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營經濟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活力,對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黨中央提出要切實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想方設法破解民營經濟資金難題,助推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融資租賃是新時期內較為前沿的融資手段,有效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為企業融資探索發展新路徑。但是目前,因為融資租賃方式沒有有效普及,以至于融資租賃在民營企業的適用度相對較低,亟須探尋民營中小企業在融資租賃方式的新做法,以期達到融資租賃的市場效能,助推民營中小企業長遠發展。
關鍵詞: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租賃;融資困境
一、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發展概述
經過改革開放40帶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民營經濟已解決國家大量勞動力,培育經濟發展增長點,儼然成為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新時期,我國民營企業正邁入轉型升級發展的新階段。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2012年-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戶增長到4457.5萬戶,10年間翻了兩番,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60%以上,吸納城鎮勞動80%的人口就業,研發技術創新成果在全國中占70%以上。
民營中小企業(以下簡稱“企業”)由于自身稟賦一般及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問題,長期以來獲得的信貸資源比較有限。隨著國家的重視及一系列鼓勵政策的實施,近年來,民營中小企業占信貸資源比重有所提升。截至2021年10個月,民營企業貸款占新增企業貸款53.5%,較2019年底上升11個百分點,但民營中小企業貸款以短期貸款為主,民企和國企信用利差約在150-200bp之間,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融資租賃作為一種新興融資方式,在解決企業的融資困境上擁有了不小的優勢,為破解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
(一)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現狀
融資租賃在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之后,帶來市場發展新型動力,逐步發展成為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之一,融資租賃在拉動社會經濟正向發展、促進企業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具有積極引導作用。目前,融資租賃在資本市場融資方式上占據重要地位,僅次于銀行信貸。
融資租賃公司按照融資方式類別及監管性質,具體劃分為金融租賃、內資租賃、外資租賃。目前,據相關統計全國各省區均已經設立了融資租賃公司,大部分融資租賃公司位于沿海地區,其中,上海、天津、廣東、北京等8個省占全國融資租賃公司的93%。
截至2021年12月,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為62100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65050億元減少約2940億元,下降4.5%。2021年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中,金融租賃合同余額約25090億元,占比40.4%;內資租賃合同余額約20710億元,占比33.4%;外商租賃合同余額約16300億元,占比26.2%。金融租賃、內資租賃公司絕大部分為國有控股公司,2021年合計租賃合同余額占比達73.8%。
融資租賃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后,近兩年增速明顯放緩,甚至出現規模倒退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金融監管逐步趨嚴,在金融回歸本源,支持實體經濟的大趨勢下,融資租賃公司面臨由“城投信仰”向“支持產業”業務轉型壓力。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融資租賃行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行業正在朝著市場細分的精細化及產業化方向調整,市場潛力巨大。
(二)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優勢分析
融資租賃作為我國新興融資方式,相較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貸款而言,具有靈活性強、周期較長,優化企業財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幫助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競爭力等眾多特點,有效支持企業經濟發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融資租賃能夠幫助企業快速解決設備采購和資金量小的矛盾,解決了企業設備和資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能夠通過較長的融資期限及靈活設置的還款計劃幫助企業優化財務結構,增強了企業流動性;能夠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幫助企業進行租金稅前抵扣,減輕企業稅負,降低融資成本;能夠通過對租賃設備的靈活處置方式,給企業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幫助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競爭力,引導優勢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三)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現狀
