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分析模塊化教學的內涵,以來賓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例,論述文化課程模塊化資源的內容和特點,并以“文化常識與古詩詞鑒賞”模塊為例分析模塊化教學資源的應用,闡述“文化常識與古詩詞鑒賞模塊”的教學步驟,就該校文化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實踐進行總結和反思,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職教高考 文化課程 模塊化資源 中職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5-0054-05
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查方式,構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是近年來我國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的新任務。其中,職教高考是中職生進行更高層次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路徑之一。2025年,廣西將迎來首次職教高考,在此背景下研究課程資源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職教高考采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模式,其中文化素質考查的科目是語文、數學、英語等三個學科,每個學科總分為100分。但是,中職學校由于生源質量普遍較低,中職生的文化基礎、學習能力等參差不齊,加上中職教育長期存在“重技能,輕文化”的傾向,導致學生普遍不重視文化課程的學習,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差,這非常不利于中職生應對職教高考,也不利于中職生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中職學校應當正確認識文化課程教學的重要性,為學生能夠順利通過職教高考提供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指導和幫助。筆者近年來研究國家相關文件的精神,結合來賓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以下簡稱我校)開展職教高考背景下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的改革創新實踐,對課程模塊化資源開發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效,切實提高了我校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關于我校文化課程模塊化教學資源的論述
(一)模塊化教學的內涵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勞工組織為了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從業人員的工作技能,研究了一種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即模塊化教學法。采取模塊化教學法實施教學,首先要確定課程教學的能力培養目標,然后根據目標將課程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有主題、成系統的模塊,再通過“教—學—評”一致性教學實現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發展方向自主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學習,這一教學法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全面發展。模塊化教學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填鴨式”“灌輸式”等教學方式的局限,有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模塊化教學是一種從工業生產零件組合模塊衍生而來的教學方法。將這一教學方法運用于中職文化課程教學,就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綜合能力為教學核心,以中職生學習特點、能力特點和職業需求為教學依據而開發的具有職業化、綜合性、靈活性、適應性和個性化等特點的教學模塊。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深度研讀教材、課程標準,具體了解學生學情、分析課程教學目標,然后對教材內容及相關學習資料等進行重組,將學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分成若干個模塊,再根據各模塊的教學目標、內容等實施模塊化教學,從而使學生迅速掌握各個知識點,進而能夠融會貫通整門課程的知識點。
以中職語文學科為例,在具體實踐中,筆者主要將語文學科知識分為基礎知識模塊、應用模塊和拓展提升模塊等三個模塊,然后根據各個模塊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斷幫助學生掌握三個模塊的知識,發展各模塊的能力。
(二)中職語文課程模塊化資源的內容
為提升和夯實中職生的文化課學習基礎,幫助有意參加職教高考的考生全面、系統、高效地進行備考復習,我校成立了專門的職教高考文化課程教學資源研發團隊,根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中職語文、數學、英語等三個學科的課程標準,職教高考考試大綱和相關院校招生考試要求、試題題型與特點,以及我校現在使用的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教材、教學目標等,對這三個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重構,開發了文化課程模塊化系列教學資源(如圖1所示)。這些資源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復習指導》《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專項訓練文化綜合習題冊》《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全真模擬試卷》等,形成了包括復習指導、強化訓練和考試評價等功能的模塊化教學資源庫。
其中,語文學科模塊化資源包括復習指導書、強化訓練題和全真模擬試卷。復習指導分為語言文字知識、文化常識與古詩詞鑒賞、現代文閱讀知識、文言文閱讀知識和應用文寫作與作文五個模塊;強化訓練題共有20套,目的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運用能力進行強化訓練;全真模擬試卷共有20套,主要是模仿歷年真題而設計,難度適中,題型全面,可進一步提升和夯實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答題能力。
(三)中職語文學科模塊化資源的特點
