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標準化,合格評定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3.05.002
1 引言
中國經濟飛速增長是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基礎設施的重要推動作用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目前對基礎設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通訊等“硬”基礎設施方面。隨著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現階段基礎設施的研究已經延伸到以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為代表的“軟”基礎設施方面。NQI代表了國家綜合競爭實力,被認為是解決一國乃至全球質量問題的基礎和答案。目前,世界各國都致力于NQI建設,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創新戰略”等均把提升NQI作為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首次將質量提升到國家層面,提出努力提高產品、服務和過程質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質量強國;2020年,我國又將相關NQI的內容寫入“十四五規劃”。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進一步強調了提高質量和效益,建設質量強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隨著國家層面的重視,NQI逐漸融入到經濟社會各領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相應的研究逐步增多。
起初,各國學術界對NQ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概念界定以及要素構成和要素間關系方面。伴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的轉變,經過多年發展有關NQI的研究、行業NQI的評價與提升以及結合醫療衛生、教育和中小企業的研究大量涌現,一些國家也在NQI區域項目研究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就。國內NQI未來研究的準確切入點與發展方向,權威機構在NQI領域的研究經驗以及NQI研究的落地效果研究都需要進一步理清與明確。據此本文系統梳理國內外NQI領域的相關研究,理清其研究重點,總結發展經驗與規律,為我國NQI研究和建設的深入與拓展,建設質量強國提供理論支持與現實依據。本文研究特色表現在:(1)基于國內與國外雙重視角下系統梳理總結NQI領域已有的經驗成果,分析NQI研究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相應的建議,豐富現有文獻在該領域的研究。(2)在復雜的國際環境與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梳理研究NQI領域的成果與不足,可以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與建設質量強國提供重要的經驗借鑒。
2 NQI研究的發展歷程
2.1 NQI概念提出與初步研究階段(2002-2013年)
2002-2013年屬于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在國際上的提出階段。在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概念提出之前,PTB(德國物理聯邦研究院)于2002年首次提出質量基礎設施(QI)的概念,認為其由標準、計量、檢測、認可和合格評定組成[1]。2005年UNCTAD(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和WTO(世界貿易組織)在《出口戰略的創新—應對質量保證挑戰的戰略方法》中進一步提出了NQI的概念。隨后UNIDO(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World Bank(世界銀行)和BIPM(國際計量局)等國際權威機構對NQI的內涵、構成要素等展開了研究[2]。2006年,UNIDO和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提出NQI的三大支柱是計量、標準化、合格評定(主要包含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這一階段眾多國際官方機構或國際組織對NQI的概念、內涵和構成要素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為NQI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經驗支撐。
2.2 NQI研究啟動階段(2014-2017年)
隨著國際上對NQI研究的逐步成熟,我國原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于2014首次提出了國家NQI科技專項計劃,隨即NQI的概念在我國開始普及。2016年,國家科技部發布了“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NQI概念被我國政府和學術界引入,并將其翻譯為“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和“國家質量基礎”。隨即NQI在政府的高層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得到了確認,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提法逐步一致,被我國政府機構和學術界廣泛使用。2017年NQI相關國際組織在NQI定義上達成新的共識,認為市場監管即將成為NQI的第五要素[3]。同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首次發文將NQI效能充分釋放列為質量提升的主要目標之一。隨著國家層面的重視,NQI領域的研究迅速成為我國質量領域研究的熱點。
