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余

為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學校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運用智能運動手環于初中課堂體育教學中,科學監測學生每節課的運動負荷,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生運動安全的基礎上增強學習效果,確保每節課群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個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50%,每節課應達到中高強度,落實班級所有學生平均心率原則上在140至160次/分。運用智能運功手環更全面、智能、科學監測學生每節課和個人的運動負荷,防止學生運動受傷,學生同時學會和運用監測運動負荷的方法,科學鍛煉身體。既讓學生在課堂中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老師及時鉆研教學和反思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教育部于2016年6月7日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堅持深化應用。要通過深化應用釋放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作用。應用是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的結合點,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教育部于2018年4月18日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堅持融合創新。發揮技術優勢,變革傳統模式,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從融合應用階段邁入創新發展階段,不僅實現常態化應用,更要達成全方位創新。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運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智能運動手環運用初中課堂教學中,能快捷、方便、科學和精準的監測學生課堂運動的各項指標,控制學生運動負荷,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減少學生出現受傷,落實班級所有學生平均心率原則上在140至160次/分。
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針對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某初中部12個班,初一至初三的學生,平均4個班/年級,人數約45人/班,學生身體狀況均為良好。
2 研究方法
2.1 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智能運動手環等關鍵詞,檢索運用智能運動手環于初中課堂教學的文獻,主要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進行檢索,其中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關鍵詞檢索到1476篇,以智能運動手環為關鍵詞檢索到1486篇,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分類、學習和分析,為后期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
2.2 行動研究法
2021年9月1日開始,學校利用智能運動手環運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在一年的行動研究中,老師不僅是行動研究者,而且還是探索者和改革者,不斷查看、收集、分析和總結體育課堂監測的學生運動負荷數據,學生運動負荷達到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提高教學效果。
3 智能運動手環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3.1 課前反饋
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初中生處于生長發育期,感性認知和理性認知快速發展,對新事物比較有好奇心。我們體育課堂教學引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工具,在智能運動手環的輔助教學下,以科技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學生學會了智能運動手環使用和注意事項,以年級為單位,學生的課程表、班級、學生姓名、性別等信息導入智能運動手環APP或網站后臺系統,課前5分鐘,學生打開運動智能手環,顯示屏會自動顯示班級和姓名,有助于各小組的學生快速找到自己的手環,輪到其他班級使用智能運動手環,會自動切換其他班級和學生姓名等信息。學生會覺得智能運動手環挺有意思,功能比較多,通過智能運動手環監測自己課堂的各項運動指標值,而且馬上顯示在手環上,達到可視化和監測化,學生課后還可以通過手機可以發布朋友圈,微博,分享自己的體育課的記錄和等級。
課堂考勤;一般上體育課,體育老師會執行課堂常規,學生報數,或詢問體育委員才知道學生缺勤,老師用筆記錄學生缺勤,再通過電腦電子版登記,每學期末需要老師大量的時間統計約6個班18節課270人左右的學生考勤情況,但是,通過智能手動手環,就可以通過系統后臺查看學生每節課、每學期的考勤節數,自動進行匯總每生的考勤情況,更加方便和快捷統計,作為老師評價學生期末成績的組成部分。
正面反饋智能運動手環監測學生的各項運動指標;智能運動手環有效監測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運動等級,運動智能手環會具體監測和收集和學生個人運動步數、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時長和運動效果等,顯示優、良、一般和不足。學生課后通過通過帳號和設置的密碼登錄手機和平板APP查看自己課堂的各項詳細運動指標,有效、及時反饋學生課堂的運動狀況,顯示優、良好、一般和不足的等級,學生通過對比每次等級,進行自我比對數據,反思自己的課堂,建立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學習,激勵學生認真上課,并給自己樹立小目標。老師查看每節課的教學效果,體育課堂評級和全部學生的各項運動指標數據,遵循正面反饋原理,及時、正面積極地反饋每位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況、運動表現和等級,形成學生內心驅動力,有效提醒、監督和促進學生認真參與課堂和上課,具有一定的監督和約束效果。
3.2 課中調整
保障學生課堂安全;老師常用觀察法和詢問法來判斷學生課堂運動負荷,教師通過學生的臉色、流汗、氣喘、身體動作(減速、彎腰、坐下、蹲下等),或學生認真回答非常累、比較累、有點累、不太累來判斷學生的運動負荷,體育老師面對約45人每班的學生,依靠每節課不定時地全部測學生心率,把握運動負荷是不現實。但是,老師可以通過手機、平板或一體機就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運動心率,當運動智能手環監測學生的心率達到180bpm以上時,學生的手表會自動震動,老師的手機同步會收到心率告警的學生信息,馬上調整個別學生的運動量和臨時暫停參與運動,防止學生在課堂中出現暈倒、休克甚至更嚴重的傷害,避免學生運動肌肉拉傷、扭傷或意外事故。
