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運用,而人們在對各個領域展開研究,以及加強國際化交流時更需要擁有一定的英語能力,因此,我國也越發重視對英語的教學工作。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初期階段,只有確保小學生能夠對英語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才可以保證小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中取得一定的學習成果。但近幾年的英語教學研究表明,在實施英語教學工作時,我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著傳統文化缺失這一問題。基于此,本文展開了相應的研究,并提出具有一定效果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9.025
部分英語教師在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對于英語知識的了解不夠細致,導致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無法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體驗較差,部分學生甚至會出現厭惡英語的心理。而我國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嚴重缺失則是最主要的原因,明確在英語教學中出現傳統文化缺失現象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具有改善效果的措施,則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一、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1.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構建自身的價值體系。在小學階段所有科目的教學中,英語屬于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讓學生學好英語是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工作。在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師在圍繞小學生展開英語教育工作時還必須要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了解到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可以進一步取得文化教育和語言教育的效果,促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外兩種不同文化的區別,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升學生對文化的自信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活動中,結合傳統文化的基礎內容開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文化視角,提升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從而為學生樹立優秀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在小學英語課程中融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準確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區別,促使學生產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分辨文化差異的能力,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3.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傳統文化中包含著非常多的故事、習俗等,這些都是讓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的重要材料。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當中充分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可以進一步幫助小學生提升英語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學習更多的詞語,使學生能夠將語言運用于日常生活當中,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開展英語知識的學習,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認知程度,促使學生更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小學英語課程融入傳統文化時存在的問題
1.教材文化的缺少
部分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較少,在英語教材當中大多指向語法以及單詞,實際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相對較少。教材中并沒有為英語教師提供合理的著手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在英語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產生嚴重影響。還有一部分英語教師對于英語教材的運用能力相對較差,無法將不同的文化進行有效比對,無法深入挖掘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教材內容,跨越不同文化的教學意識相對較差。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無法將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與課堂教學進行緊密聯系,這就影響了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2.對于文化滲透工作不夠重視
部分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師依然受到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影響,許多教師會重視對英語語法、單詞進行教學,嚴重忽視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大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在課堂上對句型、語法等內容進行教學,要求學生將英語單詞進行背誦記憶。由于對英語文化的拓展較少,英語教師沒有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教學方案進行結合,使得學生無法對傳統文化產生深刻的理解,導致大部分學生無法深入了解文化知識,教師也無法進一步指導學生積極地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中探究不同的文化特點,使得小學生對各種傳統文化始終缺少正確的認知。
3.教師缺乏對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英語課堂中實施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需要及時運用更先進的教學措施,改善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整體體驗感。由于現階段部分區域的小學英語課程在與傳統文化相互結合時出現了問題,實際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導致大部分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濃厚的興趣。例如,部分英語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缺乏一定的互動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始終保持在理論階段,這就對小學英語課堂融合傳統文化的效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對教學方式進行改善,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展開傳統文化的學習。
4.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忽視了傳統文化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游戲屬于最常使用的教學方式,備受兒童的喜愛。在此教學模式下,教師獲得的教學效果也較為明顯。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對于中國傳統游戲的引入相對較少。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需要將學生當作教學工作的主體,促使學生實現綜合發展,使用交流、合作等多種方式開展相應的英語學習活動。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英語教學教師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英語教師在實際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也逐漸對游戲活動效果有了明顯的重視,有效提升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但是現階段英語教師所組織的游戲活動嚴重缺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元素,實際使用的游戲多為西方國家所設計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組織的游戲嚴重缺乏傳統文化,無法使學生對各種游戲活動產生興趣,這在另一方面還會減少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機會,使小學生缺少民族自豪感,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措施
1.強化英語課堂的教學文化韻味
為有效改善傳統文化在小學階段英語課程中的滲透情況,教師應當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在英語課堂中營造滲透傳統文化的氛圍,將課本中所有的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促使學生在對英語展開學習時能夠更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