2.3 NQI研究繁榮階段(2018年至今)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性研判,伴隨著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提出,國內NQI研究駛入快車道并進入繁榮發展階段。2018年,INetQI(國際質量基礎設施網絡)提出了NQI的最新定義[4][46]。經過多年發展,國內外對NQI的概念內涵、主要構成要素、運行機制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梳理文獻發現2018年至今是NQI領域研究的繁榮發展階段,與前兩個階段研究相比,NQI研究相關的文章、報紙和書籍等數量最多,理論研究進一步豐富,實證研究結合實例不斷深入拓展。
3 NQI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
國內外學術界十分關注NQI對宏觀經濟增長和進出口貿易的作用機理和實證研究,相關研究是NQI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國內外學者基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對NQI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展開了探討。在國家經濟層面,胡楊等(2018)認為NQI能從供給與需求兩個角度,基于保質、降本、增效、競爭4個維度促進經濟增長[5]。一些學者運用空間杜賓模型等計量方法實證分析NQI與宏觀經濟增長的關系,指出NQI憑借其制度特征和技術特征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1][6],其中NQI的制度因素作用更大,對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果更顯著[1]。K.Aswal(2020)論證了印度NQI對國家包容性增長的重要性,提高印度NQI能力與協調性,能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7]。V. Kumar和S.Albashrawi(2022)認為標準、計量等機構對沙特阿拉伯經濟增長、由石油型經濟轉向非石油經濟以及實現2030年愿景具有重要推動作用[8]。Shanay Rab等(2021)對印度、新西蘭、日本、中國、韓國、美國、加拿大、德國和法國9個主要國家的QI研究指出全球質量基礎設施指數(GQII)是衡量和比較不同國家NQI發展和表現的測量指標且發現大多數發達國家的GQII水平都很高[9]。在區域經濟層面,Slavisa Moljevic(2016)認為NQI是促進區域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因素[10]。Palliyaguru Roshani和Dilanthi Amaratunga(2008)利用亞太地區14個國家的面板數據指出QI可以顯著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11]。
4 NQI對產業發展影響的研究
NQI具有支持貿易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營商環境、保障公共安全等作用(張豪和蔣家東,2020) [1]。鄭立偉等(2015)發現中國制造業質量水平在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進入緩慢提升期,近年來憑借NQI的支撐作用和自身發展優勢與發達國家差距逐步縮小[12]。在NQI與具體產業相結合方面,任玲玲(2019)就石墨烯材料產業總結NQI與石墨烯材料結合應用的研究過程、集成和全鏈條實施的規律和經驗[13]。柳州市政府將NQI體系融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根據產業需求探索出了一條NQI服務于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柳州模式”[14]。Sun Rui等(2022)認為NQI體系可以解決光伏產業市場投資混亂、事故頻發等問題,提出了光伏產業NQI系統改進的對策建議[15]。T Yibing(2020)指出中國建筑衛浴陶瓷產業NQI關鍵通用技術集成和應用水平不高,難以滿足綠色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16]。在其他領域也對NQI展開了研究,在醫療衛生方面,R.M.等(2015)指出作為技術工具的NQI對提高古巴醫療技術具有推動作用,是促進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必要途徑[17]。在蔬菜水果領域,優質的QI對于改善行業環境具有重要意義(Günter Wipplinger,2006) [18]。此外,一些學者聚焦NQI區域示范應用方面的研究,施連杰(2021)以廣東東莞地區智能加工裝備產業為實例,總結了從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對NQI區域示范應用創造的成績及存在的不足[19]。Jingna Yang(2021)針對內蒙古毛絨產業,提出NQI協同目前主要存在網上服務平臺數量和服務要素有限,各元素協同作用不足,專業技術機構不能涵蓋所有要素,NQI協作元素有待進一步拓展等問題[20]。
5 NQI對企業發展影響的研究
近年來,NQI在企業層面的研究不斷充實,主要集中在NQI服務企業研究和NQI對企業產品質量研究等方面。
5.1 NQI服務企業研究
QI的研究不僅包括NQI還包括企業質量基礎設施(EQI),NQI對質量提升的促進作用最終要落實在企業層面才能更好地保證產品或服務質量。在EQI發展現狀方面,我國大多數企業對EQI認識不足,缺乏EQI建設的理論方法手段以及專業人才,導致EQI各要素間處于孤立和割裂狀態,相互牽制不能形成強大合力[21]。鄧川子等(2021)指出相比科技創新,我國給中小企業EQI方面的優惠政策略顯匱乏,認為給中小企業在EQI方面實施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可以提升中小企業對標標準和檢驗檢測能力,提升質量效益[22]。一些學者對NQI與具體企業結合領域展開了研究。廖家財(2021)認為NQI是我國國有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技術保障[23]。在信息技術(IT)部門,LePrevost James和Glenn Mazur(2005)研究認為應該用QFD來幫助識別和優先考慮客戶需求,用需求評估每個項目的效益貢獻和復雜程度[24]。YuhongSun等(2019)結合酒泉奧克種子機械有限公司建立EQI綜合評價模型,認為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質量等級率、產品監督檢驗合格率在整個評價體系中占比較大,在機械制造企業QI評價中起著決定性作用[25]。Hui Liu(2018)以國家電網為例指出NQI為D5000系統成功研發、推廣和高效運行提供保證[2 6 ]。Liao jingxing等(2019)選取智能電表生產中NQI要素和質量管理因素構建了NQI下智能電表企業基礎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該體系定量評價智能電表生產商的基本素質和技術能力,改善企業在NQI上的不足[27]。
