩耍行為聯系起來》。第二次修訂是2014年開始的,CPSC聯合國家兒童健康及人類發展研究所的兒童及家庭研究小組共同進行,提出兒童在玩玩具的時候不僅鍛煉了其身體素質、提升了其認知能力,還對其情感和社會關系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遂于2020年發布了修訂后的文件《年齡判定指南:將消費品特征與兒童技能、玩耍行為和興趣聯系起來》。新指南在兒童年齡階段的劃分、玩具的分類方面都與我國施行的年齡判斷標準具有明顯差異,下面將分別進行介紹。
3.1 基于基本能力的兒童年齡分組
兒童年齡分組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玩具年齡判定結果的應用上,因為一旦判定了玩具的適用年齡段,也就意味著相關玩具的質量標準和安全性能要求也被確定下來了,這會通過影響檢驗程序和標準難度而對玩具的生產和上市產生影響。為使玩具的安全標準既符合公眾對玩具的安全需求,也滿足生產企業的生產需求,CPSC與相關研究機構通過對兒童及家長的訪談、觀察和調研,提出了基于基本能力的兒童年齡分組。
兒童基本能力強調的是平均能力,也就是絕大多數兒童都能具備的能力,不包括那些發育早或發育遲緩的情況。正常情況下,隨著身體的不斷發育,兒童能控制和協調的運動技能會逐漸發生變化,日益穩健的運動技能會促使其不斷迸發出對玩具的新玩法,更高水平的精細動作也提升了兒童游戲和玩玩具的能力,因而以兒童基本能力的差異來劃分不同的兒童年齡組。兒童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認知能力、運動技能、視覺偏好和社會情感/興趣這4個方面[4]。其中,兒童的認知能力包括創造力、發現能力、語言技能、語言判斷和推理、象征思維、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專注力和控制行為的能力;兒童的情感包括幸福感、對環境的控制感、情感意識、敏感性、情緒化和情緒穩定性、自發性、幽默感和自我感覺;社會學習主要發生在兒童玩耍互動的過程中,當兒童學會在越來越大的群體中玩耍或當他們開始學習特定環境下的恰當行為時社會學習就會發生[4]。同時,兒童專家們普遍認為兒童在出生到3周歲之前這一時間段的發育最快,不僅表現在四肢等身體部分的變化較快,還體現在孩子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也在迅速增強,因此4周歲之前的年齡組劃分更加細致。其中,從剛出生到1周歲這個時間段內,由于兒童的運動、語言和認知能力變化十分顯著,而且發生變化的時間間隔較短,因此1周歲前的年齡組劃分也較為細致。
當然,兒童年齡不能違背相關法律對年齡界限的要求。由于美國2008年國會通過并頒布的《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將兒童玩具定義為制造商為12歲及以下兒童設計的一種供兒童玩耍時使用的消費品[5],所以指南將兒童玩具的年齡上限定為12歲。最終從兒童出生到12歲一共劃分為10個年齡段,具體分組見表1。
3.2 基于兒童玩耍行為的游戲分類
兒童玩耍行為指的是兒童參與游戲的方式,以及在玩耍過程中兒童是如何使用玩具,強調了兒童的主觀能動性,畢竟兒童對玩具的使用不總是參照使用說明循規蹈矩地進行。通過對兒童玩耍行為的觀察,將兒童游戲分為8類,而每一類游戲又被分為2~5個子類,每個子類對應兒童一般在參與該類游戲時使用的玩具,共21個玩具類型,具體玩具子類劃分詳見表2。
其中,科技類游戲是新增的游戲類別[4]。因為目前科技的發展已經與人們日常生活產生了深度融合,電子產品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在的兒童幾乎從出生起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而且也能夠在使用電子設備的過程中接觸或學習網游、音樂、編程等各種內容,所以將科技類游戲增補進來。
拼裝建筑材料專門指那些和木制、紙板等材質的積木塊一樣能完成建筑的有固定形狀的材料,與積木塊的區別在于這類材料是有固定形狀的,可通過拼接、鎖定等方式用于固定的位置,通過各種拼接方法將各部分拼接起來完成一個由方塊不可能完成的作品[4]。
3.3 玩具的主要特征
