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學科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夠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如今,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義務教育的重要任務.文章以小學數學教學為研究對象,詳細解讀了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同時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對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提出幾點教學建議,指出教師可以通過明確目標、整合資源、優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活動、完善教學評價來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希望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培養;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將核心素養培養納入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中,指出小學數學教師應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在此視域下,傳統的知識本位教學無法滿足核心素養培養教學要求,創新教學模式迫在眉睫.教師應明確核心素養內涵,同時基于學生發展特征合理優化教學方案、教學細節,為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發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做好準備.
一、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解讀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具有較強的整體性與一致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經驗的感悟.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如下內容:數感,即對數與數量、數量關系與運算結果的直觀感悟;量感,即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符號意識,即理解符號的代表意義,掌握運用符號表示數學結果、數學規律的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即根據具體的運算法則、定律求得正確計算結果的能力;幾何直觀,即應用圖形、表格分析問題的能力;空間觀念,即認識幾何體或幾何圖形形狀、大小、位置關系的能力;推理意識,即應用邏輯思維推理問題過程與結論的一種意識;數據意識,即應用數據反映問題、解釋問題的一種能力;模型意識,即構造數學模型、應用數學模型解決具體問題的一種能力;應用意識,即清楚認識數學知識的應用意義并能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能力;創新意識,即主動嘗試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科學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確定核心素養培養方向
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對增強課程教學的導向性、保證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有著積極意義.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再以普通的三維教學目標為導向,而應根據核心素養的特征對原有教學目標采取調整措施,進一步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教學指明方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綜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水平、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重點及難點、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設定教學發展目標,從而為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指導.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內容分為“十幾減9”“十幾減8,7,6”和“十幾減5,4,3,2”三個部分,涉及算理教學、算法教學、應用教學等.綜合此課主要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目標:組織學生與他人交流算法,使其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形成良好的數感、量感與符號意識;組織學生總結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推理意識;使學生形成正確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使學生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的新應用方式,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教師綜合課程主要教學內容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可為核心素養培養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指明方向.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分析了教材的主要內容,并挖掘了教學內容中蘊藏的核心素養培養要素.之后,教師基于課程重難點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設計了不同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明確了方向.
(二)整合課程教學資源,滿足核心素養培養要求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素材,如此才能滿足學生學科關鍵能力的發展要求.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的教學資源畢竟有限.要想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需要進一步整合教材內外的教學資源,并以適當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此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與思維的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一)”一課的教學為例,為在此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量感、符號意識、推理意識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將教科書作為教學藍本,根據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進一步整合相關教學資源.比如,教師可以整合情境教學資源,如圖片、Flash動畫視頻、生活故事等,將其應用到新知導入環節,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并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量感以及符號意識.再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引擎收集與“表內除法(一)”有關的數學問題,并將其整合成問題鏈,如“要把18個橙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怎樣分?”“平均分是什么意思?”“怎樣計算平均分的數學問題?”教師借助問題鏈激活學生的推理思維,使其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推理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錄制微課視頻,設計測試試卷,通過整合以上資源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從不同渠道整合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教學資源,同時在不同教學環節為學生呈現不同教學內容,在拓寬學生學習眼界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
(三)優化課程教學方式,提高核心素養培養質量
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基于學生的發展潛能、學習興趣有機開展教學工作,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與提升.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注入式教學理應遭到淘汰,而更多能夠啟發學生數學學習意識、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教學方式應被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核心素養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本質特征,基于教情、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掌握“倍”的概念,理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如下教學方式:第一,應用問題教學法,通過提出“6里面有幾個3”“8里面有幾個4”等問題引導學生串聯新舊知識,使學生在直觀觀察、數學推理的過程中感知“倍”的概念,同時形成良好的量感與推理素養;第二,應用游戲教學法,組織學生“數一數”“擺一擺”“看一看”,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娛樂的過程中深度理解“倍”的意義,同時掌握1~5的乘法口訣,形成良好的數感與模型意識;第三,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法,組織學生總結課堂所學內容,使學生在組內交流、組內合作的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進一步提升學生數感、量感、運算能力等核心素養水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主要特征綜合應用了問題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與合作教學法,并在不同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感知、理解、應用數學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
(四)豐富課程教學活動,增強核心素養培養效果
1.組織練習教學活動,提升學生關鍵能力
核心素養培養教學的關鍵不在于注入,而在于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總結、自主應用.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應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究、應用的學習機會,以此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科關鍵能力.為此,教師應在完成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教學工作后多組織隨堂練習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活動體驗的過程中積累數學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分別設計了計算問題與應用問題,從不同角度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使學生在參與計算練習活動時提升核心素養水平.
2.組織實踐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指的是從現實生活、具體現象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嘗試應用新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關鍵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之一.要想在課堂教學中鍛煉學生創新思考、創新應用的科學能力,教師需要積極地在課上組織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同時,為進一步發揮實踐教學活動的作用,教師可在活動中與學生積極展開對話,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探究數學問題,進一步提升其創新能力.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工廠某生產小組生產了10個零件,其中1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現有一個天平,如何用天平快速找出零件中的次品?至少要稱幾次?這一實踐活動充分考查學生對找次品原理、方法的掌握情況,可以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提升其創新思維.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話對學生進行點撥,如我們可以將10個零件分為幾組?怎樣做能判斷零件是否為次品?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利用天平進行稱重,使其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找出次品.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先圍繞教學主題設計實踐活動,之后在活動中提出具體問題,由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并嘗試不同方法,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
(五)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反思
及時、客觀、全面的教學評價更有益于學生認識自身的發展不足,從而促進學生進行反思.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教學的相關要求完善教學評價內容,同時對原有的終結性評價手段進行創新.教師通過豐富評價標準、優化評價手段為學生的預習、課堂學習、練習等學習行為給予相應的評價,使學生明確自身在核心素養發展方面的不足,從而彌補不足,持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綜合本課的教學目標、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設計評價標準,如學生是否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并形成良好的幾何直觀素養;學生是否了解圓各部分的名稱,并形成良好的符號意識;學生是否理解圓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并形成良好數感與量感;學生是否掌握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公式,并形成良好的模型意識與運算能力……教師通過設計上述評價標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情況提供參照.之后,教師可以在預習教學、課上教學、練習活動、復習教學中應用上述評價標準為學生做出管理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從而通過給出不同評價語驅動學生不斷規范自身的數學學習行為,端正自身的數學學習觀點,進而使學生在評價的驅動下反思、提升,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水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先圍繞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核心素養培養教學的評價標準,之后將該標準用于不同的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在收到評價后對自身的素養發展狀況形成深刻感悟,進一步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指向數學學科本質,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數據分析、模型建構、創新應用等學科關鍵能力.此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應明確教學發展的重點,對原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采取優化措施.同時,教師應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特征創新教學方法,并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從而在教學、應用、練習、評價等過程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與提升,以滿足新課標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楊雯婷.淺談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理科愛好者,2022(6):185-187.
[2]郭夕軍.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深度學習”實現路徑[J].新課程導學,2022(36):52-54.
[3]方曉紅.指向素養提升的小學數學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6):32-34.
[4]王志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數感的培養策略[J].名師在線,2022(3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