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鑫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三批培根工程入選作家,出版散文集《大地知道誰來過》《大地詞條》兩部,曾獲丁玲文學獎、寧夏文學藝術獎、《朔方》文學獎等獎項。
不管植物們的生長力和傳播力有多強,賀蘭山總有辦法讓其中的一部分留在自己身邊,而成為其獨有的物種,比如,它就死死地將四合木捂在自己懷里,不讓它遠行。因為有了賀蘭山的偏愛,這個和恐龍同時代的古老而稀有的植物,也把自己活成了賀蘭山植物圈層的孤本。
名 字
四合木,因其花瓣和果實都有四個瓣而得名。四合在古代漢語中有“四面圍攏”“四方配合”等意,又有天、地、人、己四面相合的大意境。因為這個名字,一棵樹就有萬物從四面八方追隨而來。為它命名的人,準確地根據植物的樣子為它找到一個很有深意的名字。在起名字這方面,生活在賀蘭山下的孩子都沒有四合木幸福,他們中的大多孩子被叫做馬老六、李尕娃,他們趕著羊群,在四合木的身邊一天天長大。
樣 子
如果你對四合木沒有一點了解的話,在賀蘭山遇到它的時候,會以為遇到了巨型的多肉,或者成精的蒿草。之所以能看到兩種植物,是因為四合木很具有迷惑性。春天從它灰白色柔軟的枝條上長出細小嫩綠色的葉子,肉肉的,飽滿而光滑。初夏的四合木,喇叭狀花朵呈四瓣綻放,顏色以白色或淡黃色為主,數根如發絲的黃色花蕊點綴其中,蒴果也呈四裂瓣,看著很像多肉。而到了秋季,四合木的枝干次第變紅,一副要跟胡楊媲美的架勢。絢爛之后,進入冬季的四合木,身上還真有一股仙風道骨,與賀蘭山的硬朗相得益彰。這里要重點描述的是,作為賀蘭山里形體龐大的植物,四合木的花朵卻小得可憐,如果不湊近看,都無法注意到它。我懷疑,蜜蜂和蝴蝶飛過的時候,是不是也無法從樣子上判斷它。只能循著花的香味采蜜。很多次,看著開花的四合木,就覺得它太過低調,和喧鬧的蒙古扁桃,細碎而濃密的賀蘭山丁香等一眾開花高調的植物比起來,四合木的花顯得孤獨而冷清,這兩個特性,恰恰讓四合木有了俠客一般的豪情,一意孤行,又凜冽開放。
能 力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賀蘭山保護區內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只有8種,分別是四合木、蒙古扁桃、革苞菊、沙冬青、斑子麻黃、凹舌蘭、半日花、羽葉丁香。四合木因為其在荒漠化生態系統中保持著優勢種群地位,因此稱霸一方,而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強大的根系護體。我見過一棵裸露在沙地的四合木,它的根部比冠部大很多,如果不是沙層掉落,我絕不會想到它能一扎扎好幾米深。看著它四處游走的根須,我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在石頭和沙礫質土壤中,它是如何做到游刃有余而根深蒂固的呢?查了很多資料才知道,原來四合木在賀蘭山的深處撒下了一張大網,這張網會“攆著水走”,從而汲取生長所需的水分。因此,越是被風沙掩埋,它就長得越大越茂盛。堆積的沙子形成一個小沙丘對它形成保護。相關數據表明,四合木對賀蘭山的生態系統穩定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研究它的抗旱“基因”,會有利于荒漠化治理。
個 性
賀蘭山上的植物似乎都不著急趕路,它們就那么慢條斯理地生長著,因此,經常能看到一些慢吞吞的植物。作為活化石級別的古植物,四合木更是慢得讓人著急,記錄顯示,一棵生長21年的樹徑也僅僅4毫米左右,這打破人們對樹木生長速度的傳統認知。四合木也是賀蘭山里的長壽植物,DNA檢測發現,它的遺傳多樣性接近130種長壽多年生植物的平均水平。別看它是個慢性子,其實脾氣可火爆了。因為自身是很好的油性木材,賀蘭山東西兩麓的人都叫它“油葫蘆”“油柴”或“油材”,四合木在燃燒的時候會釋放油料,也因此被當作木柴被大量砍伐才成為瀕危古植物。這個怪老頭的長相還有點接近天然盆景,因此,很多人就試圖將它移栽到家里,可是它只喜歡沙漠荒灘,移植后用不了多久就以死證明自己對賀蘭山的忠貞,有一種除非你把我砍了當柴燒要不然別想讓我屈服的勁頭,真是個個性十足的家伙。
