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積極打造學習知識、塑造價值、培養能力等多位一體的教育平臺,我們學校教育團隊積極探索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策略,堅持問題導向,從紅色經典論著中體驗革命火花的形成,從具體經濟實踐中引導學生論證構建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開展細雨式的政治特色教育,開啟向內擴展式的情懷教育,探索現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關鍵詞:教學策略;體驗式;構建式;論證式;細雨式;擴展式;探索式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2.067
為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學生頭腦,提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實效,我們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例,開展了相關教育問題的具體策略研究。
1"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著中開始體驗式教學
在講述《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與理論成果”時,我們課前做了一份學情調研,調研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了解情況,發現66.2%的學生認為自己有信仰,33.8%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信仰,49.2%的學生認為自己了解馬克思主義,50.8%的學生認為自己并不了解馬克思主義。針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學習目標,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深刻理解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通過引導學生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著閱讀,強調體驗式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從知識引領到情感感悟,全方位培養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課前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共產黨宣言》,并設置了兩個知識點引入問題: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什么?二是共產黨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在正確回答了認識問題之后,我們又提出了兩個情境設置問題:一是1920年8月的中國,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二是如果你處在那個時代,你讀了《共產黨宣言》你個人會有哪些體會?引導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在完成上述教學過程之后,指導教師再揭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了先進文化,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2"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開展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構建式學習
在理論與實踐互動中形成的習近平經濟思想,保證了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正確理解習近平經濟思想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卻存在不少的現實問題,從經濟術語學習到深奧的經濟發展思想的理解,不少大學生都存在學習困難。
為深刻理解習近平經濟思想,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從本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學習論證習近平經濟思想,從而構建學生自己的經濟理論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李克強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學生搜尋中央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舉措,學生尋找出:第一,“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新動能”,推進增長動能轉換;第二,“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第三,“國家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第四,“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本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熟悉經濟術語,理解現實經濟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構建經濟理論框架。學生在構建式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經濟知識,發展了分析能力,產生了經濟自信,培養了愛國情感,實現了思政課的教育意義。
3"從厚重的歷史感中論證式習近平文化自信自覺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敘事式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到了大學階段如何繼續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目前思政課教育的迫切任務,也是文化自信建設的重要手段。我們必須要自覺地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文化在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主動擔當發展文化的歷史責任。
從厚重的歷史感中展開的文化自信教育,首先不得不提20世紀初中國一些先進知識分子發起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即新文化運動提倡的“民主與科學”,從而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隨著辛亥革命的失敗,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分析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國民頭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因而把改造國民性置于優先的地位。但是僅靠少數人的吶喊,沒有消滅封建社會的革命實踐,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改造封建社會舊思想改造國民性。僅僅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并不能為中國人民提供一種思想武器去認識和改造舊中國。俄國十月革命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人民運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是中國文化上的一大變動。
從厚重的歷史感中展開的文化自信教育,必須清醒認識中國革命文化在當今的歷史使命。革命實踐孕育革命文化。革命文化追求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實踐與革命文化的形成發展,始終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還蘊含著不畏犧牲、樂于奉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我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主動選擇了更為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追求更為先進的共產主義。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今天,這種文化自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美國電影經常宣揚英雄來到地球是“為了美國式的真理和正義”,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同美國具有拯救世界的精神能力。如果大學生在觀賞美國影片的時候能夠自主意識到影片中的個人英雄主義和美國自我宣揚的“世界警察”人設,思考大學課堂中的思想政治引導,自覺認識到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實現自身解放的主要力量,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大學生就能夠理性比較美國文化宣揚的個人英雄主義自由觀,相對于我國的為公奉獻整體大局觀優劣自顯。所以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教育在當今多種文化沖突中的認識教育中尤其重要。