我校語文課程模塊化資源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在知識點安排上,我校力求教學資源設計的科學、嚴謹,注重知識點的滲透,強調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對基本解題方法的掌握。二是在結構編排上,我校做到每個模塊專題都從考綱要求、命題趨勢、真題例證、考點解析、同步精練等五個部分進行整合編排。其中,“考綱要求”向師生指明職教高考的知識點能力要求,使師生能夠進行有目的、成系統的備考復習;“命題趨勢”通過總結近年來對口升學考試的題型變化及發展趨勢,使學生了解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考試難度;“真題例證”對近年來考試真題進行解析,引導學生總結有效的解題思路;“考點解析”即以某些典型試題為例,按照各模塊的教學要求、教學目標,詳細解讀典型試題所涉及的知識。三是在內容設計上,我校根據各教學模塊的內容和學習目標設計了適量同步精練試題,題型設計充分反映考綱要求和命題趨勢,題型難易程度遵循職教高考的真題要求。
我校所研發的文化課程模塊化教學資源,既符合國家關于職教高考改革的要求,又遵循各學科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的具體要求,同時緊扣中職文化課程教材,在結構編排與內容編寫方面力求具有實用性、適用性和發展性,既有效解決了我校過去文化課程備考資源匱乏、知識點“碎片化”的問題,又充分考量我校學生備考復習的需求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了有據可依、有理可循。
二、文化課程模塊化教學資源在職教高考備考教學中的應用
在職教高考備考階段,要想讓學生能夠系統掌握中職文化課程的知識點,建立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中職文化課教師就要對教材中比較零散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塊。我校職教高考文化課程教學資源研發團隊開發的《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復習指導》《中職對口升學考試綜合訓練習題冊》《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全真模擬試卷》,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我校文化課教師仍存在這樣的疑惑:如何依托模塊化教學資源開展備考教學?如何有效提升職教高考備考教學效果?如何提高學生備考學習積極性和效率?針對這些疑惑,筆者以語文課程模塊化教學資源在備考教學中的應用為例,從資源構建、教學實踐和考核評價等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基于中職語文課程內容構建模塊化教學資源
《中職對口升學考試語文復習指導》是我校研發的語文學科模塊化教學資源,這份資源緊扣現階段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大綱要求和考試題型特點、立足中職語文課程標準,對我校所使用的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在《中職對口升學考試語文復習指導》中,我校將語文課程資源劃分為五個模塊:①語言文字知識模塊,主要包括語音知識、文字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等內容,目的在于提升中職生的語文基礎和知識運用能力;②文化常識與古詩詞鑒賞模塊,主要包括中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中國古籍和名著、外國重要作家的國別及代表作、文學體裁常識、圖書典籍、科學技術、教育科舉、地名沿革、職官沿革、節慶民俗等古今中外文化常識,以及古詩歌鑒賞方法、古詩意象集錦、古詩常見名詞術語、古詩選讀與鑒賞、古詩名句名篇匯編等,目的在于提高中職生的文化素養和品位;③現代文閱讀知識模塊,主要包括記敘文閱讀方法、議論文閱讀方法、說明文閱讀方法、散文閱讀方法、小說閱讀方法、美文選讀與鑒賞等內容,目的在于通過廣泛的閱讀培養學生的美的情感;④文言文閱讀知識模塊,主要包括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常見文言句式的種類和用法、名篇選讀與鑒賞等內容,目的在于讓學生較系統地掌握文言文閱讀和鑒賞的技巧;⑤應用文寫作與作文模塊,主要包括作文標題套裝模板、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優秀題記精選、寫作素材集錦、優秀作文選讀與鑒賞等內容,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與此同時,我校編制了20套《中職對口升學考試綜合訓練習題冊》,這20套習題涵蓋了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音、字形、成語、病句分析、詞語選擇、文學常識、修辭、語意連貫、短語結構、標點符號、詞性判斷等知識)、古詩詞鑒賞、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語言運用、應用文寫作、一般性文章寫作等內容,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測試,確保訓練質量及考試考核水平,夯實學生的語文學科基礎知識。我校還編制了20套《中職對口升學考試全真模擬試卷》,這20套試卷是模仿歷年真題而設計的,試題難度適中、題型全面,目的是通過系統的試題訓練讓學生了解職教高考考試題型、作答思路等,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答題正確率。
上述我校所研發的語文課程模塊化資源,有助于學生在備考復習中快速厘清和掌握語文學科的各知識點,從而在習題訓練過程中強化知識運用能力。我校還讓學生通過全真模擬試題訓練提升答題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
(二)以“文化常識與古詩詞鑒賞”模塊為例分析模塊化教資源的應用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承載著古代文學家、哲人對生活、人生等的深度思考。中職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重點在于,向學生講授古詩詞的藝術特征、文化內涵和古詩詞鑒賞技巧,讓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基本形式,理解古詩詞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與思想,領悟古詩詞的情感表達和美學內涵,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然而,由于這些作品距今比較久遠,而且書寫、表達形式比較特殊,學習這些作品對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比較差的中職生而言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
