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地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政府和人的參與。企業作為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在地區經濟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上市公司作為優秀企業的代表,通過資本市場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值得深入思考。重視和發展上市公司是增強地區經濟發展實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從上市公司的發展著手,深入剖析地區經濟發展的機制,明確上市公司對地區經濟的促進作用,為新余市經濟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上市公司;地區經濟發展;新余市
一、上市公司及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涵義
上市公司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準再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企業的優秀代表,是經濟的支柱力量,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是經濟發展功能的轉換器,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履行社會責任的先鋒隊。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助力我國現代化目標的實現,上市公司責無旁貸。地區經濟或稱區域經濟,指分布于各個行政區域的那部分國民經濟。它的形成是勞動地域分工的結果。在長期的社會經濟活動中,由于歷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等因素的作用,一些在經濟等方面聯系比較頻繁的居民區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濟區。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發生變化。上市公司發展對拓展區域產業規模、提升區域產業質量等具有重要作用,區域經濟發展為上市公司發展提供各種良好的環境和生態系統,上市公司通過多種形式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并一定程度上決定區域經濟的產業形態、產業構成等。上市公司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相互促進。上市公司因處于產業鏈的重要位置,能夠組織基于產業鏈細化基礎上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得以細化,拉長和衍生上、中、下游產業鏈條,提高企業間的關聯度和聚集效應,推進產業對接和配套協助,形成互相依賴的經濟共生圈,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上市公司實力雄厚,能有效把握行業的發展方向,遵循市場和行業的發展規律,通過不斷的擴張和資產重組等方式,引領產業變革和升級。上市公司內部具有的證券、財會、法律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在參與區域經濟活動中,能為地方培育出一批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提高企業發展與產業發展的協同性和融合度,提高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服務能力。
二、上市公司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的機制
上市公司可通過吸收和整合生產要素,投入生產經營,增加產出來創造地區財富。同時,可借助資本市場聚集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要素,促進地區資本累積及技術創新等,實現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一)實現要素聚集
上市公司通過整合資金、人才、技術與管理等要素,將非核心業務和價值增值較低的業務外包給中小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圍繞上市公司聚集。上市公司擁有的高質量要素在溢出效應和擴散效應的作用下流向中小企業,從而實現對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上市公司在生產、研發、銷售和投融資的過程就是整合地區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過程,通過生產和銷售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區域交換,促進要素流動,降低交易成本和深化社會分工實現產業的規模經濟和規模效應。上市公司作為優秀的財富創造者,在進行生產、創新和管理活動的同時,能給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外部經濟。
(二)實現區域資本累積
上市公司借助于資本市場,通過股票、債券等快速獲取大額資金,不僅能促進自身發展,也能擴大區域資本存量。上市公司通過在一級市場發行股票,籌集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參與上市公司生產經營,實現凈利潤創造,增加地區財富。因通過股票給上市公司籌集的資金是不需要償還的,不會對上市公司造成財務壓力,促進上市公司資產融合與擴張,有利于快速實現區域資本累積。