從厚重的歷史感中展開的文化自信教育,必須明確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彰顯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對西方國家鼓吹的“普世價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抗疫精神、勞模精神,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4"從人大監督具體工作中突出細雨滋潤式民主政治特色教育
社會主義民主能夠具體地、生動地體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全過程各環節。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具體、生動地人民當家作主是樹立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習習近平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了解人大具體的、生動的監督工作,體會社會主義民主的特色與實效,突出習近平民主政治思想的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無所不在的監督力量”。我國人大加強憲法實施監督,大力推進備案審查工作。備案審查制度為普通公民和社會組織參與國家法治建設提供了一條直接的途徑。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如果認為行政法規、監察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等同憲法法律相抵觸,都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審查建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啟動審查程序。廣大人民的建議權能夠有效地監督立法權的正確行使。
人大對于政府的監督不僅表現在聽取相關政府工作報告,人大的執法檢查工作也開展得轟轟烈烈。例如,啟動鄉村振興促進法執法檢查,外商投資法的執法檢查,環境保護法的執法檢查,啟動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人大執法檢查的重點是檢查相關法律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法律責任的落實情況。扎實的人大執法檢查能夠有效地監督行政權的正確行使。
由于司法獨立原則,人大監督司法權主要工作表現為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級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人大監督檢察權主要工作表現為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各級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
人大監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促進就業、保障和改善兒童健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開展監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增進民生福祉。
人大監督不僅存在于事后的監督,還存在于事前、事中的重大問題調研。人大監督工作重心堅持問題導向,“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選取議題,開展專項調研。例如,圍繞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發揮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小農戶作用。圍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管理與改革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更好發揮專項債券作用,改進相關工作,整個工作充分發揮人大的監督功能,發揮人民民主管理的功能,提升整個社會治理的功效。
從橫向全方面到縱向全過程的人大監督過程中,引領大學生能夠深刻體會中國的民主特色與實效,增強對于中國民主政治的信心與決心。
5"從落實到行動中的民生問題解決方案看向內擴展式情懷教育
中國政府對待民生問題的態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偉大情懷。人民情懷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礎性的情感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對群眾充滿感情。有了感情,我們才會在看見老百姓遇到困難時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才能千方百計創新各種方法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
2016年的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具體提出了六大關系百姓生活的突出問題,內容涉及: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規范住房租賃市場和抑制房地產泡沫、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六個民生問題的解決方案引發了社會強烈反響,中國政府對于民生問題的解決方案,突出了以人民為中心,提出了務實的社會治理要求,這里也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大境界造就大胸懷,大格局成就大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引領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追夢圓夢的偉大征程。大學生雖然還沒有真正踏上社會,但是人民情懷的教育有利于宣傳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大學生的信念,砥礪大學生的品格,凝聚中國人民的力量,實踐中國人民的智慧。
我們還應該看到,現代社會深厚的人民情懷必然包含著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科學方法指引。我國社會治理強調“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但要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結構,還需要構建多元化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與強化能夠實現共建共治的社會組織,盡快完善充分共享的利益合理分配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社會調解、社會心理服務、社會安全防控等輔助治理手段。
6"積極參與生態環境社會調查,開啟探索式生態文明建設方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遏制,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是我國部分地區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為樹立生態環境保護觀念,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我們思政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學習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們的授課采用問題導向,開展探索學習方式。我們強化從實際出發積極參與社會調查。例如,引導學生進行學院所在城市生態狀況社會調查,比較學生家鄉與學院所在的城市之間的生態狀況,比較現在與過去的生態狀況,開展城鄉居民生活環境滿意狀況社會調查,探索生態環境改善方法,提高環境治理水平。
唯有追本溯源,引導學生閱讀紅色經典論著,深刻體會革命初期艱難的探索之路,才能把握歷史軌跡,從深厚的歷史感中形成民族文化的自覺自信,才能清晰思想脈絡,更好地從實際經濟生活的角度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我們要細雨滋潤式地引導學生體會中國特色民主政治,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探索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我們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形成豐富的、立體的、歷史的認識,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有效的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參考文獻
[1]《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來源新華社.
[2]張勇.加強憲法實施監督"推進備案審查工作,文章來源:中國人大網.
[3]全國人大常委會2022年度監督工作計劃,來源:中國人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