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民風民俗,都像每天東升西落的星辰那樣,雖令人習以為常,卻蘊含著無限溫暖。
又是一年除夕,這天早上,奶奶早早地起床了。她先是麻利地殺好雞,和大塊的豬肉一起排放在大盤子里。她又在櫥柜里取出幾個精致的小酒杯,再從房間拿出幾包糖果,把它們分別放入兩個竹籃……一切準備就緒已是半小時后,望著眼前滿滿當當的兩個竹簍,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我說:“阿婆,我來挑吧!”奶奶笑了:“孫兒長大懂事幫忙了!”
拜神的社壇離村子有七八百米遠,路上有些冷清,不像大城市那般車水馬龍。路兩旁大多是簡樸的平層或瓦房,沉淀著悠久的歷史氣息。奶奶在社壇這一帶混得很熟,逢人便嘮幾句家常。今天,她似乎格外高興,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燦爛,遇到熟人便“炫耀”她的寶貝孫子。我心中不免有些羞怯與愧疚,畢竟才第一次幫忙挑擔子,但轉而又被一股無比的自豪所替代。入冬不久,風吹來涼悲颼颼的,可我的汗卻止不住地往下流,肩膀更是火辣酸痛。
終于到了社壇,我扭了扭胳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奶奶拿出汗巾為我拭去臉上、脖子的汗水:“辛苦你了,但我們還是來得晚了些。”什么?我往前望去,社壇早已是人滿為患,到處掛著紅燈籠、中國結,一張大石桌上擺滿了人們帶來的供品,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嚇得小孩們擠作一團、雙手捂耳。想必這便是家鄉最濃郁的年味兒吧!擺好了供品后,奶奶拉著我到土地神像前,我卻有些不屑一顧,認為這不過是迷信罷了,裝模作樣隨便拜了幾下。奶奶卻對拜神的儀式深以為然,只見她緩緩閉上眼,雙手合十,有些顫巍地彎下腰,口中念念有詞。我走近了些,仔細地聽,原來奶奶是在念叨著:“保佑我家學仕快點長大、學業進步……”心中,似乎有什么被觸動。想起來小的時候去拜神,奶奶在前邊挑著擔子,我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吵著要幫忙。奶奶則一臉溺愛地摸摸我的頭,說這不是很重,她一個人就能行。如今,奶奶已有些年老力衰,干不了太多重活,頭上的青絲一日多過一日,這些,都被我看在眼里,酸在心里。望著奶奶有些佝僂的背影,眼眶不禁一濕。
在社壇拜完后,回到家里的正廳還要再拜一次。插上幾根香,我默默閉上眼睛,雙手合十,懷著一腔愛意,為自己的學習和奶奶的健康送上誠摯的祈禱。
阿婆,愿您長壽、快樂,如天上的星辰那般,永遠陪伴在我身旁,給予我溫暖與關愛!
(指導教師: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