(三)中小企業聚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中小企業圍繞上市公司開展聯合協作,使其在整個供應鏈中處于重要位置,產生正的外部性,加速區域經濟增值。中小企業聚集有利于新的技術、管理形成溢出效應的技術外部經濟,提高專業化分工協作,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擴大區域生產經營活動總體規模。同時,聚集可以使企業在生產、交易等方面的成本費用遞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增加財富創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四)促進地區產業升級優化
上市公司憑借其在籌資、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通過溢出的外部性對區域內其他企業輻射和帶動。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通過資產重組實現企業兼并和收購,通過對供應鏈、價值鏈的影響獲取規模經濟效應,調整區域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優化。上市公司周圍聚集大量中小企業,形成分工協作、互惠互利的產業網絡,提高產業集中度及產業質量,帶動地區支柱產業協同發展。
三、新余市上市公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
(一)新余市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目前江西省上市公司114家,其中2022年新增14家(含過會),我市現有上市公司新鋼股份、贛鋒鋰業等8家,列全省第四、四小市第一;全省在會審核企業數量23家,新余市現有2家,即高新區億鉑電子(境外)、增鑫科技(中國證監會),列全省第五、四小市第一;全省輔導備案總數31家,我市在輔企業1家,即新華新材料。其中,贛鋒鋰業是一家鋰系列產品生產商,成立于2000年,注冊資本為7500萬元。新鋼股份是一家鋼鐵系列產品生產商,成立于1996年,注冊資本為31.89億元。新余國科是一家軍用火工品的生產商,成立于2008年,注冊資本為1.92億元。沃格光電是一家FPD光電玻璃精加工的企業,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本為1.71億元。海源復材及奇信股份為新余市并購重組的兩家上市企業。
(二)新余市上市公司盈利情況
新余市因鋼立市,充分依托鋼鐵資源優勢,打造鋼鐵和鋰電兩大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光伏、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麻紡 4 個重點產業,加快培育大數據、節能環保、安防、電力、建材、制鞋等特色新興產業,構筑“2+4+N”新型產業體系。從新余市上市企業盈利情況(表1)可知,我市經營情況較好的兩家上市企業為新鋼股份和贛鋒鋰業。以2022年底的數據估算,新鋼股份的市值達134.89億元,贛鋒鋰業的市值達1436.13億元。從公司公開年報上可知,2022年前三季度,新鋼股份的營業收入為759.75億元,凈利潤為15.56億元;贛鋒鋰業的營業收入為276.12億元,凈利潤為147.94億元。新余市上市公司中實力最強的企業為贛鋒鋰業。新余市借助贛鋒鋰業形成了鋰鹽、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電池外殼、鋰電池、廢舊鋰電池綜合回收較為完整的鋰電池產業鏈,基本打通了鋰礦原料至鋰離子電池生產環節。
(三)上市公司與地區經濟發展的回歸分析
近年來,新余市先后出臺并實施“鋰電等產業集群三年倍增計劃”“鋰電三十條”“鋰電人才十六條”“鋰電工程師資格條件”“推動工業經濟大變樣實施意見”“鋰電產業鏈鏈長制”等利好政策舉措,助力打造全球鋰電高地,產業發展走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前列,先后獲評省鋰電新材料產業基地、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鋰電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國家火炬動力電池特色產業基地、省新型工業化鋰電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2022年,新余市生產總值(GDP)為1252.1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為227.3億元。從產業分類上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新余市重點產業支撐有力。“2+4”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其中,鋰電產業發展迅猛,同比增長171.7%,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3%,拉動全市規模工作增長13.6個百分點,貢獻率高達160.1%。企業盈利水平高,實現利潤181.29億元,同比增長123.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9倍,居全省第1。規模工業企業經營成本下降,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82.53元,同比下降8.51元;企業獲利能力增強,實現利潤181.29億元,同比增長123.3%。