因此,教師在古詩詞鑒賞備考教學中可采取模塊化教學法,首先向學生闡明該模塊的考綱要求,然后利用歷年考題給學生厘清這一模塊的命題趨勢,再通過真題訓練讓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的相關考點、考查方式、試題特點等有大概了解。“文化常識與古詩詞鑒賞”模塊的教學過程具體設置為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步是品標題,即引導學生品讀作品的標題。標題中往往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信息,或點明主旨,或者闡明詩人的情感基調,是我們理解作品的關鍵性信息。如在教學中,筆者選取了朱熹的《觀書有感》、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王昌齡的《西宮春怨》等三首詩歌作為一個教學模塊,然后著重引導學生解讀“觀書”和“感”、“月”和“懷”、“春”和“怨”等字詞,讓學生從中了解詩歌描寫的內容、抒情的思路和表達的情感。通過這樣一個教學小模塊的引導,學生能夠在品讀標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解讀詩歌的步驟、方法,提高學生理解、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第二步是知作者,即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所處的歷史時代等,做到知人論世。眾所周知,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處時代有著密切關系,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準確、深入地品讀古詩詞,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料,讓學生詳細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人生境況、時代背景等。如,被貶黃州是蘇軾人生中的一大“節點”,對其人生態度、思想情感的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蘇軾被貶黃州后的創作,筆者選取了蘇軾先后創作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兩首重要詞作作為一個教學小模塊,給學生播放介紹蘇軾生平的視頻,讓學生了解蘇軾被貶黃州前后的種種遭遇和心境的變化。通過視頻的介紹,學生對蘇軾的遭遇和思想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在解讀這兩首詞時就能很快、正確地理解詞作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是讀序或注,引導學生尋找解讀詩詞的線索。古代文人在創作詩詞時,往往會在詩詞前寫上一段小序,或介紹創作的緣由,或介紹創作的情感,或介紹詩詞的內容。詩詞前的小序對學生正確理解、鑒賞詩詞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小序的作用,筆者選取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兩首著名的詩詞作為一個教學小模塊,這兩首詩詞前都有小序。教學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解讀這兩首詩詞的小序所表達的內容,然后再根據小序解讀詩詞的正文,最后由學生分析小序和正文之間的關系,從而掌握從解讀小序到理解詩詞內涵、情感的方法。另外,在創作詩詞時,作者偶爾也會對一些典故、詞語進行注釋,或者后世研究者會對詩詞中的字詞等進行注釋,這些注釋也是學生理解詩詞的關鍵要素。
第四步是析意象,即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詩詞中的意象,引導學生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意象是我國古代詩詞用以承載感情、思想的主要載體,有許多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義,詩人往往用同類的意象表達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我們只要了解一些常用意象的寓意,就可以大致推斷出詩詞的感情或主旨。秋天,是我國古代詩詞中非常常見的一個描寫對象,一般用以傳達蕭瑟、凄清、蒼涼等情感。為了讓學生系統了解“秋天”這一意象的具體內涵,筆者選取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作為一個教學小模塊,然后羅列碧云、黃葉、寒煙、秋波、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等意象,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從這些具體的意象解讀中感悟作者如何通過多種秋天意象的組合,營造蕭瑟、蒼涼的意境,并借此抒發濃重的相思之情。
第五步是找詩“眼”,即引導學生解讀詩詞中的關鍵字詞,使學生深刻把握詩詞抒發的情感。可以說,每一首詩詞都有一些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的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就是學生解讀詩歌、理解詩情的鑰匙。如,鄉愁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情感之一,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人是如何書寫鄉愁,筆者選取韋應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作為一個教學小模塊。兩首詩的內容如下:“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聞雁》),“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寒塘》)。筆者首先要求學生誦讀這兩首詩,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嘗試找出兩首詩的“詩眼”,接著筆者提供這兩首詩的關鍵詞“故園”“歸思”“鄉心”等,讓學生進一步對比分析,最后通過這些關鍵詞準確把握兩首詩歌所抒發的鄉愁。
(三)“講、訓、考”同頻推進,促使學生將知識內化