意 境
有時候總在想,到底是山成就了植物,還是植物成就了山,這個問題在四合木這里,回答起來似乎有些難度。因為它更像是刻在賀蘭山身體里的生物鐘,一直對這座山的身份進行著確認,僅從它和恐龍同一個年代這一點,任何組織都可以放心地授予賀蘭山古老的認證。因此,面對一棵四合木,我們可以清醒地看到人類的渺小和無知。有了這一層思考,在賀蘭山,雖然很多次靠近過四合木,但卻永遠都無法抵達它的內心,就像無法抵達那些已經走遠的時間。看著一株四合木,就想起美國桂冠詩人華萊士·斯蒂文斯的《壇子軼事》來,此刻,賀蘭山下沒有一只圓形的壇子放在山頂,只有一株四合木,它高高地立于空中,它君臨四界,荒野向它涌起,匍匐在四周,不再荒涼。這株形狀特異的四合木,也不曾產生鳥雀或樹叢,它也跟賀蘭山的事物都不一樣。在賀蘭山,它不僅僅是一株植物,而是時間,是永恒。賀蘭山,一場又一場的風,攜帶著沙,肆意地吹著,萬物躲避,只有它堅挺地站在風沙之中,根牢牢地抓緊大地,抓緊賀蘭山。它的堅硬,不光勾勒自己的形象,還塑造了賀蘭山巋然不動的精神。
進 京
四合木的具體價值,記載在《中國植物志》第43(1)卷144頁中,這里不再贅述,說說它在牲畜和賀蘭山眼里的價值。由于四合木適口性較低,賀蘭山常見的駱駝和巖羊都很少采食它,馬和牛這些游牧的牲畜,也根本不看它一眼,所以它就成為了低等飼用植物。作為起源于1.4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的蒺藜科植物,四合木的生長面積僅為一萬公頃,除了零星見于俄羅斯、烏克蘭等少數國家,大部分則生長在賀蘭山兩側的內蒙古杭錦旗西部至烏海市黃河兩岸到寧夏石嘴山一帶,以及北部低山。目前,已經被國家列為“稀有”類二級保護植物,因此在學術界擁有“活化石”的美稱。物以稀為貴,1999年,昆明世博園為了豐富植物的多樣性,嘗試種植四合木等北方樹種,其他省區的植物來到四季如春的云南,都顯出超常的生機,只有這倔強的四合木格格不入,在管理員的精心呵護下,最后竟然枯萎。研究者們給出的解釋是,這是缺水分和氧分的極其惡劣的環境下能夠成功存活的孑遺植物,在水分、氧分充足,溫度陽光適宜的環境下難以適應的例證,而在我看來,這也是四合木這古怪的老頭對賀蘭山的忠誠的表現,可是,后來它卻有一次遠行,并且成功落戶北京,這讓我對四合木又有了別的看法。2006年11月22日搜狐新聞曾以《植物園引種105株二級保護瀕危四合木》為題,報道過105株國家二級保護瀕危植物四合木落戶北京植物園的事。因為很多人都喜歡北京,并且也試圖將自己定居北京,因此我理解它的這次遠行,它從賀蘭山下到北京植物園,爬山涉水,將風姿留在了北京,這是一件讓賀蘭山其他植物艷羨的事情,也是一件讓我艷羨的事情。
保 護
四合木變成瀕危野生植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曾因體內植物油含量高易燃,而被賀蘭山沿線的牧民作為生活和煉焦的能源,大量的樵采,導致整體破壞嚴重是主因。過去數十年,因企業開荒建廠、開采礦產,種種人為干擾也導致四合木生境條件嚴重退化、破碎化,致其種群縮小。看到一個有趣又無奈的研究,說蝴蝶蜜蜂的漠視也加劇了四合木的消失。四合木原本是一種異花傳粉植物,在進化過程中,惡劣的環境條件限制了傳粉昆蟲的活動,使得自身逐漸進化出“自花傳粉”的特征,但平均結實率只有10%左右。2002年,首個四合木珍稀植物保護所在寧夏石嘴山市成立。為了保護這種珍稀植物,圍欄建立了8.8平方公里的四合木保護區,并頒布禁牧令,派專人24小時看管。此外,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有1730公頃的烏海四合木核心保護區,這里的四合木建群種分布最集中、長勢最密集、面積最大。以前,經常看到一株四合木站在荒野里,凜冽的風刮來,清瘦而孤寂,現在,一棵又一棵的四合木,正在人工干預之下,萌芽、生長,相信用不了多久,它們將從賀蘭山開始,通向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