5.2 NQI對產品質量影響研究
推進NQI建設有助于在需求側提高產品質量[15],增強消費者信任,振興國內大循環;在供給側能提高供給質量和經濟運行效率;在國際上能夠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和“質量圍墻”,增強國家主導力和話語權[14] [39]。Hui Liu(2020)總結NQI的4個外延特征,基于NQI四要素提出支持產品質量、產業質量與效率提升的作用機制[28]。黃夢蝶等(2021)使用三階段分析法研究出口產品質量與其NQI系統發展水平和協調程度的關系[29]。Weed,R.M.(1998)指出NQI能夠增強國家經濟競爭力,提升高速公路產品質量[3 0]。Mesfin Demissie等(2021)發現埃塞俄比亞國家出口咖啡中不合格造成的成本99%是由質量引起的,收集咖啡質量相關數據發現認證缺失是導致成本高的最主要原因[31]。Zhaojun Wang和Liangwen Yue(2020)基于天貓商場隨機選取18種男裝襯衫產品,探討了支持產品質量與標準雙向智能匹配的模型與算法,為NQI共性技術研究提供重要方法[32]。Isharyadi Febrian和Kristiningrum E(2021)運用綜合診斷工具評估出印度尼西亞管理體系和產品認證的理想水平,而印尼現有的體系和產品認證條件與理想條件還存在差距[33]。
6 NQI與質量治理體系研究
隨著國家層面對NQI的重視,我國NQI發展在戰略地位、法律法規、財政支持、運行機制、總體技術發展五大層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支撐產業發展技術能力差,NQI四要素耦合協調度不高,缺乏支撐NQI發展的制度條件[4],NQI投入機制與綜合協調利用機制不完善[34],政府主導建立的NQI機構獨立且缺乏融合,民營機構配置的NQI要素以盈利為目的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要求等方面[35]。
6.1 NQI要素融合發展研究
NQI要素融合與協同服務平臺是為政府、企業、機構提供全過程服務的平臺,但目前對NQI要素融合或協同服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現狀分析方面(程彥等,2020)[3][36]。陳岳飛和肖克(2022)指出目前我國NQI多要素協同服務方面還存在專業人才缺乏、創新能力不足[3 6 ]、基礎性研究投入薄弱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建議從NQI多要素協同服務的協調機制、運行機制、保障機制和發展機制方面提出優化對策[37]。陳岳飛和鄧樹新(2021)總結出目前制約我國NQI要素融合發展的問題主要是綜合利用機制不健全、新興產業受制于人等[38]。程彥等(2020)認為NQI協同服務主要存在資源配置不完善、創新服務不夠、需求與技術能力存在差距等問題[5][36]。因此,陳岳飛和何蘇梅(2020)認為促進我國NQI融合發展應該從完善NQI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制度保障、強化技術體系和促進多元合作方面提升我國NQI建設國際競爭力[39]。Duan,Qi等(2022)針對NQI多要素整合融合不足等問題,在工程機械制造領域設計了系統評價效率高、可行性強的NQI綜合模糊理解評價體系[40]。
6.2 NQI發展水平和效率研究
NQI發展程度和發展效率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存在差異。同時,NQI效率和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四大基礎內部整體協調度高低有關。孫瑩等(2021)將我國NQI發展水平劃分為NQI發展平衡型、發展相對滯后型、發展相對領先型,指出我國不同省份NQI發展差異較大且不均衡,NQI存在著由沿海向內陸遞減的趨勢,空間特征以“低-低”集聚為主[41]。張寶友等(2020)認為NQI內部耦合協調度近年來逐步提高,但是東中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NQI內部耦合協調度總體處于低度協調發展階段;經濟發展、信息化與政府支持對NQI效率值促進效果顯著,政府支持最顯著,市場化表現出負向作用[6 ]。NQI效率在不斷提高但仍處于中下游水平,省域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效率值處于較高水平的城市只有山東、浙江、廣東、北京和上海[2] [6]。Ulrich Ha r me s-L ie dt ke和Jua n José O teiza D i Mat te o(2011)基于國際視角概述了質量基礎設施(QI)的制度框架并利用綜合指標衡量和比較了全球53個不同國家的NQI機構的發展和表現[42]。
6.3 NQI體系建設研究
NQI體系是一個開發體系,主要包括法律法規體系、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等相關內容[13][43][44]。
在NQI法律體系方面,于連超(2020)認為部分發展中國家的NQI法律制度框架主要包括標準法、計量法、法制計量法、認可法以及技術法規框架法等[45],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多數通過正式立法、行政契約、綜合立法等方式建立NQI運行與保障體系,并且能根據本國經濟社會和國際貿易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或修訂[46]。Heekyeom Yoo(2019)從法律和組織的角度,圍繞NQI的標準化、合格評定和計量,從立法視角和組織系統視角分析了韓國的標準治理[47]。在NQI四要素方面,國外關于標準化立法主要通過行政契約的方式建立與權威機構的合作關系,在計量方面通常采用專門立法[46]。門劍中(2019)認為雖然我國關于NQI法律制度建設研究成果逐步增多,但是實際上目前所涉及NQI的法律規定年代比較久遠,不能滿足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的實際需求[43]。
