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著豐厚的思政教育內涵和外延,是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有效補充。通過探索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意蘊、內在聯系和路徑方式,一方面加強大學生對這一文化遺產的認識、傳承、保護和創新,另一方面加強大學生對這一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創新精神以及海洋意識的認識和認同,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大學生;高校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2.074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深刻闡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關鍵環節和科學方法,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應該始終將立德樹人當成核心步驟,讓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活動相輔相成,達到不斷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標,進一步打開國內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全新格局。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族精神文化和人民智慧的凝練,同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有著豐厚的思政教育內涵和外延,是對高校思政教育重要的載體和有效的補充。特別是作為高校所在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思政教育方面能夠更加可視性、具象性和操作性。積極探索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
1"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意蘊
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傳播,“是漁民在長期漁船作業、網具制作及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的繩結。漁繩結編織技藝產生于海島的特殊環境和勞動生產條件下,以口述心傳的方式流傳于海島各地,并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創新。”體現了舟山漁民的智慧和首創精神,也體現了舟山漁業、漁具發展歷程。
高校思政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根據這一要求,需要“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在此背景下,將舟山漁用繩索編織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其時代性、現實性和價值性。
1.1"時代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睆膶ξ镔|的需求發展到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必定在美好生活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中也必定需要體現這種時代性。從廣義層面來看,所有精神文化行為都將在人的思維上發揮一定的影響,所以任何精神文化活動均能夠當成一種思想政治教育。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作為一種具象化和可操作化的精神文化活動,凝結了舟山漁民特有的精神品質和價值追求,是舟山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舟山海洋文化變遷歷程的最好見證。將此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僅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生動、更加鮮活。同時,也讓此技藝在新時代的融合中,能夠更好的得到傳承保護和弘揚。
1.2"現實的需要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優秀思想文化的傳遞和傳播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舟山漁民的智慧和情感,體現了舟山乃至東南沿海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符號。將此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對于創新高校思政教育內容和載體,有其現實的需要。對于此技藝本身來說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文化育人的功能,更好地被大學生所認可,進而進一步得到傳承保護和弘揚。
1.3"價值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了“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價值觀。高校思政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作為未來和希望,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價值導向。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是舟山漁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論斷。將此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內涵和外延,也有利于此技藝在新時代更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影響,促進其傳承保護和弘揚。
2"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在聯系
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是舟山漁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所逐漸累積形成的一種技藝,一方面展現了舟山漁民的精神品質和價值觀念,具有積極正向的導向作用。另一方面在逐漸累積形成過程中,在舟山漁民群體中進一步強化這種精神品質和價值觀念,同時也向外繼續影響著其他人。
思政教育屬于社會以及社會集體憑借特定思想理念、政治思維、道德約束在各成員當中進行有規劃、有組織的影響,且推動其主動認可這一影響,由此產生滿足社會或階級在思想品德上的需求的社會實踐行為。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憑借一定的載體,來滿足大學生在思想品德上的需求。有別于其他群體,大學生群體因所受教育、學習能力、接受程度等特點,除了第一課堂的思政教育外,第二課堂的思政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積極探索第二課堂思政教育的內容、形式和載體,對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也起著積極作用。
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作為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本身就有其積極的育人作用,特別是其蘊含的家國情懷、創新精神以及海洋意識等特征,也契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內涵和目標,所以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與高校思政教育有其內在聯系性。
2.1"家國情懷的同構性
家國情懷是在一定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以國為家、家國一體、心中裝著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博大胸懷和價值追求。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又是隨著時代發展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將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讓大學生感受舟山漁民的生產勞作情況,體驗舟山特殊條件下形成的特色文化,提升大學生對此技藝所蘊含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新時代家國情懷的激發和培育。
2.2"創新精神的同一性
創新精神是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及思維方式,大學生創新精神對內可表現為一種勇于探索求新的心理活動,對外表現為在學習、生活中勇于提出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方法。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是在不斷傳承與創新中流傳至今,是舟山漁民智慧和首創精神的體現,這種首創和創新精神在新時代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有其價值和意義。將此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激發大學生對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探索和創新,培育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2.3"海洋意識的前瞻性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實施這一重大部署,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建設海洋強國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海洋意識,進而造就一批投身海洋事業的人才。將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激勵青年學生進一步認識海洋強國夢,將實現個人抱負與實現海洋強國夢、中國夢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有機命運共同體。
3"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
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形式和載體,把立德樹人這一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在實處;另一方面,在融入的動態過程中,不斷注入這一技藝新的內涵、新的形式和新的呈現方式,起到傳承保護和弘揚這一技藝的作用。
3.1"培養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傳承傳播隊伍
將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前提條件是傳承好這一非遺項目,并積極培育一支傳承傳播隊伍。一是與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傳承人形成科學的結對互動機制,發揮好傳承人的傳幫帶作用,探索課程設置、主題校園文化活動等傳承和傳播模式。二是設立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為主題的學生社團,通過培養骨干學生隊伍、組建研究小組等方式,逐步形成能夠長效支撐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持續發展的師生傳承傳播隊伍。三是組織大學生在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傳承、保護、傳播等方面發揮主體力量,并通過進社區、進學校等形式,讓廣大群眾能夠更好認識、了解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在大學生主體力量發揮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對此技藝的理解,對非遺文化的認同,加強文化自信。
3.2"開展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校園主題活動
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載體和途徑,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形式,使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和深入。一是在校園內開展以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為主題的展覽、表演、體驗、交流等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此技藝在校園內的影響力。二是深度挖掘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中所蘊含的海洋文化精神,結合高校思政教育需求,推進此技藝文化與育人實踐的融合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充分發揮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文化的浸潤作用。同時推進此技藝的創新、傳承和發展,踐行高校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培育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海洋意識。
3.3"建設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校園教學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苯ㄔO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校園教學體系,發揮好課程思政的作用。一是挖掘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內容體系,深入了解此技藝的歷史淵源和傳承情況,分析其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并對比其他地方對非遺文化傳承工作的動態和情況,以起到借鑒作用。同時與此技藝的傳承人共同開展調查建檔、收集保護、數字化等工作。經過梳理和總結,形成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體系化內容,為教學提供前置保障。二是推進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進入課堂,以增強大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提升大學生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海洋意識為主要教育目標。以公選課程、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為途徑,有機融合文化教育與專業教育,理論與實踐并重,以強化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浸潤性和傳播性。三是拍攝、制作網絡教學視頻,推進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網絡化教學,進一步豐富人文通識課教學資源。同時結合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社會傳播需求,開設網絡直播公益教學項目,傳播海洋文化。
4"結語
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育人功能,通過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與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一是促進大學生更好的對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認識、傳承和創新,同時,通過高校師生的積極參與,對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起到更好的宣傳和保護作用,在社會上營造對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的認同和弘揚氛圍;二是通過舟山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這一載體,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蘊含其中的民族精神文化、人民智慧結晶的理解和認同,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三是進一步豐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手段和途徑,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四是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對舟山以及海洋文化的認識和認同。
參考文獻
[1]趙翔.漁用繩索結編織技藝[J].浙江檔案,2018,(9).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Z].20171204.
[4]李春華.文化的“化人”與思政的“育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9).
[5]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02).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617.
[7]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
[8]駱郁廷,任光輝.新時代人與家國情懷.[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02).
[9]陳小波,周國橋.新時代大學生創新精神的生成及其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4).
[10]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報,20130801(01).
[11]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