僅從贛鋒鋰業分析,公司發布業績快報稱,預計2022年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80億元至220億元,同比增長244.27%-320.78%。贛鋒鋰業成立于2000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鋰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2018年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鋰行業第一家“A+H”同步上市公司。贛鋒鋰業在新余設立的子公司就有出資13億元成立的江西贛鋒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4.99億元成立新余贛鋒新能源產業投資合伙企業等。僅2022年,贛鋒鋰業及其子公司在新余市的投資項目就有:總投資30億元的贛鋒鋰電動力電池二期年產10Gwh新型電池項目、總投資6億元的贛鋒鋰業萬噸高純鋰鹽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的贛鋒循環年產2萬噸碳酸鋰和8萬噸磷酸鐵回收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贛鋒循環三元前驅體擴建項目及總投資3.584億元的贛鋒鋰業年產1000噸丁基鋰及600噸t—BAMBP改擴建項目等。2022年,上市公司贛鋒鋰業及其控股子公司對新余市的項目投資額就高達24.92億元,極大地帶動了當地鋰鹽企業的生產發展。截至目前,新余市共有鋰電企業71家,鋰電產業貫穿上中下游,實現產業鏈全覆蓋。上游主要有以贛鋒鋰業、江西雅保、東鵬新材為代表的鋰鹽企業;中游主要有以智鋰科技、金鋰科技為代表的正極材料,以斯諾新能源、億晨新能源、路達鋰能為代表的負極材料,以中盛新材料為代表的電解液,以通泰新材料為代表的隔膜,以雙華實業為代表的電池外殼等企業;下游主要有以匯億新能源、英泰能科技為代表的鋰電池,以贛鋒鋰電、京九動力為代表的電池成組,以贛鋒循環為代表的廢舊鋰電池綜合回收等企業。鋰電新能源產業已發展成為新余市的支柱產業,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都位屬前列。新余市成為全球最大鋰鹽生產加工基地,鋰鹽年產能突破20萬噸,產量占全國1/3,氫氧化鋰出口量占國際市場份額超五成等成績的取得與上市公司贛鋒鋰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四、政策建議
(一)著力推動新余市企業上市,做好產業規劃
上市公司數量的多少即能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也是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全省范圍來看,新余市的上市公司數量還不夠多,質量有好有壞。新余市要大力推動企業上市工作,聚焦“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潛在瞪羚、潛在獨角獸、單項冠軍、高新等重點領域企業,多走訪調研,做好培育輔導工作,積極引導優勢企業上市,進一步擴充新余市上市公司數量,服務好地區經濟發展。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支持贛鋒鋰業、江西雅保、東鵬新材等龍頭企業在做精做優專業分工領域的同時,發揮龍頭拉動作用,整合上下游資源,優化提升產能,延伸產業鏈優勢。在項目審批、簡化流程、資金扶持、市場推廣等方面對龍頭企業給予適當傾斜,加大企業間技術成果轉化實施項目的貸款利息補貼。鼓勵以商招商、支持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合作伙伴和上下游配套企業,加大龍頭企業產業招商獎勵力度。
(二)加大要素扶持,提高扶持質量
在新技術、新產品不斷退出的市場中,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主要來自市場需求變化和市場份額變化,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新余市上市公司應深入梳理自身所處產業鏈,審視各自分工合作關系。上市公司通過與相關中小企業合作,使其產業鏈上各個企業都能發揮優勢,從中獲益。只有上市公司與相關企業加強共享、互動,一起應對市場變化,加緊聯合研發,才能使上市公司優勢得到疊加,形成共振效應。新余市要積極爭取中央和地區各類專項資金,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完善要素配套,大力發展物流、工業設計、設備租賃、供應鏈外包等配套生產性服務業,完善園區用電、交通、住宿、商業、生活等配套功能。如,以贛鋒鋰業國家級研發平臺為基礎,打造數字化、智能化鋰電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對企業間采購本市產品適當給予補貼,鼓勵優先采購與我市鋰電企業有穩定合作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擴大“本土市場內循環”。
(三)形成有效的產業鏈治理模式,形成協同合作
新余市上市公司可依靠自身的產業地位和影響力,創新發展產業鏈的構成,形成有效的產業鏈治理模式。如,借助上市公司贛鋒鋰業,圍繞鋰電產業鏈,打造鋰電產業集群,構建地區間企業間和產業間的伙伴關系、網絡關系、共生關系,實現精益創新,提升地區核心能力及競爭優勢。如,就鋰電產業鏈來說,上游繼續穩固鋰精礦深加工、鋰金屬冶煉的行業領軍地位,努力打造全球智能化礦石提鋰與鋰冶煉示范基地。中游鋰電企業相對能耗較高,可適當采取選擇性招商,避免低端項目盲目引進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下游持續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向高端客車和乘用車動力電池、長壽命儲能電池、智能可穿戴設備電池、5G基站鋰電池方向發展;適時引進鋰動力電池汽車、自行車、三輪車及電動工具等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