管理體系方面,主要存在有關NQI的管理協調機制不健全,資源無法實現共享等問題(門劍中,2019)[43]。黃開勝等(2021)認為美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和日本、印度等亞洲國家在NQI領域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和嚴密的管理體系,借鑒主要國家的NQI建設成功經驗指出從“要素協同+補短板”“要素專注”和“產學研融合”等方面促進我國NQI要素融合發展[35]。Harmes-Liedtke, Ulrich(2010)使用市場失靈分析和集群映射等方法將創新、標準和QI等聯系起來,指出QI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和進化的過程,討論了合格中介機構在促進創新體系中的相關性[42]。
技術體系方面,徐成華(2020)指出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技術構成了NQI的技術體系,該體系存在的問題有:NQI技術體系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中面臨拉大差距的挑戰、NQI技術體系水平與高質量發展不匹配、技術體系一體化能力不強[44]。陳川和姚楨(2022)指出未來NQI體系將朝著計量技術的量子化、標準的國際化、檢驗檢測智能化、質量信用集成化、NQI數字化與NQI服務系統化的趨勢發展[48]。Guangbao Ye(2019)發現發達國家質量技術基礎設施具有突出質量技術基礎的國家戰略地位和積極與世界各國合作發展的特點,中國的質量技術基礎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基礎相對薄弱、國家貢獻程度較低、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強等問題[49]。
7 結論與建議
本文聚焦國內外文獻總結NQI領域研究現狀,發現該領域研究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目前NQI相關的研究由側重NQI概念研究、要素研究和定性研究向側重NQI影響機理研究和定量研究轉變。二是NQI由單一要素、單一視角和單一學科研究向全要素融合和多要素協同服務、跨學科研究以及宏微觀綜合視角研究轉變。三是由理論研究向以具體企業行業為實例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相結合轉變。
盡管我國對NQI領域研究成果豐富,但是仍存在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在NQI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方面,NQI的研究多以國家宏觀經濟為研究對象,在區域經濟的增長和比較分析方面略顯單薄;NQI在社會治理和民生福祉方面影響的研究也存在不足。對產業發展影響研究方面,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相關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但是國內外NQI與5G、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結合的研究尚且處于摸索階段,未來可以探究NQI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同時,相比于國外研究,目前中國NQI在醫療衛生、資源與信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行業也存在較大研究空間。NQI服務企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層面和定性分析方面,缺乏國際間NQI作用于企業績效、產品質量和區域發展層面效果的對比分析。NQI要素融合與效率方面的研究也缺乏國際間的對比,具有無法表征國家或地區特色等缺點,當前的研究仍以理論研究和現狀分析為主,在實證模型的深入探究和運用方面有待進一步拓展。在NQI體系建設方面,國內的研究機構主要為產品質量監督檢察院、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也主要是機構內部的專家或工作人員。基于以上分析,針對國內NQI研究狀況,為促進我國NQI建設和研究的深入拓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NQI頂層設計,將其納入國家戰略規劃,促進NQI體系建設和各要素融合發展。目前NQI建設正全面鋪開,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我國NQI總體發展水平較低且存在空間差異性;各要素之間相互獨立牽制,未能形成強大的合力;NQI機制體制未能與時俱進,脫離實際發展需求。因此政府應該給予高度重視,認清NQI發展現狀和地區存在的差異,因地制宜做好設計和規劃,促進NQI協調發展。同時,及時更新和完善NQI法律、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機制體制,補齊四大基礎短板,做到統籌兼顧,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當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2)加快NQI建設的落地效果和集成化應用。NQI的研究與應用只有從根本上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助力國家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才有意義。研究發現,目前我國NQI在企業、行業、區域等落地實踐方面效果并不顯著,NQI集成化應用并未普及。因此政府和各企業行業應加強交流合作,努力搭建NQI公共服務平臺,采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推動NQI建設、完善效能提升,加強NQI四大基礎一體化實施和集成化應用,使之更好的為企業、行業等領域發揮質量提升作用。
(3)推動NQI走向國際,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我國NQI體系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要堅持深化NQI對外開放,依托工程項目、跨境合作等重要載體,加強NQI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通互認,堅持NQI體系共建共享,促進NQI國際合作。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不斷學習新方法、新思路,打造面向國際的NQI服務交流平臺,鼓勵我國企業、社會組織或機構積極參與NQI國際交流合作,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方面主動掌握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