對學生進行模塊化訓練是我校落實職教高考備考復習的一種有效方式。模塊化訓練的流程是“真題再現教師講析考題→專項訓練學生當堂做題→教師學生互動當堂解題→全真試卷課后學生做題”,通過這四個環節幫助學生在“學→做→教→學→做”的過程中理解并內化文化課程知識,實現“講、訓、考”同頻推進。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歷年命題趨勢再現歷年考試真題,對相關題目逐一進行講解、分析。如在教學“文化常識與古詩詞鑒賞”這一模塊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鑒賞古詩詞的知識技巧,筆者就以考試真題《蜀相》的鑒賞為例,引導學生從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手法等方面對詩歌進行分析,給學生詳細講解鑒賞詩歌的思路和方法,并給學生歸納總結古詩詞鑒賞通用的方法、技巧和解題思路。接著,筆者通過我校研發的20道專項訓練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題訓練,并通過展示學生的答題情況,與學生實時互動,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然后,筆者請答對的學生上臺講解答題思路,同時鼓勵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講解,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使學生做到觸類旁通。最后,筆者通過全真試卷進行課后強化,讓全班學生進行訓練,并請學生進行交叉批改,再由教師進行詳細講析。在教學這一模塊的過程中,筆者通過讓學生做題、講題、再做題、再講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促進了知識的內化,同時完成對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評價。
三、我校語文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成效與反思
通過在文化課程教學中采取模塊化教學資源實施教學,我校取得了較為突出的復習備考成效。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工作成效,筆者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有約95.00%的學生表示能更好、更快、更系統地掌握語文學科的相關知識,有98.00%的學生表示通過模塊化學習,學習變得容易了。
具體而言,我校采用模塊化教學資源實施語文課程備考復習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現如下。2015年之前,我校開展語文課程備考復習工作還沒有使用模塊化教學資源,復習課堂比較枯燥無味、知識點的呈現比較凌亂,學生學習起來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備考復習的效率比較低,當時我校學生對口升學考試文化上線率僅為42.30%。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我校開始進行模塊化教學資源的研發。2018年,我校開始使用文化課程教學資源研發團隊開發的模塊化教學資源,語文學科備考復習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近年來,我校對口升學考試文化本科上線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2018年上線率達到了62.60%,2019年達到了66.30%,2020年達到了67.10%,2021年達到了64.70%,2022年達到了66.10%,高職高專上線率更是達到了100.00%。
我校開發的文化課程模塊化教學資源,雖然解決了備考復習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有效提升了文化課程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備考效率。但是,由于部分教師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夠科學、對學情分析研究不夠透徹等,導致所選用的模塊化資源與學情不符,最終出現以下問題: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覺得內容不夠豐富,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又覺得內容太多、太抽象。為此,筆者提出如下改進建議:一是研發團隊要繼續深挖課程內容,設計和拓展更多的訓練習題和訓練試卷,甚至可適當增加難度以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能夠在今后難度更高、要求更高的職教高考中取勝;二是進一步細化模塊化教學資源,根據最新考試命題趨勢加大各模塊的訓練題量,根據近幾年的真題或經典試題設計訓練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分析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職教高考備考復習的效率和質量。
另外,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速度、掌握知識的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采用模塊化教學資源實施教學時,還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填鴨式”“灌輸式”等教學方式的限制,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用有效的教學技巧實施模塊化教學,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開發中職文化課程模塊化教學資源,并在職教高考備考復習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模塊化教學和訓練,不僅能夠充分激發文化課程的教學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構建科學、完善的文化課程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備考信心,提高備考復習效率,最終提高職教高考的升學率。
參考文獻
[1]王建鋒.中職學校對口升學考試實效性策略的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3).
[2]董照星,袁瀟.改革開放40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對口招生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4).
[3]段克勤.中職生對口升學考試分析及應試技巧探討[J].科普童話,2019(11).
[4]成向陽.中職升學對口高考語文考試試題分析及提升應試能力和技巧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11).
[5]高曉兵.中職對口升學考試數學復習的三種指導策略[J].廣西教育,2020(3).
[6]寸銀煥,袁亞楠,洪亮.縣級中職學校對口升學的困境及對策[J].亞太教育,2021(21).
[7]楊薇.基于對口升學考試的中職英語復習課程教學策略分析[J].讀與寫,2021(9).
注: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職教高考’制度‘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策略研究”(GXZZJG2021B2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韋濤(1968— ),廣西來賓人,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與改革實踐。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