玩具對兒童的吸引力一方面是通過玩具的特征實現的,玩具的不同特征對不同年齡兒童的吸引力是有差別的,畢竟大年齡的兒童對太簡單的玩具不太感興趣;另一方面是通過新穎的玩耍方式對兒童產生吸引力的,例如:跳繩、毽子等,但這種依靠玩耍方式產生吸引力的玩具需要考慮兒童能力的差異,例如: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要不然再好玩的玩具也難以逃脫被閑置的命運。所以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在挑選玩具時會考慮玩具的特征和玩耍方式,并將其作為判斷玩具年齡的主要標準。指南中將現有玩具的主要特征進行了總結和概括,共14項(見表3)。
感官元素指的是該玩具的特征刺激了5種感官中的哪一種。這些感官體驗包括光、聲音、質地、氣味和味道[4]。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受到感官體驗刺激后的反應是不同的。由于顏色/對比度是玩具吸引力的一個獨立特征,已經被單獨列出來,所以這里的感官體驗中不包含顏色/對比度這一視覺感官元素。
授權的形象指的是玩具會受到媒體等外部的影響包含一個形象,形象主要來源于電視節目、電影、書和體育明星等,可以是授權的文字、卡通人物、明星人物等等,通過這些將玩具與媒體相關的情感感受聯系起來。這類玩具對兒童吸引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兒童的年齡和媒體就玩具內容的曝光[4]。
經典性指的是那些對幾代人都有吸引力的玩具,消費者常常會受到玩具經典狀態的影響而決定購買[4]。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有些玩具可能會同時屬于兩個或更多類型,但并不妨礙對其進行年齡的判定,因為玩具年齡的判定是基于玩具的幾個特征進行的,例如:童車雖然既屬于推拉類玩具,同時也屬于小型車輛玩具,還是騎行類玩具,但一歲以下的兒童對沒有動力的小車就很感興趣,而2歲以上的兒童會偏愛能夠坐上去并前進的小車。
4 國內外玩具年齡判定政策分析比較
我國開展玩具年齡判定工作的時間較短,2011年發布了關于玩具年齡判定的最早標準,現行標準是2021年頒布的GB/T 28022-2021《玩具適用年齡判定指南》,主要參照了ISO關于玩具年齡判定的國際標準,例如:兒童年齡界定、兒童年齡組的劃分、玩具的類型都與ISO標準相似。
通過對我國及美國玩具年齡判定政策內容的比較分析,可以掌握不同玩具年齡判定政策的優勢和劣勢,了解制定依據、年齡判定邏輯、玩具特征方面的差異,為我國制定、落實相關政策提供新的思路。
4.1 玩具年齡判定的邏輯
美國玩具年齡判定政策的邏輯是先根據兒童發育情況、玩耍行為分別劃分年齡段和玩具類別,然后梳理出每類玩具需要關注的特征,再逐個年齡段分析該年齡段兒童具備的技能、玩耍行為、興趣點,并基于此提出挑選和玩耍此類玩具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在美國玩具年齡判定政策中,可以比較清晰地發現每一類玩具需要重點關注的風險點,因為這些風險點的危險性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是具有差別的,所以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側重。縱觀整個政策,基于年齡和玩具類別的交叉分析是美國玩具年齡判定政策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內容。
4.2 政策制定依據
美國政策制定的依據主要是相關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和CP SC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積累下來的實踐經驗。由于美國開展玩具年齡判定的時間比較長,較早設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來進行與兒童成長有關的研究,例如: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所(NICHD),因此較早開始了對兒童身體發育、技能發展和玩耍行為數據的積累。并且,為了制定更加符合兒童發育情況的玩具年齡判定政策,CP SC專門與NICHD下設的兒童及家庭研究小組聯合開展研究,為制定科學的玩具年齡判定政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數據基礎。此外,為了配合執行1979年頒布的小部件法規,CP SC的工作人員就此開始重視玩具的年齡判定工作,在多年持續的工作積累下,已經逐漸形成了對玩具進行年齡判定的豐富經驗,這些經驗也為制定可操作的玩具年齡判定政策奠定了實踐基礎。