截至2021年,我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92.69萬億元,其中民營企業貸款余額達52.7萬億元,占比27.35%,較2021年初增加5.5萬億元,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26.52萬億元,同比增長23.2%(數據來源:央行網站發布2021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通過以上數據可見,一方面民營企業在整個國家金融機構各類貸款中的比例并未占據顯著重要地位,近年也在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反映民營企業出尚未獲得融資租賃機構的青睞,利用融資租賃作為助推企業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在企業融資中并沒有得到廣泛使用,融資租賃幫助企業融資的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困境的原因
(一)民營中小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融資困難
第一,企業對融資租賃的認識不夠。我國融資租賃面向民營中小企業起步較晚,現在仍處于一個相對起步的發展階段,大部分企業對融資租賃的了解和認識嚴重不足,管理者的思想沒有跟上經濟時代的發展,業務創新能力較低,經營管理偏向傳統。企業在缺乏資金時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銀行貸款的融資方式,融資租賃優勢還沒有被大多數民營中小企業所運用。
第二,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導致了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信息不規范、不透明,甚至存在虛假成分,融資租賃公司較難準確、及時、完整掌握企業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及相關資信情況,導致較難判斷企業風險,降低了企業的融資競爭力,降低了融資租賃的支持意愿及效率。
第三,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根據民建中央的調研報告《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轉型與創新的調查與建議》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生命周期僅3.7年,中小企業更短,僅2.5年,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壽命,也低于融資租賃的一般融資期限3-5年。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變,我國市場波動及不可預測性增大。例如,在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自然災害等沖擊下,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受市場影響波及面更廣、波動更劇烈,抗風險能力更弱,容易造成投資風險,增加了融資租賃進入企業的難度,提升了融資成本。
(二)融資租賃自身原因造成的支持困難
中國銀保監會印發了《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各地的相關監督管理辦法也陸續出臺,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融資租賃公司要切實擔負起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高新技術發展方面的突出作用,服務民營企業全面發展,促進新時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融資租賃行業由于監管加速,相關監管制度的出臺,目前融資租賃行業處于調整規范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筆者認為,融資租賃對企業支持有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風險防控的要求。現階段,發展得比較好的融資租賃公司大部分為國有控股性質,國有控股融資租賃公司在資產保值增值及金融監管雙重壓力下,會趨利避害,盡可能地選擇一些風險更可控的項目進行合作。民營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要明顯弱于國有企業及大型企業,融資租賃公司將偏向于為國有企業及大型企業提供融資租賃服務,更加慎重地選擇與民營中小企業的合作。
第二,銀行融資的要求。融資租賃作為金融類機構,自身需要通過不斷的融資提供發展動能,除股東投入外,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銀行貸款。銀行的信貸投向及風險偏好直接傳遞至融資租賃公司,符合銀行信貸投放標準及風險相對較低的企業更能夠得到銀行資金的支持,融資租賃公司為了自身的發展,也將業務傾向于銀行信貸投放標準及風險較低的企業,自身對客戶的選擇也出現了局限性。
第三,專業化程度有限的要求。目前,市場上除少量的廠商系融資租賃公司外,在發生極端風險時,能夠通過處置租賃物回收租金的融資租賃公司寥寥無幾,大部分融資租賃公司都是通過選擇租賃債權而非租賃物物權來回收租金,處置手段及方法與傳統金融機構比較類似,進而導致融資租賃公司在開展業務合作更多的基于企業主體信用及抵質押物的變現能力來選擇合作項目,對租賃物更多的局限于滿足合規要求,而非最終風險緩釋手段,賺取的是銀行監管與融資租賃監管差異的利差,而非行業差異、專業能力的利差。
三、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困境的對策
面對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困境,筆者認為可以從企業自身、融資租賃公司及國家政策支持三個層面尋找相應對策。
(一)企業方面