例如,在以healthy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將茶文化(Chinese tea)、針灸(Chinese acupuncture)等多種具有中國元素的內容引入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還應當幫助學生運用多種視角對兩種不同的文化展開觀察,既要讓學生充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特點,又要指導學生提升對問題的思考意識,促使學生產生對國內外文化進行深入探究的興趣。例如,在春節(Spring Festival)與圣誕節(Christmas Day)的教學時,將外國與我國各個節日中的各項習俗展開比較,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文化之間的差異,還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運用英語的表達方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展現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一步鍛煉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的邏輯思維,促使學生提升英語交流能力,成功激發小學生的民族意識。
2.教學方式的創新
將傳統文化與英語課堂進行結合,有效增強了課堂的豐富性,英語教師需要運用更有趣味性的表達方式為小學生展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使小學生能夠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分析,準確把握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相互結合的方式。
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的方式,將學生在課下的自學與課堂上的互動聯系起來,運用微課為學生介紹在春節吃dumplings(餃子)的習俗。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教師需要在課前詳細準備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積極組織學生在上課之前開展合作討論學習。在課堂中運用故事、視頻等多種方式為學生進行詳細指導,在學生完全了解文化的內涵之后,再為學生進行深入講解。
例如,英語教師需要在對話當中加入一部分的傳統文化,在對How many的句型展開練習時,可以進一步提出How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我們國家有多少傳統節日?)等問題。教師需要為學生組織具有傳統文化性質的游戲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在多方面深刻理解傳統文化以及英語知識點。例如,跳房子(hopscotch)屬于室外訓練的活動,教師可以將其帶入室內,使用學生最喜愛的游戲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對年月日、星期等單詞的記憶。
3.運用情境教學法展開英語教學
為學生建設符合教學需要的教學情境,能夠成功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交流,促使學生對教材知識能夠進行深入了解,從而提升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在英語課堂中為學生開展情境教學需要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
例如,在進行古典樂器“Chinese zithe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詳細展示此項樂器的實際樣貌,讓學生可以更專心地學習,且在此教學階段,教師需要時刻圍繞此項樂器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并將其與國外樂器進行綜合比較,促使學生對各種樂器產生濃厚的興趣。英語教師在為學生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積極收集同傳統文化存在緊密聯系的教學內容,使用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滲透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至英語學習當中。例如,在進行colors單元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顏色與國家傳統文化節日進行結合,綠色與清明節有關,重陽節與金色相關等,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更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當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各種文化知識,還進一步提升了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從而真正實現英語教學的目標。
4.運用美食的方式導入傳統文化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材中具有非常多的飲食知識,其實有許多國外的食物雖然在食物名字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實際上與中國的部分食物屬于同一種類。教師在為學生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時,可以充分將食物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食進行結合。例如,在“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supper/lunch?”的單元教學中,在學生完全了解國外食物的單詞后,可以進一步為學生提出問題:“大家知道中國有哪些特色美食嗎?”再讓學生舉出部分例子,如饅頭、油條等。這些中華美食的背后都有著不同的歷史故事,如油條是為了紀念南宋愛國名臣岳飛的,而饅頭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此時,教師再繼續提出問題:“大家知道這些美食用英語怎么表達嗎?”若學生想要回答,教師需要進一步鼓勵學生,如果所有學生都無法解答該問題,則需要教師為其講述答案,饅頭的英語表達方式為steamed,油條的英語表達方式為fried bread stick。對于教師也不明白怎么表達的單詞,教師可以直接告知學生,并進一步教導學生,學校的課堂只是學習知識的一個場所,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在學校中進行學習。
5.運用節日的方式導入中國傳統文化
節日屬于民族的一項特征,各個民族有著不同的節日。運用節日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當中屬于較為有效的措施。
例如,英語教師在為學生開展“The Mid-Autumn Festival”的教學活動時,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美詩句導入英語教學當中,以英語的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中的中秋節。最后,英語教師還需要將中秋節實際的含義進行詳細講述,運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示精美的圖片或者視頻。同時,英語教師還需要拓展相關知識,可以講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無法在節日期間實現全家團圓的各種職業,比如,邊防線上正在站崗的士兵,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秋節是美好的節日,即便無法實現全家團圓,但是心卻是聯系在一起的。
再如,教師在開展“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學活動時,將春節的各種習俗完全引入課堂當中。中國文化具有源遠流長的特點,不僅有著豐富的節日,更存在非常多的節氣,英語教師在為小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并不是必須要依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也可以學生日常練習的過程中融入適當的中國傳統文化,幫助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合理運用英語知識。
6.運用課后拓展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
根據英語教師在教學時講述的相關知識點,學生在課下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事物展開相應的拓展學習。例如,在為學生開展“月份(month)”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如“我國的月份與外國存在什么區別?”教師在為學生留下問題之后,還需要再加上“按照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了解”這句話,使得學生能夠有更多的選擇權。
再如,在為學生講述中國五岳(Five Sacred Mountains)的知識點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一項課下作業:“選擇想要了解的五岳之一,搜集相關的歷史信息。”學生在拓展學習時,對于五岳相關的知識點將會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多方面了解五岳在歷史上的意義,促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課程中實施傳統文化滲透工作,需要教師按照實際的教學情況,有計劃地組織教育實踐活動,改善英語教學方式。英語教師需要深入了解教材,將傳統文化和英語知識進行高度結合,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促使學生在對英語的學習中能夠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 王玉婷《小學英語地方課程文化自信元素的設置與教學》,《教學與管理》2022年第2期。
[2] 胡萌萌《小學英語課程中傳統文化的缺失及對策》,《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年第8期。
[3] 陳敏敏《小學英語課程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啟迪與智慧》2020年第6期。
[4] 林惠萍《情境教學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探究》,《校園英語》2019年第28期。
[5] 王珊珊《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程的有效整合》,《校園英語》2019年第28期。
[6] 許秀平《小學英語課程中傳統文化的缺失及對策研究》,《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