監測學生運動心率;老師在課堂教學三個部分隨時查看學生的心率,尤其在基本部分,包含了學生學、練、賽和體能一體化內容,運動量、運動強度會逐漸增加,學生心率會曲線逐漸攀升階段,甚至最高值。控制學生每節課平均心率在140bpm至160bpm,當超過180bpm,便于學生教師快速發現問題,老師馬上進行干預,調整課時內容練習的組數、次數和密度等,防止學生的身體受到運動傷害,在保證運動安全的基礎上,增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增強學習效果。
個性化指導;一個班約45人,40分鐘/節課,人數不少,時間有限,我們不能全部指導每一位同學,為了更好實施因材施教,老師在課堂中根據每生每項實施分層分組教學策略,為5個等級,分別為優秀(90分至100分,含90分 )、良好(80分至90分,含80分)、中等(70分至80分,含70分)、一般(60分至70分,含60分)、差(60分以下),按照每班45至50人不等的人數,實施約5人/組的異質小組合作學習,每組設置一位組長,有自己的組名、口號等,在課堂中設置小組比賽比分競爭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組長實行管理制,有助于組長重點幫助薄弱生,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同學之間的激勵甚至比老師的激勵更有力。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通過分析每位學生的數據,確定薄弱生的名單,采用集體練習、小組練習和個人練習的方式,在課堂多關注薄弱生,從而重點進行針對性的個性化輔導學生。
有效提高學生成績;學校領導重視體育,每年不斷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大力支持,邀請專家到校指導體育科組老師,定期每月末的體育不同主題的研討會,讓老師參加線上和線下高效課堂培訓班,開展科組內公開課,提升教學質量。老師通過采集學生每節課和每月定期測試的智能運動手環的運動監測數據,分析年級各班成績的縱向和橫向的數據,對比前、中、后的學生成績,采用抓兩頭,促中間的教學策略,尤其在課堂幫扶薄弱生作為重中之重。同時老師反思前期教學內容合理性和科學性,提出下一步重點解決問題的措施,設定學生每次測試不同層次的小、中和大目標,確保優生吃飽、中等生吃夠、差生吃好的理念,不斷激勵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例如:初中部學生于2021年運用智能運動手環上課,2021年對比2020年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研究結果分析,參加體測的人數約400人,優秀的人數增加了3.00%,良好人數增加了10.57%,不及格人數減少4.06%,合格率增加了4.06%,說明僅運用智能手環上課一學期后進行國家體質測試,在增強學生的體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國家體測成績。
3.3 課后反思
布置課后體育作業;按照傳統慣例,老師布置體育作業,無法監督學生是否完成體育作業,依靠家長簽名反映學生完成體育作業情況,有些家長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監督小孩完成體育作業。如果通過拍視頻上傳體育作業,需要逐一批閱,統計完成和未完成人數和學生名單,老師需求大量的時間批閱學生體育作業,效果不明顯。但是通過智能運動手環,老師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布置針對性A、B、C分層作業,學生通過手機APP完成體育作業。老師查看后臺統計數據,班級學生完成作業人數,未完成人數,有詳細的學生名單,顯示作業完成率,學生是否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系統自動根據學生完成的質量智能批閱等級。讓學生逐漸養成“校內和校外鍛煉1小時”的好習慣。
合理安排課時內容;為了落實水平四的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學業質量,把握全體學生的身體運動情況,老師及時查看課堂監測學生的各項運動數據,如果學生運動負荷過大,心率超過180bpm,說明在課時安排內容不夠科學,老師要及時小結,通過監測的運動數據和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在往后的體育教學中,更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科學評價學生;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構建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和評價主體多元的評價體系,加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實施和精準的評價,有一定的數據作為支撐,教師利用運動智能手環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采集數據并基于數據分析結果,及時反饋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分析和客觀評價學生的運動能力,重視過程性評價。學生體育期末考試成績通過考勤占10%、課堂表現占30%,(老師和組長評價各占15%)、作業占10%和考試占50%四部分組成。綜合每位學生智能運動手環APP的考勤、課堂運動監測的數據和完成作業情況,通過后臺匯總的數據,更加客觀評價學生,幫助學生反思和改進學習方法,有效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過程和程度。
指導學生科學鍛煉身體;學生通過智能運動手環的使用,不僅學會了運動監測健康知識,各項運動指標代表的含義,培養學生健康意識,利于促進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鍛煉和健康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健康水平,而且能夠運用科學監測的方法運用在平時鍛煉身體中,傳授更多健康知識給其他人,讓更多人受益,達到有效運動、科學鍛煉身體,防止過度運動對身體造成傷害,保持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4 教學實踐建議
通過智能運動手環運用初中體育教學課堂,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和可視性,更加智能、科學和高效,老師在課堂中有效監控和調整學生課堂運動負荷,改進教學方法,運用信息化手段改變初中課堂教學現狀,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運動樂趣,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客觀評價學生。指導學生科學鍛煉身體,防止學生運動傷害,學生學會掌握運動監測的方法,量化運動指標,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廣州市華穎外國語學校)