1.改變傳統融資觀念。企業需加強對新型融資方式的學習,但由于中國融資租賃業務較發達國家起步較晚,通過融資租賃方法解決融資需求的公司并不少,對中小企業內部的宣傳工作也缺乏,因此長期以來,融資租賃在中國的發展并不順利。企業需加強對新型金融工具的學習和運用,加深對融資租賃的正確認識,打破銀行融資的固有思維。
2.完善企業會計制度。加強企業會計管理,是企業穩定長期發展的基石。健全完善的企業會計制度,有利于企業財務保障,有利于推動企業內部運行規范性與運行處理效率的提高。同時,真實有效的財務數據,也為企業管理層分析企業運行情況、制定發展戰略提供可靠依據。規范高效的會計制度,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有利于幫助融資租賃公司正確了解企業財務情況并評估還款能力,推動融資租賃的快速開展,提升融資效率。
3.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企業面臨的融資租賃困境,很大程度在于企業經營發展的業務仍處于產業前景相對較差、缺乏核心技術含量及市場競爭力的領域及產業。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企業不斷進行內部發展,通過增強創新手段、產業鏈前移,增加科技含量及產品附加值等方式,通過科技賦能提升市場競爭力,力爭進入更受市場重視的前沿產業和領域,才能越來越多地獲得融資租賃公司的青睞。
(二)融資租賃公司方面
1.提高站位,提升自身風險識別能力。充分認識民營中小企業在國有經濟中做出的重要貢獻,摒棄唯主體信用論,摒棄國企信仰和企業大而不能倒的思想,加強對企業所在行業、產業的政策研究,引進專業人才,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加快審批效率,增強對企業的貢獻支持。
2.拓寬融資渠道,打通融資租賃公司非銀行融資途徑,增強公開市場的融資能力,打破銀行融資帶來的融資租賃公司項目選擇局限性,樹立自身的項目導向和獨立的風險防控體系,以公開市場更低成本的資金更好地服務企業的發展。
3.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增強處置租賃物的能力。培養融資租賃公司專業化能力,引導融資租賃公司重視培養自身處置融資租賃標的物的能力,增加自身風險緩釋手段,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不斷培育和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專業的能力和優質的服務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國家政策方面
1.加強頂層設計。由于大部分融資租賃公司為國有控股性質,受到金融及國資雙重監管,具體制定監管政策的機構有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省級金融局及國資委,由于受到多頭監管,融資租賃行業容易出現監管的盲點和疊點,容易出現監管的沖突。建議監管層加強對融資租賃行業的頂層設計,統一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方向,理清金融監管與國資監管的盲點與交叉賭點,解決例如融資租賃行業是往特定產業方向縱深發展還是往區域性地方金融組織發展,如何正確處理金融企業“風險收益相匹配”與國有企業“不允許絕對風險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理念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充分運用監管的手段積極引導融資租賃行業朝著一個統一規范、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融資租賃行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及趨勢能夠更有利于其發揮支持企業發展的作用。
2.政策法規引導。充分運用政策法規引導企業規范發展,規范其經營管理及財務管理。在具體政策、法規制定過程中,要充分引導融資租賃公司對增強租賃標的物處置手段、變現能力、變現價值的認識,增強市場化本領,對有能力通過處置標的物來回收租金的融資租賃公司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及法規保護,例如適度放寬融資租賃行業監管風險容忍度的要求,在融資租賃公司公開市場融資及具體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實例中給予適當傾斜性考量。提升政策、法規引導,使融資租賃公司更多地服務于企業的發展。
3.金融科技賦能。建立健全企業信用信息依法歸集、共享、查詢、公開機制,推動地方政府、公用事業單位及市場主體所掌握的各類涉企信息整合應用,運用金融科技建立全國性或者區域性企業大數據,結合企業工商信息、融資信息、稅務信息、水電費信息、涉訴信息、財產信息等信息,對企業進行全面、及時、準確、標準的畫像,解決企業與融資租賃公司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幫助融資租賃公司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狀況,提高融資租賃公司對客戶的甄別能力,降低投資風險,提高審批效率,提升服務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各行各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眾多民營企業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及高質量發展的挑戰,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實現經營績效的最大化,是民營企業一直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融資租賃作為有效解決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目前服務企業數量及質量還遠遠不夠。面對企業融資租賃的困境,既需要民營企業與融資租賃企業通力合作,也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和指導,通過對民營企業自身、融資租賃、國家優惠政策三維立體推進,有力扶持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的發展,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并帶動優勢民營企業的加速發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