4.3 玩具特征
玩具年齡判定政策連接著玩具產業鏈的兩端,一端是玩具的生產企業,另一端是廣大的公民,即消費者,所以清晰的玩具特征對二者都很重要。對于生產企業需要了解所設計玩具的關鍵特征、適齡兒童感興趣的玩具特征等內容,以幫助其設計更符合目標市場的安全玩具;對消費者而言,了解玩具不同特征對兒童的刺激作用,明確在購買、玩耍等具體場景下需要注意的事項,能夠引導其選購合適的玩具,提高其玩耍活動中的安全意識。
5 從美國玩具年齡判定政策中獲得的啟示
美國是我國玩具出口的第一目的地,且占比逐年增加[6 ]。而當前我國關于玩具年齡判定的標準更多參考了歐盟和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相關經驗[7],因此研究美國關于玩具年齡判定的標準,借鑒美國經驗對推動我國玩具出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1 重視公民對玩具年齡的意見
產品使用人群和應用環境是構成安全的重要因素[8]。特別是供特殊人群消費的產品,由于使用人群會對產品應用環境的選擇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而產品使用人群對安全的影響更加重要。玩具的使用人群是安全意識薄弱的兒童,父母又是玩具安全事件的親歷者,所以玩具年齡標準的判定要多聆聽產品使用人群的聲音,也就是公民的意見,這也是美國玩具年齡判定指南制定的經驗之一。要重視關于玩具缺陷和傷害事件的詳細描述,例如:引發窒息的小零件如何被兒童拆卸、零件大小、被多大兒童誤食等,這些信息都是玩具年齡判定標準和安全檢驗標準的重要一手資料。要增強從現有傷害監測數據庫對玩具年齡判定的支撐作用,拓展產品傷害監測數據庫的應用,建立兒童玩具傷害事件的相關標簽體系,便于檢索、統計和分析玩具材質、大小等對兒童安全的影響。
5.2 增強玩具特征對玩具年齡判定的指引
我國玩具的年齡判定標準也遵循了兒童身體發育的基本規律,突出了各年齡兒童在身體技能、興趣偏好等方面的差異,明確了各年齡兒童適合的玩具[9],但是缺少了對判定年齡依據的玩具普遍特征的提煉和應用,例如:關于存在窒息風險的小零件大小、數量、零件形狀、材質等方面的要求,這些特征既能夠輔助消費者、生產企業理解玩具年齡判定的標準,也能幫助其明確各年齡段兒童對不同玩具的關注點,增強玩具年齡判定指南對生產企業設計和制造玩具的指導作用。此外,玩具特征也是引發玩具傷害事件的重要原因[10],明確玩具特征對于生產企業張貼警示說明和質量監管機構進行質量監督都具有積極意義。
5.3 增加玩具子類別對玩具判定年齡的說明
我國玩具年齡判定標準在分析各年齡兒童特征的基礎上推薦了適合該年齡段的玩具類別,包括了6個大類,131個子類,子類別劃分較為細致。例如:角色扮演所需服飾區分了簡單的戲服和模仿傳說故事人物的服飾,分別適用于12個月以上和2歲以上兒童。這樣劃分的優點是更加便于生產企業查找所適用的玩具類型,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一旦市場上出現新的玩具,而玩具判定指南中又不包含,就會出現無標準可依靠的情況。當然,完全涵蓋市場上的所有玩具也是不現實的,所以玩具的子類別劃分就顯得非常重要。子類別劃分不宜太細致,要盡量在玩具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尋求平衡,爭取做到即使市場上出現了新的玩具,也能有判斷依據可參考。
6 結語
玩具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決定了安全性在公眾挑選玩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玩具年齡判定標準對引導生產企業生產、設計安全的玩具,以及公眾選購適齡玩具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聚焦玩具普遍特征,重視公民對玩具的體驗和反饋,對積極接軌國際先進標準、樹立中國品牌、提高中國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