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式教學是以學生為本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團隊協作學習,注重對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和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項目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以項目為基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通過項目學習的方式來獲得知識,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鑒于此,文章主要探討小學數學教學應用項目式教學所帶來的益處和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項目式教學;實踐策略
教師將項目式教學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發展學生核心能力.項目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討論、展示、交流、實踐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收集各種材料、知識和技術,以便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其對數學知識的認知,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應用項目式教學的重要性
(一)調動興趣,培養自主式探究意識
項目式教學是指通過向學生提出富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有效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在項目式教學中,學生可以由教師組織,也可以自己結對,然后以問題為中心,參考相關的材料,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團隊學習計劃.同時,基于課程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然,在項目式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課程安排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從而形成自主探究意識,學習并掌握數學知識.
(二)加強實踐,營造開放式學習環境
項目式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授課方法,使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活動.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可以獲得個人發展.項目式教學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以學生經驗為基礎,將學生組成學習團隊,使學生以最佳的方式進行協作,以解決一系列相關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單元特點來制訂具體的教學方案,營造開放式學習氛圍,而學生可通過團隊合作、交流以及共同解決問題、完成作業等過程真正認識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三)提高素質,開展創新式深度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解構學生應具備的數學核心能力和數學知識的關系后,進行項目式教學,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假設、驗證、交流等多個環節,發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小學階段是學生迅速發展的時期,因此教師應用項目式教學,通過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可使學生更好地開展深度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二、項目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提高交流與協作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且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其學習起來會很困難.鑒于此,教師可以實施項目式教學,根據教材內容,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為學生創設適合的情境,使他們能夠直觀地了解課本上的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交流和協作能力.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利用PPT展示兩個長方形:第一個長10米,寬3米;第二個長6米,寬5米.然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教師可以從實際問題出發,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老人要把這兩片田地分給兩個兒子,大兒子讓小兒子先選,小兒子想了想,選了第二片田地,請問,小兒子有沒有占到便宜?”教師用一個簡單的故事把學生帶入數學課堂,使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想要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利用這種教學方法,把數學和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又可以提高他們的交流和協作能力.除此之外,“真實感”是小學數學項目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它能使學生了解到所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掌握學生的生活情況,把學生的生活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時,教師可以從兒童節、中秋節、元宵節等大家都知道的節日導入新課.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對“年”“月”“日”的時間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之后,其會用日歷和表格進行自主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一年之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同時,在合作交流中,學生會發現二月的特殊性.教師以日常生活為切入點進行項目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激發他們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數學學習效果.
(二)增加項目式教學的強度,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開展小學數學項目式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設計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如果項目設計太過簡單,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得成就感.因此,教師在開展項目式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項目,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知識的轉移與重構,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知識,并持續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思考.
在實施項目式教學的過程中,如何運用問題驅動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是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項目式教學更注重“過程”的學習.項目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通過自我思考、假設和總結來提高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進行由淺入深地提問,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一)”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將一張長方形紙對折,讓折痕的兩側全部重疊,總共有多少種折法?”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折疊,然后指導他們進行交流合作.在動手操作完成后,教師可結合之前所學到的知識與本節課的平移和旋轉的聯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從而掌握有關知識.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充分掌握平移和旋轉的基本概念,并使他們了解圖形經歷平移和旋轉過程后所具備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這個知識點展開教學,向學生提問,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圖形在平移、旋轉變化前后會不會發生變化?”學生經過思考、討論、探究后認為:“圖形在平移前后,形狀、大小、方向沒有改變,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而圖形在旋轉的過程中,其形狀和大小沒有發生改變,但是位置和方向發生了改變.”教師接著提出問題:“在哪些條件下,旋轉的圖形會和原來的保持一致?”學生想了想,認為:“圖形在旋轉360°之后,其和原來的保持一致.”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發散他們的思維方向,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鞏固他們的數學基礎.
(三)引入合作式學習模式,打造探究性學習平臺
教師在運用項目式教學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知識層次,并結合學生的興趣、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統籌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能夠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學習的知識點,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作學習.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使每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數學能力,結合數學實例,提出問題,設計數學模型,繪制草圖,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與小組合作的課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提高他們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將小組合作得到的結果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從其他小組的討論角度來思考自己的問題,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時,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先對扇形統計圖的設計和內容進行討論和分析,并且根據教師提供的食物營養成分比例統計表,結合小組分工,完成制作扇形統計圖的任務.學生還可依據教材中提供的牛奶營養成分,包括水、蛋白質、脂肪、乳糖及其他,畫出一張扇形統計圖.之后,學生可以設計、分析、探究其他食品的營養素構成,并繪制扇形統計圖展示具體內容.教師在項目式教學中引入合作式學習模式,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協作能力,還可打造探究性學習平臺,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四)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融入“真實情境”,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確保情境的真實性和連貫性.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并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進度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逐步深入數學世界,豐富學習體驗,不斷提升數學素養和應用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動地、機械地進行學習,這導致他們缺少學習體驗,提不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數學知識為基礎,結合不同的課程內容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教學要求,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豐富學習體驗,掌握新的知識.比如,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一)”一課為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多出多少”和“降低多少”的具體意義,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數,提高百分數的實用性,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百分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讓學生假扮會計,并進行“算賬”.教師提出問題:“某超市上個月的營業額是25000元,本月的營業額是30000元.請問:這個月的營業額比上個月增加了多少?”在“算賬”的過程中,學生會了解到“增加了多少”是什么概念.然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說出自己心中“增加了多少”的具體意義,從而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豐富學習體驗,進一步發展數學思維,進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項目式教學的目標.
(五)加強教學質量評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采用項目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發揮主體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在實施教學評價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學情、學生的課堂表現等建立一套多元的評價體系.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使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并進行查缺補漏,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提升綜合素質.
恰當的激勵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筆者發現,在小學數學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因為自己的思維能力弱,而在面對要完成的任務時不知從何處下手;有些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因對理論知識掌握得不牢固而打“退堂鼓”.針對這些現象,教師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和激勵,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結 語
教師將項目式教學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提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要想讓數學教學變得生動起來,教師就不能僅僅傳授知識,還要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分析、創造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少鵬.以項目為引促教學提升: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分析[J].小學生(上旬刊),2023(1):43-45.
[2]袁怡.項目式學習的小學數學活動課程設計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2(7):40-42.
[3]羅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5):19-20.
[4]郭梅,錢霞.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的案例研究:以六年級數學《跑道上的學問》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2(4):52-54.
[5]許曉萍.以項目為引促教學提升:論“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1(98):103-105.
[6]陳美真.將項目式學習引入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20(A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